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和食品?
一、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
2、源于农业生产
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月饼说
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衍生出中秋节庆。
二、传说故事
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
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之后。中秋节是秋季实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着节俗因素,大多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念亲人之情,期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由嫦娥故事演变出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后羿射日射掉了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药,然后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后羿都会吃嫦娥喜欢的东西,盼望他能回来团圆,之后代代相传,就变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唐朝欧詹是这样解释,秋天在夏冬两季之间,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又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民间俗称八月节。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了“秋节”了。不过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到了宋朝,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八月仲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又称月夕,《提要录》载:“八月十五为月夕”。中秋的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旧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就是赏月了。
潮州人还有用芋头祭祖的习俗,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南人被列为最低等级,任意屠杀。南宋景炎二年(1277),元兵攻潮州城,攻了一年,仍久攻不下,景炎三年,元兵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私开南城门,元兵才得以入城,元将唆都下令屠城三日,血流成河,惨绝人寰,东门街旁一巷仅存三户,后称“三家巷”。因胡人欠下潮州人民一笔血債,潮州人对胡人痛恨入骨。因潮州方言“芋头”与“胡头”同音,且状似人头,所以潮州人祭祖时把芋头当作胡人之头,拿来祭拜自已的祖先。以此告诉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胡人对潮州人民所欠下的血债,因而用芋头祭祖便相沿成习俗。
傍晚时分,孩们跑到旷野玩起“烧瓦窑”的游戏。“烧瓦窑”据说是源于朱元璋举义兵杀 *** 的故事。元末民不聊生,饥荒四起,朱元璋在中秋夜燃起熊熊篝火,聚饥民起义,终于推翻了元朝。
潮州人拜月、赏月在月升起进行,民间叫做拜月娘,家家户户在天井设香案,供品有月饼、朥饼、云片糕俗称书册糕、老妈糕、绿豆糕、糖豆条、香蕉、香梨、大吉即柑、柚子、林檎、羊朵(杨桃)、柿子、菠萝等各种水果,各种纸钱。焚香点烛,望月祷祝,祈求“阿娘”保佑全家平安。
注:潮州朥饼不叫月饼,月饼不是朥饼,月饼直径二、三十厘米不等,厚度一厘米。用食用红色素写上“花好月圆″、“合家平安”、“合家团圆″、“清风明月”等等。今被叫兽砖家所混淆误导,使年轻人误认为朥饼就是月饼,月饼就是朥饼。
谢邀!
中秋节现在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赏月团圆吃月饼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节俗。但中秋节俗却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融合了诸多文化元素,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演变才形成的。
名字由来
“中秋”原是季节描述,按照“孟仲季”的划分,农历七八九月正好对应着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古时“仲”和“中”互通,八月十五是仲秋之中,所以也就是中秋。
《礼记.月令》中已有“仲秋”一词,不过只是讲不同时节对应不同的礼仪需求,尚不曾有节日礼俗的描述。
元素丰富
后经时代演进,唐代出现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随着各种传奇、戏剧和小说的层层加持,月亮的各种传说元素(嫦娥,吴刚,月兔,桂树等)开始进入中秋节中。
唐代诗歌异常繁荣,出现了许多描写中秋的诗歌。比如诗圣杜甫的《八月十五日夜二首》“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中秋之月明亮皎洁,容易让人产生各种思绪。另有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更是将月色之美与环境之美写绝写尽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勾起人们无尽遐思。
上下融合
我认为节俗的形成离不开国家机器的推广和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由国家举办的各种祭祀庆典与民间的饮食庆祝活动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中秋节俗。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目前两种说法比较令人信服,那就是中秋节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这是其中一个说法,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中秋节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关,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两种情况都有吧,不管怎样,中秋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这里,中秋节要吃月饼,螃蟹,红糖烙的圆饼,还有各种本地小吃,还要祭祀,挺隆重的!每每这时,父辈们总是会拿出珍藏许久的洋河大曲,以示对中秋节的重视!
中秋节就快要到啦!今年的中秋比较特殊,要和国庆一起过,加起来总共会放8天的假,这回终于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更久一些,过一个更加愉快的节日了。但是大家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中秋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开始于唐朝,盛行与宋朝,到明清之际已经成为了和春节一样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产生和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关。
有一种传说,月亮与地球本是“兄弟” !
从太昊伏羲人皇到炎帝神农、黄帝轩辕再到颛顼、帝喾、少昊金天、尧、舜的三皇五帝直至今天,人类都在牵挂、纪念着不远处的另一个“家园”!
当一轮明月高挂于天际,人们除了欣赏与赞美又有多少人想过它为什么存在喃?“天”之一字:上横为天,中横为地,而人穿梭于其间,这就是“天地人三才之象”!如若此人通晓天地之理、自然之机、宇宙之奥,则“人”出了“天”头,成为“夫”也!“夫”者,就是儒家圣人说的大学问者(夫子);道家说的修道者;释家讲的比丘僧众。“天”之一字有三种含义:一指浩瀚宇宙;二指地球的大气层;三就是指月亮。而这个皎皎之月,它就是地球的兄弟,而不是卫星!
我们现在这个地球文明至少是属于第四代文明,在太昊神农轩辕的三皇时期是第三次文明与第四次文明的交替时期,那时候人们所说的“天”就是单指的月亮!三皇时期是当时人类高科技极度发达的时期,处于中央之地的黄帝打败了炎帝神农(哥哥)、蚩尤;其手下的将领祝融也打败了炎帝的将领共工!当时期的月球距离地球很近很近,其中心点位置大致就在今天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附近。那时候支撑月球的就是四周的古昆仑山,当时的月球就是人们说的“天”,古昆仑山脉就是连接天地的“天梯”,而炎帝神农氏一族就居住在天上的月球里!在那个时代的确有“龙”的存在,不过它是当时高科技时期的一种“机器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上古神兽”!与它类似的机器人神兽还有“神荼”、“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诸怀,奢比(尸比),巴蛇,句芒,禺京,禺疆(禺强),凤凰,麒麟,朱厌,竣鸟,腹蛇,鹿蜀,旋龟,九尾狐,地狼,胃土稚,蛊鵰,虎蛟,肥遗,兕,数斯,举父,比翼鸟(鹣鹣),英招,陆吾,毕方,九婴……上百种《山海经有记》!这样上古机器神兽有的能吐火,有的吐水,有的吐雾,有的可以发射激光、大炮导弹甚至核武器!在炎黄二帝时期,黄帝与炎帝发生了几次真正惊天动地的战斗,最后还爆发了核战争。炎帝之臣共工大怒之下用核武器炸毁了“不周山”(古昆仑山一峰),连整个古昆仑山也被遗为平地!于是天地彻底分离,“天”这个月球“逃离”到现今的位置……
嫦娥本是炎帝神农的侄女,后羿本是黄帝轩辕的外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自此,夫妻分离,天各一方。每当后羿看见一轮皎月高挂天边,他便大喝呼唤:“女娃,快点回来,你妈喊你吃饭了!”。。。
谢谢邀请。嫦娥奔月的传说,让中秋月圆夜充满了浪漫,唯美的情怀。团圆更珍惜欢聚,离别却千里共婵娟,这是咱囯家所有节日中最欢乐又最坚强的一个节日。在此祝福头条相遇的友友们节日快乐,岁岁年年,但愿人长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