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必须临帖吗?为什么不能随意挥洒?
学习书法必须临帖,这是千古以来书法人经验的总结!
我们通过临摹古人的法帖,学习古人如何去完成笔划,如何去组织结构,以至于如何章法,如何墨法。学会了这些,理解,消化了这些东西后,我们才能明白我们应该如何书法!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天纵之才呢!你可以不去理会这些,因为书法也是人创造的,既然是人创造的,即便是许多人,即便是千古以来许多的绝顶智慧的人,但是谁敢保证不能突然出来一个远胜千古以来所有智人的人呢?
但是这种人不是百年不遇,也不是前面不遇,是万年不遇!也就是历史上没有过!所以呢!大家都从临帖开始,历史上的大家也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你呢!最好也从这条路走,是吧?
学习书法可以不临帖,兴趣之至,信笔涂几鸦未尝不可。但要学好书法,则必須临帖,而且是系统的、扎实的、长期的临。(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书法的本身,更多的是承袭,在承袭的框架之内,允许有个性特质,但不可以在根本上巅覆传统、孛离法度。比如,二王在承袭魏晋风韵的基础上把行书推上新的高度,在真书已渐蔚然成风的大唐,颜柳欧褚等人悟习出了新的风格,把唐楷唐法推上巅峰……。纵观书法历史,所有名家无一例外地是在承袭传统、集大者成的基础上,融塑造化出新的体例风韵,未有一人是不学古临古、习悟前人技法经验而横空出世的,这样的天才,一个都没有,而且永远不可能有。
临帖是书法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内容、途径、手段,是书法人平生治学修为的永恒功课。不临帖无以知法度技乎,不临帖无所谓审美逻辑,不临帖的书法压根就是胡写乱画。当然,我们说的这个临帖,未必只局限于描红、米字格、对临等纸墨纸砚的动作行为,还包括读悟法帖、观瞻他人之作,如果你书写时脑中有王羲之、欧阳询、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笔法结体印记,并力图按他们的技法规则来写好字,这也算是一种临习。
练书法是不是必须临帖,很多的书法爱好者在学书之初,都会试图得到一个权威的答案。我想,但凡是认真接触过书法习练或者知晓书法历史的人,都会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学书法必须要临帖,不临帖的书法是站不稳、立不足、行不远的。
抱庸妄谈。
如果来了兴致,随便挥洒几笔是可以的,以前我也这样做过,特别是文革期间,没少抄写了大字报,只是写的不入贴,不耐看,属于老干部体。要想写得耐看,必须理解书法的意义。所谓书法,就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许许多多的墨宝,这些墨宝就是学习书法的范本,要想学好书法,必须以范本为标准,因为范本就是自学书法者的老师,所以认真读贴临贴。临贴是学书法的关键,它是掌握书写技巧不可缺少的练习方法。只有通过临贴,才能使视觉形象与动觉结合起来,达到形成书写技能的目的,因此,必须临贴,并且先从楷书入手,熟练掌握各种点画的书写技巧,为学习行书,草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学问,都有老师引导,目的是学得快,学得好。否则,要老师干什么?
自由发挥,随意挥洒。如果符合书法的法度,是己达到创作程度的水平。
但是在书法史上取得成就的书家,没有一个不是经过认真大量的临帖才取得成功的。创作书法是在临摹学习、掌握古人碑帖风格特征和规律后进行的。
将抽象的风格语言描述,转换成具体的书法作品视觉形象。表达胸中的意象,难度很大,没有临帖时学的技法,以及理论作支撑,很难完成。
清代书家钱沣,工楷书,学颜真卿,又参以欧阳询、褚遂良,气势雄强。行书字米芾笔意,跌宕多姿。
钱沣(174o一1795)号南园,清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步入官场,一生高风亮节。
当时朝廷内外腐败,钱沣初入政坛,一反官场明哲保身之风,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之事,查实之后,毕沅被处分降级,钱沣由此声名鹊起,有"鸣凤朝阳″之誉。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钱沣所书书法作品。)
临帖最主要的意义是学习如何驾驭毛笔,如何用毛笔写出各种点画形态。至于学会结字、章法,练成某一体,那成为技艺了。如果进一步练习,形成自己的风格,独立成体,,那才叫书法艺术。当然后期的练习可以通过读帖、有侧重的临帖(意临)来获取不同的营养,为后期创作“采百家之蜜”。但是不能盲无目的的胡画。完全抛弃传统,企图抄近道达到成功,那是不会被人接受、也是不会成功的。当前一些著名书家的恶搞,被书界朋友痛斥就是教训。
题主好,大家好。
本人其人,真名刘彤,生于70年代初,自16岁开始练字,至今30多年,不才,至今自认为在书法这块还需要很多的练习和学习。
现在,我不请自来回答该问题,说说我的看法。仅供各位参考。
先说学习书法,为什么要临帖?这里说的是书法,而不是平时的写字或者江湖体。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所谓临,就是以碑帖或别的法书来进行反复的对照临摹练习。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草,楷,行,从第一个记名的书法家李斯到后来的李邕以及楷书鼻祖钟繇,再到二王书风,再到楷书的鼎盛时期唐楷,楷书四大家,宋四家等等....他们的贴经过几千年的检验流传下来必是有法有度,不会随意乱造。
我们之所要临帖,学的就是法度,学的就是规则。
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就是要改变自己胡编乱造,随意搭配,以为很美,其实是贻笑大方,孙过庭说过,翰不虚动,下笔有由,所以我们现在想走捷径,学现代人的字以为是捷径,其实是不明智的。
以上图片均为本人所写,有硬笔,也有软笔,欢迎广大书法爱好者在留言区留言交流,一起学习进步。
凡事没有绝对,我是从来不讲绝对的话的,我认为学习书法不一定临帖,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写好书法,那么,对不起,你还真就得临帖,除了这条路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了。
有人问我,学习书法必须临帖吗?为什么不能随意挥洒?
学习方法的过程,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唐僧西天取经的历程。我们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是到哪里呢?是到当时大唐的西边,所以他在取经过程中,心中一直有一个方向,虽然历经了种种磨难,经历了种种苦难,但是他始终不改初心,一直坚持向西走。
而再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所要“取的经”,就是提高我们书法的书写水平,尽最大可能提升技巧。而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呢?其实字帖上的字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实际上,字帖上的方向,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不努力,其实就跟唐僧去取经一样,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那唐僧要到几时才能取得真经?
茫茫世界,没有方向、没有未来,其实是最让人焦虑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是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所以,临帖的目的,其实就为了给我们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如果我们不临帖,不学古人书法,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我们写了很长时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收到的成效最小。
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书法时间太短,没有心思、没空去学习书法。
我认为,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方式、坚持往一个方向进行努力,那就一定可以再造辉煌,取得成功。
此外,从书法这个艺术的构成上来说,书法可以分为两大块要素,一个是技法,一个是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就是我们在平时书写书法之外所需要用到的为人处世的修养、气度、精神。而这些字外功是我们在学习书法、艺术时候,所必须掌握的。
除此之外,书法的技巧性因素则是通过临帖加以获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让我们的书法学习必须带有一定的技巧性、方向性。否则,再怎么学习、再怎么进行创作,都很难达到书法应该有的技巧水平。
当然,我们在市面上也经常看到一些书法写的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倒不是说写的不好看,而是总给人一股江湖气,一股野气、邪气。这也是被人们称呼为江湖体的书法。
江湖体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江湖体的问题就在于他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度规范系统,在书法家书写他的艺术作品时候,必定会受到一定限制,有一定的约束。但是这个人没有这样的约束,没受到这样的限制。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书法学习、创作,他就是“非法”的。
因此,我们学习书法最好临帖,随意挥洒不是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应该有的行为。
老话重谈
临帖是学好书法的重要条件,毋庸置疑。而很多学书者,依然纠结是否临帖上大转转。
窃以为,学书首先向别人学,没有自己杜撰而成。任何事情要成功,必要学习他人经验。走一条捷径书路,就是学习别人的书法,吸收并蓄,积累学书技术。以及书法的实质内涵。
自己学帖,更要扎实,不可夹生饭,学习上要精准。否则就会一知半解。
大家知道,不临帖,或者临帖不到位的,书写的笔画单薄无韵无姿态。也可以说没有美的韵致。无韵感的书墨,没有艺术性,没有艺术化的书墨,不算书法,仅仅是一般的涂抹。
书法规律,是一种美的展示,没有技巧的笔画与结体,是丑陋。而今初学者未经过临帖过程,就创作,其作品展示的是油滑,简单,粗制滥造。只能望之有皮毛,而无厚蕴。
纵观哪一个书家不是一生贯穿临帖不辍,继续丰腴自己的笔墨底蕴。
对于临帖,不学临。只能是闭门造车。走进死胡同,学一辈子书法,也只能停留在自己的习俗中。
由此可见,技法之妙,必有继承传统,后有自己创作出带有自己风神的笔墨。
我觉得学习书法是要临帖的。
第一,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则和规律,都有其技巧和方法。如果可以随意挥洒,便不需要那么多的培训机构和学校了。
第二,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人要先学会走路才能跑,学书法也一样,要先学会技巧才能够创作。一味的闭门苦练是很难出成绩的。
第三,碑帖中的字包括了规范的笔法、章法、墨法,是学习书法的标准和典范。临帖是认识书法、学习书法技巧、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最正规最基本的途径。
第四,临帖是为了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学会基本的笔法和布局章法等,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基础打好了,即便是以后随意挥洒,也是一种真正的艺术,而不是像某些“书法家”一样发神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