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曾经经历过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正是铁器取代青铜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历时五百五十年。史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号称“诸子”、“百家”,言其学术的繁荣。其佼佼者主要有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尤以儒、墨、道、法几家影响最大。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他的祖先是宋国的孔防叔,因逃华氏的迫害,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祷于尼丘,野合生了孔子。孔子出生时,叔梁纥去世,葬在防山(今山东曲阜东),母亲徵在年轻时便守寡,不曾送葬,因而不知叔梁纥葬在哪里。
孔子小时候,玩游戏时常“陈俎豆,设礼容”。孔母死后,孔子将他葬在五父之衢,并寻找父亲葬处。鞔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孔子就把父母合葬在防。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孔子17岁,已非常懂礼。鲁国大夫僖子临死前对他的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之后虽然现在不出名,有朝一日会飞黄腾达的。如今孔子年纪轻轻己经很懂礼仪,能不发达吗?我死后,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僖子死后,懿子和弟弟南宫敬叔就到孔子处学礼。之后,南宫敬叔向鲁君请求让他和孔子一齐到周询问礼仪。鲁君赐给了他们一车两马。孔子见到老子,老子教导他“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还要孔子去掉骄气、多欲、态色和淫志这些无益于身的东西。孔子见老子后对弟子说:我今天见到老子,就好象见到乘风云上天的无所约束的龙一样。
孔子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培养了一大批崇尚仁义的弟子。受孔子指点过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有成就的达七十多人。中国的学术思想,从孔子开始,才真正在官学中出现了私学,即专门的个人身份的学问家,而有了私学,才有了争鸣、创新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史是从孔子开始的。由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面很广,影响空前,也有人认为,春秋战国的百家,都是出自孔学一家,即各家都是孔子弟子的传人。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祖籍宋国栗邑,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编了一部史书名叫《春秋》。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当时历史阶段的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当时周朝平王被迫迁都, 史称东周。
春秋时代,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急剧变化,经济社会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周王朝礼崩乐坏,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林立,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经过“春秋五霸”争雄,楚王问鼎,晋楚拉锯,弭兵会盟,吴越争霸,邾分三国等重大事件, 社会发展过渡到“战国七雄” 阶段, 形成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年代。
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秦国开始实行“初税禾”新的赋税制度。中国社会进入初级农业的时代。手工业雏形逐渐形成,工匠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主要为手工业工具和农具。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在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出现了错金铭文。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手工业发展成部门经济,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晋国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铸币的地区之一。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当时经济社会战乱动荡,政局不稳,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这个故事列入汉语成语“苛政猛于虎”。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思想解放的时代,以孔子、老子、墨子思想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为主流,形成诸子“诸子百家”学术流派争鸣繁荣的局面, 当时思想文化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的各种思想。其中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后期,亲自参加了社会实践并致力授业,亲传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位。孔子青年时代开始做“委吏”、“乘田”小官,到五十岁知天命以后,逐步被任命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代理宰相,摄行相事,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摄行相事三个月,史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也曾以“五恶”的罪名,以言论定罪,诛杀少正卯。孔子失宠后,离开鲁国,与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十四年,历经过宋之危、丧家之犬、受困陈蔡之困,游走四方积极劝善,但百家争鸣局面, 仍致五色令人盲,五声致人聋,到处传播的是法家之言。失望至极的孔子所用无果, 返回鲁国养老,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世。
孔子生活在一个黄金时代。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力量。
春秋时代晚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有着巨大的历史机遇。
这一时代,民主自由,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迸发。
这一时代,君主开明,礼贤下士,招缆人才,人性解放,礼教未兴,
这是朝气蓬勃的时代,这是欣欣向荣的时代,是创业者最好的时代,
但是,在孔老二看来,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所以他才想克己复礼。
在这个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时代,孔子像娼妇处子一样到处售卖自己,
却到老还是处子——没人要他。没想到后世却把这样的人捧为圣人!
世道变坏,是从把孔子尊为圣人开始的。独尊儒术后,大汉成病夫!
孔子的教学 *** ,还适合现在的社会吗?现在属于古文复兴时期,但是,用古时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学生,显然并不合适。
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与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否还先进,而主要的因素是在于当年的教育 *** 和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所学的门科和门类也已经不同,如果一味的去追求古时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得不偿失的,现在很多的教育,只能是用现在科学的教育方式,才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授
所以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但是一味的崇尚传统文化,最终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不能够学以致用,所以我们认为用孔子的教育方式来,对待现在的学校教育,其实是完全没必要也不合理的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需要具体分析。简而言之:孔子言说的很多关于“学”的道理,如果读者自己能够深味、参酌,当然是适合现代社会的;同理,如果只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那不仅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什么社会也难以适应。
一、关于古今教育的差别
很多人会认为,现代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体系性的事物,所以古代文化里的一些做法已经不适应了。
从表面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现代社会的教育,是由西方社会肇源的,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在欧美和苏联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如课程的设立、大学文理科的分科、学制、学位等,是一整套体制,而不是由零散的知识点组合而成的。
其次,现代社会的知识很多是自然科学,需要田野调查和实验室操作,需要有数学基础,而孔子的思想里,肯定是不包括这些的。
再次,现代社会的教育本质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不是培养人,不是对人的教化,而是培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劳动者。而古代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孔子,则是把教育看做是对人本身的培养。
有些读者会问,现代教育不也是强调德育吗?强调全面发展吗?怎么就不是对人的教化了?这是因为,古代是一种道德宗教社会,教育是被纳入伦理道德、君子人格或宗教人格的培养的基础上的。而现代教育,则是把道德教育作为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体育等并列的一部分,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关于孔子的“教学 *** ”
孔子 虽然被誉为“先师”,但他并没有什么成体系的教学 *** 。他有的,恰恰是一些关于教育的理念。
比如,在学的目的上,他不会告诉你学习是为了做什么具体的事情,而是强调: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是说,学的目的是成就自己,而不是为别人、为朝廷而学。成就自己是学的根本动力,也是根本目标,如果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建设祖国,那这种动力是不会持久的,最终也无法使你抵达学习的终极体验。
比如,在学的策略上,他不会一味的强调勤奋刻苦,或是搞什么聪明的简便 *** ,而是强调因材施教,强调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学与思的结合。这些道理,其实对各种类型的学习都有意义,不管是今天的理科还是文科。
比如,在学的内容上,在孔子那个年代没有物理化学,他能看到的知道的无非就是“周代先王政典”,但他并没有把学局限在文献上,而是对这些先王政典做了修订,并在其中寄予了自己的思想,这种在学习中进行创造的能力,也是适合今天的。
所以,孔子并没有谈到具体的 *** ,但是他的很多观念、思想,是非常有益于在现代社会的学习的。我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越是写到艰难的地方,越是感觉到孔子那些朴素的道理,是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的。当然,这些感觉,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体验才敢说的,我小时候考试、写作文,就完全体会不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