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哪一条约是由谁签订的?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 *** 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 *** “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 *** 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后经中日协商,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但须注意的是,“二十一条”不能等同于《中日民四条约》。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废除部分条款。
随后条约内容不断被改写,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彻底废除。
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
《中日民四条约》签署后,中国朝野始终 *** ,日本并不能得到实惠。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中力争山东问题,并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中收回山东权益。
至于满蒙权益部分,除袁世凯制定种种法令限制外,东北地方当局张作霖也进行了有力的 *** 。
为什么民国继承了清朝的疆域版图而明朝没有继承元朝的疆域版图?因为此“疆域”非彼“疆域”。
简单来说,民国和清朝的版图,本质上是“领土”,而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本质上是“疆域”。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领土是可以继承的,而疆域不行。
翻开我国的历史地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历朝历代的地图差别巨大,辨识度很高,但是从清朝到民国北洋 *** 时期,我国的地图却几乎没有变化。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疆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了质变,完成了从“疆域”到“领土”的蜕变,而这个蜕变的时期,就是清朝。
作为一只脚踏入近代的古典王朝,清朝和明朝之前的所有王朝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个不同在于清朝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虽然15世纪的大航海作为全球化的开端,对应了我国的明朝中期,葡萄牙、英国、荷兰等西方列强也纷至沓来,对千年以来形成的东亚藩贡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明朝某种程度上也亡于全球白银危机导致的通货紧缩,但明朝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依然较低,保持了较多的古典王朝特征。
而到了清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在1648年,在遥远的欧洲,出现了一个足以改变世界历史的事件,那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
作为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标志,《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也对“ *** ”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而“ *** ”是一个国家领土最重要的特质,这意味着其后的所有国家 *** ,都对所管辖的疆域拥有绝对的 *** ,而且这样的管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当然,在全球化水平依然不如今天,特别是有联合国的情况下,这种承认主要是邻国的承认。
1644年清朝入关后,陆续建立起了对全国的统治。随着江南地区的陆续平定,清朝也开始了向周边地区的疯狂扩张,尤其是1685年开始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将窃据黑龙江流域长达40多年的沙俄势力驱逐了出去,并通过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将这一战果确定了下来。
对于沙俄而言,虽然战败后极其不爽,其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不断叫嚣要夺回黑龙江,但在清朝实力强大的情况下,终归难有作为。直到第二次 *** 战争时期,沙俄才在清朝盛极而衰的情况下趁火打劫,陆续夺走了外东北和外西北地区。
而即便如此,沙俄也是通过一系列《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这种“双向承认”,是领土最大的特色。而明朝之前的疆域则是单向承认,疆域大小几乎完全取决于中原王朝国力的强弱和统治者开疆拓土的决心。这也意味着所谓的疆域,根本就没有“继承”一说,如果朱元璋不靠暴力,根本不可能有“明朝代元”的历史宿命。
而明朝之所以没有打下元朝的全部疆土,根本原因在于明朝作为小农经济立国的王朝,根本没有将长城以北的不毛之地纳入疆土的动力。因为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被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区分于中原之外,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只能发展畜牧业。
所以,明朝对这些土地没有征服的动力,当然因为小农经济整体而言产值低下。明朝即便征服这里,也没有能力长期管理,所以明朝满足于羁縻统治,军事卫所是明朝管辖的主要方式,作为中原的屏障。一旦国力盛极而衰,统治者失去进取之心,卫所就大量内迁,明朝疆域也就止步于长城,形成“天子守国门”的尴尬局面。
相比之下,元朝作为少数民族王朝,本身就属于草原之主,自然不存在统治压力,而且一旦遭遇中原变故,统治者还能退往草原,事实上元朝统治者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明朝打不下元朝的全部疆土。
当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王朝异军突起后,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同样轻车熟路,通过盟旗制度等方式,清朝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而清朝前期对蒙古地区的征服,带有古典王朝扩张的影子,但此时的沙俄也在西伯利亚猛烈扩张,并随时准备南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库页岛到萨彦岭,清朝和沙俄的边界也在自东向西逐渐确定,这和清朝前期的扩张方向保持一致。
而经过清俄双方的双向确定,两国边界不再是古典王朝时期的模糊边界,所以边界自然也具体而“曲折”。
等到清朝开始参与全球化,比如 *** 战争,那么彼时清朝的1316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也就真正成为清朝的领土,清朝对这片土地有着无可争议的 *** ,彼时的清朝也有了“清 *** ”的说法,这是清朝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标志。
而这也意味着,清朝完成了从古典王朝到近代国家的转变,清朝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届 *** ,和其后的北洋 *** 等一脉相承。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逊位,清朝寿终正寝,清 *** 也开始过渡到袁世凯领导的北洋 *** 。
清朝到民国的交接,是 *** 的过渡,领土的继承,那些所谓清朝晚期只剩下紫禁城的说法,听听就好,而明朝所谓“不割地不赔款”,根本原因在于明朝的疆土根本不具备割让的双向承认条件,明朝的疆域,大多都是自己放弃。将明朝的所谓“骨气”和清朝的“屈辱”相比,是真正的无知之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这个问题很简单,时代不一样!一个是古代,一个是近代,题中明朝没有继承元朝疆域的说法自然不对,因为不是事实,当1370年明朝开始编修元史时,就意味着元朝的历史彻底终结了,其疆域也被明朝自然继承,一些人看到明初不断的北征蒙古,就想当然的认为元朝依然存在,其实那只是一个幻想,就算在瓦剌最强大的也先时代,蒙古人依然不敢重提大元这个国号,1453年(明代宗景泰四年)也先召集蒙古各部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定年号为“添元”。这是自元朝灭亡取消年号65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明确的纪年,然而这个事件注定是一个笑话,因为马上蒙古各部就反了,而且纷纷开展以明朝为核心的各种 *** 战争,从事战争的各方又都挂着明朝封的爵位,什么光禄大夫和宁王之类积极参战,结果不到一个月强大的瓦剌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因为明朝的正统地位是真真正正不容置疑的,明成祖披坚执锐,撘伐蒙古,五征漠北,早已将北方蒙古势力一扫而空,明朝皇帝也成为事实上全蒙古的共主,后来的各部也无不以明朝的封赠授权为圭臬并宣告其合法性,当是时也,不拘民族籍贯地域,大明王朝广泛经营蒙古东北西域贵州交趾缅甸 *** ,文的武的一齐上,大力推行中华文明秩序,在陆地成功之后,又立即推入海上,开始了彪炳史册的郑和下西洋,把天下大同的观念和中华文明不欺寡,不凌弱,共享太平的国际新秩序落到实处深入人心,整个东方已实质变成一个环绕中国的世界性联合国,注意这包括日本!所谓北穷沙漠,南极溟少海,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
一些人拿近代以来西方领土 *** 概念生搬硬套,妄称明代中国领土狭小,只是因为自己跪久了,觉得没有西方价值观存在的明代必然是一个落后无知的单一汉族王朝,全然忘了明朝才是真的多民族大一统的时代,这种以汉族为中心团结各民族共同结成利益同盟的伟大时代就是东方文明秩序,她对今天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取代的,满清还是一边儿玩儿去吧,明朝与满清的区别只在于,一个以强汉合万族而兴中华,一个以小族结异邦以弱强汉,道光皇帝与琦善在奏对中明言,防民之要,甚于防寇,这在面对外侮时尤其明显,不愿胜就是满清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真正根源,这与什么工业化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云云完全无关,笑笑就好,不必当真。
最后说说民国继承清朝疆域版图的事儿,说实话这个说法并不正确,甚至于连法理基础都不具备,因为清朝的疆域与版图并不是一回事,按清朝自己的算法东北加汉地十八省等于清朝,后者这个概念是日本人提的一个口号,清 *** 挟洋自重自然照单全收,满蒙回藏汉这个提法是民国的专利,合于一大中华民国更是与清朝没半点关系,有趣的是,这是民国强加给清朝 *** 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知道清朝有个理藩院的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做为内藩国,无论是朝鲜琉球越南以至尼泊尔,或是哪一个蒙藏回边疆区都是同一个概念,民国 *** 巧妙的使用了西方 *** 概念和其理论价值观,为中华文明延续了自家的生存空间,那么他们都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就是利用了满清 *** 在西方列强金融机构进行的各种五花八门的 *** 贷款存单,清朝 *** 为了延续其罪恶统治可谓处心积虑,几乎把能卖的 *** 信用都卖了个干干净净,否则它哪来的那么多银子偿付各种五花八门的赔款呢,这个事儿流毒不浅,事实上到1939年一年间,光执行《辛丑条约》民国便已经向西方列强缴纳了6亿两白银。一直到罪恶的大清灭亡37年后,新中国成立之时,毛主席才向全世界宣告:陆续废除列强跟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腰杆站了起来。
总结一下,清朝以前的疆域都是按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来的,清朝开始主动接受西方价值观下的领土 *** 概念,参见尼布楚条约,因为在1648年,以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为标志,出现了一个《威斯特伐利亚合约》,正是它提出了立足于西方价值观的“领土 *** ”概念,也就是对国土的绝对管辖权,而且这样的管辖得到了西方社会的承认,这个合约与明朝所建立的东方文明秩序正好相抵触,所以你看这就是一场文明的竞争,清朝主动弃权说明了什么?大家都懂的,以上,谢邀
首先要清楚一个国家的疆域是要靠实力来维护的,强盛时则开疆拓土,衰败时则国破家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朝历代的疆域都不是靠继承而来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大一统的思想已是深入人心,作为中原政权最核心的资产,汉地十八省是历代统治者一统天下必须要统治的,历代的统治者若有雄才伟略者,必将开疆拓土,宣国威于四方。若遇昏匮不贤者,则会导致国家分裂,偏于一隅,甚者国破家亡。而后继的朝代则继续前朝的模式,二三百年一个轮回,天下依然还是那个天下,新朝的开创者打江山不易,而后继的守成之君要维护江山也不容易。
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完成大一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朝代,蒙古人以武力征服世界,终究不能以武力统治天下,由于治理不力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按照现在的观点就是一个新的南北朝时期,蒙古与明朝的争斗贯穿整个明朝时期,而朱元璋在统一汉地的核心基础上也日趋保守,明朝仅有的郑和下西洋也只是去宣扬国威,并没有开疆拓土,所以明朝虽然脱胎于元朝,却没有蒙古人的强大武力,加上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多内敛,基于统治的需要,与蒙古部族和平共处成为明朝最好的选择。蒙古政权未亡,而明朝又无力量去征服,所以明朝继承不了元朝的疆域。
而民国时期能继承清朝的疆域,是清朝主动退位而成的,由于近代世界融为一体,民族国家的疆域也已定型,加上清朝有效的治理,民族融合更加协调,就减少了冲突分裂的危险。
清朝较之明朝,其疆域更大,清朝不仅占领汉地,也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但是其辽阔的疆域在西方入侵后也开始割地赔教,民国虽然继承清朝的疆域,但终究是实力不够,让外蒙古独立出去。
所以继承这个说法只是为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关键还是要靠自身实力去维护。元明对立而导致分裂,而民国与清朝合解则让中国少了流血和分裂,这是近代民主产生的重要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