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深谋远虑, 料事如神, 为何最终在刘备的事情上没能帮到曹操?
在三国纷争的年代,曹操麾下的谋士如云,但唯独对郭嘉寄予厚望,郭嘉,字奉孝,河南禹州人,辅佐曹操十数载,助其擒吕布、克袁绍、破乌桓,其智谋与诸葛亮相媲美,常坐于军中大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刘备之事上,郭嘉却未能助曹操一臂之力,这究竟是为何?
郭嘉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识人之明,他曾在袁绍麾下短暂任职,便断定袁绍难成大器,转而投奔曹操,与曹操一席长谈后,他便认定了这位主公,他预见孙策将死于非命,果真应验;他感知刘表与刘备不合,二人果然勾心斗角,在刘备这件事上,郭嘉却失了手。
当年刘备投靠曹操时,曹操麾下的谋士如程昱等人建议立即除掉刘备,以免后患,但郭嘉却持不同意见,他深知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和社会影响力,若杀之,必将寒了天下士子之心,无人再愿投效曹操,曹操决定留下刘备,而郭嘉此后便未再对刘备之事多加过问,直至曹操最终放走刘备,郭嘉才恍然醒悟,悔之晚矣。
这真的是郭嘉的失误吗?或许并非如此,郭嘉内心深处,实则是真心想救刘备,他与荀彧等颖川派人士一样,都是忠于汉室江山之人,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他不忍图谋之,故在曹操面前竭力反对杀刘备,至于后来曹操放走刘备,郭嘉的“放虎归山”之说,更多是事后的懊悔之辞,试想,若郭嘉真心想对付刘备,以他的智慧和时机,难道找不到机会除掉他吗?显然不是,他根本不想这么做。
正是郭嘉这样的心理和立场,才保住了刘备的性命,才有了后来的诸葛亮出山、赤壁之战以及三国的鼎立之势,郭嘉的这一“失误”,实则对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曹操对郭嘉的尊重和痛惜之情,也由此可见一斑,郭嘉38岁英年早逝时,曹操哭得十分伤心;赤壁战后想起郭嘉更是放声大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刘备投靠曹操后虽被视为威胁,但当时的刘备势孤力穷、一无所有,对曹操并无实质威胁,曹操只要对他多加防备即可,而郭嘉的深谋远虑也体现在此:他明白在无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杀掉刘备会带来的后果——这将让其他有意投靠曹操的诸侯望而生畏,综合考量之下,曹操没有杀掉刘备而是选择留他在身边防备。
后来刘备能够逃出生天一方面是运气好另一方面也是他演技确实好成功地蒙骗了曹操这才得以脱困而曹操也马上反应过来派人追刘备可惜已经晚了这才变成养虎为患的结局。
对于人性的洞察和对未来的预测是郭嘉的强项但即使如此英明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在刘备的事情上没能帮到曹操是肯定的无疑的,然而这并不影响郭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他依然是那个时代的顶级人才之一,而关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虽为玩笑但也反映了郭嘉的智谋和影响力之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