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镇是今天的哪里?
武川镇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部,是该市下辖的一个镇级行政区。这个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素以草原风光和羊肉美食而闻名。在近年来,武川镇通过加强城市建设、推进旅游业开发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今天的武川镇依旧保持着草原原始的风貌和民风民俗,也是许多游客前来探访的旅游胜地。同时,该地区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武川镇是位于今天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一个镇,其地理位置介于呼和浩特市区和满洲里市之间,距离呼和浩特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该镇素以狮子林和满族文化等知名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而著名,尤其是狮子林是中国北方唯一的全封闭式古代园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如今,武川镇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呼和浩特武川县走出了9个皇帝,有什么历史故事呢?如果说呼和浩特走出去20多位皇帝,那么武川就是帝王之乡,走出9个皇帝。
9个皇帝从何而来呢?据《魏书》载,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宇文泰曾祖宇文陵“徙居武川”。公元424年——431年,北魏为抵御外族侵袭,设置六个军事城镇,武川是北魏六镇之一,是迄今唯一保留地名的地方。
北朝后期,武川先后属东魏、北周。宇文泰的儿子建立北周,北周的皇帝依次为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阐)等五位皇帝及许多大臣均为武川人。
隋文帝、隋炀帝也是武川人。隋朝(公元581—681)开国代北周而来,开国帝杨坚,亦籍隶武川。隋文帝病重被其子杨广所弑,杨广由此窃国为帝,称隋炀帝。
李渊、李世民都是武川人。《旧唐书高祖本纪》云: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宋文豪欧阳修所撰《新唐书高祖本纪》亦云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金门不可考,但李氏家居武川却毫无问题。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神奇武川》一书中附录了北周、隋、唐皇室谱系。清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云:“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所以,当年从武川走出去的在世皇帝有9个。
“武川奇迹”发生于北魏时期,这个当时只有几万人的边境小镇,居然是个“超级妈妈”,它诞生了北齐、北周、隋、唐四个朝代。
我们知道,由于司马家族的内斗西晋灭亡了,之后北方进入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后来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期”。
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也传染上了当时的流行病——阶级矛盾,由此爆发了著名的“六镇起义”。
北魏六镇,即用于防御北方柔然民族入侵而设立的六个军事重镇,他们分别是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和怀荒镇。
六镇位于今天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沃野镇)、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武川县(武川镇)、四子王旗(抚冥镇,今天的航天器着陆场)、兴和县台基庙(柔玄镇)、张北县(怀荒镇)。
这地方原本是鲜卑人对汉地“开放”的前沿,由于掠夺起来很方便,所以鲜卑贵族云集。北魏统治中原汉地后,这地方又成了防御柔然强盗的前线。贵族们都跑到大同、洛阳享福去了,留下来的都是没落的贵族和平民。
可六镇的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魏统治者便向这里迁徙了大量的鲜卑豪酋、 *** 豪族,以及囚犯。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胡汉杂居的三四线边镇。
作为军事重镇,六镇的管理模式跟内地不一样,这里实行的军政一体化,所有的居民都被编入府户,由部落性质的豪酋、豪强领导。这个模式的好处就是全民皆兵,省去了从内地征调兵源的巨大开支,坏处就是士兵们只认豪强,对朝廷的向心力缺失。
当年李虎(唐高祖李渊之父)的祖父李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迁入武川镇落户的,李熙这个“幢主”,既是朝廷的武官,也是统领某个小部落的首领。
两个矛盾的累积以及一个偶然因素点燃了六镇边民的怒火,并引发了著名的“六镇起义”。
其一,政治上的长期对立。
六镇的边民的民族成分很复杂,除了鲜卑族和汉族外,还有高车、山胡、铁勒、匈奴等民族。北魏统治者对他们的政策不一致,这就导致当地的民族矛盾很深。
加上留镇的鲜卑贵族与南迁的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让这个地方一盘散沙,中央的控制力日趋弱化。六镇本就是军事组织,这些矛盾让它成了一个危险的火药桶。
其二,经济上的长期盘剥。
府兵性质的六镇虽然通过自给自足减轻了朝廷的负担,但依然需要粮饷、军事装备的补充。可是北魏晚年的政治腐败,导致对六镇的经济支撑原来越少,代表朝廷统治这里的边将还经常克扣粮饷,随意增加赋税,让这些镇民的生活越来越难以为继。
孝明帝元诩在位期间,六镇又遭遇了严重的天灾,镇民们的生存遭遇最大危机。在这种状态下,朝廷依然不思抚恤,边将依然不断盘剥,豪强还是不停压榨。
在重压之下,怀荒镇的镇民点燃了第一把火,他们杀掉边将于景,打出了反旗。紧接着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也杀掉边将,攻占了沃野镇并自立为王。
这个格局跟东汉末年的情形非常相似,当年为了扑灭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鼓励各地豪门大族组织民间丁勇以抗击义军,由此曹操、孙策等一大批私家武装迅速崛起,并慢慢瓦解和吞噬了东汉政权。
那么谁是六镇起义中崛起的“曹操”呢?说几个大名鼎鼎的牛人:尔朱荣家族、贺拔岳家族、宇文泰家族、高欢家族,以及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等一大批乱世枭雄,其中就包括李虎。
我们先把这段故事用快镜头的模式扫一遍。
尔朱荣是羯族人,祖上几代人为朔州地区的部落首领,北魏的领民酋长。朔州的北面就是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就是双方交战的最核心地带。
六镇起义爆发后,尔朱荣变卖家产招募四方豪杰,打着为朝廷效力的旗号四处征战,不断兼并扩充队伍,最后形成了一支北魏最强大的地方武装。
耗子腰里别杆枪都敢挑战猫,尔朱荣手握十几万重兵,哪里还甘心做一个军阀?洛阳才是他梦中的桃花源。
于是东汉历史重演。
当时傀儡孝明帝正跟老妈胡太后掰手腕,为了斗倒老妈,他悄悄向尔朱荣发出诏书:快来洛阳拯救朕于水火之中。
胡太后正跟小情人玩得开心,探知儿子在背后捅刀,一怒之下一杯毒酒亲手送走了儿子。
尔朱荣正愁没借口进京,手上掐着密旨,于是他高举“清君侧”的旗号杀进洛阳。北魏的中央军跟摆设一样毫无抵抗力,尔朱荣顺利踏进洛阳,并发动了惨绝人寰的“河阴之变”。胡太后和幼帝元钊被沉入黄河,宗室子弟及大臣二千人惨遭杀害!
这场屠杀后尔朱荣复制了董卓,从军阀一跃而成权臣,新皇帝孝庄帝元子攸就是个漂亮的人偶。
在尔朱家族全面控制北魏帝国后,尔朱荣一度准备自立为帝,可被贺拔岳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制止了。
就在尔朱荣满以为大局已定,浑身轻飘飘之际,却不料被自己的女婿元子攸打了个偷袭,被杀害于皇宫之中。
尔朱荣死后,尔朱家族失去了灵魂,高欢和贺拔岳这两位曾经的部下迅速填补了尔朱荣留下的空白。
高欢是河北人,自其祖父起移居怀朔镇。贺拔岳是出身于武川镇的敕勒族胡人,跟尔朱家族一样,贺拔家族在当地也是豪酋。
六镇起义爆发后,贺拔岳和哥哥贺拔胜追随父亲组织起私家武装参与平叛。太学生出生的文弱书生贺拔岳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无以伦比的政治远见,由此得到尔朱荣的赏识,并成为尔朱荣最为倚重的心腹。
尔朱荣入驻洛阳后,授权贺拔岳征伐关中。尔朱荣死后,贺拔岳脱离尔朱家族占据关陇地区,而高欢则继承了尔朱荣在河东、河北的势力,形成了东西对峙的格局。
高欢为了搞掉贺拔岳这个最大的对手,买通了贺拔岳的副手侯莫陈悦,出其不意地杀害了他。
可是贺拔岳的死并没有让高欢占到便宜,有一个人站了出来,顺利地接班贺拔岳成为关陇集团的新领袖,他就是宇文泰。
从此以后,由尔朱荣所控制的北魏帝国成了高欢和宇文泰的东西对峙。当时的孝武帝元修不堪忍受高欢的弄权,一气之下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
可元修的想法太天真了,他以为宇文泰会做一个匡扶皇室的忠臣,却不料才过了两个月他就被宇文泰毒杀了!
于是高欢在邺城立了一个新傀儡——孝静帝元善见,这个政权史称“东魏”,而宇文泰则在长安立魏文帝元宝炬,这个政权史称“西魏”。数年之后,高欢和宇文泰的儿子分别取代东魏和西魏,建立了北齐和北周。
北周后来灭掉了北齐,但宇文家的北周命数也不长,它被外戚杨坚篡夺了江山,北周的旗帜换成了大隋。再后来大隋二世而亡,又被老李家的大唐取代。
我们惊喜地发现,宇文泰、侯莫陈崇、独孤信、李虎、赵贵都是武川人;尔朱荣、贺拔岳、高欢、侯景、杨忠等当时的风云人物也都是武川人,或者紧邻武川的朔州人;李弼、于谨虽不是武川人,但也在六镇起义中卷进了武川人的漩涡中。
所以,武川镇可以自豪地说:别看俺很瘦小,但俺是北周、北齐、隋、唐四朝的老妈妈!
这是自己拍的武川风光,请欣赏。读过魏晋史的应该对武川不陌生,《廿二史札记》云:“两间王气,流转不常,有时厚集其力于一处,则帝王出焉。如南北朝分裂,其气亦各有所聚。晋之亡,则刘裕生于京口;萧道成、萧衍,生于武进之南兰陵;陈霸先生于吴兴;其地皆在数百里内。魏之亡,则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于武川,宇文泰四世祖陵,由鲜卑迁武川,泰为周文帝。杨坚五世祖熙,家于武川。熙生天赐,天赐生虎,虎生昞,昞生渊,是为唐高祖。区区一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岂非王气所聚?”
史书已经讲的很透彻了,不必我多言了,古文也很好看懂。大家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网上搜一搜独孤氏族。作为武川人,爱家乡,也以家乡的历史自豪。内蒙古全区内唯一在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年的县城,武川的南山更有战国和秦朝时期经常提到的“白道”,是 *** 与北方游牧长期征战的要道,至今犹似听到剑戟声呐喊声车轮声。
应该说,北周、隋、唐的一帮皇帝的祖宗们在武川住过,也可以说祖籍在武川,但这三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在武川出生的。这要从北魏的六镇和宇文泰说起。
1,武川在哪儿?
武川是呼和浩特市下属的一个县,在市区的北边,阴山北麓。
平均年降水量350毫米,以农牧业为主,马铃薯、莜麦和油菜是现在武川的三大农作物。
2,花木兰,北魏六镇
根据考证,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是北魏人。
北魏是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入主中原后,大草原被柔然部落占据。柔然成为北魏的最大敌人。
公元429年(北魏神麚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分两路进攻柔然。
花木兰替父从军,很可能就是这次北伐。拓跋焘率军大败柔然,追赶到吐沁河,然后“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
一直打到今蒙古国的杭爱山。
随后,拓跋焘派遣十万人在阴山到燕山一带修筑边防攻城,设立北镇抵御柔然。到魏孝文帝时,北魏六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开始时,北魏在六镇派驻的都是精英。
自从魏孝文帝从大同迁都到洛阳后,加上柔然衰落,北方六镇地位下降。随之北魏六镇官兵的地位也下降,爷爷不疼,姥姥不爱。
但北魏六镇的官兵仍然是北魏最强悍的军队,地位却陡然下降,定会愤愤不平。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掀起了六镇造反的大旗。
六镇起义最终导致了北魏灭亡。
3,宇文泰
北魏六镇在相互残杀中失败,北魏将20万六镇残兵押往河北一带就食。
一片战乱中,武川走出了强人贺拔岳和宇文泰,贺拔岳死后,他的军队归宇文泰,军队中的核心骨干大部分是武川人,部下就有隋朝和唐朝皇帝的祖先们。
宇文泰的军队驻扎在关陇一带,对抗高欢,建立了强大的关陇集团。
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
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
北周的皇帝宇文觉(宇文泰的儿子)、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五个皇帝。
再加上隋朝和唐朝的皇帝,远远超过9个皇帝。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诚邀,如题。皇帝是中国古代最高的统治者,手握天下生杀大权,是天下权力最大的人物,然而内蒙古有这样一个不甚出名的县城,居然在历史上走出了9个皇帝,那么这是真的吗?
划重点,这件事情还真不假,这个小县城的名字就叫武川县武川县是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的一个辖区。在南北朝时期,这里是北魏以及北周的地盘,而武川县籍的皇帝其实也多出自北周。
据史料考证,北周的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阐)等6个皇帝都出生在武川县。要说故事嘛,自然要以开国皇帝宇文泰举个例子。
大家听过苏绰定律吗?
据《具官论》记载,苏绰是北周开国帝王宇文泰的谋臣,足智多谋可与诸葛亮、王猛比肩齐名。苏绰关于中国前史上贪官不绝如缕,朝朝代代都有巨贪大奸,自然是心知肚明。 故某日宇文泰想讨教苏绰如何治国方能延续江山永祚之道时,苏绰立即给出了这个规律——以贪反贪,方能控制官吏离心异志。但是正是苏绰这个规律,导致了中国历朝历代贪污横行,吏治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苏绰规律正是中国吏治糜烂的真正前史本源和政治本源,也是中国前史政治的真正痛处所在,以致使中国社会难逃前史设定的轮回灾难。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源于北魏六镇。
在南北朝期间,北朝的北部出现了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高车、匈奴。
这些民族凶悍善战,北朝统治者为了对付这些敌人,在北方大量驻军。
北魏时期,直接沿着长城设置了六个战略军事防御单位,是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沃野镇(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旗)、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县)。这就是 北魏六镇!
六镇主要是在内蒙古和河北,负责抵抗柔然,不让敌人攻入长城内。
六镇是类似于唐代节度使的存在,是一个军事组织,掌握地方军事和行政。
六镇的统治阶层是世袭军人,基本都是鲜卑中低级贵族、其他民族部落酋长、汉族豪强子弟等等。
他们的战斗力比较强,终生都是精心军事训练,是类似于斯巴达那种职业军人,享有特权。
六镇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打仗和备战,军人都是实战军人,类似于今天一战转战的美军,军事实力很强。
六镇的经济则比较薄弱,主要依靠控制的大量依附人口(类似于农奴)为生,必须同时依赖中央 *** 拨款。
六镇的职业军人享受世袭的特权,拥有仕宦(升迁做官)、复除(免除赋役)等特权,在北魏的社会地位也是比较高的。
六镇虽然后来废除,但这个军事集团历史悠久,从南北朝一直持续到隋唐时代。
而北朝和隋唐都是兵马打天下,所有很多贵族都出身于北魏六镇。
以北周为例,皇帝就来自于六镇的武川镇。北周皇帝先祖宇文肱,就是武川镇的下级军官,后来战死。
随后北周的宇文泰、宇文觉、宇文毓、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宇文阐,也都是武川镇出生,北周就有8个君主是武川人。
有人认为隋朝皇帝的先祖杨坚,也是武川镇人,但一般认为是陕西省华阴人。
还有人认为唐朝皇帝先祖李虎是武川镇人,其实他是甘肃省天水市人。
即便如此,北周的皇帝也都是武川人,这就很牛了。北周后来是统一了北方,隋文帝篡位以后又统一了全国。
其实有北魏六镇演变的所谓关陇集团,只维持了到隋代初期。隋代初期一些军事将领还是这些地方出生,但隋炀帝时代就将军事中心南移到中原。到了唐代,关陇集团其实就消亡了。
如果呼和浩特出了20多位皇帝,那么武川就是皇帝的故乡,有9位皇帝。
九帝从何而来?据《魏书》记载,宇文泰的远祖宇文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迁居武川。公元424年至431年,北魏建立了六个军事城镇,以抵御外来侵略。武川是北魏六镇之一,是迄今为止唯一保存地名的地方。
北朝晚期,武川属东魏、北周。北周王朝是由宇文泰的儿子建立的。北周皇帝有宇文爵、孝民、宇文玉、宗明、宇文雍、高祖、宇文福、宣帝、宇文言、景帝,许多大臣都是武川人。
隋朝的文帝和杨帝也是武川人。隋朝(公元581-681年)建立于北周。开国皇帝杨坚也是吴川的一员。隋文帝身患重病,被儿子杨光杀害。杨光盗国称帝,遂称隋朝杨帝。
李元和李世民都是武川人。”《唐朝高祖志》旧书中说:“习”为金门镇将军,率领英雄镇武川,因家焉。”宋文豪欧阳修的《新唐高祖书》中也说“金门将军驻守武川,因他留守家中。”。金门不是考试,但李某在武川的家没问题。
在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魔幻武川》一书中,附有北周隋唐皇室族谱。清代史学家赵毅在《二十二史笔记》中说:“周、隋、唐的祖先都出生在武川。”。所以,当时出武川的皇帝有九位。
武川最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女娲补天处大青山西马王庙一带(青埂峰下),此处保存、出土了“女娲炼的五色石"即古籍和《红楼梦》的缘起《石头记》记载的中国原始科学社会的祖先:"女娲补天遗石”,即补上层建筑之天漏洞的票决拍板法器遗石,至今完好无损,存于北京,如下面的附图:照片摘自拙著《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彩页上的补天石,有武川西南的阴山原始石刻记载的祖先用补天石拍板的原始文献,铁证如山。
呼和浩特武川县,走出了9个皇帝,被称为“帝王之乡”。
据史料记载,有三个朝代的皇帝祖籍在武川,清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云:“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
我们先从北魏说起,这个北魏与曹魏可不是一个政权,它是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政权。
由于那个时候人口少,北方地域辽阔,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圭将其东部地区的高门弟子及豪杰两千户迁到北部居住,以镇守边塞。
宇文陵就在此队伍之中,他跟随大部队迁居到了武川。这一事件在《北史》中有记载,这是"武川"之名最早的记载。北魏设"六镇",武川为其中之一,是至今唯一保留地名的地方。
北魏后期被分裂成为东魏、西魏。宇文陵的后人宇文泰逐渐成为西魏统帅,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人,史称周文帝,在他死后第二年,西魏恭帝被迫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宇文觉是宇文泰的儿子,不过才7岁,不过是权臣宇文护拥立的一个傀儡皇帝。这个时期武川是属于北周的地盘。
北周的皇帝依次为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阐)等五位皇帝,统算成武川人了。
历史总是重演,一轮又一轮。北周静帝禅位给杨坚,建立隋朝。《隋书》载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也就是说杨坚的祖宗曾在武川任司马,杨坚、杨广权算作武川人吧;
后来,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旧唐书》载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新唐书》记为"戍于武川,因留家焉"。这么说李氏家族也与武川脱不了干系,李渊、李世明都是武川人了。
这样加起来就有了走出9个皇帝之说,并不是这里真的出了9个皇帝。作为宣传、推广旅游,也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不过这也不简单,说明此地风水极好哈。出没出皇帝无所谓,武川风景确实蛮漂亮的,特别是油菜花开时节,特别美丽,有许多人去游玩,一堵美丽风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