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普洱茶?
普洱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发酵茶,产于云南S。它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普洱茶有两种类型:生茶和熟茶。生茶是经过自然发酵的,具有鲜明的苦味和浓郁的花香。熟茶是经过人工堆制和发酵的,具有深红色和柔和的口感。普洱茶被认为有许多健康益处,如降脂减肥、消化促进和抗氧化作用。它也被视为一种文化和艺术,许多茶叶爱好者将其收藏和品尝。无论是新手还是茶叶专家,都可以欣赏普洱茶的独特风味和历史背景。
普洱茶到底属于什么茶?普洱茶到底是什么茶?相信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可以说在中国的茶叶分类史上,一般按照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发酵的程度:轻发酵,中发酵,重度发酵来把茶叶分为红、白、绿、黑、黄、青(乌龙茶)。可是有这么一款茶因为它的特定工艺,在茶叶的形态和口感上有着极大的不同,人们对它的划分产生了很多的分歧,那么这种茶是什么茶呢?这里我们要说的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类型。
从普洱茶生茶说起,鲜叶采摘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摊晾后制作为生茶。生茶的茶气很足,刺激性很强,香气清韵,是一种轻发酵茶,这点上与绿茶是极为相似的,因此有人把生茶归类为绿茶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普洱茶熟茶呢?是要经过渥堆发酵,经历潮水,翻堆,摊堆,筛检后才制作成功,按照发酵的程度是一种重度发酵茶,又由于茶叶的颜色黯黑,和黑茶相似,因此被别人当做黑茶来看待。

由于做茶工艺的差异,导致了普洱茶的生熟有别,无法给普洱茶正式的定名种类。虽然我们可以从香气、味道、汤色、口感、厚度、汤质做出评价,可是与其他六大茶类比起来,普洱茶的相似之处太多,导致普洱茶的正名之旅,也就非常困难。但是仅从制作工艺上,那么我们可以把普洱茶生茶列为绿茶,熟茶列为黑茶,而其他老茶就要按照年份和特点进行品评分类。可以这么说,普洱茶既脱胎于六大茶类的制作范畴,又不属于单一的茶类,普洱茶拥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在时间的流逝下,带给人的惊喜不断。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只要茶叶S场的发展方向是好的,为什么要纠结普洱茶的分类呢?买到普洱茶,喝到一口令人愉悦,舒服的好茶,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普洱茶属于那要类,先看黑茶,黑茶属后发酵茶,是我国才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花色品种丰富。
以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S区为主要产地。
人们习惯上喜欢把普洱茶归入黑茶类。
普洱茶与黑茶是有区别:
黑茶是以小叶种茶树粗老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自然发酵陈化,或人工渥堆后发酵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 不管黑茶与普洱茶的外形上,还是内在的实质,都有本质的不同!
理由是以下六点:
1.产地奇:经过了由地名命名而开展为特地茶类的一种茶叶。普洱茶原是产于云南普洱府所在地,并在普洱集散的茶叶。
2.种类奇:茶树鲜叶为普洱茶变种,即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
3.原料奇: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成。
4.外形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紧压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种外形,有如小药丸、圆球、象棋、沱茶、圆饼;大如南瓜、巨型饼、树筒、屏风、大匾等等。
5.质量奇: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与茶贵新、酒贵陈的特性南辕北辙。如贮存保管得当,可贮存一百年左右。
6.饮用奇:如在茶馆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可泡20泡
云南普洱茶的上面的特点,使得普洱茶成为具有收藏鉴赏的茶种,这是其他茶类没有的,所以普洱茶应该是独立的茶类,即普洱茶类!
什么是普洱茶?笔者从官方定义寻找答案,梳理不同时期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现摘录如下。
《普洱茶云南S地方标准》
对于普洱茶最早的官方定义,是2003年3月1日实施的《普洱茶云南S地方标准》中有说明,规范了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是以云南S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置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笔者按:作为第一部官方标准,时代的局限性很大,从今天的眼光,不难看出,其只对普洱熟茶做了定义。)
《普洱茶综合标准》
云南S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6-07-01发布,2006-10-01实施,云南S地方标准《普洱茶综合标准DB53/103-2006》中明确定义普洱茶是:
“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笔者按:此标准限定了原料,阐明工艺,并对普洱茶的生熟之别明确界定。但定义措辞笼统并不够全面。)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
国家标准于2008年6月17日出台。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中规定,并于2008年12月正式实施。这个国家标准给普洱茶的定义是:
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且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由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S昆明S、楚雄州、玉溪S、红河州、文山州、普洱S、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S、德宏州、临沧S等11个州S所属的639个乡镇。非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区生产的茶不能叫普洱茶,云南茶企业到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外的地区购买茶箐,以此为原料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笔者按:这是第一部国字头的官方定义,其规定了普洱茶的地域、原料、工艺,特别对产区作了明确规定。但也正是对地域的明确限制,有强烈的产地保护特点)
按照这些官方标准,并以最后一部国家标准为本,笔者从地域、原料、工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 地域
普洱茶的产地被明确界定,是云南S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11个州S、75个X(S、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不是以上保护区域生产的茶,都不是普洱茶。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例如老挝丰沙里,其出产的茶同样是乔木大叶种,同样采用晒青工艺,历史上不乏有用来制作普洱茶。一位了解云南茶业历史的朋友说道:云南茶用缅甸茶、北越茶以及老挝茶来做,是一个悠久的传统,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
所以这样的限制,是出于地理标识保护的目的,但总归是眼界小了,境界低了。
第二 原料
从原料上讲,普洱茶是的鲜叶是采自于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分布于云南S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的总称。
第三 工艺
工艺上“晒青”,即用普洱茶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经过杀青、揉捻、日光干燥晒青工艺加工制成的初制产品晒青毛茶,简称晒青。
青毛茶,是指以茶叶鲜叶为原料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初制产品,包括烘青毛茶、晒青毛茶、炒青毛茶等。
普洱茶青毛茶的干燥方式必须是"日光干燥",即晒青,晒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普洱茶酶的活性,保证它的后发酵。这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的关键工艺之一。
所以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由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的晒青工艺,制作毛茶。
普洱茶是在晒青毛茶的基础上,分生熟两种。
普洱茶(生茶):晒青毛茶散茶,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熟茶):用晒青毛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正如跟一位老茶客——老北,讨论的一样,普洱茶既是古老的,又是新生的。对其进行精准的定义不容易,各种定义也都待时间的检验。定义归定义,万事总没个一定,正如老被所言:“留有余地”。
喝茶学茶,其间乐趣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