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有哪些特别让人咋舌、好玩的事情?

18分钟前阅读2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5482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9654
  • 回复0
楼主
历史上都有哪些特别让人咋舌、好玩的事情?

历史上谥号为灵的国君基本上都是逗比,他们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杯具!

一、晋灵公

历史上都有哪些特别让人咋舌、好玩的事情?

晋灵公生性残暴、喜欢奢侈。有一次站在高台上看街道上面的行人,突发奇想,叫侍卫送来了弹弓,专门往行人头上打,观看行人惊恐躲避的样子以取乐。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従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晋灵公还特别喜欢养狗,给狗穿上华美的衣服,甚至给狗安排晋国大夫的俸禄;

因为赵盾老劝说晋灵公别老养狗,干糊涂事,晋灵公就想着把赵盾杀了。第一次派遣了一个刺客,刺客大半夜去行刺,看到天不亮赵盾就穿戴整齐准备上朝,刺客心想:“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一条都是罪过,我还不如去死!”于是这名叫鉏麑的刺客就一头撞死在赵盾庭院的槐树上。

第二次晋灵公在一次酒局上派养了许久的猛犬来咬赵盾,赵盾的司机兼保镖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猛犬。赵盾说:“抛弃贤人,使用恶狗,虽然凶猛,有什么用?” 他们两人与兵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了保护赵盾战死。

晋灵公的恶作剧没能持续多久,就被赵盾的家臣刺杀了,被谥号为灵。

二、楚灵王

历史上都有哪些特别让人咋舌、好玩的事情?

春秋历史上要说贤明的君主可以说很长很长,但要说最残暴的君主,绝对有楚灵王一席之地。要知道他能当上君主就是杀了自家侄子然后自立为王。

一次,楚灵王派兵攻打吴国,俘虏了参与杀了齐王躲到吴国的齐国大臣庆封,楚灵王就把庆封拉出来游街,并向着老百姓宣布说:“大家都不要学庆封的样子。他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欺压老百姓,还强行让大夫们都支持他。

庆封便反唇相讥说:“大家也不要学楚共王的儿子围那样。杀死了自己的国君,那国君便是自己亲哥哥的儿子。还要强行让诸侯们支持他。

楚灵王恼羞成怒,就杀了庆封全家。

一年冬天,楚灵王又发兵去打徐国。当时正值下雪天气,士兵们身着铁甲。手执兵器,暴露在风雪之中,寒冷难耐。灵王却身穿“腹陶裘“,外披“翠羽披“,头顶皮帽,足踏豹皮装饰的锦靴,站在中军帐前观看雪景,连声赞叹“好雪!“

楚灵王偏爱细腰的人,“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指楚灵王干的好事。除了宫里的宫女和妃子被饿死了许多;朝中一班大臣为了楚灵王的爱好,把一日三餐减为只吃一餐。然后起床整装,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最后这样的国君当然被人民所抛弃,最后孤独的上吊自杀了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对于有些人来说,工作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对更多人来说,他们希望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两者互不打扰才是最佳的生活状态。

历史上都有哪些特别让人咋舌、好玩的事情?

这一点即使是在战场上也是一样的。

你能想像两方士兵白天还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到了晚上却一起挤进同一家酒馆,坐在一起开怀畅饮么?

这可不是什么影视剧剧情,而是真正发生在历史上的故事。

1992年,超级大国苏联正式宣告解体后,这让原本的加盟个摩尔多瓦陷入了一场内乱,原因是国内民众分成了两派:一部分是想跟西方国家搞好关系的亲西派,另一部分是想和俄罗斯亲近的亲俄派。

双方因为立场不同而爆发了激烈的争执,本着说不通就打到服的宗旨,这种分歧很快就上升到内战级别,两方人士纷纷拿起了武器,誓要拼个你死我活。

一开始,双方还只是使用轻武器武装自己,但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双方的武器装备越发“重量级”,火箭炮和重卡车都被派上了战场。

而在此期间,因为亲俄派出现了火力不足的情况,他们甚至派出了70多民老奶奶去抢劫俄军驻扎部队的武器,结果这群老奶奶真的把俄罗斯军队的坦克给抢过来了。

但这并不是这场内战最喜感的地方,最喜感的地方在于,即使是在战争期间,摩尔多瓦军队依旧实行上下班制度,白天他们是属于不同阵营的士兵,在战场是见了面必须真刀真枪地拼个你死我活。

但是到了晚上下了班,他们可能会勾肩搭背地进入同一家酒馆,成为一起哈皮的兄弟,颇有点一笑泯恩仇的感觉,也因为这样,摩尔多瓦内战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场上下班的战争。

而这场内战整整持续了3个月,大概有1500人丧生,这种有些无厘头并且毫无意义的战争,引起了国内很多民众的不满。

最终在人们的大规模 *** 之中,俄罗斯军队介入调解,才结束了这场内战。

现在看起来,人们更多的焦点是集中在这场战争中好笑的上下班制度,但却忽略了1500人的丧生,对于人口不多的摩尔多瓦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惨痛的悲剧,无论起源和过程如何,都不能改变战争残酷的本质。

好啦,今天的答题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识,快关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点,你的魅力就多一点哦~

我来分享几个历史上名人的另一面吧,不好玩你来打我~

日记达人季羡林

季大师善于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在日记里,并且他的日记风格不能再接地气了,下面节选几段供大家欣赏:

1932.9.11 “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1932.9.23 “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1932.12.21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1933.4.29 “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1934.3.13 “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 *** 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当然季大师的日记本里并非都是吐槽的记录,更多的还是人生感悟和读书心得之类啦~

上海滩脑洞王章太炎

章大师有一颗不老且活泼的心,但是他的好玩间接的让她的女儿们背了锅,为了别具一格,章大师给他四个女儿分别取名章㸚、章叕、章㠭、章㗊(你们认识这几个字吗,车逻辑反正是不认识),结果这四个女娃娃由于名字太难念导致没人敢上门提亲。

章大师有时也活在神话世界里,在一次抽查户口统计人口中,调查员发现章大师在年龄栏里写的“万寿无疆”…不过最终他活了67岁。

错别字大王徐志摩

徐志摩的诗很浪漫,浪漫到我们都想给他生猴子,但徐大师在写字方面不拘小节,经常写错别字,报刊里能做徐志摩专区的校阅那定不是一般人。

徐大师为人风流成性,据说经常在北平和狐朋狗友们光顾风月场所。

徐大师喜欢经常换笔名,其中有一次署名“云中鹤”发表诗歌,大火。但许多年后,徐志摩的亲戚查良镛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在他的小说《天龙八部》中创作了云中鹤这一好色的人物…

时间大师钱玄同

大文学家钱大师,其思想很超前,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但钱大师有个很诡异的思想卖旧书他认为人活到四十就够了,要是四十岁还没死就该枪毙。但钱大师还是很愉快的度过了他的四十岁。于是他的好友们纷纷为其写悼亡诗以示调侃,还差点出版了关于他的专属悼亡刊物。

甜品大师鲁迅

鲁大师可以算个有争议的批评家,除了文字犀利外,鲁大师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但他和咱们普通吃货不同只是因为嘴馋去吃各种新奇的东西,而鲁大师立志吃遍所有的甜食,我们也能在他的日记里看到他有意无意的对各种糖进行记载。那么毫无疑问大量的甜食使得鲁大师有了很严重的蛀牙及疑似骨质酥松的症状,在长期饱受牙痛折磨的他就成为了牙大夫的常客。

有一次鲁大师照往常一样去看牙医,这次的治疗令他牙痛的症状缓解了不少,鲁大师很高兴,觉得做些什么庆祝一下,于是他去稻香村买了一堆饼干愉快的回家了…

如果说鲁大师这“不检点”的生活是因为身边没人管束,但他在与妻子两地分居的时候可是经常忍不住怀念自己的妻子。一天,天气不错,鲁大师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思绪万千,于是又一次想起了和妻子在一起的那些幸福1日子。结果旁边一只小猪崽的叫声扰乱了他的思绪。鲁大师大怒,起身就去打猪,猪也不甘示弱开始反击,二人的格斗就这么开始了…


文/车逻辑的逻辑

我以上列举的名人轶事也有可能是后人编的…


说话当年萧何临终前,汉惠帝刘盈拉着他的手说:"萧叔,你可是把一辈子都丰献给我大汉朝哇,你这一走,我可怎么办呢?"

萧何说:"领导,你放心吧,这事儿我早就替你想好了,我哥们儿曹参这人不错,我对他知根知底,就让老曹接我的班吧。"

就这样,曹参接替了萧何的工作,可他整天遛遛狗,逗逗鸟,吃喝玩乐,无所事事。

刘盈看到这种情况,心里不高兴了。

他想,萧叔是不是临终前糊涂了,怎么给我推荐这么一个人?这工作态度可不行呀,得找机会找他训训话。

这天,刘盈约曹参喝茶,曹参屁颠儿屁颠儿就去了。

见了面,刘盈问道:"老曹,你这人怎么回事啊!正经事不干,天天这么逍遥快活的,这小日子过得可是比我还滋润呐!今天你必须给我个说法,不然你就看着办吧!"

曹参不慌不忙,品了一口茶,没回答他,却问道:"领导,你先说说你和你爹相比,谁厉害?"

刘盈他爹是刘邦,论能力论功绩,他当然比不上他老子了,就答道:"那还用说,当然是我爹厉害了。"

曹参又喝了一口茶,接着问道:"那你再说说,我跟萧何相比,谁更牛逼?"

刘盈一听,我擦,这还用问,就你这副吊儿郎当的样儿还想跟萧叔比?答道:"你当然比不上萧何了!"

曹参听后一拍大腿,说:"领导,这不就对了!你不如你爹,我不如我兄弟萧何,该干的他们都干了,咱俩还折腾个啥子!你爹比你厉害,你就老老实实听他的话照他的做的就行了;我兄弟萧何制定的政策让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我顺着他就中了。领导,你说咱还操恁大心干嘛?"

曹参这一番话说得唾沫星子乱飞,刘盈一听,哎哟,不错呀,人家老曹说得有道理嘛,于是就让曹参回家继续喝酒吃肉了。

竟然还有人能把不务正业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并且无从反驳,也真是让人咋舌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中国,经过秦朝的暴政和秦末的征战,国家早已破败不堪。

据史料记载,刘盈他爹刘邦当时都坐不起马车,找的牛车的牛毛色都不一样,这虽说有点夸张,但却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情况。

汉惠帝刘盈继位时,国家还未完全恢复过来,曹参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汉惠帝休养生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后面的"文景之治"。

因此,"萧规曹随"也成了历史上一段佳话!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好玩到咋舌的事情,各类话题都很多。这次就说说相对“冷门”的一类:历朝历代经济与生活领域,一些趣味无比的历史真事。

一:受欢迎的“汉朝制造”

汉朝暴打匈奴后,贯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从此畅通,但除了中国丝绸外,另一件“汉朝制造”也卖火——汉朝的钢铁武器。

比如夹在汉朝与罗马间的波斯帝国,就是被汉朝使者嘲笑“兵弱”的安息国,正是汉朝冷兵器的大买家。有“汉朝钢铁”壮胆的波斯国王,朝着老对手罗马人霸道喊话:“你将很快看到用进口的中国钢铁来代替向你们交纳的黄金。”然后手持汉朝冷兵器的波斯军队,把称霸欧洲的罗马人揍得头破血流。

挨揍的罗马人哪里服?你买我也买!但缺少中国高炉技术的罗马人,买得来却也造不出来。以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查理敦的话说,来自汉朝的冷兵器,这些汉军士兵的常规批量装备,却是罗马贵族圈里价格水涨船高的宝贝。何为强汉?汉朝来的硬家伙,就是强大的标志。

二:晋朝驸马爷吃“肥皂”

古代没有肥皂,那么洗浴用什么?西晋时就有一种名贵“澡豆”,用猪的胰子去垢后做成,洗脸洗手时装在琉璃碗里取用。去污清洁效果极强,价格也极昂贵,通常都是皇族专享。莫说普通老百姓用不上,就算好些豪门公子,平日也难得一见。

比如《世说新语》记载,名门王家的公子王敦,刚被晋武帝招为驸马时,晚上在驸马府里上完厕所洗手,佣人们赶紧给他端上一碗皇家洗浴专用的“澡豆”。王敦一瞧明白了:感情皇帝家洗个手也要吃夜宵?立刻抓起来放嘴里吃得香,分分钟就把一碗“澡豆”全吃光。驸马府的佣人们,当场笑翻一片。

三:大唐君臣的“水果烧烤”

爱吃烧烤的朋友们常说:这世界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嗯,大唐帝国的君臣们,也相信这句话,不过人家常吃的,是“水果烧烤”。唐朝的学名叫“炉端烧梨”,就是用炉子生火烤着梨子,大家现烤现吃。这奇葩吃法,在大唐皇家圈里相当流行。以《唐语林》记载,唐太宗每次和大臣们吵翻天后,都会笑哈哈弄个炉子,把大臣们叫来一起烤火吃梨。

比如反击东突厥的时机,大唐王朝的农田水利建设,甚至打高昌通西域。多少关乎大唐国运的大事,好些都是君臣们吃着“水果烧烤”拍板。在唐朝吃烧烤,真能解决很多问题。

四:汴京城的“无蚊一条街”

北宋都城汴京,夜市空前热闹,夏夜里蚊虫叮咬也是大烦恼。可别管多炎热潮湿的天气,北宋汴京城的马行街上,却是从来一只蚊子也找不见。为何有此奇特科学现象?以《铁围山丛谈》的解释:马行街整条街全是药铺,家家富的流泪,焚香驱蚊舍得下本。外加马行街的生意都是通宵达旦,整条街彻夜灯火通明。因此驱蚊的药香味整街弥漫,蚊子当然来一只挂一只。宋朝商品经济有火爆?连蚊子都这么给吓跑。

五:“鸳鸯拐”有多厉害

《水浒传》里,小厮高俅凭一脚接球时的“鸳鸯拐”功夫,瞬间叫宋徽宗一见倾心,从此飞黄腾达变“高太尉”。为什么一脚“鸳鸯拐”就能强硬改命?因为北宋足球比赛里,就属这“鸳鸯拐”难踢。‘

以《东京梦华录》记载,这“鸳鸯拐”可不像电视剧里糊弄个空翻就算完。而是要左右脚的外脚踝连续击球,把球打到头肩胸腰膝各个部位,前后一共几十套花哨动作,期间球绝不能落地。如此技术难度,别说当今国足,就算每年拼金球奖的世界级球星们,能做到的也没几个。

但千万别以为,在足球运动发达的北宋,做职业球员是个好差事。大型比赛输了球,可不止是挨骂罚钱的事。输球一方的球员们不但要挨鞭子抽,还要脸上涂红白粉受辱,比起现代职业球员,不是一般的惨。

六:“换衣癖”张居正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发达,各种消费都火爆。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于慎行说,北京城里卖盐酱的小贩,都常有数千万的资产。上街买趟油盐酱醋,没准就能撞上土豪。

但要论更土豪的,还要属于慎行的老师——万历年间大改革家张居正。这位名臣平日穿衣最讲究“鲜美耀目”,每天的名贵衣服绝不重样,一天要换好些套。就连他每天中午在内阁吃饭,都是吃一会就去换衣服,一顿饭下来能换四五次,全是衣料名贵的服装。有这位“换衣癖”带头,明末的竞奢风气甚嚣尘上。

七:“广东猪”攻克欧美

晚明年间时,广州已是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欧洲各国商人纷纷来扫货,一件广东“土产”,却和丝绸瓷器一样火热受欢迎:广东家猪。

广东农村常见的家猪,怎么这么叫欧洲人瞧稀罕?实在是中国的家畜养殖,当时领先欧洲太多。易肥且易繁殖的广东家猪,也叫欧洲人瞧了稀罕,然后就不惜重金疯狂爆买,拉到欧洲农村去配种。之后不到一百年里,广东家猪强势登陆英国农村,英国本土“种猪”近乎绝迹。广东家猪交配出的“约克夏猪”遍及欧洲,又在十九世纪初席卷美国,造就了美国的“波中猪”。近代西方的家畜养殖业,从此进入井喷发展。

以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话说: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样的“极高的价值”,也见证了中国几千年里,一批批农业工作者的伟大。中国历代王朝国富民强的繁华记忆,更是他们沉默奠定。只此一条,这些大多数名字已不可考的祖先们,当得起比帝王将相还重的尊敬。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李清照生平事迹,有哪些最为著名的作品?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生于历城西南之柳泉上。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也工文章。李清照十八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其后,赵明诚出任莱州、淄州等地太首。夫妇除爱好诗词、时相唱和外,更酷好金石图书,收藏极富。金兵入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妇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在赴任途中,中暑感病,死于健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便只身飘泊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过着难民的生活,她晚年的景况极为凄凉、困苦。李清照不仅善作诗词,散文也写得很好,她南奔后所作的《金石录后序》,就是一篇在叙事和抒情两方面都写得极其生动而优美的散文。她的文学著作,在南宋时已刊行了包括诗、文在内的《李易安集》和词集《漱玉词》,可惜这些集子都已失传;现行各种版本的《漱玉词》是后人辑录的,共存词五十首左右。至于他的诗、文,我们只能在一些文献中读到零篇散句了。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而在宋代男词人雄霸词坛的时期,李清照这一女词人,却是词坛十分耀眼的一颗星,她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填词之妙,之美,之绝,令很多男词人感到汗颜。

李清照的学说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以及李清照对于词与爱情的深切体悟,让她冠绝一个时代;李清照才情一流,风流、洒脱无二,而其心思之细腻,感受之真切,亦是那个时代无人能与之比拟。特别是在理学兴起的那个年代,她敢于如此真实地表达感情,敢于如此将女性的内心情感袒露地表达于词中,更是惊世骇俗,令很多男人羞愧不已。

李清照画像

宋廷南渡前后,是大动乱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人要正常活都不容易,女人要正常生活更艰难,而作为曾经生活优裕,爱情很幸福的女词人,在深爱的丈夫死后,家庭突发变故,被迫颠沛流离的寡妇,就更加艰难了,而她,李清照这位天才的女词人,却能创作出冠绝古今的极为优秀的词作,奠定了她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她在词坛上的显赫地位而言,李清照确实是“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她是将词的创造规律运用得最好的古代女词人。她十分重视词的音律,特别善于用精炼字句,同时,她又能非常巧妙地以妙字妙句来深切地表达心境;她的词既容情深厚,却又富有生活意趣,看似没有反映社会现实,但却充满了对于残酷现实的揭示和倾诉;她的词婉约、凄凉,但却又透露出一种大气和洒脱。

她的词情真意切,富有音乐的美,其遣词用句之绝妙,其造境抒情之高深,是其他词人所难以做到的。她以女性的细腻感受去体悟生活中的深厚情感,以潇洒的态度去描 *** 实生活体验。她填的词,不做作,不掩饰,真实袒露,大胆倾诉。她自在自如地填写她的词,我行我素地表露她自己的真实心境。

她是遣字入词的绝顶高手,是描写女性情感的文字大师,是让词具有美妙音乐感的行家里手。有人说,吟诵李清照的词是学习遣词用句的最好方式,是学习写出让文章更有旋律感的最好 ***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李清照画像

明代词论家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卷二)确实,李清照的词,以故为新,颇有独创性;以俗为雅,妙趣横生,是冠绝古今的优秀词作。

第一,书香门第,少时无忧,兴趣的是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很有文化气氛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的一位很有才学的官员,他进士出身,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李格非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他虽是高官,但却很有文才,工于词章,他家中藏书丰富,这让李清照少时耳闻目染,感受到家中的浓厚文化气息。

李清照少时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生活环境中,而且,她天资聪慧,敏锐好学,很有才华。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碧鸡漫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对年少时的李清照也大加赞赏。李清照年少时便擅长于写文章,而且,她特别能写诗,她写的诗受到了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的称赞,甚至认为她的诗不会输给古时的诗人。

年少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环境是很优雅的,她生活在京都,其繁华景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早时,她写诗较多,比如,她读了宋代诗人张耒的《读中兴颂碑》之后,便写了两首“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张耒的《读中兴颂碑》是这样写的: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蛟龙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而李清照的“和诗”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李清照写此诗乃是对唐时的“安史之乱”进行深思,她以诗来斥责唐玄宗奢淫腐败,感叹人们只知道责备唐玄宗宠信高力士、宠爱杨玉环而败家误国,却不知责备唐肃宗宠信李辅国、张后所带来的弊端。李清照的这两首“和诗”很大气,很有想法,而且与张文潜的诗合得很妙,当时一写出来便得到了一些大文人的称赞。宋代周煇赞此两首曰:“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清波杂志》)

除了写诗之外,李清照也开始填写词,她当时写的词已让她在词坛上崭露头角,有的词成了后世广为传诵的名作,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便是一阕很有意境的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大致是她十六岁所作,这是回忆一次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仍沉迷于优美景色中,忘了回家,乘着夜色,掉转船头,却不料错入了藕花深处,急行船时,却惊起了一滩鸣鹭。这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是当时李清照心境的写照,表明年轻时的李清照是过得非常愉快的。

而一年之后,李清照又写了一阕《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时,生活依然是悠闲舒适的,酒醒之后,知昨夜雨虽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紧,一夜沉睡,却没能消去残酒,问卷帘侍女,说是海棠花依然如昨日一样。可是,她知道,此等时节,应是绿叶繁茂,而红花凋零。一夜酣睡,细雨急风,残酒未消,绿肥红瘦,这心境有些许的沉闷,但只是闲适生活中的忧思而已。

李清照画像

第二,曾是琴瑟 *** ,后来却又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自此结束了她闲适无忧的少女生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说:“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此时李清照新婚燕尔,爱情甜蜜,志得意满,生活幸福。她的父亲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而她的夫君赵明诚的父亲任吏部侍郎,两家的家长均为朝廷的高级官吏。

只是,李清照的父亲和公公,皆是谦廉官员,所以,赵明诚和李清照虽系贵家子弟,但家里也属于贫俭人家,赵明诚仍在太学读书,每逢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他的妻子团聚时,常去当铺典质衣物,而后去热闹的相国寺市场,选购他所喜爱的碑文和书画。年轻的夫妇俩喜爱碑文、书画胜于对食物、服饰兴趣,他们经常沉浸在艺术文化的享受之中。

李清照画像

两年之后,赵明诚学业结束,进入了仕途,这使他有了俸禄,但是,夫妇俩仍过着俭朴生活,他们将手中的银两用来搜集碑文书画。赵家虽然有很多藏书,但他们总觉得不够多,喜欢搜集更多的字画古籍。赵明诚对碑帖字画十分倾心,他想方设法弄来珍品,比如,通过亲友故旧,将朝廷馆阁所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摹写,品味欣赏。遇有名人书画,不惜典当衣物去购买。但他们财力毕竟有限,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比如,有一次,有人拿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赵明诚、李清照一见,爱不释手,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但无力购买,只好归还给卖家。为此,他们惋怅数日,深感可惜。这一对年轻夫妇,虽然感到手头不宽裕,但他们却过得很快乐,他们享受着高雅的艺术文化的乐趣。

可是,好景不长,赵明诚和李清照的这种快乐生活很快就被打乱了。朝廷新旧派的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李清照才结婚一年多,他的父亲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因而被除去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失去了官职。而赵家却不一样,就在李格非被罢官的同一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先是升任尚书右丞,继而又升为尚书左丞。李清照为救其父,曾写诗给她公公赵挺之,请求搭救李格非,但没有任何效果。李格非只好携家眷回到他的老家。

灾祸并非就此结束,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作为元祐党人,其罪名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朝廷禁止元祐党人的子弟居在京都,之后,又禁止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崇宁三年(1104年),尚书省勘查元祐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皆令在不得在京居住。如此一来,李清照便无法留在京都,她被迫回到原籍,与他的丈夫赵明诚分离开来。

这一对恩爱夫妻,硬是被分隔在两地。而这对于李清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她对赵明诚十分爱恋,爱得极为深情。早在崇宁二年(1103年),当赵明诚“负笈远游”时,她独住在家,便受不住了,她深情思念远行的丈夫,深闺寂寞,写下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独居在家的李清照感到,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很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之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消魂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还更加消瘦。此景此情,一位深切思念丈夫的闺中 *** 的那种凄凉寂寥、孤独寂寞的心情完全表露出来了。

李清照画像

在同一年,李清照还写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此爱恋着丈夫的年轻妻子,如何受得了两地别离呢?李清照被迫迁出京都回老家时,她更强烈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于是,她写下了著名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女词人所描写的这感受太悲戚了: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有谁会寄来锦书呢?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之时,也只见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花也独自飘零,水亦独自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分隔在两处的闲愁。此种相思离愁,是无法消除的,刚从眉间消失,又萦绕在心头。

李清照画像

世事变化莫测,政治风云的变幻也难以预料。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官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是,至六月,因为他与蔡京争权,屡次谴责蔡京的奸恶之行,担心被陷害,想辞职回避,遂称病请求辞去右仆射之职。然而,过了半年多之后,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被罢相,赵挺之又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而且,朝廷毁去《元祐党人碑》,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无罪释放,成了“监庙差遣”,李清照也随之结束了她与丈夫分离的日子,返回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但是,团聚还不到一年,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这次,是赵氏一家遇上了政治灾难,三月,赵挺之被罢去右仆射,不久,他便病死了。而且,由于蔡京的诬陷,赵挺之的家属、亲戚在京者皆被捕入狱,过后不久,他们虽获释放,但赵挺之已失去官职,赵明诚的荫封官位也丢了。此次,赵明诚无法继续留居在京师。李清照也只能跟随她丈夫一家,回到青州的赵氏的私宅中,过着屏居乡里的生活。

在青州居住,李清照将其居室命名为“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她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归隐之意来取其居室之名,而以渊明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义,自己取名为“易安居士”。

李清照与赵明诚虽失去了在京都时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但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生活乐趣,算是有“易安”之乐。他们研读诗文,搜求金石,收集古籍,一道读书、赏画、鉴赏金石,过得很快乐。

青州乃古齐国腹地,碑石古器丰富,李清照与赵明诚收集到了《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和唐李邕撰书的《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增加了收藏品。

李清照随丈夫屏居乡里,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远离了都市的喧嚣纷扰,他们在“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这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于是,他们攻读诗书而避开了烦事,过得安静而快乐,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享受和甜蜜的爱恋之中。于是,李清照写下了《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者托物抒怀、咏物抒情,咏颂桂花的独特风韵,赞其秉性温雅柔和,认为桂花惟将浓郁的芳香飘人间,犹如隐居君子,以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世人敬佩。作者叹惜屈原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美德,唯独不收桂花,实在可惜。

李清照画像

政和四年 (1114年) 新秋,李清照三十一岁,赵明诚在她的照片上题写道:“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易安居士画像》)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基本完成了他的著作《金石录》,当时的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后序》。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赵明诚任莱州知府,而李清照暂时独居青州,她深情思念丈夫,这使她写了《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四个月后,李清照也到了莱州。她写了《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不久,又写了《感怀》诗一首。到莱州之后,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并写了《金石录后序》。四年之后,赵明诚改守淄州,得了白居易所书的珍贵的《棱严经》,与李清照共赏。

靖康二年,金人大举南侵,宋徽宗、钦宗父子被虏,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朝崩溃了,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开启了南宋的历程。三月,赵明诚母亲去世,赵明诚南下奔丧,八月,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危急,李清照开始整理遴选家中收藏品,准备撤离;十二月,青州兵变,郡守曾孝序被杀,李清照家里没有整理收好的一些书册被焚,而李清照押运着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又遇张遇攻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李清照于兵荒马乱之中,历尽艰辛,将她与赵明诚收藏的稀世文物押抵江宁府。

宋高宗拒绝主战派的建议,实行妥协投降政策,只求苟安于一隅,李清照对朝廷的投降政策十分不满, 她写下了“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诗句进行讽刺。

李清照画像

在江宁期间,李清照写了表达她的苍凉沉郁之感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放弃江宁,弃城而逃,当李清照与赵明诚船行至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时,李清照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并借以讽喻南宋统治者。五月,朝廷下旨让赵明诚知湖州,但是,在赴任途中,赵明诚染上重疾,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丈夫弃城逃跑,后又奉命任新官,可是,官没有再当成便死了,李清照成了一位孤独的人,此时,她是心情很痛苦,她为他的丈夫写祭文,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四六谈麈》卷一)

当时,李清照的心情非常不好,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在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她写下了《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画像

第三,颠沛之后,身心憔悴,无奈再嫁,“也拟泛轻舟”,却恐“载不动许多愁”

丈夫去世后,李清照极力想保住赵明诚所遗留的文物书籍,她本想护送文物书籍去投奔赵明诚妹婿、兵部侍郎李擢,当时李擢跟随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可是,船还没有到目的地,洪州已被金人攻破,李清照运送的大量文物丢失了,她只携带少量轻便书帖典籍仓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投奔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不久,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立齐政权。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达衢州。次年,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住于土民钟氏之家,但夜间书画被盗,李清照悲痛不已,立重赏收赎,但没有能赎回,她的所有图书文物基本都散失了。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此时她感到十分痛苦,一路颠沛流离、艰难逃亡,途中,图书文物都丢失了,文物古籍是支撑着她勇敢前行的精神寄托,而今几乎全散失了,这使她受到了重大的精神折磨。此时,他失去精神寄托,走投无路,孤独无依,实在很难再撑下去了。

就在这孤独无援、居无定所,身心憔悴的时候,李清照遇上了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张汝舟,此时李清照已经49岁,张汝舟追求她,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李清照嫁给了他。其实,张汝舟是一个势利小人,他并非真正喜欢李清照,而是觊觎李清照的珍贵收藏。结婚后,当张汝舟发现了李清照家中其实文物、财物很少时,他因大失所望而经常谩骂甚至动手打李清照。对张汝舟的野蛮之举,李清照再也无法容忍,不想再跟他在一起了。后来,李清照又发现了张汝舟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不再忍耐了,她报官告发张汝舟,并提出与张汝舟离婚。举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被获准离婚,可是,依宋朝法律,妻子告丈夫要判处三年徒刑,李清照因此身陷囹圄。后来,由于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尽力营救,李清照只被关押了九天后便被释放。

经历了仓促嫁给渣男张汝舟的这一段惨痛生活历程,李清照想开了,她不再想有所依托了,不再想寻找别的男人了;她所珍爱的文物书籍也没有了,她不再专心于古物上了,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诗词的创作中,她将痛苦的经历和心情转变为诗词的题材,同时也关注国家大事。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对国势抱有一丝的希望,遂满怀 *** 地创作了诗歌为两位使者送行,诗中云:“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达了她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体现她充满了爱国情怀。

李清照画像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不久,她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利用游戏文字评论时事,阐述了历史上抗恶杀敌的英雄壮举,颂扬忠臣良将,借以讽刺南宋统治者不用良才贤将,抱怨宋廷无力收复失地。

金华期间,李清照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该词云: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花已尽,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说话,泪先留下来,想双溪行舟,担心载不动许多愁。

此外,她还创作了《题八咏楼》诗,悲叹宋室之不振,感慨江山之难守: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绍兴十三年(1143年),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李清照的一生经历曲折,这是在那个动荡年代很难避免的,而她却以她的绝妙词作,获得了“千古第一才女” 的美誉。

问题:李清照生平事迹,有哪些最为著名的作品?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前言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是历史上地位最高的女性词人之一 。

至于的她的故事则家喻户晓,不为人知的事情,我们又怎么知道呢?只能说某些故事,没有广为人知吧。

一、嘲笑前辈词人的词论

李清照不仅留下了著名的诗词作品,还留下了一篇极具文学价值的文章《词论》。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把前辈的著名词人挨个点评了一番。

例如评价晏殊、苏轼、欧阳修:

”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评价柳永: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评价张先、宋祁等人:

”破碎何足名家!“

评价王安石、曾巩:

”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李清照的任意臧否,有不少不以为然,宋人胡仔说:

”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此论未公,事不凭也。“

赵彦卫在《云麓漫钞》评:

《词论》一书多有妄评诸公…

二、嘲笑苟且偷生之人的诗

明朝处囊斋主人的《诗女史纂》中,记录了李清照最有名的五绝:

《乌江絶句》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对于南渡偷生的南宋士大夫们是一种嘲笑。不过这首诗具体写于什么时期,是不是李清照的作品存在争议。

不过,与李清照同时期诗人庄绰,在其《雞肋編》中还记载了四句断句:

赵明诚妻李氏清照,亦作詩以诋士大夫云:南度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又云:南游尚觉吴江泠,北狩應悲易水寒。後世皆當為口實矣。

这四句诗句中,李清照毫不客气地讥讽了这些人,其中还包括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比庄绰晚一些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也记录了这四句诗 :

後有易安李,李在趙氏時建炎初從秘閣守建康作詩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据胡仔的记载,李清照在赵明诚去建康作官时写了这四句。而赵明诚守健康作了逃兵的的经历,是他一生的污点。

南来尚怯吴江冷,用《新唐书》中崔信明典故,《新唐書·文艺传·崔信明》: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嘗矜其文,謂過李百藥,議者不許。揚州錄事參軍鄭世翼者,亦驁倨,數恌輕忤物,遇信明江中,謂曰:「聞公有『楓落吳江冷』,願見其餘。」信明欣然多出眾篇,世翼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諸水,引舟去。

郑世翼爱损人,他问崔信明:听说你有佳句"楓落吳江冷”,我想看看你其他的作品。郑世翼看了一半说,所见不如所闻呀,把崔信明的诗文丢到了水里。

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有几重意思,首先是自谦诗才一般般 。南渡以后,我(或者其他诗人、文人)还再作着低劣的诗。另外两重意思,一是指江水的确挺冷,更深一层是心寒,对于过往的痛苦和对于未来的迷茫。

北狩应悲易水寒,指徽钦二帝被俘虏北上,应该能感觉到易水之寒。

言外之意,南渡后的文人空谈误国,如今哪里有荆轲一样的志士,去恢复故土迎回二帝呢?

三、南渡前后与赵明诚的情感变化

《金石录后序》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战乱中的李清照,如何痛苦而坚强地生存下来。

1127年也是宋高宗建炎元年 ,赵明诚任知江宁府( 1129年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 ),李清照同年从青州南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

不久赵明诚因平叛不利被革职,后又前往湖州上任。赵、李分别时的情景在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详细的描述:

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金石录后序》

这一段文字,常常被人解读为李清照的一种不满 ,赵明诚离别之时,对于李清照问题的答复似乎有些无情。

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重病,等她赶到建康时,他已经病入膏肓。

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屦之意。葬毕,余无所之。《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和赵明诚在新婚后生活美满、琴瑟相合。但是从逃难以后,感情似乎出现了裂痕。不知道是不是李清照作诗讥讽地影响。赵明诚临死时挣扎着写了一首绝命诗,竟然没有给李清照留下遗言。

四、南渡前后词风转变

南渡以前,李清照的词这这样的词风。例如《减字木兰花》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渡以后,不再是花前月下的相思了,而是充满了家破人亡、物是人非的痛苦。

例如《武陵春 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五、收徒被拒绝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中记载,李清照曾经想收一个女徒弟,可惜被人家无情地拒绝了。

“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苏瑑的夫人孙氏,是陆游的表侄女。

对李清照的好意,这位女孩干净利落地表示拒绝。学填词,不是女子的正经改学的事情。

王灼《碧鸡漫志》曾评价李清照的词作 :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唐朝薛涛、鱼玄机、李季兰等女诗人常常和男性诗人饮酒赋诗,应该都不是王灼认为的”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不知道游的表侄女是真的不想学习填词呢,还是因为不想和李清照这类有些污点的人有所接触。

结束语

晚年李清照过着孤独困顿的生活,朱彧《萍洲可谈》说道:

“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不终晚节,是指那段李清照的而婚经历,在古人眼里,这成了李清照的一个污点。

也难怪在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中,常常见到这种孤苦伶仃的悲愁之情。例如《永遇乐》中写道: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怀着对于亲人和故土的无限思念而悄然辞世,享年73岁。

@老街味道

李清照的名篇我个人觉得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不为人知的事就是晚年犯法入狱。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玩鉴赏家,在赵明诚病重时,有一位北方的探望者拿着一石壶请他鉴定。当时,宋朝和金国正在交战,所以就有人造谣说赵明诚在临死时托人将一把玉壶献给了金国。

李清照为了给丈夫洗刷罪名,带上家中所有收藏的古董,跟随被金兵追杀的宋高宗赵构一起逃难。

有一个在军队管财务的人叫张汝舟,为了李清照的古董,向守寡的李清照求婚,李清照不知内情,答应了婚事,结果张汝舟在得到古董后,对李清照百般虐待,李清照最后无奈,提出离婚。

大宋法律规定,妻子告丈夫,即使丈夫有错,离婚后妻子也要被官府关押一阵。李清照痛下决心,即使自己被关押,也要离婚。这才有了李清照入狱的情况。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如《点绛蜃。蹴罢秋千》即是李清照小时候在家里荡秋千时因偶遇一下人闯进来,于是信笔写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古代有同性恋吗?

同性恋永远是个千古不变的话题,男男同性恋叫耽美(以前叫分桃断袖以及龙阳之好,断背之情),女女同性恋叫百合(还叫磨镜,拉拉,蕾丝边)。今天大官人人不讲百合的故事,只讲耽美的故事。

讲三个:断袖,龙阳,分桃。

一,断袖之癖:

当刘欣18年后再次看到董贤的时候,他的心依然颤抖不已。唇红齿白,肤如凝脂,此人本应天上有,为何因我落人间?

他忽然感觉这30多年过的完全就是行尸走肉的生活。与贤儿相比,三千佳丽皆为庸脂俗粉。因为她们身上没有贤儿的这股灵气。

当我们互相拥抱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一阵满足,人生难得一只鸡……

为了他放弃我现有的权势那又如何?

为了他,我就算沦为平民那又如何?

只求与他终生厮守。

“皇上,该上朝了”内侍进来说道。

我轻轻起身,怕打扰睡梦中的他,没发现他正枕着我的衣袖睡得香。

“拿剪刀来”,我轻声说道。

我用剪刀轻轻的把衣袖剪断,让他好好的做一个美梦吧。转身上朝。

————典故取自汉哀帝刘欣与董贤的断袖之癖。

二,龙阳之好

有一次为安釐王和龙阳君去钓鱼,龙阳君钓到大鱼之后就把小鱼扔了。于是他感叹地对安釐王说:“唉呀,以后有了更好的男人你就把我给忘了”。

安釐王轻柔的抚着龙阳君的肩膀说;“放心吧,爱卿。孤此生只爱君一人。”后来安釐王下令:谁在他面前提起美人这两个字,他就诛谁九族。此生只爱龙阳君一人。

至此二人快乐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了一起……

——典故取自战国时期的魏安釐(音西)王和龙阳君的爱情故事。

三,分桃之爱。

春秋时期的卫国,有一个大夫弥子瑕,伸手卫灵公的宠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二人携手在桃园游玩。

弥子瑕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自然而然的,将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卫灵公。

卫灵公大受感动,热泪盈眶,满含深情的说说:"这是多么爱我呀!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

——典故取自春秋时期的卫灵公与弥子瑕的爱情故事。

总结:个人始终认为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跨越种族,跨越物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更别说简单的跨越性别。

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既能攻守同盟,也能共磨一镜……

我是碧落晓蓝,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我国古代就有同性恋,而且早就有了。在古代,同性恋也称为好男风。

分桃断袖的由来

“分桃”的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话说春秋时期的卫灵公有男宠弥子瑕,恩爱非常。有一次,两人在园中游玩,弥子瑕吃了个桃子,觉得很甜,于是就留了一半给卫灵公。卫灵公对此大加赞赏,顾不得君臣之礼,很开心地吃了剩下的桃子。

断袖的典故出自《汉书·佞幸传第》。汉哀帝时,董贤曾任郎官,因为长相秀美且好修饰,因此获得哀帝的宠幸。有一次,董贤与哀帝午睡时,压到了哀帝的衣袖。哀帝想起身,发现董贤没睡醒,不忍心惊醒他,于是割断了袖子才离去。可见哀帝对董贤爱意之深。

所以,分桃断袖,后来就指同性恋了。

除了分桃短袖,龙阳之好也指同性恋

龙阳之好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话说魏王与龙阳君是一对同性恋,两人经常同床共枕,十分宠爱。有一次,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却突然哭了,魏王十分惊讶,赶忙问是什么原因。龙阳君就说,刚开始钓到一条鱼的时候很开心,后来钓的鱼越来越大了,就会把小鱼丢了。我想着天下的美人何其多,就害怕魏王您有朝一日宠爱了其他的美人,肯定会抛弃我,所以情不自禁的流泪。魏王听后,十分动容,为了打消龙阳君的担忧,下令全国不许谈论美人,违令者满门抄斩,借以表达对爱龙阳君的爱。

后来的许多朝代,很多达官贵人喜好男风的,就会养娈童,甚至出现男妓。

比如说两宋时期,汴梁(今开封)和临安就有男妓。有趣的是,这时候的男妓,起的名字多半类似于女人的名字,如莺莺燕燕之类。政和年间,宋徽宗曾打击男妓一事,规定“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五十贯钱,就是5万文钱。

明朝以后,男风一度十分流行。官员或富贵人家,许多人家里都养童子。没错,这些童子,就是男宠。《金瓶梅》里,西门庆就有个书童,这个书童“口噙香茶桂花饼,身上熏得喷鼻香”。试想如果是一般的书童,肯定不会身上香气逼人。

《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和秦钟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多少也有些龙阳之好的成份在里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必删)

我国同性恋的历史,也可以说是相当长了。古代把男子同性称为“断袖”、“龙阳”、“分桃”等等,把女子同性恋称为“对食”“墨镜”等等。

汉哀帝与董贤断袖之癖

西汉的汉哀帝就认为董贤长得美,两人有说不清的感情。两人同睡龙榻之上,有一天汉哀帝醒来后,看见董贤还在睡觉,他准备穿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袖子被董贤压在身下取不出来,担汉哀帝又不忍心惊扰董贤,于是他偷偷的拿佩刀割掉自己的衣袖,然后悄悄离去。等到董贤醒来后,看见自己的身下压着汉哀帝的衣袖,深深的感受到汉哀帝的深情,越发的对汉哀帝好。“断袖之癖”就来源于此。

卫灵公与弥子瑕的分桃之情

《汉书·佞幸传》记载道:

“(董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宠爱日甚。出则参乘,入御左右。常与上卧地。尝昼寝,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

弥子瑕是卫国卫灵公身边的大臣,他是卫国的美男子,在卫灵公面前很是得宠。弥子瑕私自驾着卫灵公的车回家看望自己生病的母亲,卫灵公却没有责罚他,还夸他孝顺。有一次,弥子瑕陪卫灵公一起游玩,在桃园弥子瑕尝到了一个很甜的桃子,他便把吃剩的一半给了卫灵公,与他分享。卫灵公毫不在意,认为这是弥子瑕深爱自己的表现。但是弥子瑕年纪大了以后,卫灵公对他的宠爱变得淡薄了,说:弥子瑕曾假传命令驾驶我的马车,还让我吃他剩下的桃子。

魏王与龙阳君的龙阳之兴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着魏王与龙阳君的一段故事。魏王和龙阳君一起去钓鱼,钓着钓着龙阳君却哭了起来,魏王问其缘故,龙阳君说钓的鱼越来越大,于是把小鱼丢之,想到自己靠容貌得到魏王的赏识,但天下美人那么多,怕魏王爱上其他美人就把自己抛弃。魏王为了不让龙阳君多虑, 就下令全国禁止谈论美人,否则满门抄斩。

古代关于同性恋的词还有很多,例如“外宠”、“男色”“佞幸”“邓生”“小官”等等

同性恋,这个词在当今的社会极为隐晦,毕竟国人对于这类情感还是不太能接受,在欧洲一些国家还好一点。可是在古代就相反了,同性恋在中国古代那可是相当普遍的,而且人们还不排斥,反而很认同。但是古代的西方就不一样了,同性恋在古代西方是被视作异端的,是要被判死刑的。两者的对比,可谓让人唏嘘。那今天小喵就和大家来看一下古代的那些同性恋。


同性恋,在中国古代那可是很流行的,不仅有男的还有女的,而且叫法都可文艺了。

断袖,分桃,龙阳等等,第一眼看到这些词汇,你能将它们和同性恋联系起来吗?

古代的同性恋最开始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尤其是君王将相,而这么多朝代里面,最盛行的就是汉朝,汉朝自高祖刘邦开始几乎每一个皇帝都养有男伴,可谓奇特。接下来,那我们就先说一个汉朝的同性恋故事吧。

  • 为了男伴甘愿断袖的汉哀帝,甚至想要禅位给男伴

断袖之癖,作为同性恋的代名词之一,仿佛有着浪漫气息,它却是两个男人间的爱情描述。董贤,原是汉哀帝身边跑腿的一个舍人,却因为长相俊美而被哀帝喜欢,整日相伴左右,据《汉书·董贤传》记载:“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籍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这要是个现代偶像剧里,肯定是甜苏的桥段,可惜呀,这是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为了不打扰臣子睡觉,自断袖子,这居然就是一国之君,可谓是荒唐了。

断袖之癖

  • 好吃的东西要分享,两个相好的男人就是要分吃一个桃

现代社会里,如果有个同性别的人把自己啃了一半的桃子分给你吃,你吃不?要是小喵我,直接甩他脸上,可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个男人,不仅吃别人吃过的桃子,还吃的很开心,这个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卫灵公。卫灵公手下的弥子瑕,长相俊美,两个人就互相看对眼了,很是亲密。据《韩非子·说难》记载:“异月,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味以啖寡人’。”弥子瑕吃了桃子觉得好吃就随手给了卫灵公,卫灵公不仅不生气,还很开心,真的是让人无语。

分桃之情

  • 一次钓鱼引起的全国禁谈美女,却是为了个男人

战国时期,魏王携自己的男伴龙阳君出去钓鱼,龙阳君钓到很多鱼,可是到最后却哭了。魏王就奇怪了问他为什么哭,龙阳君就说了:“这天下的美女就像水里的鱼,很多,陛下现在喜欢我,哪天就会厌恶我而选择其他女子了。”魏王一听连忙解释,第二天下诏全国不许谈论美女。估计那时候的美女都很郁闷,毕竟输给了一个男人,哎。

龙阳之兴

别以为古代的同性恋只是在男生里发生,女生也有,甚至儿童也没有逃脱,可谓唏嘘。

除了男生有同性恋的习惯,在古代,女子也有同性恋,一般是发生在特殊女性群体里面,比如宫女。

大家都知道皇帝后宫三千,可是没有那个皇帝能够每一个女子都宠幸的到,而且那些宫女一旦入宫基本要到了年纪才能放出宫,而这过程中有羞羞的需求怎么办?那自然是找宫女或者太监,找宫女的癖好叫磨镜,这个不是能告诉你天下谁漂亮的那个魔镜,而是形容两个女子亲近时候动作类似,好像放了一面镜子的意思。至于找太监的,那叫对食。

女同

除了这些,古代上层还有娈童癖,而且这些基本都是男童。此种风气最先开始于帝王将相,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向士族阶层蔓延,到了宋朝时期,更是有男娼妓出现了,可见古人真的会玩。

结语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着隐晦的文化,同性恋近年来随着世人思想逐渐开放,已经有部分人开始慢慢接受。但是让人想不到的却是,在封建礼法森严的古代,居然能普遍接受同性恋的存在,并以此为乐,可谓是有趣。

你好,当然有,只不过当时不叫同性恋,不同时代称呼不同:

余桃

“余桃”意思就是没吃完的桃子。韩非子《说难篇》中有记载。

《说难篇》说:“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卫君宠爱弥子瑕,弥子瑕将吃剩下的桃子给他吃,他说“爱我哉”。从此余桃就成了“同 *** ”的代称。

安陵

《战国策 楚策》记载,楚共王有个非常宠爱的男宠,有人对他说:“现在君王只不过是爱你的容貌,等你容颜衰退之时,君王就不爱你了,不如现在就对君王说你愿意生死相随,以求他的长久宠爱。”谁知一晃几年过去了,他还没与楚共王说起。有一次,他随共王一起打猎,共王感叹道:“现在我如此快乐,等我死了,谁还能和我分享这快乐呢!”他听了共王的话,赶紧跪下说:“我愿意在黄泉路上一直侍候您!”共王一听,高兴、感动非常,就封他做了“安陵君”,意思是死后也能让我心安的人。从此“安陵”便有了同性恋的意思。

断袖

《汉书 佞幸传》记载,汉哀帝时期有个叫董贤的太子舍人,一日,哀帝下朝回宫,在不经意地一瞥之间看见了董贤,忽然发现董贤俊俏过人,从此便对董贤另眼相看,宠爱非常,以至于到了“出则参乘,入御左右”,甚至常常大白天同塌而眠的地步。有一次,二人大白天里一块睡觉,哀帝想起来,发现董贤还没醒,而自己的衣服却压在董贤的身体下面。哀帝为了不吵醒董贤,只好把自己的衣袖割断。由此便有了“断袖”指代同性恋只说。

龙阳

《战国策 魏策》。龙阳君是魏王的男宠,很受魏王喜爱。一次,二人钓鱼,龙阳君到了很多鱼,却哭了起来。魏王不解,问他原因,龙阳君说:“我钓到一条鱼之后,满心欢喜,可是等我钓到更大的,就会把先前的丢弃在水中,现在我虽得您宠爱,可是等有人给你推荐了更美丽的人之后,我恐怕就会像被我丢弃的鱼一样,遭到您的遗弃。”魏王听了,很受感动,下令谁敢给他推荐美人,就诛其满门。龙阳指同性恋就是这么来的。

契若金兰

《易 系辞上》上面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通嗅)如兰。”意思是说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之好,形若一人。然而在民间俚俗之语中也有暗指女同性恋的意思。

历史上有姓鱼的人物吗?试举三个说明事迹?

姓鱼的当然有,别说三个,史上留名的十个都不止。

最出名的鱼姓人物是个女性,就是唐朝的鱼玄机,她也历来被列入史上最淫 *** 子。鱼玄机是个神童,五岁便能诵诗数百首,七岁开始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大才子温庭筠就为她神魂颠倒,“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名作就是温庭筠为鱼玄机而作,需要说明的是,温庭筠和鱼玄机是师徒关系,鱼玄机当时只有十二岁左右,温庭筠比她要大足足三十多岁。

但温庭筠为了仕途,几年后将她与当时的状元李亿撮合到一起,这算是一笔政治投资吧,也就是事实上抛弃了鱼玄机。不过李亿虽爱鱼玄机,家里妻子却容不下她,最后李亿只得将鱼玄机送到道观出家,成为了一名女道士。

接连被抛弃,鱼玄机性情大变,从此变得 *** ,艳名四播,这样既有貌,又有才,还是出家人的奇女子,打着灯笼也找不到,长安城内的男人为他轰动了,来道观的男人络绎不绝,她也是来者不拒。

鱼玄机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由于怀疑侍女偷了她的男人,鱼玄机气愤难忍,失手打死了侍女,又将尸体埋在花园中,最后东窗事发,被处斩,死时年仅26岁。鱼玄机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沦落始于被男人的始乱终弃,历来都有许多人替她赶到惋惜。

另外一个著名的姓鱼之人是个宦官,就是唐玄宗朝的著名宦官鱼朝恩,鱼朝恩在唐玄宗时入宫当太监。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唐代宦官掌握兵权就从鱼朝恩开始。鱼朝恩不知进退,有恃无恐,最后被唐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

鱼俱罗,是隋朝名将,突厥克星。跟随晋王杨广平定南陈,因功拜开府。随杨素平定江南高智慧。每战有功,加开府,高唐县公,为叠州总管。后来,随从杨素征讨突厥,因功加封为丰州总管,后转为安州刺史、赵郡太守。

613年,随隋炀帝征高句丽。征讨还师,刘元进反叛,命鱼俱罗平定。鱼俱罗连克朱燮、管崇,后来为自谋财物,在东都卖谷米,因杨玄感之乱,东都物价奇贵,鱼俱罗获得暴利。隋炀帝怀疑他有异志,事泄被杀。

这只是鱼姓其中三人,鱼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现代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事实上,以动物为姓的氏族都很古老,不常见的还有熊姓、鹿姓、鲍姓等。

鱼这个姓比较少,不过,想要找出两个鱼姓名人也不是不可能,我们不妨列几位给大家看一看,历史上的那些鱼姓名人。

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编撰了《魏略》,这本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多人引用他书中的观点。

《魏略》全书共有50卷,系三国时期记载魏国的书。全书从魏武帝曹操开始编写,到魏元帝曹璜(后改为曹奂)为止,期间几十年的历史。由于鱼豢编撰史书并非官方所为,而是私人所作,所以在历史上能记之者甚少。后由于《魏略》本身散失,能记住他的人就更少。但是,他编撰的《魏略》确实为后人撰写史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后述书者多有引用,尤以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内容以《魏略》为最多。让我们记住他吧。

鱼朝恩,唐代权倾一时的宦官。历经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唐肃宗李享时代和唐代宗李豫时代。安史之乱时时跟着玄宗外逃,后侍奉肃宗李享,肃宗元年,负监督九个节度使,手握重权。安史之乱后,接着又是吐蕃屡屡进犯 ,代宗出逃陕州。鱼朝恩因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权倾朝野,下面压制重臣,上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到了目空一切的程度。大臣元载深知皇帝长期以来一直对鱼朝恩不满,于是跟皇帝商量除之而后快。于一次宴会之后诱杀了鱼朝恩。正应了《红楼梦》中所说的那句话:“登高必跌重。”摔得个体无完胅。

当然,民间可能更多让人记得的鱼姓名人非鱼玄机莫属。这位女诗人可谓是才貌双全。与花间派诗人温庭筠极为相熟,与温庭筠有多首诗词相和。十四岁便在温庭筠的撮合下了嫁给了一位叫李亿的男人。后因妒杀女婢绿翘被捕入狱并被判死刑,一代红颜香消玉殒。令人叹腕。作为女性,她是少有的被列为《唐才子传》的人物。可见其诗作的魅力。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鱼姓是较为少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三百三十五位。鱼姓的来源,其一为商汤后裔,系春秋宋桓公之子目夷后裔,目夷字子鱼,后裔遂以鱼为姓;其二,鲜卑族等冒姓鱼;其三,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晋厉公有宠臣长鱼矫,后裔以祖先长鱼氏为姓,后来就改为单姓的长姓、鱼姓。

鱼姓名人在历史上也有不少。

三国曹魏时期有鱼豢,即出自长鱼氏,是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八百万多字的纪传体史书《魏略》。

前秦时有大臣鱼遵,秦主苻健遵为太师,后继任秦主苻生因梦大鱼食蒲(苻氏先姓蒲),多疑而杀鱼遵及其七子、十孙,苻坚即位后,追封广陵公。

隋朝有鱼惧罗,隋朝名将,升柱国(隋朝正二品散官)、拜丰州总管,后因隋炀帝猜忌而被杀,其弟鱼赞,大都督、车骑将军,畏罪自杀。

唐朝时期,鱼姓名人较多。唐玄宗时期入宫的太监鱼朝恩,在代宗时期得到重用,是晚唐宦官专权的开始,后被代宗杀死。鱼朝恩有一义子名尚可孤,唐朝大将,因鱼朝恩而改名为鱼智德

唐懿宗朝,鱼姓名人有一男一女,男为大臣鱼孟威,能吏,主持疏竣灵渠,为灵渠“四贤”之一;女为女诗人鱼玄机,本名鱼幼微,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与温庭筠为忘年交。对鱼孟威、鱼玄机二人,有对联“修灵渠而通水利,披冠帔而学清虚”

宋朝有名臣鱼周询,开封人,进士,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追赠尚书工部侍郎。

明朝有常熟人鱼侃,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官至开封知府,被称为“第一清官”。

鱼俱罗,隋朝,官至大都督,多次擒杀突厥人,战功显赫。后因隋炀帝猜忌,被奸臣以眼有双瞳乃帝王之相的莫须有罪名杀害。

💃只写原创,来个关注💃

这李元霸自从杀了宇文成都之后,人人皆称他是天下第一的英雄好汉。这小子不由得漂了起来。

这一日,他正骑着马扛着锤走在街上,远远的看到街心却站着一人,手中拄着一柄长刀挡在了路中间。

李元霸提了提裤腰带,吸了吸鼻涕,嚷嚷道:“喂,前面的那人,给小爷闪个道。”

可别看李元霸吼的声不小,可那人却好似聋子一般只做没听见。

李元霸有意显摆武功,一拍胯下的万里云烟罩,舞着锤就呜呜喳喳的向那人冲去。

那人约摸六七十岁的样子,发须皆白,一身皂青长衫,脚上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要不是因为手中那把从地面到刀柄快四尺的长刀瘆人的话,旁观的路人早就已经冲过去拉他躲开了。

倾刻间马到人前,李元霸从马上探下腰,右手中的擂鼓瓮金锤‘轰’的一声砸在地上。四百斤的大锤把地上砸了一个大坑。李元霸则借力双腿夹紧万里云烟罩凌空而起,想从拦路那人头上翻过去。

岂料刚到那人头顶,那人猛的抽起拄在地上的长刀朝头顶撩去。

一道寒光照着半空中的李元霸拦腰而去,李元霸身在半空中也无法挥锤来迎。情急之下,只得撒开右手中的大锤。右手大锤一脱手,左手的大锤还在手上。李元霸的身体立刻剃头的担子一头轻。如同使了千斤坠的功夫一般,连人带马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刚才刀刃在地下尚有尺余。那人一击扑空,立刻又双手持着六尺长的长刀斜劈下来。李元霸撒了左手的大锤,一个骨碌滚到了一边。

那人追着又连劈了几刀,均被李元霸躲开。

等李元霸重新缓过劲来,把双锤提在手中,指着那人道:“呔,小爷手下不杀无名之将。你是何人敢偷袭小爷?”

那人把长刀往身前一横,口中道:“小贼,你竟敢杀我徒儿宇文成都。今日见到爷爷这柄月隐刀,还不跪地求饶?”

李元霸才多大年龄,哪里见过月隐刀。宇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他倒是听人说过。只说他的春秋刀法如何厉害,道法如何高深,可却不曾知道月隐长刀长的什么模样。现在听见来人这么说,李元霸不禁多看了两眼。

“哦,这就是月隐刀呀!除了比别的刀长一些,也不见得有啥好的。”李元霸得意洋洋的道:“不过虽然是你那徒弟非要跟小爷比试才死在我的锤下,但小爷师父说过不能杀使镏金镋的。这么的,小爷今天不杀你,算是两清了,怎么样?”

看李元霸如此猖狂,鱼俱罗冷哼了一声。提起长刀默念咒语。待再挥刀时,刀锋卷夹着一股寒气就朝李元霸劈来。

此时正处在夏未,天空还很炎热。可李元霸又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只觉得自己越来越冷。已经忍不住打了几个喷嚏,人也开始哆嗦了起来。

等打斗了几十个回合后,天空中居然飘起了雪花。眼前鱼俱罗刀上的寒气越来越重,刀也越舞越快。

手中的双锤越来越慢,视线也越来越模糊。李元霸渐渐的已经看不清鱼俱罗的刀,眼前好似有无数的雪花在飞舞一般。‘我好困’,李元霸在心里对自己说到。但他还在努力的支撑着眼皮。

突然李元霸觉得脖子一疼,紧接着无数滴鲜血喷溅到雪花上。飞舞的雪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好温暖,好舒服!’李元霸慢慢的闭上了眼晴,躺了下来……

道路两边的路人看着鱼俱罗提着李元霸的人头扬长而去,都惊的目瞪口呆,刚才是怎么回事?

那个老头嘴里嘀咕完,一挥长刀。舞大锤的小子就和中了邪一样,拿着锤原地转圈舞了半天锤。许是后来累了,就扔了双锤站在那里发呆。见那老头走上前,傻小子也不知道躲闪。只一刀从脖子上滑过,随着人头便已落地。老头随后在旁边的墙上挥刀刻了几笔,就提走了人头。

等有胆大的路上走到墙边去瞧,只见墙上刻着一行字‘杀李元霸者,大都督鱼俱罗是也!’


鱼玄机,原名鱼幼微,字蕙兰。有才有貌,她十五岁成为了状元郎李亿的小妾。

因为正室不能相容,把她送到了道观里当了女道士。她很爱李亿,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意,应该也是希望李亿能将她接回家,但李亿怕老婆,不敢有所动作。

鱼玄机和当时的著名词人,也就是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来往甚密,也和当时的许多文士有来往,相互唱和歌诗。

她善作艳词,辞采绮靡繁缛,大概里面的内容太过香艳,所以有人说她生活 *** 。

她也有千古佳句流传,我们熟悉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就来自她的诗歌,可见她还是想寻找一个对她有情有义的人相伴一生的。

但中晚唐许多文人自许风流,哪里会付出自己的真心。鱼玄机二十岁就被迫出家做道姑,人生如此漫长,对她的要求也不应太高。

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杖杀了自己的侍女犯了法,被处死了。

南朝时有一个太守叫鱼弘,性情非常暴戾,鱼肉百姓很凶残,他自己评价自己为四尽太守,即水中的鱼鳖被他捉尽,山中的动物被他猎尽,田里的谷米被他缴尽;村里的老百姓被他征役尽。相传他有上百个侍妾,生活非常奢侈 *** ,

古蜀国的开国者鱼凫。李白蜀道难诗有句:“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讲的就是鱼凫率领古蜀地的先民开国的历史。

最初他因为擅游泳和捕鱼,大概是每天都能捕到许多鱼惠及老百姓,他也教会了蜀地先民们许多的农耕知识,渐渐有了威望,被拥戴为首领。

于是鱼凫带领着自己的臣民开始了兼并战争,最终开创了古蜀国。

《归国遥·春欲晚》这首闺妇思远之作,该如何了解赏析?

《归国遥·春欲晚》

唐 韦庄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归国遥》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词题标源》中认为此词牌来自许穆夫人归国唁兄一事。后人感念许穆夫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不顾阻拦,大义回国的举动而创《归国遥》。这个“遥”通“谣”是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没有音乐之称,把唱歌称之为“谣”,是以赞颂许穆夫人归国的歌,以彰显她的赤诚报国之心。因此,此调的缘起一定是赞美许穆夫人归国之壮举,必是缘题而赋。

这首词是晚唐韦庄之词,韦庄双调四十三字,上下阙各四句四仄韵,全押an韵,一韵到底,其中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读时朗朗上口之感。

这是一首离别伤感之作。

词之上阙

暮春之际,蝴蝶翩翩起舞,蜜蜂游弋于烂漫的山花间,一切世间之景都生气灿烂,“谢家池馆”的“我”却在傍晚时分,折柳送别我的心上人,内心之苦能向何人诉说?辗转反侧,今夜似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词之下阕

还未闭眼多久,已是东方微亮,“我”无心梳妆,任凭攒着玉簪的发髻像微风中凌乱一般,香炉一夜未息,回想起往昔的恩爱,滴滴玉泪轻轻的落在如雪般的柔指间。

韦庄是花间派主要代表人物,写过很多闺怨词,感情细腻。这首词可能是韦庄借他人之口写自己之痛。离别本来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内容,柳永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傍晚,柳永的爱和痛。

《归国遥·春欲晚》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说的是离别的时间。

归国遥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的是这个时间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的是离别后的伤心,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早起时的精神状态,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

后两句写如何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离别后伤心的刻画。这首可以说是用词贴切,手法精湛,将女主人公心中的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来看一下作者:韦庄,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洛阳,赴润州入周宝幕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公元894年(乾宁元年)进士及第,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入蜀任王建掌书记。仕蜀十年间,为王建扩展势力,建立政权出谋划策,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存诗320余首。有《浣花集》。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归国遥·春欲晚

作者:韦庄 五代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归国遥·春欲晚》赏

作者介绍: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诗歌译文临近晚春的时候,鲜花漫烂中蝴蝶翩翩、蜜蜂飞舞。落日下的池塘花园里,我折断嫩黄的柳枝给他送行。一觉醒来头发纷乱,好像被被风吹过,屏风的画面上雨过天晴、风流云散。依靠香炉一声叹息,泪水滴滴落在洁白的手腕上。


字句释义

谢家池馆:谢家池,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该典故出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五十五〈钟嵘·诗品中〉:康乐(谢灵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谢灵运苦苦作诗,一天都没想出来,闭幕沉思中碰到惠连来,想出『池塘生春草』名句,该句流传很广,后来『谢家池』成为文人常用典故。“诗有神助、谢堂神语、谢客池塘、谢家春草、谢池、谢池吟、谢池草、谢池诗 ”等均出自此典故。明宋濂《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谢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宋晏几道《木兰花》词:“晚红初减谢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元钱抱素《台城路》词:“念贾阁香空,谢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谢家池馆指的是花园池塘别馆。中国文学典故中有著名的“灞桥折柳”。

柳丝金缕断:金缕,形容春天的柳丝嫩黄、柔软,如同金丝。柳丝金缕断,本句指折断柳枝送给离别之人。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其一,“柳”音谐“留”,以此表达依依不舍、相留之意;其二,柳树生命力强大,柳枝随插随活,以此祝福远行人在外能随遇而安,一切顺利。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睡觉:一觉醒来。觉:觉醒。
绿鬟基本意思是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
风乱:形容头发像被风吹乱的样子。

博山:香炉。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斲復万鏤,上刻秦女携手仙。”宋杨万里《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之七:“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清赵翼《七十自述》诗:“半篝残火听譙鼓,一缕名香裊博山。”


诗词涵义

诗中主要描写在春天美好的时光里,两人依依不舍的分别;分别之后女主人公在闺房苦苦等候,思念之极而惆怅泪流;表达女主思念夫君的强烈情感。是一首古代闺怨题裁的诗。

特别注意

谢家池馆并不是如网上流传的说法——来自典故“谢秋娘”,在本诗中更不是“ *** 之家”,而借谢家池代指为自家花园亭馆。女人公也非 *** ,后面“云雨”不需要过度解释,男女主人公并不是情爱消散,而是长久异地分离。诗中写的很清楚,晚春之时两人离别。这是一首很普通的闺中思夫、幽怨盼归之作。从词牌名《归国遥》可见一斑。后世无聊文人常常将有些宋词(尤其是花间派诗词)朝“香艳、低秽”方向解释,似乎这样才显示古诗人名士风流。韦庄堂堂名仕,蜀国宰相,怎会写那无聊之诗?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⑴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 *** 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 *** ,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⑵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⑶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

⑷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⑸博山——香炉。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

归国遥·春欲晚

五代:韦庄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一、诗人及作品简介

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

曾辞家泛潇湘,游江南。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洛阳,赴润州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

公元894年(乾宁元年)登进士第,及第后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入蜀任王建掌书记。仕蜀十年间,为王建扩展势力,建立大蜀政权出谋划策,外交内政,多为所制,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存诗320余首。有《浣花集》。

韦庄的诗词全集: 《诉衷情·烛烬香残帘未卷》 《玉楼春》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赠野童》 《三用韵》 《白牡丹》 《贵公子》 《与东吴生相遇(及第后出关作)》

二、作品注释

⑴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见温词《更漏子》“其一”中注。这里是指 *** 家。

⑵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⑶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

⑷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⑸博山——香炉。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2]

三、《归国遥·春欲晚》赏析

  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在此时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别后伤心。首二句写女主人公早起的神态,已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末二句写其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其伤心的刻画。

0
回帖

历史上都有哪些特别让人咋舌、好玩的事情?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