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庆祝丰收和团圆。它起源于周朝时期,并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习俗活动来表达对家庭团聚的美好祝愿。中秋节还是道教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信仰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传统节日,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参与庆祝。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节起源于何时?它是如何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些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也仿效帝王的做法,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对着天上的一轮像玉盘似的月亮拜月,赏月。这天的月亮是一年当中最亮最圆的时候,又有嫦娥奔月成仙的神话故事,给人于无限美好的遐想,期望神仙给人间带来好运。
-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到了八月十五月儿圆这天,人们拜月赏月吃月饼。据说月饼以前叫胡饼,有一年中秋节,唐太宗李世民和贵妃扬玉环在月下赏月,品尝月饼,唐太宗觉得胡饼的名字不好听,贵妃娘娘望着明月,若有所思,不如把它叫做月饼可好?唐太宗一听高兴坏了,名字好听,圆圆的形状像月亮,,象征着阖家团圆,太有寓意了。从此胡饼改为月饼了,一直沿袭至今。
-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成为传统固定节日,与春节齐名。节日期间上至宫廷,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换上节日盛装,准备丰富的菜肴,拜月,赏月,吃代表团圆的月饼,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盛况空前。
- 元朝末年,为了反抗元朝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朱元璋率领义军反抗,联合各路义军准备起义。由于统治者搜查严密,起义的时间传送不出去。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办法,把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以送礼的方式向各路起义军送达,以遮人眼目。各路起义军及时收到信息,共同高举义旗,大获全胜。朱元璋把月饼犒劳三军,以示奖赏。到了明清,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演变成我国传统节日。
-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