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养育适应力,父母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

游戏 20秒前 阅读:1 评论:0
用游戏养育适应力,父母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如何用游戏力培养适应力,以及如何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孩子?

1.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说的游戏不仅是指电子游戏,还有生活中亲子之间的游戏,孩子们之间的游戏。游戏里本身就蕴含着非常多的创造力,比如最简单的游戏,石头剪子布,锻炼了孩子的反应力,观察力,打破常规的创新力,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对0到6岁的孩子而言,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用游戏养育适应力,父母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

你看孩子们在小区里玩儿,看似在玩,实际上全是在培养未来的能力。比如孩子们玩吃鸡,会先选出一个队长,然后去安排谁在哪个地方跳伞?就是一个团体活动。跟现实的生活是一样的,只是孩子们通过游戏开始模拟练习起来。

3.在游戏中培养自我学习力

所有的学习,如果变成了游戏,孩子自主学习力都会增强。比如你会发现,游戏的过程里,孩子会自发的学习规则,思考怎么样提升自己才能获胜?而这样的自我学习力,才能应对未来,因为未来瞬息万变,很多事不确定,只有不断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才能真的适应未来。

用游戏养育适应力,父母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


4.在游戏中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一种情商,很容易化解尴尬,而孩子在游戏里边,因为很放松,没那么认真,很容易出现幽默感。带着这种幽默感去做事,你会发现很容易轻松就成功了,带着这种幽默感去做人,非常容易处理好人际。

用游戏养育适应力,父母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


所以,游戏力学习力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越会玩的人也越会学,成长的也越轻松快乐。未来的世界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真正能适应我未来的孩子,一定是能适应不确定性的。而游戏不就恰恰是未来世界的一种模拟吗?在游戏中所有的乐趣不正是因为不确定带来的刺激吗?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我一起轻松教养孩子!

1.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比如让幼儿们做“过家家”的游戏,可以分发给他们“圆形纸片”做饭,他们可能把它幻想成大饼或者把它想象成饼干,这样充分调动他们自由想象能力,对日后的大脑发展有很积极的作用。

2.游戏可以加深宝宝对周边事物的理解。例如:和孩子玩“做生意”的游戏,可以拿出一些废纸写上数字作为货币,用这些货币向孩子“买”他们的玩具,这样让他们懂得要想得到一样东西,必须用货币交换,懂得基本的交易形式,并且可以通过自制货币学习到最初的数字。

3. 当孩子享受到自己“救死扶伤”后的夸奖,会有非常高的成就感。

4. 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例如:给幼儿一副需要填色的空白小猫及一盒涂鸦笔,让宝宝任意涂色,这样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最初的美术,认知颜色,体验美感,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5. 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经常让幼儿和其他宝宝游戏,可以锻炼他们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协作的能力。比如和小伙伴玩老鹰捉小鸡就是在锻炼他们的协作、团结能力。

6. 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和胆量以及对基本科学现象的认知。例如:带孩子踩影子,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影子”是什么,初步接触这一光学现象。并且鼓励宝宝去踩别人的影子,被踩影子的宝宝一定不服气,会努力的去踩到别人的影子为止,无形中锻炼了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胆量,让其明白被踩到影子并不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

7. 游戏可以使幼儿认知更多社会角色,了解行为规范。比如经常让孩子扮演教师、护士、警察、 *** 等角色,他们就会认知更多的职业,并且懂得更多社会行为规范:直到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慢慢行。在扮演警察抓小偷时宝宝也会懂得要遵守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不能偷东西,并且对他是非观念也有最初的认识。

8. 游戏可以减少或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增加孩子积极的情绪。比如当孩子不愿吃药时,家长可以让孩子玩“当家长”的游戏,哄他们的小玩偶吃药,让她们模仿家长的口吻劝玩偶吃药,鼓励玩偶不要怕苦,这样孩子十之八九会愿意配合家长吃完药,减少消极抗拒的情绪。 总而言之,游戏不是让幼儿“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毒药” ,而是锻炼他们各项基本能力,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一个方式,并且是最直接、最快捷、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的方式。

孩子2-6岁时候,认知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情绪和社会性的萌生的时期。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的认知更灵活和广泛,也能充分释放自我,塑造完整的人格。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写了一本书《游戏力》,用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也是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的作品。

认识孩子。孩子2岁以后,除了爸爸妈妈,还会接触更多人,包括长辈,别的小朋友等,自我中心与考虑别人,小朋友之间相互思维方式的不一致,都会在七彩童年,给孩子一些小心事,爸爸妈妈忙碌的背影中,孩子不一定会主动说出小心事,但是,他们会在游戏中玩给我们看。嬉笑怒骂间,孩子也在诉说心中的喜悦、好奇、疑虑、失望、悲伤,和恐惧。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尤其是他们2-6岁的时候,通过游戏,首先能认识和理解他们。游戏中,尽量用他们的语言,才会懂。

建立联结。儿童心理学经常提到依附理论。劳伦斯博士把它描画为“蓄水理论”:孩子需要不断的关爱和照顾,就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当孩子在寂寞、伤心、困了、累了的时候,他需要有人安慰,这时候他的杯子空了,需要妈妈和爸爸的拥抱和抚慰来加水。有时候是谈心,有时候是一起玩耍,水满则心安。那些没有得到亲情或者友情蓄水的孩子,后期容易焦虑、自闭、退缩、黏人,生活中容易迷失安全感。孩子以后离开家了,只有足够蓄水的孩子,才有安全依附感,才能安慰自己,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否则容易情绪失控。于是,才能集中注意力,与同伴形成良好的联结,对自己和世界有积极的看法。

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孩子有充分的身体接触,能在关键时候,给他们鼓励。可以用激将法鼓励他们冲破重重困难,成功的那一刻,就是孩子自信的点滴积累。孩子的自信力,第一波来自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他们凭借可爱的面庞的楚楚动人的表情,获取大人的喂食、安全庇护、爱心和关怀。第二波自信力,来自2岁以后的幼儿期,蹒跚学步,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这时候,要做的是,孩子与周围小朋友玩耍的时候,遇到挫折,不理解的时候,爸爸妈妈提供方法,帮助孩子独立客服困难。

学会微笑。游戏力的养育方式中,开怀大笑至关重要。如果有一件事情逗得孩子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所有笑声都是好的,笑声具有非常愉悦的感染力,也是判断游戏成败的指标。笑声,是建立联结的信号,笑声能拉动人与人的距离。也是完成挑战的标志,也是孩子经历过欢笑与泪水后,不再痛苦和受伤的标志。对于大人和孩子,都是释放恐惧、困窘、焦虑的途径。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传统上,家庭不鼓励女孩冒险和探索,她们的翅膀一直软弱无力。需要通过游戏帮助她们,才能生长,在广阔无垠的世界中,发现她们的“力量之屋”。男孩,多数从小培养的是勇敢和坚强,孤独的尝试,面对自己,没有体贴。通过一些游戏帮助男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他们也许会更持久的找到自信。

情绪的压抑与释放。孩子的成长跟花苗破土一样,需要一股力量冲破一些阻力,因为惯性,力量过猛,需要抒发。随着他们的长大,除了快乐与满足,还有很多懊恼、沮丧、伤心、失望、害怕,嫉妒,等等,当他们杯子里水空的时候,没有父母亲情或者伙伴及时的蓄水,反而摔杯子的时候,杯子容易碎,对孩子的伤害是很深远的,特别是在孩子2-6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注意,不要把外在的情绪,撒在孩子身上,他是一个心智和身体上都还在成长中的孩子。多爱他们。跟孩子一起游戏吧,最好的情绪释放空间。

联结孩子的游戏,在我们一生中,其实只有那么几年。因为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光,2-6岁是黄金期,他们会形成认知的能力,还有对社会初步的假想,早期的这一步,可能会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深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