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有哪些可以用到的名言警句?

游戏 3秒前 阅读:1 评论:0
申论有哪些可以用到的名言警句?

主要可以通过人民日报,半月谈去摘抄啊,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累。但是,长期积累,对申论一定有帮助。

心竺公考语嫣姐姐一直在做这件事。

申论有哪些可以用到的名言警句?


申论有哪些可以用到的名言警句?


申论有哪些可以用到的名言警句?





需要更多的可以私信语嫣姐姐,领取全部哈

心竺公考,100万小伙伴在用的公务员考试神器

一、 *** 基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一)原句: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本身含义】国君是百姓的表率,表率端正了,还有什么能不端正呢?

【典故出处】《孔子家语·王言解》

【引申含义】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引用指导】可应用于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 *** 公信力等方面

【示范段落】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这是孔夫子在几千年以前就提出的为官之道。古人在那个时候已经阐述了领导在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领导干部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品德高尚的干部,他的言传身教都能对周围群众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久而久之,这种感染力就会成为下属的爱戴之心、尊重之礼、服从之意。为官者,要在洁身自好的前提下,接受来自下属和群众的监督、建议。突出对“一把手”监督这个重点,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监督合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加强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坚决反对严重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不良现象。领导干部要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就要在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博与专”的关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处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原句: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本身含义】如果君主善于抓要领,那么各种事情都会处理得细密完备;如果君主喜好样样都抓,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荒废。

【典故出处】《荀子·王霸》,“明主好要,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引申含义】聪明的领导善于抓要点,而愚笨的领导却喜欢事无巨细一手抓。领导者善于抓住要点,一切事情都可以落实到位;领导者喜欢事必躬亲,结果是一切事情都容易荒废。

【引用指导】可应用于基层建设、公务员素质提高、转变 *** 职能等方面

【示范段落】古人云:“明主好要,暗主好详”。管得越多越好,意味着没有节制地去

强化 *** 责任, *** 变成“全能选手”,进而机构膨胀,由全能走向无能。因此,转变 *** 职能要实现 *** 管理由微观把控转向宏观调控,从“全能” *** 到“有限” *** 。弱化与强化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二、 *** 廉政建设、法治建设方面

(一)原句: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引用指导】用于法律手段的论据

【示范段落】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个国家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正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伦理等诸多方面,包含公平、正义、平等等概念和理念。司法具有参与社会管理与矫正违法行为的重要职能,司法通过公平裁判案件,可以使社会秩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走向公平合理的法治轨道,从而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司法通过对干扰破坏社会公正的违法分子和违法行为的矫正、补救,可以保障社会公正得到及时恢复,从而实现社会公正。因此,司法公正不仅能够维护社会公正,而且可以通过矫正、恢复、弥补等方式实现法律公平和正义。所以,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二)原句: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 *** )

【本身含义】要打造廉洁 *** ,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 *** 还提出了反腐倡廉工作“六大要求”:简政放权、管住权力、管好钱财、政务公开、勤俭从政和依法促廉。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这六个要求的核心无外乎两点——“放权”与“限权”。从“要做”到“如何做”,反腐工作正一步步推进。

【背景出处】在2014年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上, *** 总理强调,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机制,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

【引用指导】廉政建设

【示范段落】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关心、爱护和保护干部的重要手段。

一般可以用在申论作文的名言警句有:

一是古人留下的诗句、观点和教诲等;

二是领导人讲话,特别是在任领导人讲话;

三是在申论材料中题型出来的诸多好句子都可以适当借用。

但是想说的是:

第一种需要比较好的文学功底获益记忆;

第二种某些名言警句用的频率比较高,可能达成的效果比较一般;

第三种一般考生都会使用到,导致很多作文的开篇都是相似的。

要更好的运用名言警句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使用名言警句基础是积累。考场上不能带材料和其他记录器,所有书写的内容都是大脑的输出,所以一切书写在纸上的内容基本都基于自己的记忆或理解,因此一般来说记得多肯定会用的多,虽然记得多不代表用得好,但是饮水思源,没有源就不可能文思泉涌。

二、记忆是硬功夫,使用是门艺术。我们一直倡导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名言警句亦是如此,在记忆名言警句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内容的适用范围或者场合,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目前比较热门的分类方式是五位一体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如果自己有更好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更具五位一体再继续优化,以自己能理解为核心。

三、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申论需要最终体现在文字中,因此在掌握了一定存量的名言警句时,需要适当的模拟,可以找一些模拟题,或者中公的模拟试卷,写一个开头或者分论点等,看自己的使用是否恰当,掌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请老师帮忙把关,进行适当的指导,进一步进行提高。如果自己在写的方面放不开,真的难以下笔,可以参考答案或者上网查找一些优秀作文,进行认真阅读和模仿。有志者事竟成!

以下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常用名言警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明·黄宗羲《原君》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7)为政

  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为wéi:做。《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宋史·薛极传》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宋·周敦颐《拙赋》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诗经·大雅·板》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淮南子·氾论训》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