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娱乐 17秒前 阅读:1 评论:0

起因

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百家讲坛玄武门之变大致内容?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常何陷害,被迫退出皇宫。

经过

且说大唐武德九年,高祖李渊赖次子李世民削平天下十八路反王,灭尽七十二道烟尘,安享富贵,江山一统,高祖有四子,建成、世民、元吉、元霸,李元霸早夭,建成封英王、世民封秦王、元吉封齐王,建成、元吉与高祖宠妃张艳雪、尹瑟瑟私通,曾被秦王撞破,虽事后囫囵过去,心中毕竟深以为恨。

按照过去帝王继承规矩,高祖千秋万岁之后,建成当继位,但李世民功高盖世,大唐江山几乎为他一人打下,高祖常常赞誉有加,建成、元吉心中十分妒恨。“元”、“吉”二字,合之颇类“唐”字,故元吉自命有天子之份,觊觎大位已久,建成懦弱不成事,忌惮者惟秦王而已,元吉欲先假建成之手除去秦王,再除建成以自代,终宵谋画,恰逢平阳公主病逝,文武宗亲皆去送葬,建成、元吉假意摆下酒宴,邀秦王共饮,却在酒中下了剧毒,秦王生性豁达,只道建成与元吉知错谢罪,坦然不疑,举杯欲饮,自古“王者不死”,秦王才饮一小口,一只燕子飞过,遗粪于杯中,又污了秦王衣服,秦王遂起身更衣,忽然腹痛如绞,回府后,终宵泄泻,呕血数升,几乎不免,自知酒中必有蹊跷,唐帝闻之,恐秦王兄弟之间不能相容,欲使秦王移居洛阳,自陕西以东皆由秦王主政,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建成、元吉大恐,知秦王胆略过人,胸襟如海,文有长孙无忌、徐懋功、李淳风、房玄龄、杜如晦,武有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李靖等,日后举义旗,天下归心,无人可制,于是再设毒计,欲调秦王手下大将远征突厥,秦王见事紧急,遂将建成、元吉秽乱宫庭之事告知高祖,高祖命建成、元吉第二天进宫对质,建成、元吉次日率亡命之徒四、五百人,来到玄武门前,只等秦王一到便下杀手,谁知秦王早有准备,身披铠甲而来,建成、元吉见秦王,便弯弓射了三箭,皆被秦王躲过,秦王还了一箭射死建成,元吉欲逃,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此事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策反。

百家讲坛玄武门之变大致内容?

在面对突厥侵袭的时候,李世民为何会拒绝加固长城的建议?

李世民之所以拒绝加固长城,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唐朝军力强盛,习惯于主动进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唐朝袭承了南北朝和隋朝的传统,没有用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概念。

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对于古代中原王朝来说,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中国古代向来是农耕文明为主,这就使得中原王朝对北方草原没有扩张的需求,草原那种地方,就算打下来也不能种地,为什么要去占领呢?而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游牧民族资源匮乏,羡慕中原王朝的丰富资源,所以总想着发动战争,南下掠夺资源。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既然一定要打仗,那怎么打就是一个问题了,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大家就发现,修城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城墙不一定要很高,但是可以起到一个阻拦的作用,可以让中原王朝占据有利的防守优势,于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北方的几个大诸侯国,就开始纷纷修建边境墙,阻拦游牧民族南下掠夺,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同样延续了这个策略,秦始皇做得更加夸张,干脆将几大诸侯国建造的边境墙,全都连了起来,于是就建成了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建好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再想南下掠夺,难度就骤然提升了十倍不止,为了更好地生活,北方的游牧民族之间,同样开始进行战斗和兼并,在经过十几年的战斗后,匈奴人脱颖而出,成为了北方草原的霸主,匈奴变强的同时,中原这边则完成了由秦朝到汉朝的转变,到了汉朝之后,北方的匈奴开始越发强大,经常南下侵略袭扰,为了搞定匈奴人,汉朝在最初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尽可能地与匈奴人缓和矛盾,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空前强大,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打服了匈奴,但同时汉朝自身也国力大损,不得不停止对北方草原的战争,而在汉武帝之后,后面连续几任汉朝皇帝,又连续压制匈奴的发展,终于彻底让匈奴崩溃了,一部分匈奴人选择西迁,向欧洲那边运动,而另一部分匈奴,则选择臣服于汉朝,汉匈战争,看起来是汉朝赢了,但实际上,汉朝依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求,只要那块地方还在,就算没了匈奴人,其他民族也会逐渐占领,只要中原王朝不能在草原上种地,不能长时间占领草原,暂时打垮草原政权,就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百家讲坛玄武门之变大致内容?

不过,汉朝的这次进攻,还是比较有效的,至少在后来的几百年里,北方游牧民族都不敢再轻易南下,不敢再招惹中原王朝,再之后,就到了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东汉末年,中原王朝因为自身的原因,开始陷入严重的内战,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代一直是一个被大书特书的时代,但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个很糟糕的时代,因为战乱实在是太多了,三国时代,中原地区人口锐减,中原文明的整体实力,也在迅速衰弱,不过好在,当时统一北方的曹魏,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单凭曹魏一家,也足以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窥探,所以三国时代,并没有出现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入侵的事情。

三国之后,便是西晋,而在隋朝出现的同时,北方草原上,一个新的霸主,也开始渐渐崛起,这个新的霸主,就是突厥,虽然是新任的草原霸主,但和隋朝比起来,突厥的那点家底还真不够看,因为隋朝本身是在北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北周则是在西魏、北魏的基础上建立的,北魏本就是由草原民族之一的鲜卑人建立的,骑马打仗的本事那是很强的。

对于突厥,隋朝就只有一个态度,揍他!

在揍突厥的同时,隋朝一边派大军北上征战,一边使用计谋在突厥内部分化瓦解,突厥直接因此分裂,变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分,东突厥的地盘,一般就是传统的北方草原;而西突厥的地盘,则是靠近中亚那边的草原,经过这样一番分化打击之后,隋朝轻松取得了胜利,而当时在位的隋文帝,也被北方草原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隋文帝就死了,隋炀帝登基了,隋炀帝登基之后,一通乱搞,搞得国内民不聊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