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亲发长文怒斥网游: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娱乐 21秒前 阅读:1 评论:0
如何看待父亲发长文怒斥网游: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看到现在铺天盖地的言论,丁丁老师也想怒斥一下,关于这篇文所说的“网游害人”,害人这个锅,网游不背,该背锅的应该是你们这些当家长的,网游就算是有弊端,也就是有些游戏需要花的钱比较多,沉迷可能会破财,但是愧对不会害人,不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所在。

如何看待父亲发长文怒斥网游: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自删)

目前网游人气比较高的有五个分别是,dota2,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绝地求生,DNF,以上这些游戏突出的都是快节奏,时间比较短而且考验的是操作配合,反应能力还有大局观,没有什么游戏存在着暴力与杀戮,如果非得说这样的游戏会毒害青少年,只可能会近视别的没了。

如何看待父亲发长文怒斥网游: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当前游戏更新换代很快,而且不存在上瘾性,比如目前火爆的绝地求生,连着玩个5到6局就会累的不行了,至少累的时候就不会再想往下打了。

再说英雄联盟,英雄联盟目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火热了,再加之游戏更新快,网络环境不够好,新手上瘾的几率很低。

DNF有疲劳值,守望先锋打多了也会有疲惫感,可能这些游戏会让玩家每天玩,不过也绝对不会出现上瘾这种情况。

我们就曾经的游戏来对比一下,传奇这款游戏是2001年出品的,01年应该算是70或者80年玩家的时代,当时风靡全国各地,这款游戏与现在的游戏不同,属于一个刷图打怪的游戏,当时有多少玩家没日没夜的在网吧里玩着传奇,甚至前几年丁丁老师在网吧里经常会看见一群差不多40多岁的大叔还在没日没夜的玩着传奇,这才叫“毒害”。

然而目前绝大部分70后和80后成为了我们当今社会的“顶梁柱”,我想这位父亲应该也离这个年代相差不远吧,为什么没有把您给“毒害”了呢?

如何看待父亲发长文怒斥网游: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自删)

说完了游戏的类别,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关于教育和引导这方面,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现在随便问一个学生,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有没有玩过游戏?喜不喜欢玩游戏?大部分的回答肯定都是“玩过,喜欢”,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这么多孩子爱玩游戏,可偏偏只毒害了您一个人的孩子?

这么一想问题就出来了吧,当今教育开始区别于传统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论述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被淘汰掉了,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做什么,原因也很简单,这一代不同于上一代,家家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宠着惯着,小时候就惯坏了长大了想让他懂规矩,可能吗?

然后就开始进入恶性循环,孩子对家长怀着满满的恨意,学习学不下去,在家也不愿意待,只能自我逃避去网吧,去虚拟世界寻求存在感,网上的玩友反而成了“最亲近”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自删)

所以,真正毒害青少年的,是当下这种极其不科学,不完善的家庭教育理念造成的,家长都想挤破了头让孩子去一个好的学校,把教育全权给了老师,给了学校,自己就松手不管了,小时候宠坏了,长大了你把教育权给了“外人”,出现了问题,你就责骂孩子,想让他懂规矩听话,自己想想可能不?

我本身就是个老师,说这些也是我个人的体会和看法,如果你的孩子有网瘾,实在没办法了可以来私信我,我帮他纠正。

很简单的道理:人用枪杀人不该怪枪。即使没有枪,人也会以其他手段达成最终目的。

无论是枪还是网游,说到底不过是工具而已。工具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使用的器具,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最终起到什么作用、造成什么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的人。

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单从网游设计的目的来说,它和我们所熟悉的童年游戏没有太多不同。一二三木头人、老鹰抓小鸡也是为了实现娱乐、休闲、交流产生的。当然在形式上区别很大,比如网游打破了空间的限制,简化了匹配玩伴的过程,虚拟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等。但从本质上看,玩家的目的就是实现娱乐、休闲,与其说玩家沉迷于网游,不如说玩家沉迷于娱乐和休闲。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也很火,标题是《第一批被“吃鸡”毁掉的留学生:每年花30万学费换个国家玩游戏》。文章提到了北美地区留学生沉迷于“吃鸡”游戏,荒废学业,大手大脚挥霍金钱的现象。

所以除了网游以外,留学也是需要责怪的吗?当然不。文章有这么一段话:“留学生活已经不再是上一个时代的风光霁月或是想象中的风花雪月,它不过是让同一群试图逃离生活的人,从曾经十块钱包夜的网吧,换到了一年房租十万人民币的公寓,做的,却还是一样的事,活着的,还同样是那个人。”说到底,他们会沉迷网游是因为他们想逃离生活,网游不过是恰好被他们选中的一个工具、一个渠道而已。

守望先锋的热度过去了,会有绝地求生接棒。阴阳师不火了,还会有王者荣耀。网游更替的速度之快,是不是也说明他们沉迷的不是游戏本身呢?就算没有了网游这个载体,他们也一定会找到下一个帮助逃离生活,沉迷于休闲娱乐的新工具。

逃离生活、贪图娱乐算是人的本性,可以理解,但要适时疏导,而不是无视并过分抑制。事实是很多人谈网游色变,选择了过分抑制方法。打着帮助治疗网瘾的旗号,杨永信、某书院造成了许多悲剧。父母盲目相信上述机构,通过各种诱骗的方式,甚至是协助强绑的方式,把子女送进去,对他们所说的遭遇置若罔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遭到了极大的摧残。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经受了这些遭遇的他们,恐怕会更加逃离生活,更难走出来吧。

事件中的父亲选择的戒网瘾机构是军队,但寄希望于严苛的纪律来规正孩子行为的举动,和送孩子见杨永信、进某书院的举动并无二致。无意批判事件中的父亲,文章字字句句看得出痛心,可是到了如今的局面,父亲却从没反省过自己的教育缺失。

看过这样一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感觉这就是家庭教育的范本,大致意思是:

“对不起,我还做的不够好,原谅我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这句话体现的是“自我反省”的态度,而这恰恰是很多中国父母缺失的东西。


别走

关注我

首先我很理解这位父亲的做法,但是你的孩子是被游戏耽误了,别人家的孩子也是那样的吗?

很多时候,我都在反思,当我们有的人在玩游戏时,有的人却利用了这些时间在学习。

那些玩游戏的,和那些玩学习的,得到的会一样吗?

你把时间给了谁,谁就给了你相应的回报。

玩游戏的时候,一个人可以专注到什么地步呢?

作为一个妻子,我们叫不动正在玩游戏的丈夫。使得多少女人有泪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作为一个母亲,我们叫不动正在游戏里拼杀的孩子。我们不懂为什么一个游戏就可以让孩子痴迷到无法自拔。

现在大型的网游,不禁消耗着大量的时间,也消耗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玩一直都很容易,可是在玩的同时,请每一个人都思考一下,是你在玩游戏,还是在玩自己的人生?

大家很多人都看过《微微一笑很倾城》,肖奈几人因为对游戏的爱好再加上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可以成为一款游戏的开发者,而有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的人都成了玩家。

开发者和玩家,一听都是两种级别。一种人玩出了新高度,大多数的人都荒废了时间和金钱,到最后除了增加了年龄,什么实质上的东西都没有得到。

如果历史往前推一点,他是不是会怒斥电视毁了一代人!再早些,可以怒斥小霸王游戏机毁了一代人!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毁了一代人!甚至邓丽君的歌毁了一代人!


扯淡!

网络游戏影响是大,但哪个年代没有点影响青少年的东西呢?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让人“上瘾”的东西,禁不起诱惑的人才是第一责任人。如果这禁不起诱惑的人是未成年人,那家长就要负第一责任!

提问中有说到,孩子从高中开始沉迷游戏,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经济独立,如果“逃课玩游戏,经常从白天到黑夜都在打游戏”,那么:

  • 孩子是在哪里上网打游戏?
  • 打游戏的钱又从哪里来?
  • 为何一开始没有合理引导?
  • 孩子情绪失控是因为什么?
  • 第一次情绪失控怎么演变成玩游戏的情绪失控?
  • 孩子离家出走或者绝食,这又是谁惯出来的毛病?

是游戏吗?是游戏运营商吗?是 *** 吗?是家长!而家长只是回避个人问题,指责网络游戏,或许这也是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国有个老词叫玩物丧志,这个词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孩子,历朝历代都有可丧志的玩物,网络游戏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玩物而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丧志。该有出息的还是有出息,该成才的还是成才。

以前听过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说过: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纯属扯淡,倒应该说“天下无不是之孩子”。我见过的学生但凡是身上毛病大的,就没一个是家长很好、没有问题的。用句通俗的话说,熊孩子必有熊父母!

我想这些才是这位父亲该反思的!

诚然!

外部环境也不是没有影响,但那不是我们普通人凭一己之言能左右的了的,就拿商家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

商人逐利,光《王者荣耀》出的赵云引擎之心的肌肤,单凭此项一天就1.5亿。想依靠网络游戏运营商良心发现,痛哭流涕向社会忏悔保证以后不再做网络游戏让人荼毒青少年,可能吗?游戏运营商们,也只能是以政策去引导和控制他们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游戏本身是个很强大的娱乐项目,比很多传统娱乐的诱惑力都强,因为它更深入地满足了人性。

而现在的游戏行业,又有高下之分,有积极向上的游戏,也有极其低俗的游戏。所以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有必要对游戏进行更有效的管控(国家已经在做了),下三滥的东西必须取缔(事实证明越是下三滥的内容越容易诱惑人性),而分级制度可能也是个好办法,按照游戏的内容,要求一定年龄之下的玩家不许进入。

但不论将来做到什么程度,指望外部诱惑完全消失都是不可能的,人也一定会受到各种诱惑,这并没什么大不了。

重要的是,所有家长都要注意从孩子小时候就培养TA经受一定程度诱惑的能力,培养孩子建立更好的自制能力,让孩子学习、接触更多的领域,让他有更广阔的眼界,这样未来面对未知领域的诱惑,抵抗力也就更强。

马克思说过,

“外因是条件,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网游”就在那儿,不喜不悲,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游戏,而在于玩游戏的人,所以家长该做的,不是一味地抱怨社会,而是要正确引导孩子,早日止损。


以上

天才发动机团队

最早的游戏(不是电子游戏)的出现,就是为了熬过连续几年的大饥荒而产生的,作为一种逃避残酷现实的有力活动。

真正沉迷电子游戏的人往往也是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

有时间发长文怒斥网游,不如去考虑一下孩子现实中遭受了什么很想逃避的现实,如何去帮助引导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游戏可以作为一个逃避现实的道具,也可以作为合家欢乐的物品,在于使用者如何使用。

这名父亲就好像看到有人用菜刀伤人,不报警不帮助受害人不打120,反而去写一篇文章骂菜刀,骂铁匠。

该做的不是骂铁匠和菜刀,而是赶紧抓罪犯,救伤员啊。

整个事件只能说明:

1、这位家长不懂游戏,无法筛选什么游戏适合孩子,什么游戏不适合孩子。

2、这位家长不懂教育,并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现实。

3、作为一个成年人,基本的事件逻辑都理不清。

这位父亲在愤懑痛斥的同时,难道没有想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教有没有出现问题吗?

这个时代,其实所有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映射。尤其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网游、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某种程度上确实摧残了很多孩子的身心,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不健全,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控和辨别能力,一旦沉迷上这类虚拟世界,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家长往往也是又愁又恨,无可奈何。

那位父亲发长文,痛心疾首的揭露网游如何将孩子一步步摧毁,进而抱怨残害了这一代的孩子,如果他换个角度想想,从一开始孩子迷上游戏,自己在做什么呢?有没有给过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有没有将恶魔的火种掐灭在摇篮中?当孩子越陷越深时有没有想过办法或采取过行动去拉孩子一把?

没有天生就走向恶端的孩子,孩子天真无邪般的来到这个世上,必定会收到这个混浊复杂的世界的渲染,孩子性格、价值观以及兴趣喜好的形成,都离不开周遭的环境和氛围,而家长,是孩子最先也是最密切的接触。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因此,为了防微杜渐,不让孩子过分沉迷网游,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机会接触到这类虚拟世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