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是这样继承王位的

29分钟前阅读2回复0
xxhh
xxh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5484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9698
  • 回复0
楼主
启是这样继承王位的

1.其实大禹年老的时候有按禅让制推荐皋陶为继承人,但是不久皋陶就死了,于是他又推荐伯益为继承人,但是实际上他把实权都交给了他的儿子启和启的亲信,使伯益得不到锻炼.大禹死后,伯益就躲到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由部落和氏族来选出继承人,但是由于启的权利和威望是远远胜过伯益的,所以启很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父亲的位子.后来伯益率东夷大军来攻打启,启被俘虏并被囚禁了起来!不久后启逃脱,并迅速重新整理部队,杀死伯益,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父亲的位子!自此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也就是以天下为家,整个天下都是我的!这时候的启由原先人民的公仆--部落联盟首领成了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君主了),王位以世袭制代代相传!

2.世袭就是离职后职位自动由自己的儿子或有血缘关系的人担当.

禅让就是离职后由他本人把职位传给他认为最有能力的人担当.

这两个方式都不是民主的选举制度.

历史上那些皇太孙继承皇位的,最后的结局都如何

皇太孙的出现,是因为太子比皇帝死得更早,不过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毕竟太子还可以重新立。在历史上中,一共有11位皇太孙,而这些皇帝的长孙们即位之后,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其实朱元璋这样立继承人,是不符合立嫡立长的规矩的,但谁叫朱元璋权利那么大呢?

不过朱允炆这皇太孙登基后不久,就被他的叔叔朱棣给赶了下来,最后在战乱中生死不明。毕竟年幼的朱允炆,根本就不是身经百战的朱棣的对手。

除了朱允炆这个皇太孙以外,像忽必烈的孙子在当皇帝后不久,元朝就被灭亡了。好像孙子继承皇位是一个魔咒一般,反正历史上那些皇太孙即位的,基本上最后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刘邦死后,吕后杀刘邦多位皇子,为什么刘恒继承皇位,当了汉文帝

刘恒是刘邦与薄姬所生的儿子,排行第四。在高祖十一年时,刘恒被册封为代王,当时代国与匈奴相邻,坐阵代国抵御匈奴入侵。而薄姬不受刘邦宠爱,跟随儿子刘恒居住代国。躲过了吕后的残害。

刘邦死后,刘盈继承皇位,但是他生性懦弱。吕后成了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大肆迫害刘氏子弟,全力加封吕氏宗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刘如意、刘友、刘恢等先后遭吕后毒手,最后刘邦的儿子只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那为什么刘恒能继承皇帝呢?

启是这样继承王位的

一、符合功臣集团的利益

吕后死后,大汉朝引发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功臣集团联合刘氏宗室诛灭吕后宗室,而吕后所立的少年弘,以非刘代了嗣而被废杀。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么由谁来继承皇位,成了大汉朝的头顶大事。当时备选的人员有齐王刘襄、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

功臣集团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大臣,同意拥戴代王刘恒。“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

朝臣中大臣最后决定拥立刘恒为帝,主要是因为刘恒势单力薄,其母亲薄姬的娘家人没有在朝为官,根基浅薄,对功臣集团不会造成威胁,反而需要功臣集团的拥护才能巩固皇权。

功臣集团最终只得选择在朝势单力薄的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刚继位的刘恒还需功臣的支持,才能巩固皇权的统治。

按照礼制,无缘皇位的刘恒,时来运转,捡得了一个大便宜,被朝臣拥立为帝。就是以后来的汉文帝。

启是这样继承王位的

二、刘襄与刘长作为侯选人,与功臣集团利益相冲突

齐王刘襄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按照汉朝立长不立幼的皇位继承制度,他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再加上在诛杀吕氏宗室时,立下了大功。主要是刘襄母亲家的势力强大,有威胁到功臣集团的利益。

朝中大臣有人说:“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门,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功臣集团一方面担心淮南王刘长成了皇帝会伺机报复,必然对他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启是这样继承王位的

因为“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淮南王刘长与吕后还是有着一定的感情,“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因此刘长这个皇位的候选人被功臣集团否决了。

齐王刘襄与淮南王刘长被否定后,只有高帝的儿子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刘邦在建国时就明确规定“非刘姓不得封王”,外姓的人员更加没有机会。

功臣集团最终只得选择在朝势单力薄的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刚继位的刘恒还需功臣的支持,才能巩固皇权的统治。

按照礼制,无缘皇位的刘恒,时来运转,捡得了一个大便宜,被朝臣拥立为帝。就是以后来的汉文帝。

当时大汉朝功臣以陈平,周勃为首,经过了吕后专权后,对朝臣与刘氏宗室都产生极大的恐惧。三位候选人中只有刘恒继承皇位,最适合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共同的利益,刘恒与其母亲薄姬在朝中无根基,威信自然没有树立,那功臣集团的利益没有造成损害,互相利用和配合,才是当时汉朝的时局。

我们都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惠帝刘盈继位,可汉朝的大权基本上就落在了吕雉手中。吕雉的手段和能力毋庸置疑,一个女子能让汉朝那些开国功臣不敢轻举妄动可见吕雉的政治能力,吕雉对待当年与自己争宠的戚夫人也是让我们后背发凉。

刘盈由于种种原因早早的就驾崩而去,吕雉后来也是因病去世,在吕雉去世之后,汉朝建立之时的一些功臣联合刘氏的一些王侯共同诛杀了吕氏一族,然后他们辅佐汉文帝即位。

汉文帝之前为代王刘恒,其可以说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功绩,只不过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王爷,让大家好奇的是为什么代王刘恒能继承皇位呢?

事情还得从刘邦在世的时候说起,刘邦在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之前除了吕雉外还有戚夫人、曹氏、薄姬三位妻妾,其中薄姬可以说是刘邦最不宠爱的妻妾,只有露水之缘,薄姬虽然不得刘邦宠爱,其也是一个聪慧的女子,或许薄姬知道皇室之中的尔虞我诈,薄姬选择和其子刘恒回归封地生活。

戚夫人和吕雉的争宠大战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戚夫人让刘邦废长立幼可以说触及到了吕雉的逆鳞,吕雉为权利也好,为了自保也罢,最终吕雉在争宠大战中胜出,并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吕雉后来为了刘盈的皇位稳固同时为了吕家的权势,大肆诛杀了刘邦遗留下来的皇子,代王刘恒和薄姬一直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态度,只是遭受吕雉的监视并未遭受杀身之祸。

当吕雉死后,陈平周勃联合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和一些开国功臣,与西汉皇室成员内外联合,将吕氏一族连根拔起,结束了吕氏专权的时代。按照以往的继承制度其中齐王刘襄比代王刘恒更有优势,毕竟刘襄是刘邦的皇长孙。

可是这位刘襄能力太过出众反而与皇位无缘,只所以刘襄他们能诛杀吕氏一族,刘襄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要不是他以计谋夺取军权,以军事联合陈平周勃的话,诛吕行动不可能这么顺利。

在肃清吕氏之后,陈平周勃这些开国功臣久经官场多年,自然能预感到刘襄做了皇帝自己的安全很难得以保证,毕竟刘襄能力出众,所以陈平和周勃为了以后选择了比较与世无争的代王刘恒继承王位。有陈平周勃带头让代王刘恒继承皇位,满朝文武自然也没有什么反对之声,刘襄虽有能力也无法改变事实。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汉文帝刘恒和其母亲行事低调,与世无争拖过了吕雉的屠杀,就以文弱的表现让陈平周勃感觉其可以掌控刘恒,两种因素交织才让代王刘恒顺利成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自己运气太好了。当然,刘恒运气好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果——汉朝运气因之变好,中国历史的运气因之变好。

首先,刘邦驾崩之后吕雉成为汉朝实际上的最高执政者,她的确使用了一些手段导致汉朝多位诸侯王遇难,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母子,后边的两位赵王(刘友和刘恢)也可以说是因吕雉而死,而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刘肥也差点被吕雉所害。但是刘恒就幸运地多了——他的母亲薄太后因为早年不受刘邦的宠幸而躲过了吕雉的报复,他们母子二人顺利之国。当时的代国的环境相当的恶劣——除了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之外,更重要的是代国直接与匈奴势力接壤,常年遭遇匈奴入寇。

而这种环境,正好保住了刘恒的安全,他远离政治中心,与掌权的吕雉以及周勃、陈平等权臣完全没有任何利益瓜葛。

其次,刘恒的幸运还在于他和他妈一样低调。当朱虚侯刘章、齐王刘襄等人起兵,又在周勃、陈平等人的呼应下荡平诸吕之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刘襄本来应该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刘邦的长孙,并且居功至伟),但是他太强势了,太不容易被周勃等人控制了(如果刘襄当了皇帝,周勃等功臣派甚至有被立即清算的可能)。所以,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拥立为人“仁爱”的刘恒为帝。

导语:

这个题目,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 吕稚为什么没有杀刘恒?

二 刘恒为什么能当皇帝?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

深宫活命的哲学

皇宫的荣华富贵,要想长期拥有,那得有命享受才行,这个是硬道理。在明争暗斗,腥风血雨的深宫里,没有自己的活命哲学,皇宫的人生就是水深火热!

活命哲学是什么呢?审视世度,低调地生活!

吕稚,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为人有谋略,却并不是一个有杀人嗜好的变态狂!那些不听她的话,与她对着干,对于吕稚和吕氏利益有损害的,自然会成为吕稚的刀下之鬼。

你看戚夫人,在刘邦在世的时候,活的多滋润呀!结发之妻都呆到一边去了,独独宠爱戚夫人!戚夫人还利用刘邦的宠爱,企图更换太子!

这些都触及了吕稚最根本的利益,在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戚夫人失去了唯一的保护伞,她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刘友是刘邦的第七子,他娶的妻子是吕后娘家的侄女。偏偏刘友不喜欢吕稚的侄女,而宠爱其他的姬妾,心生嫉妒的侄女便添油加醋地向吕稚哭述。

结果呢,吕稚就饿死了这个不听话的刘友。

活下来的老大刘肥和老四刘恒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在吕稚嫁给刘邦的时候,刘肥就存在了。只不过,刘肥的母亲曹氏是刘邦年轻风流时的情人。

刘邦登基之后分封诸侯,长子刘肥的封地在齐国,统辖73城,是西汉最大的诸侯国。这一切无疑在吕稚的心里扎了根刺。

惠帝二年,在一次宴会上,因为座位的问题,刘肥惹得吕稚不高兴,吕稚动了杀机。后来,刘肥将自己的城阳郡献给了吕后,又尊奉自己的妹妹鲁阳公主为王太后。如此这般的示弱,以表示自己没有谋反之心,吕稚才留下了刘肥的一条命,最后得以善终。

在刘邦的儿子里,刘恒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他的母亲薄姬,更是早就被刘邦忘到天涯海角去了。

薄姬,本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

刘邦打败魏国后,薄姬和许多魏国的宫女一起被召入汉宫,一年多没见过刘邦的面。后来刘邦发善心宠幸了薄姬,薄姬因此怀上了儿子刘恒。刘恒出生之后,母子俩就被刘邦遗忘了。

在皇帝都不待见的日子里,母子俩在深宫默默地活着。因为没有庇佑,薄姬在刘恒年幼始就教育他,为人要本分,不要惹事生非

也许,薄姬的个性本来就不张扬,不强势,更没有什么地位。既然刘邦不喜欢她,她也很少见到刘邦,更不会折腾些什么引起刘邦的注意。她甘愿守着自己的儿子,过着平淡的生活

在刘恒8岁的时候,他被封为代王。

再后来,刘邦去世,吕稚掌权,她并没有把毒辣的爪子伸向薄姬母子。也许,与世无争的母子对吕稚没有丝毫的威胁。又或许,在孤单寂寞的薄姬身上,吕稚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被刘邦冷落的身影。

所以,薄姬母子很幸运,能够成为吕稚的漏网之鱼。

当然活下来的还有老七刘长,吕稚的养子。

吕稚,让大臣看到了外戚专制的可怕。外戚的弱势,是刘恒当上皇帝的前提条件。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吕稚能够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还有后期的临朝天下,除了吕稚本人有智慧有谋略外,她的娘家还是很有来头的。

吕稚的哥哥吕泽,在汉朝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司马迁说:吕泽"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就是对吕泽的肯定。在很多战争包括楚汉战争中,吕泽都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

当年,刘邦兵败彭城,是吕泽在后方为刘邦驻守了一小片阵地,为打了败仗的刘邦迅速调整队伍的状态赢得了基础。可以说,在彭城没有吕泽的帮助,刘邦在那一战很难打赢。

吕泽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和汉军中的很多大将如陈豨、靳歙、丁复、傅宽等和吕泽都有很深的过往。虽然吕泽早逝,但他的影响还在,这给吕稚精心培养吕氏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后来,吕稚掌权,大封吕氏娘家人,吕家人称王者达30多人,她终于培植起了一个庞大的吕氏外戚集团, 因此激化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

所以,当吕稚去世,吕氏外戚集团流血牺牲。陈平周勃等掌控着汉朝中央大权,他们需要的汉朝皇室接班人,外戚的势力一定不能再有什么了。因为,吕雉的祸国殃民,仍然如芒在背!

薄姬低调,没有什么野心,她从小父母双亡,只有唯一的一个弟弟,娘家人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势力了。

因此,母亲的低调和母亲娘家的弱势,为刘恒赢得了当皇帝的基础

在刘邦所剩无几的几个儿子当中,刘恒是最合适的。

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吕稚在世的时候,疯狂地打压砍杀,还剩下谁呢?

老大刘 肥,曹氏所生,惠帝六年离世。

老二刘 盈,吕稚所生,于吕稚之前就过世了。

老三刘如意,戚夫人所生,被吕稚毒死了

老五刘 恢,因为吕稚女儿的缘故,自杀了。

老六刘 友,得罪吕稚,被吕稚给饿死了

老八刘 建,公元前181年去世,死后唯一的一个儿子,被吕稚杀害。

剩下只有老七刘长,老四刘恒。

老七刘长自幼丧母,是由吕稚抚养长大的,他的个性有些随养母,骄纵跋扈,这个自然不合适当皇帝。

而刘恒从小在母亲薄姬的教养下,认真读书,为人宽厚仁慈。在刘恒为代王期间,为当地的老百姓所喜爱。

事实证明,刘恒作为汉朝皇室接班人,没有辜负历史。

三少说:

在勾心斗角的皇宫,活着,真不容易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说一说“汉文帝”这个问题,刘恒当年当的只是汉王朝的皇帝,不是什么“汉文帝”。所谓“汉文帝”,只是后世史家约定俗成的一个称呼而已。文帝者,孝文皇帝也,“文”是刘恒死后的谥号,活着的人是不能用的!与之“搭配”的太宗也是如此,太宗是刘恒死后的庙号,活着是同样是不能用的……包括某个“雷剧”中的“孝庄”,也是谥号,活人不能用。所以,某个“雷剧”中活着的孝庄文皇后一口一个“我孝庄”简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谬了。“汉文帝”中的“汉”是后世史家为断代而人为加上去的东西,刘恒在汉代可以叫“文皇帝”“孝文皇帝”“太宗孝文皇帝”“太宗文皇帝”等等等等,就是不叫“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画像

除此之外,提问者的问题中还有一个更大的谬误。汉高祖刘邦去世后,继承皇位的不是汉文帝刘恒,而是吕后的亲儿子——彼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刘盈去世之后,继承皇位的依然不是刘恒,而是刘盈庶出的两个儿子,史称“前少帝”“后少帝”。

▲汉惠帝刘盈画像

关于吕后诛杀汉高祖刘邦诸子的问题

不可否认,吕后的确诛杀了汉高祖刘邦的几个儿子,这是洗不脱、也刷不白的!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赵恭王刘恢的死都与吕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刘如意是被吕后毒死的、刘友是被吕后幽禁后活活饿死的,吕后的手段不可谓不残忍!不过,硬要把刘恢的死也算在吕后头上,吕后其实还是蛮冤的。他是因为与吕氏赵王后夫妻感情不合,最后因小妾之死殉情自杀的,虽然与吕家人多少有着关系,但并不是吕后所杀……

▲吕后(吕雉)画像

至于刘邦的其他儿子,都活的好好的,包括刘邦的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虽然吕后曾经动过杀刘肥的念头,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否则,还哪来后面“剿灭诸吕”的那场政变?要知道,那场政变的始作俑者就是刘肥的几个儿子!淮南厉王刘长就更加不用多说什么了,这个刘邦与姑爷张敖的小妾玩ONS生下的儿子,居然是吕后一把屎、一把尿亲自养大的!说“视若己出”恐怕也并不为过。可见,吕后并没有对刘邦的儿子们赶尽杀绝,吕后所诛杀的基本都是她认为可能会威胁到自己或儿子刘盈地位的庶子。刘如意的事想必无需多说什么,他是直接威胁过刘盈储位的!至于刘友,那货私下里曾经多次想要造反,可又没那个“贼胆”,结果让自己的吕氏王后给举报了……刘友死得冤吗?恐怕也没那么冤!连庶长子刘肥这个最大的“威胁”吕后都容下了,吕后真心没理由容不下刘友,不是吗?除非他自己作死。

▲汉高祖刘邦画像

汉文帝刘恒为何能够幸免

前面说到了,吕后诛杀的刘邦的儿子都是她认为可能会威胁到自身或儿子刘盈地位的。很显然,时为代王的汉文帝刘恒不在此列。刘恒的生母薄姬原是魏王豹的小妾,在灭掉魏王豹之后被刘邦收编。但刘邦对她并没有那么上心,滚过一次床单之后便把她给忘了……以至于对薄姬所生的儿子刘恒,刘邦也并不那么待见,把他封到了最为贫瘠且毗邻匈奴的代地!就是当年刘邦他二哥代顷王刘喜弃城逃跑的那个地方。

▲汉文帝生母薄太后(薄姬)剧照

也正是因为薄姬不得宠、刘恒不受亲爹待见,反倒是让吕后生出了怜悯之心。在刘邦去世之后,吕后不仅没有加害薄姬母子,还将薄姬封为了代太后,把她送去了代国、由儿子刘恒赡养。当然,接受监视是免不了的,刘恒后来的皇后窦氏就曾经是吕后赏赐给刘恒的宫女。吕后赏赐宫女给刘恒干嘛?不就是为了监视吗?再就是史籍中记载极少的那位“代王后”,作为刘恒的原配,后来不仅没有被追册为皇后,而且在史籍中连记录都很少,她所生的四个嫡子后来也在短时间内集群“暴毙”了,在史籍中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这太不正常了,要知道,连刘恒庶出的儿子在史籍中的记载都是非常明确的,为何与原配所生的嫡子和原配却几乎“消失”了?恐怕也只能有一种解释了,那位“代王后”她也姓吕!

这就比较好解释了,刘恒本来就对吕后和刘盈没有什么实质性威胁,而且他又坦然接受了吕后的监视,甚至还娶了吕氏之女为妻、纳了吕后安插的眼线窦氏为妾!刘恒把自己的一切都晒在了太阳底下、摆在了吕后能够看到得地方,吕后什么都看得到,也就不会去胡乱猜忌了,刘恒自然也就安全了,不是吗?

▲汉文帝刘恒与窦氏剧照

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刘恒非嫡非长,生母不得宠、自己也不太受亲爹刘邦待见,属于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就算天上掉馅儿饼,恐怕也砸不到他的头上,可意外偏偏就无巧不成书地发生了……

▲汉文帝刘恒剧照

吕后去世之后不久,刘邦庶长房的几个孙子便伙同朝中的元老发动了一场名为“剿灭诸吕”的政变。可刘邦的这几个孙子压根儿就不是冲着“匡扶汉室”来的,他们看中是是皇位!在进入长安之后,刘邦庶长房的一个孙子刘兴居便迫不及待进宫、杀绝了已故汉惠帝刘盈所有的儿子,也就是刘邦嫡长房的孙子、刘兴居自己的叔伯兄弟。换句话说,刘邦庶长房的孙子直接灭了嫡长房、让自己的亲叔叔刘盈成了绝户!

▲卡通画“剿灭诸吕”

朝中的元老和老刘家的小宗旁支一看,不对劲啊……照这么发展下去,刘邦庶长房的这几个孙子既是理所当然地“合法皇位继承人”(嫡长房成了绝户,可不就庶长房优先了),又顶着“剿灭诸吕”的“主角光环”,还有咱们什么事儿?于是,周勃、陈平等几个老家伙跟老刘家的小宗旁支一合计:“咱还是换个人当皇帝吧,要不咱忙活这么半天,怕是到头来啥也捞不着,能不能善终恐怕都很难说……”

▲绛侯周勃画像

不久之后,朝中元老们便以时任齐王刘襄的娘舅驷钧暴虐、恐成第二个“诸吕”为由,否决了由刘襄继承皇位的动议!老刘家的小宗旁支如楚元王刘交、吴王刘濞等等,也都保持了缄默。缄默就是态度,就是暧昧!换言之,朝中元老已经与老刘家的小宗旁支达成了默契,刘邦庶长房的几个孙子如果强行争位,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就在这个时候,一直默默无闻、实习孱弱的时任代王刘恒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汉文帝刘恒的亲娘舅薄昭剧照

论出身,他是庶出老四,嫡出的老二刘盈家成了绝户、庶出的老三刘如意还没成家便让吕后给毒死了,庶出的老五和老六一个殉情自杀、一个因“谋逆罪”被活活饿死,庶出的老八燕灵王刘建已经去世、唯一的儿子还让吕后给杀了,在排除了庶长房之后,刘恒是理所当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唯一活着的、庶出的老七淮南厉王刘长则因为与吕后的关系太亲近,直接被排除了!更重要的是,刘恒实力孱弱、在朝中缺乏根基,无论庶长房、老刘家的小宗旁支还是朝中元老,都可以接受!最后,几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一笔“交易”——给刘邦庶长房的几个孙子全部封王以换取他们放弃皇位。

▲汉高祖刘邦庶长房的孙子朱虚侯刘章剧照

刘恒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天上掉下的皇位给砸中了!以至于,元老们请刘恒去长安继承皇位时,刘恒自己都认为是和圈套、不敢轻易动身。后来,刘恒的亲娘舅薄昭以身犯险、亲自跑去打前站,帮刘恒试探虚实。在确认了不是圈套之后,刘恒才正式从代地动身启程,前往长安继承皇位。

▲汉文帝刘恒剧照

所以,吕后虽然诛杀了赵隐王刘如意和赵幽王刘友,但并没有对汉高祖刘邦的儿子赶尽杀绝。真要是那样,哪里还有后来刘邦庶长房几个孙子发动的“剿灭诸吕”?哪里还有后来的汉文帝?而汉文帝刘恒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纯属刘邦庶长房的几个孙子与朝中元老、老刘家的小宗旁支“分赃不均”,最后几方不得不相互妥协的结果。说白了,其实就是天上掉馅儿饼,正好砸着刘恒了……他之所以当上皇帝,并不是因为能力和实力,恰恰是因为彼时的他最没有实力!只可惜,选他的人都忽略了他的能力,最后还是一个个都让刘恒给玩了……

▲吕后(吕雉)剧照

彼得大帝继承者

彼得大帝的继承者是他的妻子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5年,彼得大帝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就去世了。这就使得彼得大帝的妻子、孙子、女儿、侄女都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最后,在近卫军的拥护和权臣的支持下,彼得大帝的妻子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仅仅在位二年,在去世前,她指定了她的孙子继承皇位。彼得二世登基时只有12岁,三年后死于天花。

彼得大帝的继承者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天龙八部》里,刀白凤贵为王妃,为何要和一个乞丐云雨?文化小说是如何描述的

刀白凤确实在观音桥下邂逅了一名衣衫褴褛乞丐,并和这位乞丐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位乞丐不是别人,正是大理国太子段延庆,也就是小说中所说的延庆太子。

事情的来龙去脉。

段延庆是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他以乞丐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然而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大理国的太子。

他的父亲名叫段廉义,他的年号尚德,尚德五年,大理国皇宫发生了政变,段廉义在这场政变中被人所害,害他的人正是奸臣杨义贞。

段延庆虽然趁乱逃出了皇宫,但是,他自己也伤亡惨重,容貌被毁,被人挑断了脚筋,用毒药用毒哑了他,最后他学习了腹语,用腹语和人交流。

由于他的容貌,头发被毁,因此变得极其丑陋,甚至是凶神恶煞,因此被称为四大恶人之首。

段延庆虽然也是残废之人,但是他还是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大理国,回到大理国之后,他发现了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事实。

大理国易主了,当今皇帝是保定帝段正明,这个段正明也就是段正纯的亲哥哥段誉的亲大伯。

这个打击让段延庆怎么能忍受得住,因此复仇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地发芽,壮大直至爆发。

他要杀掉段誉,因为段誉有可能就是大理国的未来继承人,只有杀掉他自己才有可能重新登上皇位。

经过他周密的计划和细心的安排,段正淳,段誉,刀白凤一行人被他所擒获。

段正淳凶神恶煞地向段誉举起了刺刀,这个时候在一旁的刀白凤说了一件惊天的秘密,这个秘密埋藏在她的心底20年了。

“段誉是段延庆的亲生儿子”

当段延庆听的这句话,他整个人都呆住了。没想到自己心心念念要杀掉的仇人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老天给自己开了个什么玩笑,这玩笑开得有点大,段延庆头发蒙,脚发软除了他一直问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不敢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段延庆凶神恶煞地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说着便拿出一把尖刀准备刺向段誉的胸口。

刀白凤口中念念有词“天龙寺外,菩提树下,花子邋遢,观音长发”

段延庆:“你是观音菩萨”……

刀白凤思路似乎回到了20年前的那个月圆之夜。

她看段延庆还有一些怀疑之色,便伸手扯开了段誉的衣领,露出了一个小胸牌,胸牌上刻着他的生日:大理保定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生。

段延庆惊呆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正是在那一年的二月,遭受奸人围攻,身受重伤,来到了天龙寺外避难,正是在此时,他邂逅了长发飘飘的白衣女人。

关于段延庆,书里是这样描写的:

只见尘土中,有一团人不像人,兽不像兽的东西,仔细看时,发现是个遍身血污、肮脏不堪的叫化子,脸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伤口,每处伤口中都在流血,都有蛆虫爬动,都在发出恶臭。

段延庆浑身伤痕累累,满身的污垢,由于没有前置伤伤口已经化脓长蛆,并发出阵阵的恶臭。

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一个让人避而不及的人,当时贵为大理国王妃的刀白凤居然会喜欢他,这让人感觉太不可思议。

其实了解刀白凤的处境后,人们渐渐就理解她了。

她的夫君段正淳,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刀白凤是尊贵典雅,雍容华贵,这俩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是段正淳有一个缺点,他喜欢招蜂引蝶。

属于那种见一个就爱一个的类型,不断的出轨,这让刀白凤心里很受伤。

于是她咬牙切齿地发狠:“一定要找一个天底下最丑陋最丑陋的男人来报复段正淳”

她找到了,这个人被人毁容面部丑陋不说,浑身还爬满了蛆,刀白凤邂逅了他,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她成功地报复了段正淳,但是她不开心。

这个秘密压在他心底二十年年,如果不是自己的儿子生命受到威胁,她到死都不会说的,因为这段经历,这段所谓的感情对她来说是耻辱。

段延庆只不过是她利用的一个工具罢了,她这一辈子都不想再提起,也不愿意再提起。

但是,母为则刚,自己的儿子生命受到了威胁,哪怕再大的屈辱刀白凤也愿意去承受,哪怕成为世人笑料她也在所不惜。

刀白凤,摆夷族长之女,因政治联姻而嫁给大理镇南王段正淳为妻,立为王妃,刀白凤貌美如花,端庄秀丽,颇有观音大士之态。摆夷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男女一夫一妻,不得纳妾,而段正淳又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男人,大理段氏以武术起家,与中原江湖千丝万缕,段正淳行走江湖,再加上中原艳女如花,大理段二桃花不断。

而身为王妃的刀白凤又管不住自己的丈夫,如果她对丈夫没有感情到了罢了,可叹的是他们之间虽然是利益婚姻,但是刀白凤爱上了段正淳,一心一意想和他双宿双飞。怎奈他不可能属于一个女子,就是摆夷族的凤凰也不行。想来刀白凤哭过、闹过、悔恨过,依然阻挡不了丈夫的沾花惹草。

甚至,丈夫惹上的女子,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你看书中刀白凤对那些女子一清二楚,且多年以后秦红棉依然指派女儿前去刺杀刀白凤,就知道这么多年,王妃没少受到这些骚扰。还不能向娘家求助,因为一番把握不好度,就有可能使得原来融洽的翁婿关系落变成敌对势力,自己虽然愤恨这花心的丈夫,但并不想和他走向对立面。

怎么办?

为情所伤的女子,一般很难理智,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而刀王妃一样与众不同,她以自轻自贱的方式,来侮辱段正淳,让他也领略一下背叛的滋味。

“天龙寺外,菩提树下,花子邋遢,观音长发!”

不是她选择段延庆,只是她要选择一个最丑陋最肮脏最低微的人,给丈夫带来侮辱,让这么多年自己内心收到的委屈给予一个发泄口,一个心理平衡,巧合了这个人居然是延庆太子!

春风一度后,刀白凤心灰意冷,入了道观修行,玉虚散人,一方面对丈夫彻底寒了心,另一方面知晓自己生下的大理世子并非段正淳骨血,有几许的心虚与忏悔。

刀白凤出轨的方式固然不可取,但她追随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婚姻态度,却值得赞许,可以算是金庸小说中比较早的女权主义者了。

她终究忘不了段正淳,在茶花古道上,与段正淳的四位红颜知己一起,死在丈夫的身边,这么多年,虽然她贵为王妃,摆夷族的凤凰,但她为段正淳伤心难过一点都不次于王夫人、阮星竹、秦红棉、甘宝宝等人。


这是刀白凤一时冲动之下的行为。

这个乞丐是当时的大理国的太子,段延庆,也就是武林上的四大恶人之首。

话说当时段延庆的父亲在世时,大理发生叛乱,导致皇帝被杀,段延庆当时身为太子也被打成重伤,甚至面目全非,喉咙还被割了一刀,导致不能正常说话,他就爬到天龙寺求救,谁知天龙寺主持枯荣大师闭关,小沙弥就以为段延庆是个乞丐,被打发走了。

另外一边,刀白凤记恨段正淳风流无度,拈花惹草,多次伤她的心,所以刀白凤就打算报复段正淳。既然段正淳是大理当时最尊贵的人,那么她就要找一个最卑微、最 *** 的人来侮辱段正淳,所以就正好找到了当时在天龙寺外的段延庆,与段延庆一番云雨。事后刀白凤也是后悔不已,但大错已成,生下段誉之后就去尼姑庵了,很少回王府了。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请听听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这个意义来说,刀白凤的负气之举,又何尝不是菩萨舍身般的慈悲呢?

段延庆何许人也?

先帝嫡脉,大理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一国储君。

皇族内乱,他被逼流亡,音讯全无。国不可一日无君,才有他堂弟段正明登上皇位。

他可以说是大理国至尊至贵之人,又兼通文武,英俊潇洒,乃是第一等的人物。

段延庆瞧瞧段正淳,又瞧瞧段誉,但见一个脸方,一个脸尖,相貌全然不像,而段誉俊秀的形貌,和自己年轻之时倒有七八分相似,心下更无半分怀疑。

从这段描述,再想想段誉的容貌,就可以明白段延庆年轻时多么英俊。

而当他遇到刀白凤之时,他是什么模样?

那白衣女子听到菩提树下有响声发出,回过头来,只见尘土中有一团人不像人、兽不像兽的东西在爬动,仔细看时,发觉是一个遍身血污、肮脏不堪的化子。她走近几步,凝目瞧去,但见这化子脸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伤口,每处伤口中都在流血,都有蛆虫爬动,都在发出恶臭。

刀白凤要寻一个“天下最丑陋、最污秽、最卑贱的男人”报复段正淳,段延庆此时的形象可见一斑。

只要想想段誉的俊秀模样,再想想这遍身伤口流脓爬蛆的乞丐模样,从至尊至贵,到至贱至卑,谁能够忍受这种屈辱折磨?

更何况,大理国已经平定,他这个最正统的太子却不能够继承皇位。因为在他被逼逃亡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堂弟段正明根基已固,甚得人心,满朝文武钦服,他根本没有一丝胜算。

这又是何等让人绝望?

而段延庆以绝大毅力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挣扎到了天龙寺外,因为他在这种最恶劣的状况下仍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理性和智慧寻到了唯一的路。

那就是天龙寺枯荣大师。天龙寺对大理皇室的意义不必多说,不少皇帝都在天龙寺出家。

他知道自己绝不能贸然现身,即使段正明顾念旧情,他的忠臣良将也会毫不犹豫杀了他。

而枯荣大师出面又自不一样,以他的身份威望,足以证明正统。而且枯荣大师是他的亲叔父,段正明的堂叔父,亲疏远近不言自喻。

可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来到天龙寺外,等到的却是枯荣大师坐枯禅的消息,出关不知何期。就算出关,也绝不见外人。他又不敢跟知客僧说自己的身份。

即使是以他的心智,也终于绝望。

 他只想站起身来,在菩提树上一头撞死了,但全身乏力,又饥又渴,躺在地下说什么也不愿动,没了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求生的勇气。

就在这样的一个时候,他遇到了刀白凤。

当时情况是怎样的呢?

当月亮升到中天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一个白衣女子从迷雾中冉冉走近……

  林间草丛,白雾弥漫,这白衣女子长发披肩,好像足不沾地般行来。她的脸背着月光,五官朦朦胧胧的瞧不清楚,但段延庆于她的清丽秀美仍是惊诧不已。他只觉得这女子像观音菩萨一般的端正美丽,心想:“一定是菩萨下凡,来搭救我这落难的皇帝。圣天下有百灵呵护。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你保我重登皇位,我一定给你塑像立庙,世世供奉不绝。

在无尽黑暗中看到了光,是溺水挣扎时的救命稻草。

题主说男性受害者思想。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段延庆都不是受害者。即使他有现代的思想,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害了。

最要厘清楚的是,刀白凤并不是 *** :

她一言不发,慢慢解去了身上的罗衫,走到段延庆身前,投入在他怀里,伸出像白山茶花花花瓣般的手臂,搂住他的脖子……

  淡淡的微云飘过来,掩住了月亮,似乎是月亮招手叫微云过来遮住它的眼睛,这不愿见到这样诧异的情景:这样高贵的一位夫人,竟会将她像白玉花花花瓣那样雪女娇艳的身子,去交给这样一个满身脓血的乞丐。

如果此时的段延庆仍是一个美男子,他们便是自愿情况下的野合,一夜的风流罢了。

只是这一刻刀白凤负气,段延庆沦落,这画面也因而变得可悲,变得凄美。

于段延庆而言,刀白凤舍身相就,更让他坚定了自己恍惚的念头。

他坚信这一定是观音菩萨。

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样子,清楚自己的境况,清楚不会有任何女子会给这样的他以缠绵。

而观音菩萨曾有肉身布施。

大理向来尊佛,段延庆身为大理国太子,通读典藏,对这段典故并不陌生。

除了菩萨,还会是谁呢?

他真的以为,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布施肉身于他,解他出苦海。

所以他是欢愉的,是快乐的,是满足的,那是他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回忆。

“一定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观音菩萨是来点化我,叫我不可灰心气馁。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真命天子。否则的话,那怎么会?”

在肉体 *** 的余韵间,他一定看到了那张宝殿上的龙椅,他的灵魂在战栗中获得极乐。

他生下来就是太子,注定要做帝王。

怎能、怎会、怎可一辈子过得凄楚,过得潦倒呢?

被追杀、被折磨、被毁容,受尽苦难,颠沛流离。这些只是上天一时的考验吧?

在天龙寺外最绝望的时候,他看到那白衣美人翩跹而来。

在菩提树下那难以尽述的欢愉中,他寻到了最初的希望之光。

欢迎关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里流淌

“她见到这化子的形状如此可怖,初时吃了一惊,转身便要逃开,但随即心想:我要找一个天下最丑陋、最污秽、最卑贱的男人来和他相好。你是王爷,是大将军,我偏偏要和一个臭叫化相好。”

“她一言不发,慢慢解去了身上的罗衫,走到段延庆身前,投入在他怀里,伸出像白山茶花花瓣般的手臂,搂住他的脖子……”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大理国发生政权变乱,廷庆太子踏上逃亡之路,最终成了“四大恶人”之首的“恶贯满盈”。段延庆某次在湖广道被仇家追杀,面容已毁,又身负重伤,回到大理天龙寺前,已是蓬头垢面,气息奄奄。落到这般地步,大约段延庆先生不免万念俱灰,唯求一死。在此绝境之中,大理国段正淳王爷之嫔妃刀白凤像观音菩萨下凡,投怀送抱,拯救了段延庆。当然,从刀白凤方面来讲,她是在报复段正淳。

段正淳自负风流倜傥,虽然娶了如花似玉的刀白凤,依然四处勾女,八方留情,走到哪,爱情之花就开到哪。段正淳贵为王爷,却总是在江湖上蹓跶,或许纯粹就是为方便他艳遇美人。所以,他一路走来,与甘宝宝、秦红棉、阮星竹、李青萝、康敏等卿卿我我,全心全意的爱上了她们。而王爷段正淳的快活,正是王妃刀白凤的痛苦:一来,段正淳负心不爱我刀大小姐。二来,我刀大小姐输了,输给了那些狐狸精。

根据心理学理论,竞争、争斗是人的本性。从大处看,历史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小处着眼,正如黄庭坚所说:人间哪有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人们什么都要争个高下,或武力,或智谋,或道德。或武力、智谋、道德绑在一起来争。

有争夺,就有输赢。赢家当然可以挺胸昂首,遍览得意之花,而输者,则不免失魄消魂,独流伤心之泪。显然,刀白凤认为段正淳不但欺骗了自己(“只爱你一个”之类的甜言蜜语,估计段正淳没少说),而且,在“争宠之战”中,自己无疑吃了败仗。而人的普遍心理,往往喜欢自以为是,拒绝承认失败的。扭转局面的常见做法,就是报复。

正义的复仇,中西文化都认为是应该的。正义的复仇者,中西文化都认为他是英雄人物。“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基督山复仇记,王子复仇记,早已脍炙人口也。刀白凤对段正淳的报复,采用了“以彼之箭,还射彼身”的办法,你姓段的胡来,我刀白凤还之以乱整,这似乎说不上多么正当。

刀白凤的报复,不但还本,还加高息,“偏偏要和臭叫化相好”。女人看似柔弱,但一旦疯狂,其夸张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一般认为,女人是情感动物,而感情是容易失控的,刀白凤与邋遢乞丐般之人相好,诚然是对段正淳拈花惹草的复仇,更多的则是怄气的恣肆!这样,她就不仅和段正淳在感情上扯平了,而且还会自我感觉在“争宠之战”中她是最终的赢家。这种从报复中得到的胜利者的 *** ,刀白凤也许只能深藏心底,直到后来段延庆将向段誉痛下杀手时,她说:

天龙寺外,菩提树下,化子邋遢,观音长发。

这段生命中最奇特的回忆,段延庆当然刻骨铭心。此时,他恍然大悟,当年长发飘飘如观音现身,拯救于他的,正是王妃刀白凤,而自己苦苦争夺的帝王之位,后来也由自己的儿子段誉坐上。回首那些无尽的纠绕,段延庆想必如在梦中。

此时,对于主角段誉来说,命运彻底来了一个大反转:以前那些妹妹,木婉清,钟灵,王语嫣……“那些其实不是你妹妹”,原来都可以娶来做老婆,真是造化弄人啊。

金庸的武侠小说,语言技巧上也许并没有许多创新之处,但论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幻,悬念迭起,引人入胜,金大侠无疑是第一流的。这大约是因为金庸善于从史诗、民间文学等吸取营养。

在史诗及民间文学中,英雄、主角往往都有离奇的身世,事实上,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是从他家乡关于乾隆与海宁陈家的身世传说中得到的灵感。在《天龙八部》中,乔峰原来姓辽国之萧,虚竹竟是少林方丈之子,结义三兄弟之段誉,身世亦不平凡:王妃刀白凤与叫化段延庆孽缘的产物。

这段王妃与叫化的孽缘,符合人性,符合生活的逻辑,最后才揭开段誉的身世之谜,让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显跌宕多姿,最是妙笔。

0
回帖

启是这样继承王位的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