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在这样的夜晚,寒风吹过,落叶纷飞,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空荡荡的楼阁上,只剩下零星的人影在星空下闪烁。每当夜晚来临,月光如练,银河垂地,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故乡和亲人。年复一年,这个场景永远不变,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却永不改变。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 《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
词的上阕着重描写秋叶的景色,开头一个“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紧接着从视觉来写,视线越过珠帘投向楼外,看见垂地般的银河,皓月当空,将词人的思绪引向千里之外的故人,景中透情,引起下阕。下阕抒写离恨,“愁肠已断”作情极之语,已不能自持,潸然泪下,在辗转难眠之中饱尝了愁苦滋味。最后三句用白描手法写愁思,很是真切生动。这首词层深曲折,愁意、愁态、愁容步步逼近,层层翻出,将词人怀人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做梦经常会梦到的是什么像我这个年纪,除了事业就是爱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白天忙碌了一整天,临睡前和女友道完晚安,就会很快进入梦乡。
梦到的最多有两样:
一是自己的人生规划该如何实施,梦里来回斟酌千万遍,醒来亦是疲惫不堪。
二是自己的女朋友,毕竟我们现在还没结婚,彼此压力也很大,作为男生这个时候最希望的是能照顾她、安慰她,给她勇气、信心。爱一个人不容易,接受一个人爱也不容易。
原因不再多说,就是梦想、压力、爱情!
【多情只有庭前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我平生爱做梦,老来多做思念之梦;在梦的内容上,有了三个特点:
一、做的即便是恶梦,地点总是在故地;虽也在城市里住过很多年,一般不会梦到钢筋水泥的建筑,总是乡村的景物。
二、总是会梦到亲人、师友,总是会梦到有过密切交往的故人。
三、常会梦到自己正在读书、写文,连梦到的书本,也大多是早年的。
近日里读了前人写梦的一些诗文,发现了我的这三个特点,原来也是比较普遍的;而有了这样特点的诗文,也往往会真切与感人。
邵雍《昼梦》诗云:
“梦里有乡关,乡关二十年。”
他离乡二十年了,梦里依然觉得身在故里,河山依旧;似乎人都是一样的,梦里的背景,也是早年的。
又如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秋。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此曲以归乡之梦作为主线,接连写出了梦之前听到的萧声、梦当中所见的灯花残棋,以及梦遊之后难眠的种种心事,十年辛酸、亲人的忧,都涌上了心头。
大诗人李白也经常在梦中怀念故乡与乡村生活,例如:
“唯有梦魂南去日,故乡山水路依稀。”(《古风》)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李白写梦的诗句,有的是赠给亲属的,更写得真挚、感人;比如,“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
据《古今诗话》记载,“谢灵运,会稽人,玄之孙。尝与弟惠连吟弄,弟不在,思未得。晚梦惠连,忽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以为神助。”
李白在诗句中,借用了谢灵运梦见惠连而得佳句的典故,既切合了他与亲属在身份上的关系,也回顾了自己当年学诗的旧事。
李白在诗风上,与杜甫是迥异其趣的,但彼此之间感情真挚,友谊深厚。
李白流放之时,杜甫积想成梦,写成了《梦李白二首》,第一首的前八句是: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李白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在当时,此为瘴疠之地。
远在北方的杜甫听到了这个消息,忧思交加之下,就梦到了他,却也不禁起了疑问:
“你明明是困于罗网,怎么又生出了翅翼,来到了我的身边呢? ”
杜甫在第二首的前八句里,又这样写道: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归。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李白《送友人》诗里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之句,杜甫在这儿是活用其意。
杜甫说,天上的浮云飘来飘去,可你这个远在天边的游子,却总不见归来,令我好不思念,竟至于“三夜频梦君”;而每次梦到你在“告归”之时,你又总是苦叹: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我有一个老友,四十年来,行走在“江湖多风波”的社会上,交游颇多,也时常对我叹息说,“舟楫恐失坠”;他还说过,只有我这么一个知交,而我也是相似的慨叹。
我俩曾经讨论过,“知交”何以会如此罕有?
他的说法是,当今之世,世态炎凉、人心难测,而我则为他的少年之交,故有深切的了解与友情。
其实,从杜甫的诗句看,自古就是知交罕有的,并非只是今时;比如,元曲《冻苏秦》中就说:
“也素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活了近百岁的季羡林先生,也说如此世态,是“古今所共有,中外所同然,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用不着多伤脑筋”的。
在他写的《世态炎凉》一文中,我读到了以下的叙述:
从牛棚里放出来以后,有长达几年的一段时间,我成了燕园中的一个“不可接触者”。走在路上,我当年辉煌时对我低头弯腰毕恭必敬的人,那时却视若路人,没有哪一个敢或肯跟我说一句话的。我也不习惯于抬头看人,同人说话。我这个人已经异化为“非人”。一天,我的孙子发烧到四十度,老祖和我用破自行车推着到校医院去急诊。一个女同事竟吃了老虎心豹子胆似的,帮我这个已经步履蹒跚的花甲老人推了推车。我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如吸甘露,如饮醍醐。这件事、这个人我毕生难忘。
老先生这番话,也终于解开了我的疑惑;为什么我在梦境里,除了几个亲人、几个故交、几个师长之外,每次梦到了其他的人,面目总是很模糊的,脸孔也总是会变化的,忽地就变成了另一个人。
由此也可明白,多数诗文所写的梦中之人,仅仅只有几个;因为投入了真挚的情感,而令读者深受感动。
郭沫若写道:
“我的母亲爱我,我也爱她。我就到现在虽然有几十年不曾看见过她,不知道她现在的生死存亡,但我在梦里是时常要和她见面的。”(见于《郭沫若文集·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沈钧儒老人也在一首诗中写道:
“昨夜梦我母,今夜梦吾妇,琐屑道家常,未与生前异;忘乎其在梦,纵梦也堪喜!”(《二月五日夜之梦》)
英国作家普里斯特来也写到了,他是如何与已逝的故人、在梦中谈笑风生的:
“死者就在梦境之中,有说有笑。往事历历其中,虽有时支离破碎,混乱不堪,但偶而又象雏菊那样的新鲜。”(《梦》)
但,恐怕梦中这样的有说有笑,也是难遇、难得久的,正如清人龚自珍的一首《浪淘沙》所写: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元稹在元配夫人韦丛死后,写过许多悼亡诗,以梦作为通往幽冥的途径,且看他的《记陵三梦》第三首: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
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
坐看朝日出,众鸟双徘徊。”
虽说是“三夜梦中来”,然而,人亡犹如东逝之水,他也只能呆呆地坐看“众鸟双徘徊”了。
李商隐在赶赴东蜀途中,遇到了大雪封关,此时他多么想,能由妻子寄上御寒之衣,可是他的妻子早已亡故了,他也只能“回梦旧鸳机”了: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宋神宗熙宁八年的一个晚上,苏轼做了个梦,他回到家乡与亡妻王弗,会面于轩窗下。
梦中,只见风姿绰约的王弗正在临窗梳妆;十年不曾见面,生死茫茫,当此之时,他又惊又喜又悲,千言万语,一时无从说起。
于是,两人默默相对,只是流泪,却突然的,诗人又泣不成声、肠断心碎了;于是,他就哭醒了,便回忆梦中的情景,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于30岁之时,王弗因病弃世,年仅27岁。
据《亡妻王氏墓志铭》上所写,王弗“葬于眉(今四川眉山)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而诗人这时却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两地相隔何止千里?
写这首词之时,苏轼40岁,虽说岁数还不大,但他于奔波劳碌及其感时伤怀的人生磨难中,早已显得苍老了;王弗看到他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模样,恐怕也是认不出他了。
人生苦短,缘聚缘又散!
今年的中秋夜,我独坐在姚江边上观月。
近于十二点之时,我打开了一个网络; 看到了一些网友的留言,或者愤愤于儿女不孝,或者在感叹寻偶之难,以及人性的自私与欺骗、争斗,或者悲伤于自己的孤寂处境。
我也写了一个短文,摘录其中的一段:
“孤单的众位网友啊,一起仰头望,天上的明月全中国是一样的圆——这就是咱们在一起赏月了!能够有今日的一个月圆之夜,与友们一起仰望明月,颇感欣慰;看啊,天上的月亮圆了,圆啊! ”
我在这篇短文里也提到了,“此时,我也是一个人坐在姚江边。曾经有个友人一起散步的,但几个钟头前,就被他的老婆叫去、离开了;也许今晚他要受到训斥呢,不要去羡慕他人,各人自有各人的福与烦恼。从根上看,出生以后,每个人的心与命,终究就是孤单的 ”。
缘份、缘份,就讲一个“缘”,缘聚、缘散,半点也由不得人的;唐末诗人张泌写过一首诗,说他在梦中寻觅旧时的恋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庭前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曾担任过南唐内史舍人,他早年和邻家之女浣衣,彼此相慕;诗句里的“谢家”,是以东晋才女谢道韫,指代浣衣的家。
诗评家刘逸生分析说:
“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的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进入梦乡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走进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
“可是,眼前廊栏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
这就是缘份尽了——多情只有庭前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网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缘起”道理,隔屏相望,聚散无常——多情只有庭前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我还想起了感叹“人生如梦”的一首曲子,是无名氏作的《玉交枝》,也抄写在这里,以供网友们品味——
休争闲气,都只是南柯梦里。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脾,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十分醒争似三分醉。只这的是人生落得,不受用图个甚的!
梦的内容基本都不一样,但是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某一段时间专注于某工作或者沉溺于某娱乐,晚上或多或少会梦到与之相关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间接和抽象的形式表现在梦里,但是总能找到白天的影子。
做梦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做梦的过程中,大脑可以得到好的休息。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做梦的情况,不过,好几天做同一个梦到没有遇到过。
我做梦到没有梦见过自己变成动物的情况。不过,遇到过和小伙伴去捕鱼而鱼都变成蛇的那种梦,梦见河里都是蛇,简直吓死。我经常做梦会梦到以前的同学,和同学上课或者玩耍的情形。不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对不对,梦到的都是好多年没有怎么联系怎么见过面的同学。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的念想是越来越浓厚吧,好多人都是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比较怀念一起上课,学习的日子。
也许应该去见见好多年没见的老同学,畅聊当年的趣事。
生活琐事。无非是各个亲戚家玩啊。吃饭啊,什么的,有一部分是光怪流离的,什么晚上下雨我还飞呀,也沿着大路,农村那种,还躲树上,各种天空异像,有时候满天星光,突然压的很低,天旋地转,有时候白天,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我还是希望醒来不记得做的什么梦好。有时候梦见自己一个人在一个无人的村子里走,反正都是无助,害怕,彷徨,说不出来,奇奇怪怪的。
有哪些好听的港乐推荐吗2016年,林子祥叶蒨文以李克勤帮唱嘉宾身份参加《我是歌手4》,连唱3首热歌劲曲,这对难得出山的神仙眷侣不仅令所有人喜出望外,更把李克勤都唱成了配角。
6年之后,夫妻二人以出战歌手身份来到同一地点。
“铁肺唱将”串烧三首武侠神曲,“潇洒天后”带来一首《祝福》,寂静的内娱似乎迅速被注入一针亢奋剂,有人喜有人悲,不过都是为那我们曾拥有的“黄金时代”。
就是说,芒果TV可真会掌握流量密码,整了个港乐专区,《声生不息》。当Beyond的《大地》、谭咏麟的《卡拉永远OK》、张学友的《夕阳醉了》、林志美的《初恋》、王菲的《执迷不悔》、陈奕迅的《无条件》......在舞台上响起,似道尽了几代人的青春~
我同周围的朋友同事们也聊了聊这档节目,原来每个人对港乐都有着一段独家记忆~
1.
我问@康康 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一首粤语歌,她说没有,“每个时期都有那个时期喜欢的一组歌。”
让@康康 最怀念的是伴随着香港影视的那批歌。她听的第一首粤语歌是张卫健的《真真假假》,“作为《日月神剑Ⅱ圣战风云》的主题曲,教会了3、4岁的我第一句粤语,zhen zhen ga ga。到后面,《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还有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洗冤录》的OST是陈奕迅唱的。”
事实上,香港影视剧OST的兴起也被认为是“港乐”故事的开始。
1974年,顾嘉辉为港剧《啼笑因缘》创作的同名主题曲,被誉为“港乐第一曲”。同年,许冠杰为哥哥许冠文的电影《鬼马双星》创作了多首歌曲并集结成同名专辑发行,从此走上歌神之路。
在大众看来,那时候的港片、港剧、港乐是融为一体的。在那个娱乐方式和内容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前两者的流行提高港星知名度,也为港乐的传播开拓了巨大空间。
众多我们熟知的港乐统统来自OST。
《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上海滩》)
《万水千山总是情》,“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万水千山总是情》)
《大侠霍元甲》,"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万里长城永不倒》)
很多朋友是通过83版《射雕英雄传》的热播才逐渐走进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对@门牙 来讲,这版的系列原声正是她听港乐的起点。“除了耳熟能详的《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我最喜欢的是《一生有意义》,那是一种置身江湖铁骨之外的儿女情长。很经听。”
当年TVB为了这版《射雕》也是煞费苦心,请来一众大咖,音乐方面,黄霑、顾嘉辉、邓伟雄为剧写了3首主题曲。无论是《铁血丹心》的家国情怀、《世间始终你好》的武侠豪情、还是《一生有意义》的情意缠绵,都与金庸笔下那个江湖豪情,侠义之气的世界一同流芳百世。
有人说,黄霑的词无疑是对金庸作品的最好注解。他风流不羁,“情痴心痴真意爱意”,他仗义率直,“共闯刀山不会迟”。
粤语流行歌曲刚传入内地时,其实对听众的冲击性很大,或者说,新奇。
一方面,相对普通话来说,粤语歌用词偏古韵,或铿锵有力,或婉转动人,有种复古的质感,别有一番风味。
黄霑写,“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沧海一声笑》)透着潇洒豪迈感,浓浓的大者之风,郑国江写,“有你在身边多乐趣,若有朝失咗你,花开都不美,愿到荒岛去长住,做个假的你,天天都相对。”(《分分钟需要你》)将感情描绘得细腻动人,意境深远。
另一方面,粤语歌还有一种音调上的美。普通话是四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就非常明显,它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再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音律美更加突出。
2.
八十年代,市场发展很快,需求增大,香港急需一批年轻歌手,所以TVB开始有了自己的音乐节目。以梅艳芳、张国荣为首的一批歌手都是通过唱歌比赛出来的。
这对多年好友双双成为了香港乐坛的巨星,念念不忘的作品不胜枚举。
梅艳芳在《似是故人来》里,唱爱恨别离的丝丝哀愁;在《夕阳之歌》里,唱人生无常的淡淡遗憾,在《坏女孩》里,唱内心深处的叛逆,对自由的渴望......
@恬静 每每听到《夕阳之歌》都会忍不住掉眼泪,“我喜欢2003年的那场Live,作为Anita的最后一首歌,她一边低声唱着,一边小心翼翼提着裙边走上铺着红毯的阶梯,时不时回头挥手作别,那画面真的是芳华绝代,又带着凄美感。”
举行告别演唱会对彼时的梅艳芳来说并不容易,因为那时的她已癌症晚期,因为流血,得一直在舞台上戴着尿布,服装加头饰几乎等同她的体重,唱到最后已是相当吃力。不过从她低沉如落日的歌声里,似乎又能听到一股暗暗的,攒足了劲儿的力量感,似告诉奔波中的芸芸众生,往事随风散,有明天就有希望。
如果说,听梅艳芳听到的是放达洒脱、听张国荣,听到的就是温情脉脉。当然,哥哥有不少律动感十足的快歌,但我其实还是偏爱他的慢歌,小时候听《当年情》,第一次get到一个男人的歌声竟可以如此温柔。词在怀念过去,很容易唱成伤感,但哥哥的声音深情中带着明朗,是对岁月的感恩。
《春夏秋冬》曾是@森山 一段时间里的单曲循环,这首歌陪伴她走过上下班路,和黄昏、黑夜一起填充空荡荡的房间、胡思乱想的脑袋,“歌词和哥哥的唱腔娓娓道来地讲述平凡日子中的期待,未来或许会发生的新故事,抚慰了那段时间被工作压到身心俱疲,无力顾及生活的我,也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八九十年代,是个盛产巨星的年代。
陈百强在《偏偏喜欢你》中,唱执着,在《一生何求》中,唱苦涩,凭借《眼泪为你流》获十大金曲奖。
谭咏麟在《一生中最爱》中,唱痴醉,在《讲不出再见》中,唱释怀,他在演唱会上开玩笑说,整个红馆就像一所万人大学校,你们每天都要来上夜校,而我每天晚上都要和你们在一起,用歌教大家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觉得自己就像这所学校的校长啊!自此,谭校长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
还有四大天王、Beyond、王菲、彭羚、郑秀文、李克勤......天王天后,劲歌金曲,诸神交战,每个都才华横溢又潇洒自如,多年后再回看,也不由感叹,群星璀璨,莫过于此。
粤语文化似乎也是在那个时代通过音乐成为了风靡全国的强势文化,身边人谁都能哼上一句“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学校的摇滚社团狂练粤语就为了能在舞台上尽情演绎偶像Beyond的歌,在那个网络不那么发达的年代,@蘑菇 为了掌握一首粤语歌,用MP3一字一字跟着学,自己标音,记在摘抄本上,“感觉比背文言文还难。”学了一个星期,差点逼疯室友......
3.
春去冬来,谁也没想到,21世纪初,香港乐坛迎来了一次汹涌的退潮,一次失去多位巨星,许多功成名就的歌手也纷纷退出领奖台。
伴随着内地及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很长一段时间,港乐都发展平平,即便出现了陈奕迅、杨千嬅这样令人惊喜的新人,也再没有过往辉煌的市场。
多少得益于香港回归,众多音乐人开始北上,唱国语歌,出国语专辑,很多歌甚至会出两个版本,大家比较熟知的,国语歌《十年》对应粤语版《明年今日》,国语歌《爱情转移》对应粤语版《富士山下》......
这个时期的粤语歌,着实受小年轻青睐。@吹风 回忆说,“小时候喜欢跟到《浮夸》鬼吼鬼叫。 不过咱最爱的还是《葡萄成熟时》。”苦苦暗恋的人喜欢听这首。
老一辈的人说友情,爱听郑伊健的《友情岁月》,年轻人说友情,喜欢Eason的《最佳损友》,@蘇蘇,“和朋友去KTV,大家每次都会全场合唱。”
@小扶 爱谢安琪的《绵绵》,杨千嬅的《知更》,王菲的《如风》,但最爱的还是Eason版的《倾城》,陈奕迅的声音配上黄伟文的词,凄凉又悲伤,“我偏爱苦情歌,我记得有人说过,很难想象,没有粤语歌的世界怎样去谈情,好像世上表情达意的工具少了一半。”
主要是词写得太妙,细腻又有美感,寥寥数句,轻易道破你的难言之隐。@皮特 原本不怎么听粤语歌,但被古巨基曾在《我是歌手》上改编的一版《爱与诚》击中,“歌词对我的冲击蛮大,‘别再做情人,做只猫做只狗不做情人’对于恋爱过的人,并且在恋爱中经历了艰辛眼泪的人来说,甚至对亲密关系处理有点障碍的人来说,这句歌词道出的恋爱关系难处理的无奈,真是过分有代入感了。”
正如李健在节目上所说,“年少时,预感到生命中会迎来爱情这样一件事情,但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粤语歌就基本扮演了一个心理辅导师的角色,疏解很多你额外的情感,将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少年,带上一个所谓正确的成长之路。”
时过境迁,每个人与港乐初次邂逅的境遇与心事早在心底生根发芽。
纵使知道往者不可追,却仍无法自拔地沉溺于颗粒斑驳的影像与那些旋律动人,承载着自我故事的情歌之中。
港乐的角色,或许就像梅艳芳所唱,似是故人来。
这些年,港乐的“怀旧”标签被越钉越深,许多人振臂高呼,如今的港乐已死。
倒也不尽然。
如果持续关注香港乐坛,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更加多维度化,有传统的港式情歌,有Band Sound,有民谣,也有说唱......追过《Music Panda》《今晚唱饮歌》会感叹港乐新人辈出,几乎全是宝藏。
好歌照发,劲舞照跳。香港年轻人玩的音乐,已经突破了大众对于港乐的刻板印象,炎明熹,曾比特们的未来,值得期待!
个人比较想推荐卢巧音发表在2005年的专辑《天演论》……
虽然提起粤语流行曲,很多人都必定会想起很多极具隽永色彩的人物,诸如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许冠杰、Beyond等人,以及出自这些名字的音乐作品。但除了这些,其实在香港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出色而又不失话题度的粤语流行曲的出现。就如当年卢巧音的这张旧唱片《天演论》,除了延续了她一罐爱玩“概念唱片”的喜好外,更是将佛经融入到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当中,这对于这些年来的香港流行乐坛来说,会是最为菱角分明的一张唱片。
有人说,听这些歌曲与读佛经无异;有的人又说,这是一张难以读懂的唱片;在第一次看到专辑的歌名后,我更觉得这应该会是卢巧音在不同的音乐氛围下,倾诉出的不同的神话故事……如主打歌《阿修罗树海》,她就将森林比做一个战场,树木为争取阳光与水分而互相斗争的故事;另一主打之作《露西(3 180 000 B.C. ?)》,以时光流转的故事情节,来揭露时下人类的思想与人性的复杂;歌曲套路上运用了交响乐作衬底的《步天歌》,更将那些迷信的人们对天堂的向往与迷信的心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另外,这张专辑里面所包含的风格与元素之多,可算是卢巧音自出道至今极为罕见的,《露西(3 180 000 B.C. ?)》的摇滚与民乐的融合、以印度舞曲作为铺垫的《送魂经》、轻微电味的Folk Pop作品《敌拖邦的拾荒姑娘》。但,专辑还是以卢巧音所擅长的英伦吉他摇滚作主导,尤其是对于很多钟情于乐队Black&Blue时期的卢巧音的乐迷来说,专辑内《一念天堂》、《步天歌》、《女书》等作品,会令很多人在其中感受到昔日卢巧音的硬朗与洒脱。(文/蓝蝴蝶)
《我们的四十年》是穿越剧吗?怎么样
《我们的四十年》是由时代光影出品,王梓执导,金世佳、柴碧云、李茂、徐小飒领衔主演的年代剧。
该剧以电视行业为切入点,讲述了幼年受到电视机影响的冯都,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成功的电视人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老北京一个小胡同里,少年冯都在小伙伴肖战的家里,第一次看到了电视机,屏幕中的影像深深震撼的冯都的心灵,从此,他一生与电视结缘。
高中时,他为向女友证明自己,用废旧零件组装了一台电视。
改革开放初期,他抓住机遇做电视生意,挖到第一桶金。电视普及后,冯都成立影视公司,成为优秀的 *** 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冯都的事业不断发展,但同时,他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也一次次陷入迷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人到中年,冯都终于找回做电视事业的初衷,把自己对时代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到一部真诚的纪录片中。
很多人并没有体验过那个年代的生活,没有看过那个年代的老北京,更没有感受过街坊巷里的温情,但不得不说这部剧把那个现代的小日子拍的非常打动人。
《我们的四十年》我才看到前几集,开局的几位小演员真的让人非常惊艳,也有让人一直追下去的欲望,我对这部剧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后面剧情和演技能给力点,更不要烂尾。
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们,常常讲述当年是如何走向新时代的,这部剧还原了胡同文化里的日常,将古董电视机重现,大院里坐着街坊邻里,有时扯皮有时唠嗑。几个小孩肖战、小都子、黑子玩玩闹闹,武坚强开口就能唱词,这些鸡毛蒜皮的日常却拍的非常打动人心。
这种家长里短,又有时代感的故事,拍的如此真切逗乐和演员们的演技也分不开,儿童时代几位演员董李无忧、冯俊杰、金子演技真的很棒,出演过很多影视作品,有种当年《小兵张嘎》的感觉。董李无忧参演过《如懿传》《凉生》等,冯俊杰被弹幕称作是小鹿晗,一双大眼萌的很,撩起妹来一套一套的,金子参演过《虎妈猫爸》《捉妖记》等,这几位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为《我们的四十年代》开局赢得不少好口碑。
成年之后的演员是金世佳、柴碧云、李茂,都是有口碑的实力派演员。 这部剧的 *** 也非常细致,从院落场景到各家各户的物什布置都非常有年代感,又贴合角色性格,文化人肖战家中全是书籍、台灯、时钟、收音机等,摆放的规整有致,而冯都家布置就更加简单,居委会的彩色花瓶、蕾丝桌布、墙上的相框,辫子上的花绳都是那个年代的特色。
这样一部 *** 精良,汇聚了资深老演员、中青年实力演员的电视剧,真的值得一看。 该剧由王锦担任制片人,王梓执导,庸人编剧,金世佳、柴碧云、李茂、徐小飒、谢芳、钱波、刘亚津、苏国涛、柴鸥、王伟华、馨子、梁佳伟、卢佳、徐薏雯等主演。
在大结局中,冯都(金世佳 饰)回归初心拍摄纪录片取得成功,却痛失爱人西城(柴碧云 饰);肖战(李茂 饰)带领着企业走向新的高度;作为演员的伊春再获热度,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
重新振作起来的冯都在拍摄纪录片的同时经历万般辛苦,同时也找回了作为电视人的初心,就在他的事业刚见起色时,却得知了西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的消息。
在病房中的短暂相处,却成为多年间冯都与西城难得的温情时刻,在西城的坚持下,冯都勉强答应她“再找一个”的要求。 最终,在冯都的陪伴下,西城安静的离开人世,为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人生画下句号。
不久后,冯都因为纪录片获奖无数,在上台领奖的荣耀时刻,他致词感谢了给予他无数指点的肖从,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西城。 在电视制造行业打拼的肖战也成了行业内的领军者,他开始带领团队挑战更难的技术,寻找新的高度。作为演员的伊春(徐小飒饰)终于迎来事业的第二个高峰,再度翻红的她被记者争相采访,感情也有了归宿。
生命中有许多遗憾,却也有着无数机遇,以冯都为首的主人公始终保持着昂首向前的姿态,在时代浪潮下奋力拼搏,完成属于自己的理想。
虽然没有生在那个年代,却对那个年代的事物很好奇,好像青春就是那样,有着无限的可能和憧憬。而那个年代的他们也有着不输如今年轻人的疯狂。胡同里的故事,又与影视行业挂钩,这一切都让大家想到家里人一起看电视的场景,那些温暖的画面还存在记忆里。特别是剧中冯胜利武坚强等老一辈演员收放自如的演技,真是无比贴合实际了。家长里短的小事情看上去已然非常过瘾,再有那些怀旧的场景和老物件,让人感动又温馨。算是好久没追过的好剧了。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到不了的才是远方。长大后我们才明白回不去的都是故乡。求解释小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个梦,那个梦会很远,很远……
我们不得不把她藏在心里,从此,这颗心就一直向往着远方……
我们不得不怀着稚嫩的童心踏上这遥远的路途,去追寻心中的梦……
走过岁月,走过风雨,走过痛苦,走过坎坷……
当河水干枯,路边的鲜花凋谢……
当风霜染白了鬓发,当疲惫劳损了筋骨……
秋风吹过,我们从梦中醒来,故乡,已经很远,很远……
童年的快乐,母亲的慈祥,已如夜空的月光,让我们垂首轻轻,只能在心中默默的呼唤着故乡……
趁梦还没醒,我要快快回趟故乡……
小时候,生活圈子少,对外界事物认识少,在这样的生活处世里总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和趣味,生命的欢快和生活的美好让幼小的生命对外界充满了更多的好奇感,也就更加期望更远的远方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成长的趣味总是在获取中不断修复,在享受到父母给予的衣食无忧之后更感生活艰辛不易,小小的人儿更想快快长大替父母分忧,能以一己之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来回报,对自己对家人都是圆满的。
长大后,对于学业和工作的追求,不得不背井离乡选择在外奔波拼搏,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熟悉的玩伴和朋友也遍布五湖四海奔赴他乡,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还在努力的奋斗着,熟不知回不到的过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时间匆匆如水,岁月的刻刀将美好的昨日裁剪的支离破碎,不可捉摸的明天还在远方遥遥的牵引着。年轮的增长从来不会停止脚步,孩子的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在不经意之中渐渐老去,这生命的悲苦不禁让人心意渐凉。
偶得时间回到家乡,再也看不到幼时的欢声笑语,冷冷清清只显得更加的萧索,曾经引以为傲的乐园更像是一处废墟,那坍塌的风景处却埋藏着最美好的幸福。
或许这一切不是期许中的期望,而是一生中不得不的经历,只愿岁月静美你我安好,美好的幸福的早点到来,在拼搏奋斗的路上,也不要忘记家中的父母,在越来越远的路上,不要抛弃了曾经的最佳挚友。
小时候带着朦胧,太多的记忆都是在童年阶段。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成长岁月,因为里面的世界大多是天真灿漫、无拘无束、热情洋溢、多姿多彩……它充满着幻想、好奇、快乐、憧憬、向往……此时是未长大成熟的孩子,会认为到不了的地方就是遥远之地,包括理想目标与属实远地。童年的纯真的想法,它象一条美丽的彩虹,编织着美好的未来……
看过花开花谢、潮涨潮退,月圆月缺,我们慢慢地长大了。一路走来,经过弯弯曲曲、起起伏伏、波波折折,我们慢慢地成熟了。对生自己和养自己并带有浓浓的香土味之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想回去且能回去叫家乡,不想回去或回不去的叫故乡。其实,我们回不去的何止是故乡,还有青春、年龄、故事、回忆……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明天的风雨淋不到今天的自己。失去曾经的拥有,才懂得珍惜为何物?实实在在把握今天:不做语言的矮子,只做行动的巨人。
小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的纯真,总以位心向往的地方就是远方,总想逃离我们所处得环境,总想抛开父母的束缚,殊不知我们长大后才知道那才是我们想要回去得地方,可是已经回补去了,一切只能再记忆中找寻,所以逃离的地方不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小时候懵懂无知,无忧无虑,向往接触新鲜的事物,总想着逃离父母的视线,不想被父母管着,束缚着,周围的环境已经很熟悉了,迫切的希望去外面见见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众多原因被束缚住走不开,想要离开却又离不开,心中渴望去的地方便成了远方。小时候,不知柴米油盐贵,只管贪婪的享受着父母的爱,没有压力,不担心养家糊口,完全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
长大了,思想成熟了,懂事了,知道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烦恼接踵而来,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需要你来挑,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忙碌,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独自漂泊在远方,漫漫长夜,独自一个人在外面,思念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你很想回到家乡,可是生活不允许,这时候方知在家乡也是一种幸福,落叶归根,陪伴在亲人身边是莫大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