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秋冬交替时节进行有效的养生保健?
保暖身体,特别要注意脚保暖,常喝红茶,注意饮食习惯,早吃好,午吃八分饱,晚吃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要冷静,不要发脾气,开心快乐的生活。
秋冬之交,也就是现在这个时节了,应该从壮阳气进入补阴气的阶段。不管什么季节,重视“气”的养生是养生不变的法宝:咱中国老祖宗认为生命最早的源头是宇宙运动产生的氤氲之“气。”“男女媾精,刚柔有体”从而产生了人,坚信人的生命来源于阴阳气化。《黄帝内经》认为生命存在形式是气的存在形式,气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人一旦气虚,就失去了生命活动的动力。中国人自古都十分注重“气”的保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气足才会身強体壮。流传千年的各种气功修炼养生法经久不衰,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注意“气”养生的直观表现。
气的保养首先要呵护元气,即呵护肾气。元气是生命的火种,与身俱来,过度消耗就会用一点少一点,后天无法弥补,故需要呵护。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过快或者繁忙,常常处于高压疲惫壮态,平时很少运动,想起运动了就过度运动造成疲劳,这些对呵护元气是极为不利的。呵护元气要避免以下“三过”:既过度劳累,过度运动及过度饥饿。工作之余,要把身体调整到慢的节奏,慢慢散步,慢慢呼吸,动静相兼,既要运动又要适可而止。
其次保养宗气,即心肺之气,吐纳清气。坚持到江河湖海边锻炼身体,呼吸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又或到山林原野骑车、跑步,亲近大自然,这样既可陶冶心情,又可呼吸清新空气。宗气最忌雾霾,尽量避免在空气混浊的地方久呆,一定要戒烟或注意二手烟的污染。
次之要科学的饮食营养搭配,营养中气,即脾胃之气或营卫之气。中气是要保证营养,好好吃饭才能充足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咱老祖宗老早就注意营养搭配,不能挑食,营养多样化是营卫之气的根本保障。只有营卫之气充足才有抵抗疾病的资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良好的心态是诸气充足的关键所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良好的心态是人健康长寿的不变秘方。“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这是古人在心态情志与气机致病方面的总结,现已被中西医所证实。良好的心态并不是让人傻傻愣愣,冷漠无知,而是要调节好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惊、恐都有所节制,不要太过。过怒伤肝气,过喜伤心气,过悲伤肺气,过恐伤肾气,过思伤脾气。良好的心态要去“三念,”第一“贪”念,孔子早已告诫大家要戒妄欲,不要贪欲,万事要量力而行,贪的无厌只会让人求无止尽,身心疲惫;第二去杂念,把心房腾空,多一分杂念就多一分烦恼。第三是“毒”念。人在产生毒念时,身体会分泌一种毒素,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已。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人产生毒念时的血液抽出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会中毒死去,而人体也会慢性中毒,所以有俗话“恶有恶报”也就是这个道理。好心态就是要有好情操,好修养,愿人人都有好心情,好身体,人人都跟健康走。
给大家介绍一些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好 *** 。
一、多饮。最好早上起床一杯开水(可以加蜂蜜),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每天要运动。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烘烤腹背而暴暖大汗。
二、保暖。在秋季里,为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宜多饮水;坚持午睡;秋晨防着凉;雾天不宜锻炼、慢跑、跳舞,即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食品。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冬季“去寒就温”,不可暴暖,要早卧迟起。应注意防寒保暖,多食用豆浆、养阴润燥的食物,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 *** 。
三、防病。寒冷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所以要“少辛多酸”、滑冰、打球。
四、宜早睡、跳绳、踢毽子等活动。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 *** 和 *** 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以活动双脚,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炖菜、稀粥等,还可以多吃些苹果、桃子等水果及萝卜、白菜、蜂蜜等润肺的新鲜蔬菜。
五、宜粥养,晚上睡前喝牛奶,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
六、通风。秋天宜收不宜散,多吃酸性食品(肝五味主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注意耐寒锻炼。
七、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 *** 就是适宜的活动,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 *** 。
做好以上七点,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吧!
秋冬之交,饮食的原则是以“甘平为主”,即多吃有清肝作用的食物,蔬菜如豆芽菜、胡萝卜、菜花、芹菜等。其吃法也要求多种多样。
第一,豆芽菜。黄豆、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钠、铁、磷、钙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豆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质,而且增加了维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消除疲劳。豆芽中的叶绿素可以防治直肠癌。
第二,胡萝卜。中医认为,胡萝卜味甘平,食之补脾健胃。秋末胡萝卜以炖食最好,炒食为良。炖食能保持胡萝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萝卜素80%以上。
第三,菜花。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维生素A的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100克可达80毫克,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两倍。
第四,芹菜。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味甘辛无毒,平肝健胃,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色彩鲜艳,味道清香。
第五,小白菜。中医认为,小白菜味苦微寒,养胃和中,通畅利胃。小白菜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还含磷、铁、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等。还有洋白菜,即卷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肾,健脾胃,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
第六,莴笋。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含的钾是钠的27倍,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莴笋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莴笋中的含碘量高,这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会产生有利影响。莴笋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莴笋茎。此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还可平咳。
第七、茄子是秋季上市的大宗蔬菜之一,品种较多,按其形状分,常见的有圆茄、灯泡茄、线茄三类。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因血管逐渐老化与硬化,皮肤上会出现“寿斑”(老年斑),而秋季多吃茄子,老年斑会明显减少。
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及蛋白质和钙,可使人体血管变得柔软。茄子还能散淤血,故可降低血管栓塞的几率。此外,茄子还有以下一些功效:
①,可防治出血性疾病。紫茄子富含维生素P,可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防止小血管出血,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紫癜等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②,可防治高胆固醇血症。茄子纤维中所含的皂苷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③,防癌。茄子中含有龙葵素,它能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的增殖,特别是对胃癌、直肠癌有抑 *** 用。
④,可防治内痔便血。茄子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秋天是进补的好时节,平日里容易体虚气弱的女性可千万别错过这个好时节。下面介绍的一些食物不仅能养生,对女性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胡桃、芝麻
胡桃,民间又称长寿果,有强身健脑、养颜益容之功。黑芝麻含有丰富的胱氨酸和维生素B和E,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皮肤弹性、保持皮肤细腻,被日本学者称为改变皮肤粗糙的最佳食物。芝麻和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能营养大脑、皮肤,延缓衰老、滋补养颜,并迅速补充体力,若将胡桃肉和黑芝麻研碎合用,真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称得上事半功倍。用脑过度、神经衰弱、体虚疲乏、皮肤干燥者饮用尤好。
鸽肉、羊肉、海参、淡菜
许多女性由于久病体虚、营养缺乏、贫血、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诸多原因,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抗寒能力减弱,出现全身血液循环不良,或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躯体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医学上称之为“女性冷感症”,在冬季尤甚,此类人士可在食谱中适当增加鸽肉、海参、羊肉、淡菜等食品。
鸽肉含丰富的血红蛋白,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高9.5%,脂肪含量甚低,营养作用优于鸡肉,且比鸡易消化吸收,因此民间有“一鸽九鸡”的说法,因鸽的性激素分泌非常旺盛,故中医认为它还有补肾壮阳之用,对用脑过度、神经衰弱的恢复也有明显疗效。
羊肉性热,温中暖身,补虚益气,每500克羊肉能提供6427卡热量,尤其适合冬令或阳虚之人进补,中医称“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羊肉中的脂肪含量仅有猪肉的1/2,因而不必担心因摄入过多而引起肥胖。
山有人参,海有海参,两参均以补益人体而盛名。人参偏重增补元气,海参擅长填益精血。海参为“海味八珍”之一,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常食海参不仅能驻颜美容、抗衰老,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淡菜蛋白质含量极高,其营养价值甚至超过海参,有“海中鸡蛋”的美誉。淡菜含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能促进机体发育,保养皮肤,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医认为淡菜补肝肾、益精血,可治疗各种虚劳之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