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和历史背景?

生活 6秒前 阅读:1 评论:0

重阳节,源自战国时期,起初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合九,即阴阳相交,故称为“重阳”,此时正值仲秋时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展胸怀的好时光,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每逢重阳佳节,都会登上高处,一边饮酒赏菊,一边吟诗作乐,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

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 第一种说法是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

- 第二种说法是先秦时期,人们会在九月农作物丰收时祭祀天地,同时还有祈求长寿的习俗。

- 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祭祀仪式,在南方部分地区仍保留着重阳祭灶的习俗。

“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可追溯至《易经》,书中用九表示阳爻,九列为阳数,重阳节的月和日恰巧都是双九,即阴阳相交,所以得名“重阳”。 屈原有“集重阳人帝宫兮”的诗句,说明重阳节在两千多年前已形成风俗。

重阳节有许多风俗,如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据古代传说,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是为了驱赶瘟神,避免灾害。

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重九节”、“老年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从文字记载来看,早在战国时代,楚国的西部就有过重阳节、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到汉代才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则是始于唐代。

重阳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