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到赵佶,宋代美学为何一千年还能不过时?

娱乐 6秒前 阅读:1 评论:0
从苏轼到赵佶,宋代美学为何一千年还能不过时?

一个政治不太行、积贫积弱的宋朝,凭什么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上的“黄金时代”?而且其美学还能作为中国美学的标准范式,流传一千年毫不衰败?

从苏轼到赵佶,宋代美学为何一千年还能不过时?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赵宋之文化最为繁荣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之繁荣。

繁荣的代表就是文化之风在市井。

宋人爱饮茶,而饮茶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大体分为点茶、分茶、斗茶等几种基本形式。这几种饮茶的形式反映出宋代饮茶之风的精致化、雅致化的特点,同时又充满了竞赛的乐趣。

就斗茶而言,宋代士大夫之间此项活动非常普遍。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云:“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围绕斗茶,将采茶、制茶、品茶、茶之效用等写得跌宕多姿,神采飞扬。

从苏轼到赵佶,宋代美学为何一千年还能不过时?

宋代人喜欢收集高雅清远的日用器皿。

他们崇尚古拙清逸、平淡简易的审美风格。居室中所常见的如香炉、花瓶、茶具、屏风、瓷器等,都是士人日常起居中增添闲情逸致的载体。

从苏轼到赵佶,宋代美学为何一千年还能不过时?

宋代日用器皿中那些散发着清雅淡远意味的陶瓷器,更是在士人眼中成为日常生活艺术化的一部分:“厅堂、水榭、书斋、松下竹间,宋人画笔下的一个小炉,几缕轻烟,非如后世多少把它作为风雅的点缀,而本是保持着一种生活情趣”。

二、宋人的艺术生活化

文化繁荣的当然不只是宋,但是宋代美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还有一个特点居功至伟,那就是宋代美学的艺术生活化。

“雅俗兼备”的宋人对生活意境有很高的追求。

比如,当今在日本和中国时尚圈慢慢流行起的“性冷淡风”。

这种去繁求简、质朴素雅,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极简主义风潮,曾弥漫在宋朝服装、家居、建筑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里。

比如茶具,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汉唐的豪迈粗犷、堂皇富丽在此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平淡天真、直率自然、古朴简约、闲和严静的禁欲系和性冷淡风的审美。

在老庄、禅宗和理学的影响下,内敛而保守的风尚成为宋代主流。五大名窑中的汝窑作为极简的代表作,它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犹如现今极简主义的作品,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

在书画方面,宋代的书法山水画仍是世界公认最高的品格和风格,美学影响从未衰减。唐朝的美是富丽堂皇,到宋朝竟敢用墨来画画,但,墨分五彩,墨比彩色还要高,淡雅反而更形成高贵。

宋朝歌颂梅花、枯木,他们含蓄内敛包容,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把缺陷变美,花很美,枯木也美,裂纹也可以构成美,鹧鸪斑、兔毫、窑变都是缺陷之美,美无所不在,只待发现美。

欧阳修说过:“道尚取乎反本,里何求于外饰。”大致意思是:我们追求的道,就是返璞归真:我们追求的理,不用加任何装饰。

宋代美学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走向生活。

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促使中国的休闲文化在宋代全面兴起乃至繁荣。

三、宋代美学成就最高

有人说,宋代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也就是说,东方美学的当下,仍然是由宋代美学引领的。

元代撰写的《宋史》曾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由此可见赵佶作为政治家的失败,但他却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极大发展。

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举几个宋是文明高峰的例子。

第一,还是要提宋汝窑,唐三彩都是花花绿绿的,但宋敢在花花绿绿中提出素朴风格(全世界都在仿宋瓷)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是素,雾面、亮都不亮,却很美,没有一点花边、没一点火气,完全不表现,这是很难的。

其二,宋的版书是全世界最珍贵的文化,它的排版印刷方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

在拍卖市场,宋版书是一页页卖的。十一世纪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术,让当时的知识、教育普及,造就庶民文化。还影响到十五世纪德国古腾堡圣经(第一部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圣经)的印刷。(图为宋的版书 南宋张即之书金刚经)

其三,是画作。范宽《谿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想要“奢侈”地把这三张画挂在一起看是不可能的,因为太珍贵。(图为《谿山行旅图》范宽)

有人说,能验证一个历史阶段文化是否繁荣,就看诗人生活得如何。

宋朝的文人不仅活得好,还有这自己独特的生活品味。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他们可以潜心诗词歌赋、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并被世所公认。

可能因为如此,所以,宋代的“文化人”面对权利和财富时也不曾贪婪,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生活得很自信,感悟生命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这就是宋代美学过了一千年还不过时的原因吧!

所谓“美学”,研究的意象世界。意象指的是包含了独特思想和情感的“形象”。比如说苏轼的诗词、文章,宋徽宗的书画,都是体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重要的是这些载体背后的思想情感,而不是诗词书画本身。当阅读观赏者在阅读和观赏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时就是审美的行动,获得了美学带来的愉悦。

宋代的美学思想在经历过唐代的繁华之后变得洗练而冲淡,非常具有自然意趣和真情实感。苏东坡的诗词文章里体现的是儒、释、道三者互通的通达与坦荡,充满了胸襟开阔的乐观豁达。宋徽宗的书画则在精致的笔触、高贵冷艳的章法中透露出既真实又有梦幻感的意境。

宋代的诗词、书画、瓷器以及生活方式简而不陋,雅俗兼备,也就是说既可接地气又可很高冷,但都不是虚伪的。美学所体现的是思想和情感,思想和情感又体现的是人性,人性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宋代美学的产生基于宋太祖赵匡胤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宗旨,给文人创造了极宽厚的社会环境,使宋朝文化空前繁荣。宋代美学摒弃了唐风的奢繁华丽,避免了审美疲劳,并以简驭繁创新发展,从皇帝到士大夫及至平民都得到普及,提升了审美趣味的思维空间。可以说以苏轼为代表、到宋徽宗北宋结束,宋代美学绵延千年,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宋词美学

在继续和发展唐诗的基础上,音乐文学——词,到了宋代进入繁荣兴盛的历史颠峰。宋词在三百余年的两宋文坛上,如牡丹吐蕊、丽日中天,美不胜收,蔚成风气。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立,成为耸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宋词是倚声曲歌唱的文学,词调是词的腔调,又叫词牌,也就是歌谱。不同的词牌因唱腔、声情而异,如《满江红》激昂慷慨、《木兰花慢》和谐宛转。王易《词曲史》称:“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宋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成为北宋词坛的报春花;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根本性变化,其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性地使宋词进入新阶段;苏轼的《东坡乐府》成为宋词发展的里程碑,其豪放词派给后世以巨大影响,以苏轼为代表一时名家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王安石、谢逸等各以特异光彩妆扮璀灿词坛;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被称婉约派典范;李清照为代表的“易安体”清新雅洁别树一帜。尽管“词牌”未流传下来,但宋词之美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宋词美学体现在音乐美、韵文美、意境美,且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念,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宋.李清照)

二、书法美学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书法“四大家”,集天真烂漫、笔情墨趣之美。

苏轼书法重写意,具有用墨丰腴、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的特点,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世人将苏轼的《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黄庭坚书法结体是从颜真卿处得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器宇轩昂,个性十分显著,独创“黄体”。其中有《苦笋赋》、《荔枝绿颂》等华章传于后世,而《苦笋赋》以其俊美的行书字体格外的引人注目。

米芾书法受唐朝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影响,具有笔迅劲健、尽势欹变,结字放达、含稳婀娜,章法气韵、兼顾细节,书写随变、独出机巧等特点,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

蔡襄书法里有晋唐神韵,为宋朝楷书的第一人,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除了“四大家”代表宋代书法艺术成就,不得不提宋徽宗创立的瘦金体,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强烈个性色彩,“如屈铁断金”,堪称前无古人。

三、绘画美学

宋代绘画代表人物为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风格。两宋时期涌现出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典范,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画典。

宋代山水花鸟画较前人有着飞跃的提高,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五代宋初继北方山水画代表荊浩之后,又产生了山水画坛三家——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成为当时中国山水画的第一个高峰。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就可一览其山水画主峰凸兀、气势伟峻,显咄咄逼人之威严。

而宋徽宗亦醉心于书画,亲掌翰林图画院,倡写生,重真实,擅山水、人物、花鸟,画风谨细,设色明丽。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宋代民俗风情画,象一部纪录片,让后世了解宋代城集民风。宋徽宗还倡导编撰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两部图书,辑录了大量名家书画,成为我国书画史上的重要资料。

四、宋瓷美学

宋瓷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追求圆、方、素色、质感的纯净,简约的美学表现形式其实难度最高,因为需要鉴赏者对作品美学产生思想升华,满足审美趣味的延伸,收到余味无穷的美学效果。“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代表了宋瓷颠峰,而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五大名窑实质代表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

据说艺术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在大雨之后,天空出现了一抹奇怪的青色,让他十分喜欢,于是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并要求工匠按照他的梦境烧造这种颜色的瓷器,最终汝窑的工匠实现了他的愿望,完成了天青色汝瓷的烧制。

正是宋人,超脱了唐三彩的美艳,将宋瓷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学智慧、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以特有的瓷文化形式传承了下来,影响了后世。

五、茶道美学

茶道在宋代日臻完美,形成了茶境、茶艺、茶礼、茶修等完整的茶道文化。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象宋代那样重视茶饮,宋代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东京梦华录》载,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而且宋代茶肆十分重视美化摆设,到了南宋,更是精心布置。据记载,当时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大茶坊更是富丽堂皇,讲究文化装饰,营造品饮环境。

宋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全凭士大夫的推崇。当时文人雅士的 *** 称为雅集,文人喜欢以文会友的雅趣,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或游山玩水、吟诗酬唱,或品茗赏茶、对弈书画,或论文答辩,丝竹并奏。关于茶道美学蔚然成风,且看苏轼作品

《咏 茶》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宋·苏轼)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繞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宋·苏轼)

而宋代茶道文化的完美,也与僧侣道人的“禅学”有密切关系,所谓“禅茶一味”。

不仅文人雅士,宋代连皇帝也嗜茶,并亲自撰文,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且看“点茶”何等讲究——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洋洋洒洒,极尽茶趣美学之能事。

所以,宋代美学集中体现为“风雅”,词雅、书画雅、瓷雅、茶事雅。如果抛开作为“最委屈亡国皇帝”的说法,宋徽宗赵佶无疑是一个全能的美学艺术家、高雅的鉴赏家,也完全可以说从苏轼到宋徽宗,宋代美学影响后世一千年也不过时,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