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雍正帝的历史地位及其个人一生得失?

娱乐 49秒前 阅读:1 评论:0
如何评价雍正帝的历史地位及其个人一生得失?

雍正皇帝,是古往今来帝王中的一个异数。

通过品读《雍正朱批谕旨》这一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痛快书”的雍正亲笔御批,仿佛看到了一个极其率真、天真的雍正。在给臣下蔡珽的批示里,掩饰不住雍正帝的笑点: “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有面传口谕,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自己笑得如何,一定要让别人知道,这种颇有趣味的政治家实在不多见。有时,他会在谕旨里自谦道:“朕之自信,有时尚不及鄂尔泰之深。”

在给王国栋的谕旨里,他发现自己弄脏了奏折,特意写上“此朕几案上所污,恐汝恐惧,特谕”。

雍正皇帝的嗜好十分古怪,比如将某物改成另一物。鼻烟壶改成水盛,“将口开大些,做水盛用”。狮子改洋狗:旁边的狮子不好,着改做西洋狗。图章改镇纸,“将字磨去,配做压纸用”。这些特点可以发现,他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又是性格善变、做事极端认真的人,见到养心殿东暖阁地砖色调不合,即命更换。

治国理政

在兄弟们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之际,他却给外界一个不问世事、看世事如浮云的超然印象。这期间,他频繁与僧人们来往,除此之外,他便专注读书,把赏心悦目的文字辑录成集,名为《悦心集》,倾力打造“天下第一等闲人”的形象,以避开政治漩涡。然而,他的心何曾安静清闲,只不过用这种烟雾去遮住对皇位更为迫切期盼的内心。

从“天下第一闲人”到“天下第一忙人”的身份转变,他自己也改口颇为自得地说:“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自负之情可见一斑。

康熙皇帝晚年由于倦政,实行“宽仁”之政。这些在雍正皇帝看来,宽仁之政无非是懈怠的废弛,帝国的机器和零件蒙上了厚厚的尘垢,为此他将操起权力的工具,开始重新打扫,努力建设一个新的政治局面。正如大臣李绂所说:“雍正改元,政治一新。”雍正皇帝改革的胃口很大,“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濯,则天下永享太平”。

雍正皇帝理政一周年之际,他告诫臣工说:“为治之道,要在务实,不尚虚名。”这样才能“筹国是,济苍生。”雍正皇帝批田文镜的朱批很有代表性“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密折制度的发展沿袭,让雍正皇帝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情报网,掌控了官员的动态,在军机处的紧密配合下,雍正处理政务虽然繁忙,却井井有条。雍正皇帝喜欢群臣互相告密,正如他自己所说:“朕励精图治,耳目甚广。”

《啸亭杂录》讲了这样的事情:一官入都引见,购置新帽子,为熟人所见,告知其故,次日引见时,免冠谢恩,雍正笑着说:小心,不要弄脏你的新帽子。就是说买帽子的当天已经有人报告了。鼎甲出身的官僚王云锦在新年休沐日在家与好友耍叶子戏,忽然丢掉一张。一天上朝,雍正问他元旦干什么了?王云锦如实回奏,雍正对他的诚实很高兴,说细事不欺君,不愧为状元郎。说完从袖子把叶子拿出来给他看。

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特殊成长环境的历练,这种自信绝不是自我吹嘘。清查财政亏空,是雍正皇帝理政的一大手笔。他因此发狠说:“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具体做法:第一,限时补足亏空;第二,责任上司分赔;第三,亏空官员一律革职与“追变家产”;第四,组织官吏亲身去看对贪污官员执行死刑时的场面,用血腥场面进行警示教育。

雍正皇帝反腐以及推进养廉银制度的习习清风瞬间吹遍了这个古老帝国。通过雍正皇帝勤勉的带动,逐步形成了“朝乾夕惕,事无巨细,亲为裁断的局面”。

如何评价雍正帝的历史地位及其个人一生得失?

13年的理政,雍正皇帝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数万件奏折上写下的批语多达一千多万字,每一年,雍正皇帝只在自己生日那一天才会休息。

御臣有术

中国传统政治属于人治,雍正帝将它推向了新的高峰。雍正帝的情商极高,对臣下文字斗嘴极其从容,喜怒毫不掩饰,除了他痛恨的官员外,对自己欣赏的官员也是呵护备至。

理政之后,他无情地对手足兄弟进行残酷打压,“阿其那” “塞思黑”之狱,是爱新觉罗家族史上最大的痛苦和尴尬,不管谁对谁错,雍正皇帝在上台后的手足相残,确实过于残忍。缺乏亲情的支撑后,他逐步形成自己的朋友圈,铲除年羹尧、隆科多后,他急需重新寻找政治上绝对可以信赖的臣下。于是,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李卫这些雍正班底核心成员配合开展新政。

作为他核心政务圈的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张廷玉,他都分别予以特殊关爱。

雍正二年(1724年),时任云南布政使李卫咯血,获赐药物,雍正皇帝让他“爱养精神,毋事勉强”。

李卫不是科举出身,雍正恰恰欣赏他大老粗办事果断作风。为了更好地使用他,雍正多次对他表示关怀提醒“尔以年少锋锐之气,而兼报效情殷,于上司僚友中过于强毅自用,致招恃恩犯纵之讥。”要他一定“谦能”待人,避免“以气凌人之咎”。

宠臣田文镜是早期雍正帝新政的极力推行者。在河南,他的努力如同黄河一般汹涌澎湃,这种巨浪的冲击有时竟会颠簸远在北京的政权大船。雍正皇帝以极大的勇气支撑他有时并不太占理的立场,称他“巡抚中第一人”,并把他当作“模范疆吏”标杆。在给他的批奏里竟说:“卿之是即朕之是,卿之非即朕之非,其间有何区别?”

一定程度上,雍正皇帝能够包容与自己政见不同的臣下,前提是绝对从维护他的角度出发。太子太傅朱轼坚决反对雍正皇帝推行的“耗羡归公”,雍正并不发怒,反而让他做大学士,去教育皇子弘历等人。后来他又反对对西北用兵,由于每次反对都无效果,他心灰意冷,以病辞职。雍正皇帝用极其温暖的口气劝慰他说:“尔病如不可医,朕何忍留,如尚可医,尔亦何忍言去。”朱轼非常感动,从此不再有辞职打算。

相较而言,张廷玉与鄂尔泰算是雍正帝最为亲密的大臣,所以在他的遗嘱中,给了张廷玉有清一代汉族大臣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殊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功巨甚。大学士鄂尔泰志禀忠贞,才优经济……洵为不出世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张廷玉该是整个清代做秘书最成功的一个,由于雍正帝为政细致烦琐,巨大的工作量必须要有合适人选分担。张廷玉谨小慎微,不事张扬,深合雍正帝意。雍正皇帝随时都有召见他的可能,一日晋谒三次,更是家常便饭。

如果说张延玉是雍正皇帝内务的重要助手,那么鄂尔泰则是雍正皇帝实施政治改革的重要伙伴。鄂尔泰曾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他曾对新任云南巡抚说:皇上用人行政“无甚神奇,只是一个至诚”。他敢于说雍正帝的用人行政没有什么神奇的,而雍正皇帝体察到了他的真诚所在,在朱批说:“朕实含泪观之。”

雍正皇帝这台孜孜不倦的政治机器在帝国政治中留下了太多让人掩卷沉思的故事,终其一生并未见其倦政,直到猝然而逝,留下了许多历史解不开的谜团。

雍正的统治确实使国力有了很大提高,让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许多,但从长远来看,他创造的一时繁荣,其实是给专制社会续了命,延缓了向更进步的社会前进的步伐,最终也没避免清朝末年的乱局。

九王夺嫡对雍正的影响

九王夺嫡的过程太艰难了,这给了雍正很大的刺激。登位不久,他就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就是在生前秘密指定一个继承人,写好诏书,找个地方封存起来,除了自己谁都不能打开,将来自己过世,诏书会宣布继承人是谁。

如何评价雍正帝的历史地位及其个人一生得失?

这等于是宣布了对皇权的绝对掌控,谁也不要惦记,除非我死了。这样做,一是可以避免立太子,不会出现有人与皇帝争权的现象;二是防止儿子们像自己那一代一样,兄弟相争,不干正事,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对雍正日后推行民生政策而言,这一制度排除了很大的政治干扰。但必须指出的是,在满人早期的政治形态里,首领是由实力强大的族长等人选出来的,且不能擅自指定继承人,因此带有原始民主的性质。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后,曾让百官推荐新太子的人选,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点民主色彩。而到了雍正这里,指定就变成皇帝一个人的事情,谁都不能给意见。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制度。

而且雍正没想到的是,正是他亲自指定的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乾隆,一继位就推翻了他的很多政策,并且利用高度集中的皇权,为自己的好大喜功、贪图享乐行了很多方便。比如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就是个例子,有的仗可以不打,皇帝非要打,也没办法,把国家的经济都拖垮了。而且也就是在乾隆时期,由于政策的放宽,让雍正一直避免出现的腐败、 *** 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清朝的衰败也就此开始了。

如何评价雍正帝的历史地位及其个人一生得失?

雍正达到独裁巅峰

中国式的独裁皇帝是没有兄弟的,只有臣子。在独裁体制下,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必须以君臣关系为基础。那么,当年与雍正争过皇位的人,显然是君臣关系的潜在破坏者,要首先进行打击。

雍正通过打击皇室宗亲里的对手,以及权臣和文官系统中的朋党势力,从上到下地消除了中央 *** 里威胁皇权的所有力量,实现了决策权的独裁。

雍正毕竟是用压制手段来控制中央政权的,尤其是文官集团对皇帝的做法并不真正买账,当雍正推行自己的民生政策时,官员的不满无形中导致了他们与民间利益之间的对立。在雍正去世后,乾隆认为父亲对朝臣太过严苛,决定采取宽仁风格,并且废掉雍正一些压制官绅的政策,以获得后者的支持。这就引起了这群官僚的反弹,那么那些民生措施遭受的攻击就可想而知。比如雍正要求举人、贡生也要服徭役,就是从事各种劳动。但乾隆元年二月,皇帝就免去了这个政策。那么这些徭役转嫁给谁呢?只能是老百姓。所以可以说,雍正一时的胜利,最终仍然是由老百姓来买单。

雍正在康熙末年诸多皇子夺取皇位的复杂争斗中杀出重围,对皇权所得来的不容易,以及维护独裁统治的必要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他希望自己的民生政策不会被官僚集团利用,造成对百姓的盘剥,因而试图通过极端独裁的方式,来保证政策执行。因此继位之后,他打击皇室宗亲中的对手,抑制臣子中的朋党,打击所有能对抗自己的力量,将中央决策权牢牢握在手中。他还利用密折和养廉银等制度,监控了地方官员,又掌握了政策的执行权,这是其他皇帝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他的本意是想利用独裁,将自己的惠民想法付诸实践,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独裁专制的本质与百姓的利益是矛盾的,并不因为他的想法而改变。因此在他死后,所谓的善意消失了,专制的恶却没有。并且由于他的举措,反而使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造成了此后 *** 对百姓变本加厉的伤害。因此,雍正施行的是一种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最终也导致了清朝不可挽回的覆亡结局。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评价

1、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2、《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3、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史景迁评价道:“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平恶化的危机。

4、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5、清宗室、史学家昭梿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清世宗实录》:天表奇伟,隆准颀身,双耳半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举止端凝。......幼耽书诗,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濬发,立就万言。书法遒雄,妙兼众体。毎筹度事理,评骘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

李氏朝鲜君臣受儒家正统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对清国以及清国皇帝的态度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妖魔化倾向。朝鲜人毫无忌讳地记录康熙帝的“雌雄眼”容貌,还认为雍正帝贪财爱银。但是朝鲜使臣李樴于雍正元年回国后,向朝鲜国王报告,亲见雍正“气象英发,语言洪亮”。

英国历史学家史景迁认为: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有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虽然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雍正未能了解与解决明清两代作为内敛式王朝的根本问题,但满清得以建立起一套继续运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统治体制,而未沦为“立国百年而亡”的异族王朝,此当归功于雍正一朝的改革。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评价雍正:“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值。而批臣下之折,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

杨珍认为雍正是一位善于观察与思考者。其思想的敏锐性以及思维广度与深度,都超过允禩、允禵等人。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认为:雍正帝是有名的专制,他私派的特务人员监视全国各地地方长官一切活动,许多地方官的私生活,连家里的琐事都瞒不过他,虽然雍正帝精明,但仍是独裁的本质。此外,雍正帝在平定外患之后,唯恐国内发生政变,于是使计把功高权重的大臣统统清除。他把过去与其争位的两个兄弟——胤禩、胤禟以种种罪名逮捕拘禁,并将为他策划取得帝位的人处死,比如年羹尧和隆科多。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雍正皇帝蛰伏与九子夺嫡,一直以孤臣自居。在还是雍亲王时就展现出严于从事,自律已身,长于权谋的特质。主导了(黄河赈灾,平顶西南,深宫密谋,丰台夺帅,囚禁兄弟)一系列事件

雍正在位13年,一改康熙晚期政过于宽的情况,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大力反腐,改革机构。

对民减税,对朝建立养廉银制度。雍正在位十三年,国库从康熙晚期的亏空恢复到充实鼎盛。岁收更是康熙晚期的十倍之多。

同时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策和国家统一。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

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

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为乾隆朝的文治武功打下基础。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整体而言,雍正皇帝是一位政治上多权谋,对文人儒家多打压,对基层酷吏多重用(田文镜,李卫等)的权谋帝王。

完成了康乾盛世的决定作用,并对中央集权进一步提升到极致的制度打下了基础。

维护了大清统一的同时也造成了文人治国的退化,在社会和文化经济发展的方向上对历史开了倒车。

诚然,比其父亲康熙,雍正帝在武功上稍逊一筹,但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历史地位等各方面来看,雍正帝应该超过其老子康熙。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评价道:“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

俗话说:创业难,守成更难。康熙晚期,因老人政治,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平恶化的危机,雍正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 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南怀瑾说:“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学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

一方面雍正皇帝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清朝的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很多人把“康乾盛世”称之为“康雍乾盛世”。另一个方面雍正皇帝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即设立军机处。我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另一个就是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他们使得专职皇权达到历史的最高峰,皇权再也没人能撼动。 清史研究专家杨珍说:“雍正帝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如果从在位时间相对短暂,但建树之多,政绩之大并不亚于其他历史名君这一角度审视,雍正帝当属更为不易。”

雍正帝在清十二帝中,不仅出类拔翠,而且在中国古代四百余位皇帝中,也是受人尊敬的皇帝之一,他是最勤政的皇帝。即位后,雍正就开始了他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十三年工作达人生涯。他几乎每天早上起床,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天只睡4个小时,只在节假日或生日那天睡7个小时,并且不要加班费,堪称勤奋工作的标兵。“从朝至夕,殚竭心力,尚恐经理未周。” 如此勤于政务,真为历代帝王所罕见。虽然雍正曾说:“自古帝王,未有如我圣祖皇考之勤政者。”康熙的勤政虽是事实,但雍正却比乃父更勤。因此,雍正也曾自负的说:“即皇考之勤,亦无自朝至暮办事之理。” 雍正的理政不怠,十三年如一日,历代封建帝王者,实难于出其右。

所以清史学者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以及“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他一生阅读了24万份奏章,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天天忙着批阅奏折,有时候连大臣在奏折中写了错别字,雍正都要细心的圈出来,不仅如此,雍正批复的字数往往比大臣汇报的字数还要多。即便身体得病,雍正仍是工作状态,手不离奏折,可称爱岗敬业的模范。

还有个小例子可以佐证他的勤奋。雍正皇帝年轻时视力就不好,常年批阅奏折又加重了近视,他很早就开始配戴眼镜,眼镜全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造办处档案详细记录了雍正关于制作眼镜的不少旨意。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就有35副。

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估计是积劳成疾,1735年,这位劳模“因公殉职”,竞然猝死在工作岗位上。雍正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一生,雍正的勤奋换来了不凡的政绩,是康乾盛世中最重要的一环 。雍正继位之初,康熙留给他的国库只有三百万两存银,而当雍正驾崩时,留给乾隆的国库,却足足有五千多万两银子,为乾隆盛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经历丰富,对人情世故有深切的了解。除了“洞悉下情”外,对于政治实施情况与官场百态也是“深知灼见”。这对于一位君临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是个很不错的人生历练,有助于他全面实行改革,有力地扭转了康熙末年开始衰退的势态,从而使政局稳定,也是雍正自豪之处。 但雍正秉性严酷、刚毅果断,办事则雷厉风行,处世难免近于苛刻琐碎,不似其父康熙宽厚仁慈。“对于政敌,残忍无情”,猜忌多疑,也因而得罪很多人。

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却只得到一世恶名,最集中的是他“改诏夺位”、“骨肉相残”、“不得善终”三大恶名。传说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其实,这大都是政敌对他的诬陷之词,他的一世恶名恰恰来自于他的功绩。“雍正在位十三年,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历代仅见。”

他不仅“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法国传教士杜赫德评论道:“雍正皇帝不知疲倦地热衷于政事,他为了天下百苍生的福乐安康夜以继日地致力于改革政弊。您能给雍正皇帝带来最大的乐事就是向他提出一个能够提高民众福利、缓解百姓的生活压力的良策;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将这项计划尽快诉诸实践”。他在位十三年,整顿吏治、摊丁入亩、创立军机处 、实行密折制度、开放洋禁、废除腰斩、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

著名清史研究专家冯尔康说:“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在古代历史上,唐朝刘晏实行两税法,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很得人们的赞誉,雍正的经济政策,比之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统观雍正的历史地位,他应当是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雍正自题诗: “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他在位时期推行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和制度是有功于历史和社会进步的。尤其是他从严治吏,“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雍正帝深谋远虑,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力行改革,整治贪腐,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 *** ,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国家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对康乾盛世的连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是中国历史上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他的历史地位,如果与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作一比较,也许可以看的更清楚,若说雍正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雍正应是当之无愧的。

清史专家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劳,勤于庶政确是事实。如果像乃父康熙那样的寿考,多活十一年,政局就会不同;要是像儿子乾隆那样的长命,多活三十一载,政治上变化之大,自不在话下——夸大的说,也许因而改易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为可定。”


说到雍正,我们不得不想起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也有说雍正皇帝的帝位是篡改康熙圣旨得来的。雍正王朝的摊丁入亩勉去了天下百姓的人头税,从经济上舒缓了民众的负担,从政治角度来说,免除的可是2000多年以来,中国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此举仅在万历皇帝中心时,张居正搞了一次,就这一次,既成就了张居正,也让张权相死后遭受了被士绅阶级掘尸夺谥之痛。雍正皇帝,仅以敢向强大的既得利益阶级全面开战的勇气,就足以令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可偏偏青史不青,皆由强者书墨洒素,士绅阶层是把持着社会上大部分资源的强者,雍正皇帝除十三爷就没什么盟友,所以雍正帝一出场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注定了他的史评是被妖魔化的贬书,注定了会以夺滴来证伪他继位的合法性,注定的会以凶残寡恩来证伪他人格的健全,注定了会以血滴子来证实雍正朝的黑暗恐怖,经过雷霆般改良制度,反腐伤吏,追缴亏空,整顿财政,改土归流,这位四十几岁才登上皇位,因而大器晚成的皇帝卯足了劲,与士绅阶级对擂,与诸兄弟近战,与年羹尧,隆科多纹杀,与准噶尔游牧帝国耗争,也创设了令官员胆寒的密折制度,也划定俄国与大清的疆界,也曾用文字狱来弹压言路,也曾置立军机处,转传皇命诏旨,但终究是为了证实为政务实,施政严猛方针的价值几何?于是,外表波澜不兴其貌不扬的雍正王朝,却静静的支撑起了乾隆一朝表面的衣冠楚楚和雍容华贵好多年。


没有雍正,就没有康乾盛世,这是非常肯定的事情。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每年只给自己放3天假,而且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这样的皇帝,绝对不会差。为什么会被后世骂成那样呢?因为得罪了读书人。当时的读书人还是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舆论的。而且大量的打着反清复明的知识分子,不停地诋毁他,在民间散布关于雍正昏庸的消息,也就导致了雍正民间的坏名声。以吕留良、查良嗣、曾静为代表的民间知识分子,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伙同雍正几个兄弟的门客抹黑雍正,这些都是存在的。

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是不容置疑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功,官绅一体纳粮,一系列的改革动了当时朝廷大部分官员勋贵以及读书人的利益,因此在利益面前,雍正的名声不好那就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了。毕竟在利益面前,知识分子是最没有节操的,更何况他们掌握着舆论。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雍正是怎样的一个皇帝,也可以看到他有多少骂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