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的三候具体指什么?
我国古代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除了在历法方面有所创造外,另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与节气相关联的物候观。
古代以五日为一候,具体用鸟兽草木的变动来验证月令的变易(其中大多数以黄河流域的气候为准),一年为七十二候,每个月有“六候”。以三月为例,加以说明。
清明即进入农历的三月,清明至谷雨的三候分别是: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牡丹华;鹌鹑属,鼠阴类。
三候,虹始见。虹,谐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后的下一个节气是谷雨,谷雨的三候分别是:
初候,萍始生。
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鸣。
这个问题其实是古历法问题,古人将一年分二十四节气,这个应当中国人都知道,但一节气大约半个月十五天,又按亁坤纳甲,分了三候,就是说一候五日,一日十二时辰,五日整好六十甲子时辰之数,此为一候,一节气统三侯,一年二十四节气便七十二候。
那么清明三候便是清明节那半月统御的三候了。
但这里头有个问题,这一年是三百六十五日,这五日一候,一年七十二候会差一侯,而即便一个节气,比方说就这清明节,三候又从何起止呢?
按《奇门遁甲》说法,这便要用超神接气法,因为这一年七十二候并不是从正月打春开始算起止,而是从冬至日一阳来复起算。但冬至日一般并不逢甲子旬头,就是说冬至那日并不是六甲日,可这一气统三候是按甲子排时辰算。那么这一年七十二侯之首要算冬至节后之甲子旬头还是算节前甲子旬头?答案是,若节前四日是旬头。则节前旬头算冬至旬第一候起始,若节前有七日才逢旬头,那么则必然节后四日是旬头,则冬至节统三候起始从节后第四日六甲旬头开始,同样道理,例如去年己亥年清明节,节后三日为甲戍旬头日,那么,去年清明三起始便为农历三月初三,甲戍日为清明三候第一日。但实际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初一,壬申日。但所统三候是从三月初三起始,往后数十五日,五日一候,便为清明三候。
什么是“清明三候”?
谢谢邀请:回答;
24节气之清明,2020年4月4日,马上就要到来。
古历月占说: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疾万人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定是农家大丰年。
古代历法足以证明清明节对农事物侯的相当重要性。
清明节也是24节气当中,唯一一个被中华民族定为重大节日活动的法定节日。
季春月清明节三候:
一候:桐始华: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江南桐花盛开。
二候:田鼠始为伏鹌:
南北方二候相应,同时田鼠开始打洞蛰伏于地下。
三候:虹始见:
天空初始见,泛滥雨滴云,并出现彩虹。
下面顺便说一说,七十二候应, 其一候为五日,每每与鸟兽草木的变化,变动来验证月令的变易(以黄河流域的气候为准)。
宋王应麟《玉海》:“五日为一候,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24节气。每一月二节气,上半月为节气,下半月为中气。”
每一月分有六侯,一岁共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图起始于冬至,因冬至是阴极阳生起始点,谓之冬至一阳生。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也是寒食节。
清明节前后日子,是进行扫墓,踏青,放风筝等活动的最好时节。
部分网络图片,侵权必删!
🌾🎄🌴🐫
很高兴为您解答,我们知道,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而作为一个节气,自然是有“三候”的,那么清明三候是什么?清明三候分别是什么意思?一般我们通过三候可以知道该时节的物候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时节的三候吧。
清明三候是什么 ?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时至清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江南地区雨日大多数在16天左右,雨量在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雨量还要更多,充沛的降水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此时华南的气温已经达到15℃以上,雨量也继续增多。但这时的北方容易干旱少雨,华北、西北易发生春旱。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古代清明诗中,常常写到桐花。如白居易《桐花》诗说“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白居易《寒食江畔》诗说:“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这意思是说,看到紫桐花,就意识到是清明时候了。清明节气开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风,就是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麦花。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具体含义解释:
清明三候是什么 清明三候分别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气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清明,行走在大自然中,看各种各样的花慢慢地凋谢,一地芳华,瞬间美好即成泥,不觉使人感伤。然而,在另一坡道上,忽见一农家小院里有棵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稀白的云天下,兀自开了满树的紫白的小铃铛一样的花,香满原野,给人惊喜,使人震撼!这就是花开的力量,也是生命的动人之处,难怪,古人对此花情有独钟。
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我国将清代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会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首先解释一下节气的划分,节气是一种根据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前后。古代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清明三候是什么意思呢?
一候:桐始华
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一候代表的花信:桐花。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二候代表的花信:麦花。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半个月有一时令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古人又将每个节气分为三个时令即三候。
清明三候是指①桐始华。在这个时令桐白花会先开放。②田鼠化为鹌。在这个时令看不见喜阴的田鼠,全部回到了洞中。③虹始见。在这个时令有可能看见雨后彩虹的出现。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而作为一个节气,自然是有“三候”的,那么清明三候是什么?清明三候分别是什么意思?一般我们通过三候可以知道该时节的物候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时节的三候吧。
清明三候是什么? 清明三候分别是什么意思?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时至清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江南地区雨日大多数在16天左右,雨量在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雨量还要更多,充沛的降水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此时华南的气温已经达到15℃以上,雨量也继续增多。但这时的北方容易干旱少雨,华北、西北易发生春旱。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古代清明诗中,常常写到桐花。如白居易《桐花》诗说“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白居易《寒食江畔》诗说:“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这意思是说,看到紫桐花,就意识到是清明时候了。清明节气开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风,就是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麦花。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具体含义解释:
清明节气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清明,行走在大自然中,看各种各样的花慢慢地凋谢,一地芳华,瞬间美好即成泥,不觉使人感伤。然而,在另一坡道上,忽见一农家小院里有棵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稀白的云天下,兀自开了满树的紫白的小铃铛一样的花,香满原野,给人惊喜,使人震撼!这就是花开的力量,也是生命的动人之处,难怪,古人对此花情有独钟。
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时间为每年的4月4日或5日左右,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意思是说春分节气的十五天之后,就是清明节气,此时万物清洁明净,气候清爽、景色明朗,所以有了“清明”这一名称。
确实,此时严冬早已过去,大自然充盈着一派清新的阳气,连绵的细雨飘洒人间,处处都是清澈明朗的景象。
·物候与气候·
为更好的反映清明期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清明节气中的十五天分为以下“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也就是桐花;华,通假字通“花”。在清明节气的前五天,桐花开始盛开了。
二、候田鼠化为鹌。再过五天,由于大地阳气渐盛、阴气减弱,喜阴的田鼠回到了洞中躲藏起来,而喜阳的鹌鹑渐渐增多,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三、候虹始见。在清明节气的最后五天,雨后的天空开始出现了彩虹。彩虹在古代被视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或纯阳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清明期间雨量大幅增多,使得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一道道清新明亮的彩虹为春天又增几分多彩的瑰丽。
清明期间次第开放的花也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番“花信风”为桐花,麦花和柳花。
桐花是清明的“节气之花”,是清明时节最常见的一种花卉,所以往往出现在清明政治仪典、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相关作品中。而桐花盛开之时,春已过半,甚至已近暮春,正值春夏递变之际,因此它的盛开又被视作春天进入的尾声,是送春的“使者”。在诗人的笔下,桐花也时常出现在伤春、送春的作品中,比如林逢吉诗中的“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又比如方回的这首《桐花》:
怅惜年光怨子规,王孙见事一何迟。
等闲春过三分二,凭仗桐花报与知。
惆怅地叹息春光逝去,只怨杜鹃声声哀鸣,王孙公子见此情境才知岁月已晚。只有凭靠那怒放的桐花报信,才得知只在等闲之间,春天就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
桐花开过之后,田间的小麦也抽穗开花了。麦花虽不美丽,也不起眼,对农民而言却十分重要。民谚说:“小麦清明拔三节”,可见清明前后是小麦生长的绝好时机。农民们看到小麦开了花,就知道再过一个多月便可以收成了。
在清明节气的最后五天,柳树也开花了。柳絮是柳树的种子,而柳花则是柳枝上鹅黄色的穗状花序,不可混为一谈。“春城何处不飞花”,诗人们时常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往往在诗中混用。
桐花盛开、田鼠化为鹌、和风细雨、彩虹初见、小麦抽穗、柳花纷飞......随着这些清明物候的如约而至,中华大地由仲春步入暮春时节,阳气渐盛、气候宜人。
从气象上来讲,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稳定在10℃以上,并且清明之后,还会持续回升,到谷雨前后可达1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全国范围内都难以再见到雪的踪影,在南方部分地区,甚至最高温度可达30℃以上,仿佛提前迎来了初夏。
东南太平洋的湿暖空气阵阵吹来,使得降雨量愈发充沛,而冷暖空气的交会,又会造成时而阴雨连绵、时而阳光明媚的交替性天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