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除弊革新主要内容是什么?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五日,雍正帝死后的第三天,弘历即下令将原皇父身边的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驱逐出京城。他解释说:“皇考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深知其非,只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故将张太虚、王定乾等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但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
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同时警告张太虚等人:“伊等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所洞鉴。
现从宽驱逐,乃再造之恩,若因在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雍正王朝》三阿哥胤祉一直为康熙著书,他是凭借什么能力参与九子夺嫡的?九龙夺嫡,各位皇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怕自己讲的话办的事属于正当,也难免被人猜忌。雍正继位后,曾经十分恼怒指责三阿哥胤祉,说他一直以来以储君自居,这句话反应了雍正嫉恨老三的心态,同样也说明胤祉在康熙末年,至少曾经一时在康熙面前是相当得宠的。
胤祉文笔好,书法又上佳,康熙在政务上对胤祉是信赖的,每次去避暑山庄康熙要么带上胤祉 ,要么就将京城和空里的事务委托给三阿哥胤祉来照料,从第二次废太子后到康熙最后的十年,康熙每次避暑塞外都带上胤祉。
而反观四阿哥胤禛就从来没有如此待遇,康熙没有向胤禛交代过任何重要事物,也没有单独向胤禛交代过朱批。当年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除了圈禁太子和皇长子,还圈禁了老三老四老五老八等其他成年皇子,之后第一个区别对待的也正是老三胤祉,康熙公开声称招胤祉来只是询问有关情况,并非要拘禁他。
自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后,在康熙众位成年皇子中,除了后来康熙五十七年的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王,没有一个能在政治地位上超越胤祉,十年之间,胤祉给康熙的奏折和康熙给胤祉的朱批两者都没有中断过。这些都是性格沉猜阴刻的四阿哥嫉恨三阿哥的因素,引起胤禛心理失衡,难道还不够吗。
在四阿哥或者其他阿哥看来,胤祉有争储夺嫡的能力和条件,其实胤祉基本是一个安分守己学着型的皇子。他有资本争,但他一门心思编书,依靠当时的大儒主持编写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大书。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政务上的精明强干,即使胤祉不意皇位,他也逃脱不了争储的漩涡,这场游戏由逼得任何人都得站队,任何一个成年皇子都不得弃权或退出。
胜利者只有一个,就是四阿哥胤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只不过雍正掂量着谁威胁大就先处理谁。在雍正四年前后,雍正处理了老八老九几个死对头后,开始向老三动手了。降格胤祉为郡王,儿子弘晟获罪交宗人府,胤祉被剥夺上朝的资格,从此排除出了政治中心。
雍正十年,胤祉死于被拘禁的紫禁城北面景山上,雍正的用意很明显,让胤祉看得到皇宫而不能再触及,其心险恶。
向敬之
胤祉在《雍正王朝》康熙时期,主要表现为替康熙修书。确实,康熙朝的两大文化工程:《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就是胤祉组织师傅和门客如陈梦雷等修成的。
故而,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奉旨追缴诸皇子欠款,老九胤禟说老三胤祉的欠银,是康熙偿还的,很不公平。康熙说老三是在给自己办事,不但应该自己替他还,还应该奖励。
康熙朝的文化建设,胤祉功不可没。不仅如此,康熙后期,每年外巡或行围数月,带着皇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褆,却命胤祉带着部分幼弟留守京师,综理朝政。
从史料来看,康熙不但对胤祉很放心,而且很是倚信,故而付托留守京师代理监国之责。而此时的胤禛,却不怎么为康熙信任,即便参与留守理政,不但排名在胤祉之后,而且还处在老八胤禩之后。足见,在康熙心中的分量,胤禛是远不及胤祉的。
不仅如此,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复储成功,康熙晋升胤祉、胤禛和老五胤祺为和硕亲王,胤祺是因不参与竞争而受赏,胤禛是靠左右逢源投父所好而晋升,而胤祉则是因为与太子胤礽真正交好而被康熙奖励。胤禛对此,不免于怀耿耿。
雍正即位后,对胤祉开始了一系列打击,如命其守护景陵,如将其世子贬为闲散宗室,如称其无人臣礼而降爵幽禁,如因其在怡亲王允祥丧礼上迟到无哀容而革爵再次囚禁,直至两年后死于幽所。就连他与陈梦雷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的功劳和署名权,也被雍正无情地篡夺了。
其实,胤祉对于雍正一直示弱,改变伦常而主动称“奴才弟”,但雍正对他的防患与顾忌一直不曾改变,故而坐实了他参与九子夺嫡的问题。
题目问三阿哥有什么能力可以参与九子夺嫡,那就要结合剧情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首先三阿哥这个人一向平淡无奇 ,曲高和寡 ,无声无息,四平八稳,中庸内敛。
但是就这么一个平平淡淡的人却做了让大家好好读书,向 *** 学习文化这样的大事。这可比十阿哥整日遛狗逗鸟强多了,甚至还强过四阿哥。虽然平时说话文绉绉的,但这也体现了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出格,思想不出位的性格优势。
然后就是他这样的性子让他在九子夺嫡的斗争中安然无恙,并且是唯一一个没受过康熙责罚的阿哥。不得不说这个三阿哥性子在当时那是真的不错。这也算是他的能力之一,至少在九子夺嫡这样的激烈斗争中没有收到波及,说是幸运的也好,说是命也罢。
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三阿哥干了一件康熙想做但没机会没时间做大意见大事,就是这件大事让三阿哥被康熙褒奖。这件事简单的来说就是传播前朝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满清入关虽然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是前朝的残余势力还在,百姓人心不稳 。康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次南巡,并且笼络汉朝官员,实现满汉一家的观念,巩固大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还是没有解决人心动荡这件事。
打天下靠武,治理天下可就要靠文了。前朝的文字底蕴,传统文化精髓,诗词歌赋不是单单的武力就可以破坏掉的,更灭不掉我们的圣人之言,学者士子之心。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一个字:学,要向我们 *** 学。
所以在剧中,三阿哥就是唯一一个在做这件大事的人。三阿哥召集了一批饱学之士在编书,第一部《佩文韵府》已经出来了,马上就能印刷了,。他还告诉康熙想再编一部集古今为一体的大书,康熙听了之后很是欣慰,便决定每月拨款给三阿哥,让他把这件事做完。
其实简要概括就是三阿哥的性格和他做事的能力使他能够有那个资格在九子夺嫡上插上一脚,即使没成功,但是也没受到波及。
从这个事情中就能看出,深处社会这个大染缸,为人处世,性格和办事能力很重要。
首先要明白一点,所谓九子夺嫡,并不是指康熙的九个儿子个个都想当皇帝夺帝位,这很显然不现实,也不可能。从内心讲,他们是个个都想当皇帝,但当真人人都有那本事和能力么?比如老十胤餓,十三爷等。这里的九子夺嫡乃泛指,其实也就是几个儿子,几股势力的争夺。
三爷胤祉,在《雍正王朝》里,就夺嫡而言,似乎表现得并不积极主动,但他也不是对夺嫡之争无所动容,他就象一只鹰在注视着这场战争,只是可惜,鹰太多太强,他被淹没了。胤祉也有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就是以李拔为代表的清流。历来清流都只是号子功,少不得多无用,是孔孟思想的卫道士,清道夫。清王朝得天下后,还是比较重视孔孟思想的,康熙也十分重视汉文化推广。胤祉就是利用这一点,在康熙面前著书立说以立足,并成为朝廷清流的靠山。
从追比国库欠款看,他显然是最有理由获得康熙赞誉的。以及在此后康熙还在的几十年里,他几乎都是做同样的事,他知道他也只能寄希望于此,方可在九子嫡之战中不倒,不倒就是胜利,就是成功。他也做到了。
故,我们可以说,九子夺嫡的赢家其实有两党,一党是四爷党,另一党则是三爷清流党。
雍正上台后,当然也是不能少了喊号子的清流。然而,面对一系列损害清流利益的新政,如官伸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清流们不干了,领袖李拔也不干了,这时,雍正决定好好敲打一下他们的靠山三爷允祉,雍正硬要杀了李拔,逼得三爷交出了亲王的荣誉才作罢。所以,三爷靠清流一派安身立命,也因清流起落不定。因为清流乱不起,斗不起,死不起,三爷抓紧了这一派,才是最根本的筹码。
平心而论,胤祉只能算是九子夺嫡中的边缘人物,他并没有深陷其中。但是,野心多少还是有一些的。而他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最抢眼的表现便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向父亲康熙告发长兄直郡王胤禔以巫蛊之术魇阵次兄废太子胤礽之事。这一告发,直接导致胤禔被革爵、圈禁终生。当然,胤禔暗示康熙杀废太子胤礽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在二哥、大哥相继倒台之后,并没有轮到他这位三哥。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虽然对于胤祉表面上表示了赞扬,并晋封其为诚亲王。但是,从此否决了胤祉的皇位继承资格。胤祉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
胤祉在康熙所有参与夺嫡的儿子当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一个文人,之后才是皇子。他干的活儿也是和文相关——组织了一群文人,编书。看起来,这样一个泡在文人堆里编书的皇子,与世无争,似乎和夺嫡扯不上太大关系。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胤祉编书自然需要大量文人,而清代文人的最佳归宿是哪里?很明显,先科场、后官场。这些文人反过来又因为编书搭上了胤祉这位皇子的顺风车,可谓前途无量。这其实正是胤祉的精明之处,他不去拉拢、勾结朝中的官员,不去犯父亲的忌讳。表面上一心编书、不问世事。可实际上呢?从诚王府走出去的高官并不少,诸如李绂、陈梦雷等人,实际上多多少少都有着诚王府的背景,这也是后来胤祉被雍正找茬儿办了的真正原因之一。明着不结党,可这和结党又有多大差别呢?
有了这帮诚邸出道、经科场而官场的文人作为班底,实际上在康熙晚年,表面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胤祉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派系,只是实力并不十分强大,没有占据到上风。但是,这一切还是被雍正看在了眼里。雍正即位之后,便开始找各种借口削弱胤祉的实力。最终在雍正八年,雍正以胤祉在怡贤亲王胤祥葬礼上无哀容发难,并暗示或默许胤禄弹劾胤祉。之后,又借宗人府之名议决胤祉与其子弘晟死刑。然后假模假式一番如何不忍、如何兄弟情深……免去死刑,改革爵并软禁景山永安亭。既然是软禁嘛,家属是可以带的。但是,儿子弘晟除外,仍然必须囚禁在宗人府。
实际上,胤祉在胤祥葬礼上无哀容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历史渊源的。应当说,胤祉和胤祥的关系一直就相当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康熙三十八年,胤祉因为在康熙敏妃丧百日中剃头,被康熙由郡王降为贝勒,而这位敏妃就是胤祥的生母章佳氏。敏妃虽然不是胤祉的亲妈,但作为父亲的侧室、兄弟的亲妈,表面上的东西还是要做一做的,可胤祉并没有。胤祉此举,足以说明他与胤祥的关系有多不好了,最起码、最起码也是非常冷漠。胤祥是什么人?大家的都知道,得罪了胤祥等于就是得罪了雍正。即便没有夺嫡的那档子事情,估计雍正也不太可能给这位哥哥什么好脸,不是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