南宋以后,剪刀做为一种商品,全国各地都有消费。工艺至上者,有杭州的张小泉剪刀、北京的王麻子剪刀、沈阳的孟字剪。以张小泉剪刀名播最远。说起张小泉剪刀,天然会联想到清朝乾隆皇帝买剪刀的传说。那是乾隆三下江南的第二次,三月初三,乾隆驾临杭州,正值上祀,杭州人出郊踏青者,进庙朝拜者, 熙来攘往。
那位天子,为了热闹,乔拆成苍生,微服出游城隍山。恰游兴正酣,天公不做美, 突然下起雨来。乾隆爷疾步下山,走进张小泉剪刀店避雨,看到柜台陈列的剪刀造做 精巧,便买来带回皇宫。试用之后,连连称“善”。由此,张小泉剪刀被皇家列为“贡品”,名声大噪。
其实,张小泉剪刀之闻名遐迩,不单单因为乾隆亲驾御买,次要是量量好,历经张家几代人的匠心巧创而构成奇特的造剪工艺,说来话长。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张小泉的铁匠,全年挑担走街串巷,替身家打造镰刀锄头、菜刀锅铲。说来有趣,他母亲怀他的期间,某天在山脚一个泉眼边洗衣裳时生下了他, 他两脚刚落地,就“扑通”一声掉进泉水里了。
吓得他母亲赶紧把他捞了起来,就此, 便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小泉”。小泉自幼和水结下缘分,长大以后成天烤在炉边抡铁锤,满身是汗,少不了每天跳进河里去洗澡,他不单在水中游得自若,并且还会久久地潜入水下。小泉成家后, 有三个儿子,都是打铁的好手。因为小泉爱管闲事,仗义执言,得功了本地豪绅,在 乡间安身不住,爷儿四个只好挑起铁匠担子,流离到杭州,在城隍山麓的大井巷内搭个席棚,开起一爿铁匠铺。
巷里有口大井,井水清亮甜爽。突然一天早晨,汲出的水,黑浆浆,像烂泥,腥臭不胜。怎么一夜之间井水变了呢?巷里的长者说,小时候听老辈人讲过,那大井曲 通钱塘江,江的上游有两条雌雄黑蛇,每隔一百年就要钻到那口大井中来交尾下蛋, 井水就是被那两条黑蛇搅翻得像烂泥汤一样。
怎么办呢?白叟说,要造伏那两条蛇,只要下井去跟它们拼。一时无人敢下井。张小泉毛遂自荐,提出预备两坛黄酒,每坛酒中撒入一斤雄黄。小泉喝干一坛,将另 一坛往头上一浇,拎一把大铁锤,跳入井中。在井下他发现两条碗口粗的乌蛇,盘绕 在一路。小泉眼明手快,连续几大锤,砸在两条蛇的脑后订交“七寸”上,随手将死蛇拎出井外,往地上一扔,竟当当做响!本来那是蛇精,练就了钢筋铁骨。
张小泉若 不是个身怀绝技老铁匠,恐怕还降伏不了它呢? 张小泉看看那两条蛇盘曲订交的样子,很像一把剪刀。于是在两蛇订交处铆上一个铁轴,把尾巴弯过来做剪刀把手,又将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尖利。打造出一把很大很大的剪刀,并把它挂在门前当做招牌。从此,张小泉造造的剪刀,成了闻名全国的杭州特产。
张小泉死了以后,他的三个儿子各立门户,都用“张小泉剪刀”的招牌。小泉的门徒说:儿子好用阿爸的牌子,门徒也好用师傅的牌子。于是,儿子传儿子,门徒传门徒,杭州的“张小泉剪刀”店也就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