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因过分注重清洁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爱干净是个好习惯,太过分的,真的是病,轻则耗费钱财,重则失去朋友,还有不分场合的犯洁癖,结果要了命的。
有洁癖的“樟脑丸”
先说个亲自经历的旧事,1980年代我住的大杂院里住着一户人家,祖上在大清朝时是管水牌的,好像就是管理城里做生意人用水的。这家的老太太出身大户人家,有洁癖,当时年纪有六七十岁了,白白净净的脸上多会都飘着雪花膏的香味,而且爱穿白衬衣,因为姓张,小孩子背后叫她“樟脑丸”。她家里地上铺的大青砖被老太太擦得包了浆,砖缝间半寸多深被扫得没有填土,砖就像一块一块立在地上一样;蔬菜、水果全部用紫色的“屁屁粉”水泡后才吃,上中学后才知道那叫高锰酸钾,俗称PP粉;他们家的孙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脸,不认真洗就会挨骂,夏天门口摆着大木头水盆子,洗了澡才能进门,现在家家有浴室很普通,但在1980年代那是相当“辣眼”;他们家的小孙子们也不喜欢这样,全部被洗怕了,放学后都不愿意回家,总是在邻居家做作业,天黑透了才溜回家;邻居都不会去她家,因为进了门脚不知道往哪放, *** 也不知道该往哪坐,她们家就像院子里的孤岛,和有洁癖的人住在一起确实尴尬了。其实古代有洁癖的人也很多,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次厕所换一件衣服
西晋时有个文人叫石崇,他爱干净成癖,去浊臭的厕所成了头疼事,于是他准备了各种的香熏、香水、香膏,每次上完厕所不但要洗手、洗脸,而且必须将出恭时穿的衣服脱下扔掉,不再穿了。因此他上一次厕所场面宏大,需要十多个婢女侍候。客人到他家也是这样的待遇,上个厕所婢女除了伺候洗漱外,还帮客人换好全套的衣服才能出去,这种“礼遇”让很多客人既不好意思,也接受不了,去了他家硬憋着。有个刘寔去石崇家拜访,想上方便一下,走进厕所一看,里支着绛色蚊帐,铺着绸面垫子,锦丝褥子,还有两个打扮艳丽的婢女捧着全套衣服准备给他更换,吓得倒退出来,一脸惊恐地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卧室了。"石崇说:"那就是厕所!"刘寔说:"这个我受不了啊!"说完捂着肚子跑出石府,找块野地解决问题。
“一泡尿”害死洁癖君王
春秋的时候有个小诸侯国叫邾国,国君曹穿特别爱干净,在宫中只要看到哪有一星灰尘,对侍者轻则责骂,重则毒打。当年纸张还没有发明,上茅房时是用木头做的小棍棍拨拉干净菊花,由于物质馈乏,就是这种拨拉屎蛋的“厕筹”也是清洁一下重复使用。曹穿当然恶心这个了,利用君王的特权,他让人在厕筹的一头裹上棉花,蘸上干净的水擦菊花,当然是一次性使用的。
有一天曹穿和大臣夷射姑喝小酒,夷射姑喝多了,就出去小便,一个被砍掉脚的看门人拦住他,要口酒喝,夷射姑大骂:“一个受过刑的人敢要酒喝,滚一边去!”看门人怀恨在心,他知道君王“性急而好洁”,专门在曹穿门前的柱子下面上倒了一碗水。曹穿看到柱子上的水很像尿上去的,大怒:“这是谁干的。”看门人说:“我看到夷射姑在这站了一会。”有洁癖的曹穿暴跳如雷,马上派人杀了酒还没醒的夷射姑。曹穿心里还是感到特别恶心,余怒未消,怒气冲冲往屋子走,一不小心绊倒了,正好坐在火盆里,大腿成了烤肘子,没多久伤口溃烂死了。因为太爱干净,一泡假尿竟然害死了两个人!
狱卒用粪桶当刑罚
说到洁癖,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元末明初的倪瓒,因为他是不但生活上有洁癖,精神上也有洁癖,历史找不出第二个了。
因他太爱干净,朋友在他家住一宿他难受半个月。但有一次,他被一个姓赵的歌姬迷住了,思前想后,终于忍不住带回家留宿。可是等要上了床了,他的洁癖又犯了,担心歌姬不干净,于是让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他用手从头摸到脚,用鼻子从上闻到下,始终觉得哪里还是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洗,再闻……折腾了一晚上,终究也没办成好事。
倪瓒不但生活上有洁癖,精神上也有,元朝末年张士诚造反自称"吴王",他的弟弟张士信想让倪瓒画几幅画,就送来很多画画用的绢布和金钱。倪瓒大怒曰:"我不做草头王的画师!"撕烂了绢布退了钱。一天张士信在在太湖上划船游玩,闻到一股很浓的香气,抬头一看,是从一艘整洁精致的船上发出来的,他便问:“这船是不是倪瓒的。”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命人将倪瓒抓了起来,痛打了一顿,倪瓒挨打时竟然咬住牙关连哼都不哼一声。后来朋友部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一出声便俗"。倪瓒还做了一首诗:
"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到了明朝的时候他被打入大牢,到吃饭的时候,狱卒给他送饭,他又犯病了,告诉狱卒送饭时要把碗举到眉毛以上,狱卒问他为什么,他说:"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在大牢里了你还装啊,我得改改你这臭毛病,于是用铁链把他锁到马桶旁边,吃饭睡觉都挨着臭哄哄的马桶,不知道有洁癖的老头是怎么熬出来的。
爱干净是个好习惯,如果过分了,就真是病。
爱好干净,是好事。我们每一个人都爱好干净。衣冠整洁,仪表堂堂,谁都喜欢。如果加上才华洋溢,品德高尚,那就是人中龙凤,可遇而不可求了。
不过爱好干净,也要有个度,过了这个度,那么就是洁癖了。
说到洁癖,我们可能会想到很多自己身边的人,和他的奇闻异事。但是填哥今天要说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他才华洋溢,可以说是学富五车,尤其是精通诗画,他孤独清高,甚至拒绝当官,但是他也洁癖深重,最终害死了他自己。
这个人,就是明朝有名的诗人——倪瓒。
我们可以先来认识一下这一位倪瓒大人。
倪瓒(1301-1374),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从他的号里面,我们就能够见识到他的不拘一格的风采啦。
在元代,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倪瓒的生活反倒是不错的。虽然作为大地主的父亲早早就死了。但是倪瓒的大哥和二哥都是道教的上层人物。在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九儒十丐”的排行当中,道教的地位还是挺高的。更何况是道家的上层人物了。所以,倪瓒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且他也传承道教的洁身自好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饱读四书五经和佛道两家的经典著作。
虽然后来他的兄长的去世,经济窘迫起来,但是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小日子过得还不错。曾经云游太湖,广交朋友,写下不少优秀的诗篇。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
虚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坐久日已夕,春鸟声关关。
——倪瓒《对酒》
他对绘画和书法也有不少研究。
倪瓒的书画
他还是个有名的孝子。对于母亲和恩师王辅仁的去世悲伤不已。
不过,他也是一个具有洁癖的人,而且是非常严重。我们可以从他的衣食住行方面来看看他具有哪些洁癖。
衣着
根据记载,倪云林每天洗头时要换水十几次,穿上衣服每天也要拂试至少几十次。
同朝的,有一个叫做杨廉的,家里面有个小脚的歌姬,杨廉夫见她的脚比较小,就把她的鞋脱下来,作为饮酒的酒器。倪瓒来了,也用这个招待,结果,倪瓒连酒桌都给翻了。起身走人。虽然杨廉夫的行为,很对不起他的“廉”字。不过倪瓒的行为,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的爱好洁净。
同时杨廉夫耽好声色,每会间,见歌儿足小,即脱其鞋,载盏行酒,谓之“金莲杯”。一日与倪会饮,杨脱妓鞋传觞。倪怒,翻案而起。杨亦色变,席遂散。后二公竟不复面。 ——《古今笑史》
房子
像倪瓒这样的人,对住的地方当然是挺讲究的。
据说,他的书房的东西,每天都要两个书童轮番清洗。不允许片刻停留。不过这也太夸张了点,可信度不高。至少晚上要让他们两个睡一下吧。
轮番清洗,只不过让两个书童累点。但是他的一个洁癖,却把他家庭院前的梧桐树给害死了。
为什么呢?随着梧桐树的成长,倪瓒老是觉得梧桐树不干净,所以也让仆人每天不停的清洗啊。梧桐树的树皮都给洗烂了。没多久就挂了。
庭前有梧桐树,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古今笑史》
人说“爱屋及乌”,倪瓒这样的这么喜欢洁净的人, 肯定不会放过他的厕所啦。他家的厕所建在一个很高的地方。高楼下面有一个敞口的木格子,里面装着许多鹅毛。每当上厕所的时候,需要先爬到高楼上。排泄物掉到木格子里,又轻又软的鹅毛会马上飞起,将排泄物覆盖住。如厕完毕后,仆人立刻换上新的木格子和新的鹅毛,以保证厕所环境整洁。真的是挺讲究卫生的,不过害苦了仆人啊!
其溷厕以高楼为之,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一童子俟其旁,辄易去,不闻有秽气也”。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云林遗事》
交往
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倪瓒也是挺讲究卫生的。上面的与杨廉夫喝酒的就是一个例子。下面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有一次,倪瓒的母亲生病了。他请了当时很有名的葛仙翁来诊治。不知道葛仙翁故意要整整倪瓒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故意要骑上倪瓒的白马,而且专门往污泥的地方踩。还把倪瓒的藏书楼弄得乱七八糟的。倪瓒这个大孝子,为了母亲,当然是忍了。但是,大夫走了之后,他就让人把藏书楼锁了起来。并且不再用了。估计重新建造一座了。
有一次,倪瓒的一个朋友来到倪瓒家里做客。他担心朋友把家里弄脏了。于是,半夜起来偷听朋友的动静。果然听到朋友的几声咳嗽。这下倪瓒不高兴了。早上起来,倪瓒让书童去找一下朋友昨天吐痰的痕迹。哪里还找得到?书童拿了一件上面似乎有一些痕迹的东西随便交差。倪瓒掩着鼻子,让人把它扔到很远的地方去。
更为滑稽的是,有一次,生平很少靠近女色的倪瓒带了一个很钟意的女的回来了。到了晚上,倪瓒先让她去洗一下。洗好了,在床上,倪瓒闻了一下,不干净,由令她再去洗,如此反反复复,到了最后,不用洗了。为什么呢?天亮了。只好让女的回去了。
食物
倪瓒对其他的都这么讲究,对吃的当然也不例外啦。
倪瓒的同乡中有一个富翁。有一次,富翁倪瓒去家里吃饭。倪瓒答应了。,厨师是个满脸大胡子的人。倪瓒一见,站起来就要走了。主人非常惊讶,这菜还没吃一口,怎么就要走了?倪瓒说到:“厨师那么多胡子,肯定好脏,我还吃他做的菜干嘛?”
倪瓒很喜欢喝茶。有一次,倪瓒与朋友谈论诗文,茶兴大发,便派童子去邓尉山中的七宝泉挑水。水挑回来之后,倪瓒问童子:你挑水的时候,哪个桶放在身前,哪个桶在身后呀?身前桶里的水,可以用来煎茶;身后桶里的水,就当洗脚水吧!他怕童子的屁,污染了清水!
拒绝为官
倪瓒名气不小。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曾经想花重金聘请他去画画。被他大怒拒绝。说道:“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张士信遇到倪瓒,差点要把他打死。众人都来劝解,最后,张士信还是鞭打他数十下。但是倪瓒一声不发。后来,人们问他为什么一语不发,他说道:“一说便俗。”
后来,连大名鼎鼎的朱元璋都听说倪瓒的名声。想让倪瓒出来当官。被倪瓒拒绝了。且倪瓒一生,都没有用“洪武”年号来纪年。
作茧自缚
尽管倪瓒家大业大,但是也经不住倪瓒的折腾啊。所以,到后来,倪瓒就变卖了家产。来到太湖边,打算了此产生。但是他还没有交当年的赋税。所以,官府派人抓他。本来不知道他在哪里的,但是官兵在太湖边问到一股龙涎香的味道。随着香味而来,抓到了倪瓒。把他关入牢狱。
倪瓒这会儿又作死了。他要求送饭的狱卒把饭菜举过头顶。
这是为何,倪瓒怕狱卒的唾沫玷污了他的饭菜啊。
狱卒勃然大怒,把他用铁链锁在厕所的马桶旁边。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倪瓒因此得了脾泄。洪武七年,倪瓒因脾泄病死在朋友家中。
喜好干净,人皆有之。喜好得像倪瓒这样的,就少见了。也许,这才是真的性情中人吧。不过,他喜好的过了点,有点不近人情了。
作者:史遇春
时间飞逝,每每坐下来拨弄文字的时候,不经意间,思绪就会飞驰,飞驰到往昔的场景之中,与那时的时空对话。
记得,几年以前,我曾放下了很多牵绊,回到住处,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
那个时候,不用早起,不用晚睡,一切,井井有条:饿了,自己做饭;困了,倒头就睡;闲了,要么翻书,要么看电影……
这样的日子,是我工作以后,前此未有的一段;猜想,这样的日子,也是我再次工作之后,后此不会再有的一段;除非退休,除非人生有别的重大变动……
我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人;所以,我做不到潇洒地放下一切,去任性地生活。虽然,我知道,人生也就那么会事,人生也就那么短短的一瞬;但是,还是做不到放下。
那一段安定的时光之中,我看了很多电影。那些电影,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从中有太多的感悟。
那些电影,或许,剧情只是在讲一个小小的人物;或许,剧情只是在关注社会之中一个非常普通的现象;或许,剧情只是在演绎一个从来没有人注意到的微小群体……但是,其中往往能够映射出人性的光辉,能够照见人性的关怀……
想来,这一切,我永远都会记得。
至今,仍然清楚记得,有一部名叫《尽善尽美》的电影。
那部电影,演的是一个有洁癖(强迫症)的老头,演的是他与一个带着哮喘病孩子的女人的故事,演的是他洁癖的转变,演的是他人生态度的转变……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回头去查了一下《尽善尽美》的资料。
那部电影是1997年拍摄的,距今已二十余年,恍若隔世之间,颇有值得纪念的意义。
关于那部电影,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我之所以记得那部电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电影中那个老头的洁癖,让我印象至深,至今不忘。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在外在、在信仰、在表现上……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会让大多数人不安。这种不安,会导致一些人的反感、排斥、甚至是暴力罪行等等。但是,当大家真实走进那些与我们有所不同的同类时,可能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有善良、有仁慈;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会犯错,也能够知错就改……
所以,在面对我们的同类时,作为人,首先,我们要有人性的美好,这才是这个世界好下去的希望和唯一出路。
读清人笔记,也有记载洁癖的事情。
看到关于洁癖的记述,于是,先有了上面的一段文字。
下面,就来看一看清人陈恒庆在《谏书稀庵笔记》的《洁癖》一节中,关于一例清人洁癖的载记。
在说其事之前,先说其人。
陈恒庆笔记中的这位主人公,他称之为“裕相国斋田”。
那么,这位相国裕斋田又是谁呢?
根据“相国”、“裕”、以及载记者陈恒庆的生平,简单推断,这位裕斋田,就是裕德。
关于裕德的资料,并不多。
所以,这里就只能依照《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七《裕德传》,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抚崇纶之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编修;累迁为侍读。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充咸安宫总裁;五转至内阁学士,督山东学政。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擢升工部侍郎,调任刑部。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升迁理籓院尚书,调任兵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为协办大学士,又授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充任会试总裁。明年(公元1905年),改任东阁大学士。卒,谥文慎。持躬谦谨,礼贤下士,人有一得之长,则誉之不容口,时人皆称之。
从《清史稿》中裕德传看,这位裕相国的仕途还算顺畅,特别值得称赞的是裕相国的礼贤下士。这一点,也是他最最值得敬仰的!下文虽然是在讲裕相国的洁癖,但是,从中也可以看见他性格中从善的一面。
话说,裕斋田相国有洁癖。
因为洁癖的缘故,所以,裕相国的禁忌非常多。
据说,裕相国的家中,凡是他常坐的地方,从来都不让别人坐。他掀动帘子、开启风门时,手捏过的地方,也从来不让别人捏、动。
裕相国在其执掌的部署里面办公,审阅签署文件时,部署里办事的官员都知道他有洁癖,在给他呈递毛笔时,都是轻拈笔管的顶端,呈递过去。因为笔管中间是裕相国拿捏的部位,所以,大家都会自动避开。
洁癖之外,裕相国还很讲究,遇到四离四绝的日子,他一定会呆在家里,绝对不会出门,也不会审阅文件。
所谓四离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称为离日;四绝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绝日。四离为四季之开始,四绝为四季之终末,古人害怕穷尽,总结之后,认为这几个日子不吉。所以,一般不在四离和四绝之日操办大事,因为他们觉得,这几个日子於事多有妨害。
裕相国所穿的衣服,干净整洁,纤尘不染,而且平整妥帖,不见一丝皱褶与印痕。
裕相国在所执掌的部署办公时,坐得时间久了,衣服上偶尔会有褶叠,回家之后,他会让人用熨斗熨烫平整。
有一天,天已傍晚,裕相国步行到了一个巷子口。
巷子口有一家卖烤羊肉的,裕相国就在那边吃了起来。
那个时候,一到冬天,京师满街都是手挽车。
手挽车上载着羊肉、锅垆、酒壶、木炭等。做小买卖的人,会现切羊肉用木炭来烤,然后卖给行人。
这似乎就和现在的烧烤差不多。
虽然都是烧烤,但是,那个时候的吃法和现在还是略有不同:
吃烧烤羊肉的食客,都站立在手挽车旁边,一只脚踏在地上,一只脚蹬在手挽车上,拿着筷子吃。
这一天,刚好下过雪,突然间跑过来一只狗。这只狗闻着肉香味,一下子就窜到了手挽车边。因为下雪,所以,狗的身上全是还没有融化的雪花。
裕相国吃得正香,这只狗忽然就从他的两腿之间钻了过去。这一钻,事情就大了。裕相国的白狐裘衣,被这只狗给弄脏了。
这只狗的动作,一下子就中了裕相国的忌讳。他非常懊恼恨气,羊肉也不能吃下去了。
然后,裕相国就命令仆从把那只狗给抓起来绑了,然后,还剁掉了那只狗的尾巴以发泄心中的恼恨。
这个做法,其实还是很可议的。
裕相国虐狗这件事情,正好被笔记作者陈恒庆给碰到了。
陈恒庆笑谑着对裕相国说:
“古语有云‘貂不足,狗尾续’(即所谓的狗尾续貂),请裕相国把狗尾巴给我吧,正好我的貂皮褂子坏了,我好拿回家去用这狗尾巴补一补。”
陈恒庆接着又说道:
“今天的天气太冷了,我的裘皮褂子没办法御寒过冬,如果相国嫌弃自己的狐裘被狗弄脏了,您可以把它送给我啊!”
然后,大家一笑而散。
看来,那个时候的相国,官架子似乎并不是那么大;
看来,那个时候,相国并不那么森严可憎。
裕相国回家之后,对自己的家人说:
“刚才那位在路上与我笑谑的人,是位山东汉子,他现在在朝廷做给谏(清为六科给事中别称),是我的朋友。”
裕相国还说:
“这位山东人,他似乎不那么爱干净,食量很大,身体强健,他已经五六十岁了,仍然可以徒步走十多里路。”
裕相国最后感叹到:
“看来,我以后也不要再自讨苦吃了。”
从这以后,裕相国的洁癖慢慢就改过了。
陈恒庆听到这些话之后,说道:
“我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对裕相国进行劝谏,裕相国能够从谏如流,真可以说是贤良的相国了!”
最后,再补充一下文中的相关资料:
四离四绝。
中国古人通过对自然和天体运行的研究,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四离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称为离日;四绝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绝日。
《玉门经》中说:
“离者,阴阳分至前一辰也。”
分就是春分和秋分,至就是夏至和冬至;前一辰就是前一天的意思。
春分前一日叫做木离;夏至前一日叫做火离;秋分前一日叫做金离;冬至前一日叫做水离。
四离日在“黄历”上一定是写着“日值四离,大事勿用”的字样,是一般择日忌用的日子。
《玉门经》中说:
“四绝者,四立前一辰也。”
一年 *** 有四个“绝日”。
“立春木旺水绝,立夏火旺木绝,立秋金旺土绝,立冬水旺金绝。故先一日为绝也”。
(全文结束)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谢谢大家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