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和秋香的爱情故事是真的吗?
唐伯虎穿越时空潜入侄辈府中,勾引老妈级婢女,唐伯虎有恋母情结?
唐伯虎勾引小丫鬟?
明朝周玄暐写的《泾林杂记》中记录,唐寅有一天在无锡的河岸边闲逛,忽然来了一个大户人家的车队,跟着好多的漂亮的婢女,其中有个小丫环长得非常漂亮,唐寅当时两眼珠子都瞪出来了,不知不觉跟着车队到了告老还乡的明朝大臣华学士府中。这个小美女是华府的婢女桂华(秋香)。唐寅为了搞掂这个美女,就到华府应聘当书僮,改名为华安。在受府上下信任后,唐寅便勾引美婢逃走。
婢女被拐跑了,华学士很生气,令家人到处寻找也没找到。后来家人向华学士报告,发现一个人和华安长得很像,但这个人是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第二天,华学士亲自到唐寅家,确认过眼神就是华安,但鉴于唐伯虎的名声,不好直接挑明。于是讲述华安的一些事,并提出疑问:“华安和你长得像双胞胎似的,不知是何缘由?”唐寅没有回答。华学士不高兴了,起身告别。唐寅觉得这事隐瞒不了,于是请华学士稍等。叫婢女请新娶的媳妇出来拜见,并拉着新娘走到华学士跟前说:“你说我像华安,难道不认识桂华了吗?”于是二人心知肚明,非常默契的相顾大笑。
这个故事后来被冯梦龙演绎成《唐解元一笑姻缘》,崇祯年间又有个叫孟称舜改编成杂剧《花前一笑》,清朝时,卓人月改编成杂剧《千金花舫缘》、史檗改编成杂剧《苏台奇遘》,康熙年间朱素臣又改编成传奇剧《文星现》,民间还出现弹词《三笑姻缘》《三笑新编》《笑中缘金如意》《九美图》等,成了非常热门的言情故事,但大家却没有发现其中很多疑点。
华学士比唐伯虎小二十多岁
故事中唐寅从华学士家勾走了小丫鬟,从史书中可以查到,明朝华学士名叫华察,字子潜,号鸿山,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死于万历二年(1574年),为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任应天府会试主官,拜侍读学士。因为看不惯奸相严嵩为为非作歹,告老还乡,华察晚年迁居无锡甘露。
而主人公唐寅生于1470,死于1523,要比华学士大二十七岁,是唐伯虎的侄子辈。华学士中进士是嘉靖五年(1526年),此时唐寅已经死了三年了。如果唐伯虎不会穿越,那么去华学士无锡府中的是唐伯虎的魂灵。
秋香能当唐伯虎的妈
在明朝,和唐伯虎同一个时代的美女也能查到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但她不是大户人家体面的丫鬟,而是金陵名妓,艺名秋香,精通琴棋书画。和唐伯虎也有交集,就是秋香曾经向沈周学过绘画,而沈周正是唐伯虎的老师。但秋香出生于1450年虽然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可整整比唐伯虎大了20岁,在早婚早育的古代,秋香可以当唐伯虎的妈妈了。唐寅中解元时,秋香已经是半老徐娘,如果唐伯虎没有恋母情结,别说秋香“三笑”,就是笑出满脸褶子,也难留情。
骗走婢女是拐卖人口罪
在古代,丫鬟属于大户人家的财产,如果唐伯虎真的敢骗走,那是属于拐卖人口的大罪。
明朝朝廷对拐卖人口立法和打击很严厉,律条中规定,凡是“将良人卖为妻妾子孙的,杖一百,徒三年。”唐伯虎虽然没有买卖婢女,但他没有经过主人同意,私下从退休的大臣家拐走丫鬟,罪加一等。华学士如果把他告官,少不了几百板子和牢狱大灾。唐伯虎当年因为科考作弊案被锦衣卫严刑审讯,屈打成招,招认曾用一个金币贿赂主考官程敏政泄题,遭削除仕籍的处罚,之后心灰意冷,再没有参加举科考试。他知道明朝法律的严苛,也亲历过锦衣卫的严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不会因为一个婢女冒险触法律红线。
因此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纯属娱乐,后人消费唐伯虎时,唐寅在墓中“我笑别人看 *** ”。
说到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详,也不免想到周星驰的同名电影,虽然片中巩俐三笑不够惊艳,但搞笑足够经典。
但历史上的唐伯虎和秋香,并无此风花雪月的浪漫。唯一叫人浮想连篇的,不过唐伯虎有一幅名为《秋香纨扇图》的传世名画。
唐伯虎并非富家公子,虽少年英才高中解元,无奈卷入科场舞弊案,仕途无望之下,续弦的许氏也自求休书解了套。
无奈之下以卖画为生,日子过得清苦,"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又将桃花换酒钱。他为人恃才放旷,幸而官妓出身的沈九娘相伴,得一女桃笙。可惜九娘也未能白首,因疾早亡。
唐伯虎擅山水,尤喜画美人,甚至春宫图,只因市场上能出价买画的人,多好女色胜山水,如西方油画多女性裸体,实在是需求决定生产,要吃饭嘛。
至于画中秋香,生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作为同时代盛名的官 *** 子,要比唐伯虎年长二十岁,曾与其师父沈周学过画画,有些交集。
可能从老师口里,听说了秋香的身世,一个世家千金,父母早亡,虽然才华横溢的才女,也不得不从贱业以色侍人。
联想自己仕途坎坷,与秋香沦落风尘,相逢何必曾相识,执笔画下《秋香执扇图》。画上题诗曰:"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画家美人,一如秋扇的落寞。唐伯虎将此画万般珍爱,同病相怜常观之而而叹息。旁人不解之,以为恨失所爱,演绎出一段才子佳人的传世爱情。
而明代恰有一个叫陈立超的书生,因为红颜一笑倾心,自甘卖身其主家为奴,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最早见于王同轨瓜《耳谈》。
小说家冯梦龙巧加润色,将男女主角变成名人风流唐才子和青楼名妓秋香,一笑变三笑,以唐伯虎点秋香为题,写进《警世通言》流传后世。
这样一见钟情,以"笑”为媒,再加上富家公子卖身为奴,活脱脱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村妞的套路,显然比张生跳墙私订终身,更戏剧化喜闻乐见的故事,很快成为民间最流行的佳缘传奇了。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儿,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不是真的,是后人虚构附会所致。
唐伯虎一生命运坎坷,3次情感生活都颇不顺利。
他虽然才气甚高,书画精绝;但心气傲人,加之时运不济,多受波折;最后放浪形骸,终老于林泉之下。
点秋香确有其事,但主角并非唐寅,清代已有论证。
“三笑”,和“点秋香”只是后人想象的传统才子佳人故事,那个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唐伯虎并不存在于真实的位面,这嬉笑背后是道不尽的心酸。
立志求学——短暂的第一次婚姻。
唐寅,字伯虎,明成化六年(1470年)出生在江苏吴县(今苏州)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在街上开了间餐馆养活全家。
幼小的唐伯虎便每天听着唱喏招呼,成长在宰鸡砍鸭的案桌之间。尽管如此,他的想法没有流于市井甘于平凡,而是向往着他日能够立下功名,流传后世。
唐伯虎天资聪颖,从小读书可以算的用功,根本不问外面街坊上的事情,甚至连家附近的路也不认得,倒是心里有了些高远的志向。他一心一意的埋头苦读,进展神速,被形容为“一日千里”。读到认真之时,他既不主动去交朋友,也不搭理老朋友的来访。只有当他写好了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诗作时,才和友人交流。别人看了他的作品,确实能感到不同凡响之处。
“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
也许是吴地由来已久的行侠风气,也许是书本里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侠客,英雄,武将,都曾是他心中的偶像。成为一名鲁仲连,朱家这般“布衣之侠”似的平民侠客或许更切合他本心。
于是他虽然读书,对于科举考试却显得不那么留意。
“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皆欲以功名立世。”“参杂舆隶屠贩之中。”
生活就这么平静的继续,他16岁顺利考上了秀才。19岁时家里安排唐伯虎结了婚,妻子姓徐,出生于官宦之家,是位娟娟淑女。他俩日子过得还算和美,一大家人其乐融融。
但作为唐伯虎的父亲,总是希望这孩子能够好好走上仕途,改变商人家庭的低下身份。可他依旧不在意科举,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有所成。
在他24,5岁这一两年,变故接踵而来。父母相继去世,心爱的妹妹出嫁后饱受虐待,抑郁而亡。不仅如此,怀孕的结发妻子由于难产,没能挺过这一关,和孩子同时离世。唐伯虎几乎一下失去了所有亲人,美满的家庭骤然崩塌,他很受打击,只能和弟弟相依为命。
人生转折——考场作弊案与第二次婚姻。
守丧3年后,唐伯虎续了弦。在几位朋友的恳切劝解下,他对父亲的遗愿似有醒悟,决心认真走科举之路。他只花了一年时间刻苦准备考试,结果在翌年参加应天府(今南京)乡试时名列第一。这相当于现在的全省第一名,未来道路一片光明。当时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不禁惊叹道:“真有这样才高的士子啊?解元就是他了!”
“士固有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
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人们叫他作“唐解元”,一时间才名远播,连官场和文坛的前辈对他大都刮目相看。唐伯虎也春风拂面傲气凌人,内心踌躇满志。
这年他已经29岁,对于一个走科举道路的士子来说不算年轻了。但照现在的势头,谋到一官半职不是难事。他准备再接再厉,便去北京参加会试,更上一层楼。时人也都认为他很可能会连中三元。
江阴富商之子徐经听说过唐伯虎的名气,就邀请他乘船一同赴京赴考。这位徐经是后来著名的地理学家兼旅游家徐霞客的高祖父,家中非常有钱,连赶考路上都带了6个戏子随行。这看似方便的同路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吹箫仕女图,唐寅晚年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两人参加考试之后,正在等待发榜。徐经突然被官场仇家控告,说他和唐伯虎等人通过行贿提前得到了答案,考题已经泄露。明孝宗对科举考试向来看重,闻言大怒,立即下令所有考官终止阅卷,紧急捉拿徐经和唐伯虎。
两人被关押到诏狱之后,上了枷锁,又遭狱吏严刑审讯。一介书生如何受的这般刑讯折磨,哭告不止。在紧接的调查当中,朝廷发现证据不足,可能系诬告。但由于案情扑朔迷离,又牵扯政治斗争,在诬告者被贬斥过后,唐伯虎等人也受到责罚。他最后被发往浙江充当执笔小吏。
原本可以“暮登天子堂”,成为国家栋梁。可现在因为舞弊案的牵连,被终生禁考,读书人几乎仅有的进身之路被掐断,父亲的遗愿也化作泡影,唐伯虎再受沉重打击。
十二年與李東陽主會試,舉人徐經、唐寅預作文,與試題合。敏政、昶、經、寅俱下獄。
“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
“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洟泗横集。”
官吏官吏,两字相连却差之天远。官,有国家正式编制;而吏,却只是 *** 聘用的临时工,没有编制且地位低下,有时连薪俸都拿不全。有人劝他委屈一下,等待将来的机会,唐伯虎大笑不纳。他已经深以为耻,坚决不愿去做小吏。
第二任妻子好慕虚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现实。见眼下唐伯虎当官无望,立即收拾细软弃他而去。
(溪山渔隐图局部,唐寅晚年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归隐家乡,放浪形骸——风流才子与第三次婚姻。
民间流传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大致就在这个时期形成。
他已孤身一人,便干脆寄情于山水,开始了对大好山川的漫游。游历了华中,江南的名山之后,他回到家乡,之前抑郁的心情有所改善,原本生病的他也慢慢恢复。
唐伯虎的生活越来越无拘无束,放荡不羁。从诗里可以看出,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根据自然天性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在当时传统思想越来越压抑之时难能可贵。
唐伯虎对绘画很有天分,加上跟从多位师傅学艺,技巧越来越高。除了兴趣做画之外,为了谋生,他还临摹各种唐人宋人的古画卖钱,因质量不凡在苏杭一带时时有人购买。由于市场上春宫画的需求量很大,他也花了很多畅销题材的行乐图,比如《鸳鸯秘谱》。
(图为春宫图,鸳鸯图谱之一)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每次有了收入,唐伯虎不是买酒畅饮就是去花街柳巷玩乐。这种纵情酒色的快意潇洒生活,实则是在文艺中发泄着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罢了。
平康巷陌倦游人,狼籍桃花病酒身。短梦风烟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
他并不歧视眼前花花绿绿的 *** 们,还留下了不少诗篇。结果某次他偶然遇见一位名妓,名叫沈九娘。
这位九娘是苏州侍候官员的官妓,她才色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两人相谈过后更感到如同知音般彼此欣赏,顿觉相见恨晚,互为倾心。或许这就是真爱吧,尽管九娘 *** 的身份引来众多非议,连唐伯虎的朋友弟弟都极为反对,但他俩还是顶着世俗的压力走到一起。
由于两人志趣相投,每每唐伯虎作画之时,九娘便在旁帮他磨墨调色,静静看他挥毫创作。唐伯虎擅长绘画人像,九娘几乎成了他的模特,许多灵感便来自这位深深理解的知己身上。
两人结婚之时,唐伯虎36岁,沈九娘31岁。经过两次打击的他又重新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陶谷赠词图局部,唐寅中年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婚后不久,两人花光了积蓄开始置办房屋。他们在苏州城北的宋人遗址基础上,修建了桃花坞。如此终于有了一个安乐窝。夫妻两人便住在此处,绘画作诗。九娘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唐伯虎的创作也越来越酣畅淋漓。在这里,他画下了众多仕女和秀美河山,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更是广为人知。(此说有争议)
唐伯虎自称“桃花庵主”,继续着卖文鬻画的散淡生活。许多朋友时常来拜访游玩,桃花林中诗乐不断,很有陶渊明悠然看南山的欢乐洒脱。唐伯虎写下的诗歌对后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都多有影响,葬花吟等诗词能在他的《花下酌酒歌》《一年歌》《落花图咏》等作品里找到熟悉的影子。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僊。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 ***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苏州唐寅园)
这一年,九娘为唐家舔了一个女儿,小家庭虽然更忙碌,但也多了为人父母的满足之情。靠着唐伯虎自画自卖,家里的生活本也算过得去。但一场水灾让生活变得困难起来,字画不易出手,材米钱往往也难以应付。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时常吃不上饭的日子消磨了九娘的健康,沧桑经历和生活操劳更压垮了这位倍尝冷暖的善良女子。九娘卧病在床时,我们可以想象唐伯虎的痛苦悲惶。然而任何举动都没能挽救爱人的生命,九娘撒手而去时,年仅38岁。
唐伯虎再一次失去了妻子,也失去知己,朋友,家人。命运屡屡给他重创,连来之不易的缘分也转瞬夺取。这人世间,任他千万人喧嚣往来,却只剩下他和小女儿了。
悲痛欲绝之下,唐伯虎用十首悼亡诗来纪念他的妻子。只是温情昨日依稀在,月明千里故人遥。
从此以后,唐伯虎没有再娶。
那个风流才人在他心中已经死去,只剩下皈依佛门的“六如居士”。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凤头交股雪花镔,剪断吴淞江水浑;只有相思泪难剪,旧痕才断接新痕。
寂寥的落幕。
九娘去世两年后,唐伯虎被宁王高价聘请为幕僚。本已对仕途心如死灰的他好像又燃起了一丝希望。当他前往江西南昌的宁王幕府后,看到听到的竟然全是密谋造反的影子。原来宁王已经悄悄组建军队,拉拢土匪盗贼,准备造反。
唐伯虎当机立断,寻机逃离。宁王派使者去馆驿请他,他借着酒意假装疯癫, *** 下身,嘴里说些污言秽语。宁王本来想拉拢名士彰显自己德行,听说唐伯虎这般行径,赶紧让他离开。
不久后,宁王反行败露,朝廷派王阳明平定,这位王爷兵败被赐死。
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
回到苏州之后,无论是年少时的侠客梦想,还是父亲对他仕途的遗愿,以及个人的幸福和感情,与他都已几乎绝缘。又渡过了8,9年穷困的颓废时光后,曾经狂放自我的唐伯虎于54岁病逝在桃花坞。
荒草很快淹没了他的坟茔。只留下最后那首《临终诗》,有个孤寂声音还在或高或低的吟唱: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本文由文史小茶馆/会走路的肉攥写)
附:
在绘画上,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在诗文上,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他的诗词和绘画,早期追求六朝唐风,华美艳丽;晚年颓废超脱,走向自我放逐。
参考文献:
《明史》卷286《文苑传二.徐祯卿.唐寅》;《唐子畏墓志并铭》;《唐寅的研究》;《唐寅人格探析》《唐寅狂放人格及文学创作论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