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什么攻打日本?

娱乐 16秒前 阅读:1 评论:0

政治立场

出于日本对中国明朝的态度,日本历史上只承认中原正统王朝如汉唐等,当时的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从文化上日本更认同南宋政权。

日本与南宋的海上贸易庞大,两国之间可谓经济同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利益共同体。

忽必烈为什么攻打日本?

镰仓幕府统治时期,十分重视与南宋的友好贸易关系,但对于蒙古帝国并没有多少好感,从文化上,经济上都没有认同与联系。

继承大汗位后,忽必烈对于日本的感情十分不友好,决定攻打它。

巩固帝国威望

为了巩固蒙古帝国的威信,即位后的忽必烈必须保持蒙古帝国的征战传统。

一个战斗民族的传统,作为旷世帝国的君主,必然有无数战功缔造其超人的光环。

蒙古帝国第五代君王忽必烈不想在战功上输给其先祖和列位君主。

自身帝位问题

忽必烈本人的帝位来源不正,为了以战功获取王公贵族的认同。

蒙古帝国是一个以战功为个人荣耀值的国家,有了战功一切都好说。

忽必烈的上台本身并未获得绝大多数王公贵族的支持,打败阿里不哥之时,更多的亲王是支持阿里不哥本人,但忽必烈拥有中原本土强大的战略物资基础,以打消耗战的方式拖垮了以漠北草原为根据地,战略物资不足的阿里不哥。

为了洗白自己的形象,获得大家的认同,忽必烈把目光投向了日本这个在东亚的地位十分重要的国家。

由于忽必烈之前的蒙古君王并没人征服它,他觉得自己完全有把握战胜。

蒙古式外交

元朝先后两次攻打日本,但却均已失败而告终。

由于两次元军的失败均与暴风雨相关,反而使得“神风”这个词语在日本广为流传。

那么忽必烈为什么要攻打日本呢?

简单来看,似乎是因为日本对元朝的不友好,由于对忽必烈伸出的橄榄枝不屑一顾,从而惹恼了这位帝王。

而我认为这是由于忽必烈蒙古式外交的一种体现。

两次远征日本失败

忽必烈对日本的两次远征均已失败告终。

1264年,高丽正是向忽必烈表示臣服,而高丽国王王禃则在忽必烈的帮助下,最终击败了高丽国内的武将权臣,

结束了高丽近百年的武臣政权。

而早在1265年,忽必烈便在高丽人赵彝的鼓动下,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要求对方来朝。

忽必烈为什么攻打日本?

然而并未获得回应,1270年,忽必烈再度派遣藩邸重臣赵良弼前往日本,结果赵良弼前后在日本滞留三年,不但没能见到日本国王,就连掌权的幕府将军也没有见到,只得无功而返。

两次远征日本结果

△赵良弼

1273年3月,由于襄阳城的陷落,南宋防线彻底崩溃,元朝大军开始大举攻向南宋腹地,

这样的情况允许忽必烈抽出一部分兵力开辟第二条战线对日作战。

在多年外交尝试失败的情况下,忽必烈于是决定教训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

1274年10月底,忽必烈派遣由蒙古人、女真人、 *** 、高丽人和少量 *** 人组成的近三万联军,

以蒙古将领忻都为统帅,以高丽将领洪茶丘和女真将领刘复亨为副将,乘坐300艘大型战船和400至500艘小型战船杀向日本。

得知元军来犯,镰仓幕府任命太宰少贰和九州岛的镇西奉行武藤家族为日军的最高统帅,率领由幕府军队、各藩藩兵和武士组成的军队进行抵抗。

由于日本方面此时并没有统一的政权,因此面对元军的进攻节节败退,先是轻易扫荡了马岛和壹岐岛上的日均,此后兵分三路在长崎附近登陆,并一路势如破竹深入九州沿岸,

然而在元军眼看胜利就要到来之际,一场被日本人称为“神风”的秋季风暴突然袭来,导致元军大部战船被毁,元军几乎全军覆没,幸存的元军就此返回高丽,第一次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

1281年,在彻底消灭南宋之后,忽必烈再度将目光瞄向了日本,他以谴日使臣杜世忠被杀为由,开始第二次对日本发动进攻。

六月,元军兵分两路,忻都、洪茶丘率兵四万,由高丽金州合浦渡海;阿剌罕、范文虎率江南兵十万由庆元、定海渡海,

然而由于阿剌罕出兵前病死,范文虎便成为了江南军的实际统帅。

同年七月,两路元军先后抵达日本鹰岛、平户岛一带,本应立即进攻日本大宰府,

但不知为何迟迟没有发兵,8月1日,这支庞大的舰队又遭到台风袭击,战舰破损严重,士卒溺死过半。

而擅长逃跑的江南军统帅范文虎再度“侥幸”逃生,他抱船板漂流海中,被部将张禧救起。

张禧建议范文虎置之死地而后生,继续进兵,然而善于逃跑的范文虎理所当然的放弃了这个建议,于8月5日择坚船遁逃,弃数万士卒于鹰岛,取道高丽回国。

8月7日,日军攻鹰岛,元军因将领遁逃,惨败,大部分被杀,余者二三万被俘。

忽必烈两次派大军攻日,结果两次因风暴而惨败,如果说第一次有元军轻敌的情况,那么第二次完全就是不善水战、不懂海事的体现。

忽必烈为什么攻打日本?

忽必烈为什么要去攻击日本,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由于多次派遣使臣前往日本均无果造成的,实际上这是蒙古式外交的一种体现。

表面原因:由于前后多次派出使臣前往日本,均无功而返,是忽必烈讨伐日本的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忽必烈虽然是蒙古贵族中,较早主张汉化的,但这并不能彻底改变他作为蒙古人对外侵略扩张的本性。

这在其处理对外交流方面体现无疑,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对周边国家大多以保持怀柔政策,很少主动发动进攻,将其地盘纳入统治。

但蒙古人则不同,自从其崛起以来,便坚持不断对外武力扩张,此时的日本基本处于混乱的内战状态,天皇本就是个空架子,北条家族所掌控的镰仓幕府才是日本的实际掌控者,

然而忽必烈显然并未深入了解此时日本的现状,

在初次和平外交失败之后,便立即采取了武力征服的手段。

而在忽必烈暴露出向日本发动进攻的企图后,曾作为使者前往日本的赵良弼显然不甚同意,他曾劝道:“

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

意思是日本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不习教化,土地贫瘠,根本不值得占据,然而忽必烈侵略本性一旦暴露出来,是根本劝不住的。

在第二次讨伐日本失败后,忽必烈甚至策划过第三次远征,然而由于国内的反对声音实在太大,再加上当时正在向交趾用兵,这才没有成行。

忽必烈之所以攻打日本,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排斥,其次是日本自恃拥有武士阶层和与中国相隔的大海有恃无恐,

第三是日本是除南宋之外仅存的未对忽必烈臣服之地,第四是日本人两次漠视、无视、拒绝的态度,

忽必烈利用这些叛军对日作战有两个目的,一来是为了教训日本征服日本,二来可以消耗大量的叛军。

日本的蔑视态度、自己的征服欲、消耗数量庞大的叛军,这三大因素才是忽必烈攻打日本的根本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