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蕴含哪些哲学思想和寓意?
"人心不足蛇吞象"作为劝世名言,各地流传的版本不尽相同,但劝人知足常乐和某种意义上守本分的宗旨是一致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其蕴含的哲理教育启迪了历史一代又一代人,对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意识的正确引导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句话原本是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象是森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蛇却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还差不多,而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则有点自不量力了。
"蛇吞象"是办不到的,它的用意是告诫人们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就是要告诫后人要知足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凝聚的丰富文化内涵,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百花丛中的亮丽一朵,成为我们相互劝说和自我鞭策,做人处世谋事的法宝之一。
而《山海经》这本书里却不只有这些内容,它记录了民间传说中的各种奇谈怪事,记载了很多山川河流景物动物,因此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地理书籍,但是我们不仅能看到这些有趣的故事,了解民间传说和地理,更能从这些故事里感悟人生。
事实上《山海经》并非是古人无中生有,遣情怡性的笔墨游戏,在看似凌乱的文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纲纪严明的结构。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全书约三万多字,寥寥几笔却记述了有关远古时期的天文、地理、神话、巫术、宗教、物产、民俗、医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想象力非凡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历记载的像是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这些耳熟能详的神话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是这些历史奇谈的又去,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生道理,比如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鸟一心想把东海填平,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坚持不懈,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还有山海经里提到的奇兽到了现代,科学家们发现里边很多东西是确实存在过的,只是没有被人类挖掘而已。比如,现在陆续挖掘出了许多《山海经》中提到的动物,发现许多自然风貌是确实存在的,只是因为地壳变化和板块迁移发生了改变。
《山海经》这本巨著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可以参考的历史,还有一本人生道理书,每一个故事细细品味,就会学到人生的道理,了解古人的智慧。
这套山海经在讲述神话故事或的时候讲解的非常生动,它描述的就很简洁有力,大家都知道文言文本就是简洁性的,但是它的白话文解析也很到位,寥寥数字就能让你感觉到这个画面就显现在眼前了,和我们之前读过的单独的神话故事真的不一样。
通过这本书你就能感觉到我读的就是古文化,那种感受就是我是一个古人了解着身边的趣事,我想这大概就是山海经独到的魔力吧。
山海经》告诉我们最主要的就是反抗精神,这种精神,其实是中国先民勇敢坚韧的品格之体现。
诗人在诗中高扬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种精神之不可磨灭;“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则将此精神悲剧化,使之倍加深沉。
悲尤且壮,获得了深切的悲剧美特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