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辟谷?

健康 3个月前 阅读:3 评论:0

什么是辟谷?

字面上来看,辟谷就是不食五谷的意思,是一种养生方式。

辟谷分为全辟和半辟两种类型。全辟主要是通过餐霞服气配以相应的动功和表功来进行;半辟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如坚果、水果、时蔬、中药餐包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辟谷是一种养生修炼的方法,通过不吃食物只喝水来清除体内垃圾,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毒素,但需要提醒大家,辟谷要方法得当,切勿过头,最好还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什么是辟谷?

什么是辟谷?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体质养生是基础、根本的养生方法,也是最真的养生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致力于体质养生、调理研究,专注于个体化体质辨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化差异,采取优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人通过体质重建和体质调理,不生病,少生病。

什么是辟谷?

人从妈妈身体里出生,就有个词,叫做“嗷嗷待哺”,饿的嗷嗷叫,又怎能不想吃,此处S略一万字,到了人临终时,不管是囚犯,还是常人,都有个心愿,不做“饿死鬼”,也要饱餐一顿在上路!

吃,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国家解决了人民“温饱”之后,沉静了很久的“辟谷”又横空出世,你有魔丸,我有灵珠,谁怕谁?


辟谷,真正的含义,并不是“绝食”!所以,把辟谷理解成绝食也是不对的,辟谷,是指的不吃“谷类”,泛指“五谷”,谷类,在古代也只是指“带壳的谷物、粮食”,道教也称呼为“休粮”、“却谷”

什么是辟谷?

辟谷,原本是道家为了修炼成“神仙”的一种修行方法,再结合着“服气、服饵、吞津、导引”,

从这个词诞生那天,压根儿就不是“中医”的东西,但,最终,又是一帮“伪中医、伪养生”的专家,让中医背上了这个黑锅!

《黄帝内经》——《灵枢经.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明确记载“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故。......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灵枢.五味篇》更是提出,“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同时,黄帝内经也告诉我们,想要健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对不?谷都不吃了,还想健康?核桃让枣夹了,还是脑袋让门夹了?

傻兄弟姐妹们,这才是中医真正的对于辟谷的认知,从今以后,只要有哪个“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告诉你“辟谷”会健康,你可以直接给他一个五毒拍X掌,专往嘴上打!

1、就连最著名的道医——葛洪老祖,也在他的《肘后备急方.卷四》明确说了“粒食者,生人之所资,数日乏绝,便能致命”,他是真正的道士,他也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中医,作为道医,老祖都不敢劝人“辟谷”,对不?

2、同为道祖的陶弘景,也是非常著名的中医,他在著作中告诫大家“饮食不可废之一日”!

3、道家真人、药王、中医七大门派千金派掌门人孙思邈先生,也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告诫大家“夫人从少至长,体习五谷,卒不可一朝顿遗之”

好吧,《黄帝内经》如果你不信,那么,道家道医的几位道祖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所说的话,你们信了吗?

我们说过,辟谷不是绝食,

但,人的生命绝不可无“水谷之气”,从医二十多年,见过无数为了臭美瘦身的女人,瘦给谁看,最终都是因为不吃主食、不吃谷物,而营养不良,二三十岁就已经“月经过少、甚至绝经”,掉过头来再喝苦药汤!

胖瘦又能怎么样?能健康的活着看到群里的别人的头像都变成灰色,又有何不好?

按着黄帝内经的嘱咐,我们吃五谷尚且不能保证不病,不吃五谷呢?


王致效,副教授,四代中医世家,祖籍山东高密,曾祖是民国时期黑龙江四大名医王守典,祖父王明先是海伦名医。

现为中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务院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梁怡俊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梁怡俊工作室传承人,先后在北京东***炎黄国医馆、太申祥和健康产业集团太医馆出诊20余年。

先后跟随首批国家级名老专家梁怡俊教授、肝病泰斗谢子恒教授、肺病泰斗方和谦教授、消化道疾病专家徐振盛教授、北京“小儿王”宋祚民教授、脾胃病专家危北海教授、肾病专家杨大绮教授等学习。

感谢您的观看,要健康,调体质,加入效哥“体质调养”的队伍中来!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能够不吃饭,不吃任何固体食物,只喝广义的水(包括水,茶水,饮料,甚至白酒,红酒),能够正常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张三辟谷”的定义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潜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的一种技能,他和封建迷信无关,和宗教信仰无关,是一种自然现象”。

“张三辟谷”认为辟谷的正确状态是七个字,“七字箴言:不吃不饿,精神好。”

“张三辟谷”三字经:“诚信行”

“张三辟谷”的原则:“顺其自然,饿了就吃,别为难自己”

“张三辟谷”至今在网上,最长展示期为2017年的132天,2018年刚刚结束77天的辟谷展示,累计减重35.2斤。

我认为是道家骗人的把戏!!!所谓辟谷就是不吃食物,包括水果。请试想,正常人一天不吃不喝就很难受了,三天不吃不喝肯定连下床都困难,谁能忍一周还有活气儿?道家说辟谷七七四十九天,红光滿面、功力大增!除非是神仙!可谁见过神仙?????有吗?道听途说而已!!!


辟谷是什么?

辟谷其实就是恢复人体的最初的吸收能量功能。

吃饭是什么?

因为你不能直接吸收能量,所以你才必须借助于吃饭来给自己提供能量---间接的。

吃饭其实就是喂食,这是一种被动方式。

但其实人是有另外一套主动的,直接吸收能量的系统的。但是你吃饭吃习惯了,尝到了味道,获得了欲望,所以另外一套系统已经废掉了 。

就像你喝饮料喝惯了水对你就是废掉了。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阴阳之道。

阴阳之道是为平衡。

一条腿你没办法站立,更没办法平衡。所以最少有两条腿(人是万物平衡的产物)。人体对外的器官基本上都是成双的,这既是一种保险,也是一种平衡。

为何独独只有嘴巴只有一张。其实不是,它还有另外一条通道来吸收能量。

但是因为你吃惯了,所以另外一条路也就废了。辟谷的目的就是让你这条路慢慢的弱化,让另一条路慢慢的打通。

生命的本质和通道到底是什么?等你退去了物质的欲望之后,生命的本质和路径才会慢慢闪现。

辟谷(读“bì gǔ”),又名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原本是道家修行(“性命”双修)的一门重要功课,但从古流传至今已经衍变成一种大众的养生方式,甚至已经脱离辟谷原本的范畴(初衷)了。又因中国传统的食物以“五谷”为代表,所以辟谷原意虽然为“不食五谷”,却泛指“不食”主食等影响“辟谷效果”的食物。

S面上“辟谷”的“修炼方法”纷杂,断食、绝食、减食、换食等都有,有些是可以起到一定“减肥排毒养生”效果的,但更多是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有些甚至会对身体(脾胃等)造成严重伤害。其实,道家所传承的辟谷不是绝食,也不是断食,更不是减食、换食等等,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特殊进食”。

严格意义上讲:“绝食”无能量来源,会饿,会伤身,久了甚至会危害生命;“断食”其实是有能量来源的,只是不吃“五谷”等主食,只吃蔬菜、水果等“养生食品”,不会饿,也不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减食、换食”等一些其他形式大都只是偷换概念,已经没有了“古传辟谷”的“神形”了;“辟谷”也是有能量来源的,只是不是通过食物,而是通过水、气等“特殊物质”进行补充。客观来讲,辟谷是一种“低能量代谢和需求平衡”的“奇妙状态”,可以通过“修炼、训练”达到,其实并不会饿,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的。

道家所说的辟谷可以分为“自然辟谷”和“非自然辟谷”两种:

1、自然辟谷

是指通过一些方法使人体达到“炁满而不思食”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体自身能量充足到一定程度了(足够维持正常生命状态),不需要再通过正常进食来补充能量了【这里“炁”读“qì”,但不等同于“气”,是“能量”的意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最基本的“能量”(或可理解为“物质”),二是指维持人体生理机能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能量”需求】。由于“修行状态下”人体能量充足,辟谷者不仅可以正常代谢,而且精力充沛。自然辟谷是完全有益无害的,但这是“炁足”之后的“副产品”,天赋所致,因人而异,不具有普遍性,无法推广。

2、非自然辟谷

是指通过服气、服药、点穴、接受信息(能量)等方式,获得足够维持身体正常机能所需要的能量。S面上教授的方法都属于非自然辟谷,由于没有“科学指导”,可能会有潜在危害,如果操作不当,则会伤害身心健康。

中国的“辟谷”源于先秦,兴于唐朝,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道家经典,著作于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期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而最早记载的“凡人实修案例”源自《淮南子·人间训》(道法儒等杂家作品,著作于公元前179年—前122年期间):“单豹倍世离俗,巖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意思是说:(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单豹远离尘世,隐居山岩之中,以饮谷水为生,不穿丝帛衣服和不食五谷,年过七十还保持着童颜。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很早就提出了通过“恬淡无欲”,“逆生长”回到婴儿状态;“节饮食,养正气,轻富贵”;“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养心莫善于寡欲”等主张。他们还经常“以身作则”,使自己进入辟谷状态。

白居易活了七十五岁,在唐代诗人中是极其少见的。他的长寿得益于“休粮清肠”。他还有个朋友坚持辟谷养生,为此,他写诗道:“仪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饿死为休粮”。他对辟谷的感悟是:“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绝粒人,四体更清便。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苏东坡也十分注重节食养生。他认为“淡而有味”、“淡而轻身”、“淡而益寿”。还在《辟谷说》中记述道:一人堕入洞中不能出,效龟息,“遂不复饥,身强力壮。后,卒还家,不食”。

李叔同因杂志介绍以“断食”修养身心之方法,试验“断食”17日,有《断食日志》详记。他在“断食”前,作词曰:“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断食”成功后,开始素食。

辟谷原本是道家仙学当中一个阶段。现代的辟谷养生理论也基本上是后人从其中衍生而来的。最初的辟谷是修道者修到一定的阶段,体内的能量充足而自然而然开始戒断饮食的一个状态,实际上辟谷虽然和玄学形而上相关但是并不脱离能量守恒定律。整个仙学体系也并不脱离这一点。在辟谷之前修道者会有一个较长的能量积累阶段。之所以身体开始规避饮食除了能量充足以外还有修道者的肉身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一般到修到这个阶段的人身体变得非常的纯净。毒素和有害的物质都已经被排空干净,身体的经络运行就像滔滔洪流。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这句话其实是对的。因为即使是食物也是有微量的毒性。什么是毒,能够打破你身体平衡的物质就是毒。但是今天不说的那么远。因为食物是无法完全被人体所吸收的。人们需要方便来排出这些不能被吸收的杂质。还有通过肝和肾来解毒。人在年轻的时候,元气强盛。身体运作为良好。所以并不怕吃香的喝辣的。一般都是到一定年纪了,开始有脏器方面的问题就开始说要清淡饮食。所以食物其实是有轻微毒性的。在身体的好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消化系统排的出去。身体也需要摄入能量。两者维持在一个平衡。但是修道者到了某个特定的阶段就不一样了。会像孕妇一样小心翼翼。身体就像高速公路一样,任何有害的物质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一颗石头一样,会让修者功亏一篑。现代的辟谷文化借鉴了其中的原理来洁净身体内脏来进行养生调理,只是这种辟谷是不能完全不吃东西的。而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少食,少动,让内脏得以休息恢复。

辟谷,不食五谷,不是人,那是神仙。

《庄子.逍遥游》: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何谓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大意,肩吾请教连叔: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不着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害怕他的言谈,好象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论相差甚远不近人情。连叔问:他说了些什么呢。肩吾回: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仙,皮肤白的象冰雪,体态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欣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她的神情专注,使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全是胡说八道不可相信。……

辟谷并不是完全的不吃不喝,那叫行为艺术或者小说。其实辟谷是一种道家养身术,减少荤腥五谷的摄入量,有时候几乎不吃所以叫辟谷。同时它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一开始就滴米不进,那样只会严重的损伤身体。

当然也有传说中的真实人物例如湖北的一位天师,几百岁的高龄突然失踪,找到他时差不得就是皮包骨了,在背脊处有条裂纹,仿佛有什么从身体里面转了出去,这么多年来被津津乐道为仙师。末尾送个传说权当福利。

标签:辟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