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周思聪,在画坛中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很多外行人咋一听以为是男性艺术家,其实,她是中国现代画坛上的一朵铿锵玫瑰,她的人生历经风雨,她的作品扣人心弦。
1955年周思聪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周思聪的绘画,从初期的探索到最后形成特有的风格,经历了写实、表现和抒情三个阶段,多年磨砺,终成一代国画大家。而贯穿始终一直不变 的,是周思聪绘画中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坚守,以及悲天悯人的动人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与周思聪、卢沉夫妇是好友。他告诉记者:周思聪热爱大自然,喜欢李 可染先生的画,在美院读书时,她曾经想选山水画专业。但那个时代是以人物画中心的时代,学生不能完全自主选专业,还要听老师的意见,最终选了人物画。我倒觉得她选山水专业是件好事儿,因为她在人物画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创造性。这条路对她来说是走对了。
“有才气,绘画很独特,拿起笔画出来的就是不一样。”郎绍君说周思聪的才气是卢沉自己都承认的:“卢沉比较理性,他一再说,就绘画才能论不如周思聪。不过,他读书思考,在思想观念上对周思聪有一定影响。”天生的绘画才气加上央美附中和本科严格的绘画功底和造型能力训练,让周思聪的绘画在同辈艺术家中显得更为出色。
周思聪是天才的画家,是人品、画品都臻于至境的画家。她和她的水墨艺术是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骄傲。我们怀念她、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就是要像她那样真诚地做人、做画、做研究。可以说,周思聪是新中国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画家。因为她是继中国近现代史上任伯年、蒋兆和之后著名的人物画大师,她不仅仅继承了她的老师蒋兆和的中国画传统,更是改革了人物画,使其更加的生动活泼,人物面貌有了崭新的变革。周思聪完全没有旧的东西,她在新的时代,推动了中国人物画,往前大大的走了一步。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古往今来,在星光熠熠的艺术长河中,要如何出类拔萃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呢?
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伟大的女性,无视父权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坚韧勇敢,绝不辜负自己的才华,她们独立、智慧、成功,以作品载入史册,成为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她们就如同一颗颗恒星闪耀于星河,她们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在不断发光发热。
今天,请允许我从中选择7位最令我感动的女画家,将敬意献给以她们为代表的女艺术家们。
- 1 -
索芳妮斯贝·安古索拉
Sofoni *** a Anguissola ,1532-1625
画架前的自画像 Self-portrait atthe easel, 1556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风起云涌。
在这些雄浑豪迈间,一位贵族女子以自己稳健、端庄而生动的画风获得了世人的认可,并被瓦萨里写入《艺苑名人传》,成为260多位艺术家中为数不多的13位女艺术家之一。
她的成功,证明了在才华和精神世界,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
这位女子,就是索芳妮斯贝·安古索拉。
安古索拉出身贵族家庭,从小就得到了极好的教育。父亲鼓励他们7个兄弟姐妹大力发展兴趣,从不加以限制。
当安古索拉初具才华时,还得到了米开朗琪罗的指点,这使得她决心全力投入绘画事业。
20多岁时,安古索拉开创了家庭多人肖像画的先河,以此著称于上流社会,后来得到西班牙王室的邀请,既是宫廷画师,也是皇后身边的女官。
当她以93岁高龄魂归天国之际,约有50多幅作品归于其名下,她的油画价格不菲,这令她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不被订单所累。
她的一生已经成为一个丰富壮丽的传奇,启迪了当时无数追求艺术和独立的女性。
从上文她年轻时的自画像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尽管姿态高贵,表情淡然,但她大眼睛中透出的光彩,和手中的画笔、精致的作品,足以表达出这少女对自己才华的骄傲,以及对成功的渴望。
而她晚年的这一幅自画像,是最早的女性自画像之一,也像她少女时期的一个呼应:
耄耋之年,功成名就的安古索拉,手持给西班牙国王的纸条,依然神采奕奕,更有威严加身。因为她从未停步,始终勇往直前。
自画像 Self-Portrait, 1610
- 2 -
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
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1652
作为绘画女神的自画像 Self-Portrait as the Allegory of Painting/La Pittura,,1638
阿特米西亚生于罗马,是意大利巴洛克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她画中尽显强大的女性形象,以不加掩饰地刻画冲突、暴力而闻名。
她的父亲也是著名画家,她的天赋和父亲的悉心指导,使得她少女时期就成绩斐然,颇得卡拉瓦乔之风。
然而,在17岁时,阿特米西亚不幸遭到绘画老师的 *** ,将其告上法庭后,为了作证倍受折磨,甚至遭受手指夹测谎的酷刑。
尽管最后胜诉了,对方作为教皇的红人实际上也未服刑。反而是阿特米西亚匆忙结婚,远走异乡。
在那个时代,“失贞”的女性反而比 *** 犯更耻辱,但她并没有从此消沉。
到达佛罗伦萨之后,她以才华获得了美第奇家族的支持,成为了第一位被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录取的女性,也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宫廷画家。
此后,她的客户遍布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和英国。她不断创作,同时生儿育女。
她将女性自身的思考融入画中,画出了面临苦难和绝境时,人类应有的态度。
那些女英雄就是女英雄的样子,充满复仇的力量,不像很多男性画家以女英雄之名行矫揉造作之实。
朱迪斯斩首赫罗弗尼斯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1610
有人说这些愤怒的女人都是她早年遭受苦难与 *** 的心理阴影,阿特米西亚从不解释,反而借助这些风言风语,将其作为自己作品最好的宣传手法。
让我们回到文初,这是阿特米西亚在40多岁盛年之际所创作的自画像,将图像学的寓意完美融入画中,将自己作为创作中的绘画女神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想,这就是她艺术人生最完美的体现:
头发蓬乱,全神贯注,动感与力量,无法撼动,绝不屈服。
- 3 -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
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1755-1842
自画像 Self-portrait, 1790,Uffizi Gallery
毫无疑问,勒布伦夫人是个绝代佳人,也是法国18世纪最出色的女画家之一。
一个无名画师的女儿,自幼学画,嫁给画商为妻,踏入上流圈后,靠才华和智慧,成为了王后身边最红的画家。
她的画风,一点洛可可的甜美华丽,还有大半新古典主义的清新质朴,端庄洒脱。
她为宫廷女眷所作的画,都会巧妙地做一点点优化。贵人们看到画中人成了高配版的自己,无不赞不绝口。不到30岁,她就成了巴黎最富有的女画家。
后来,法国大革命爆发,作为王后的密友,“反革命分子“的她带着女儿仓皇而逃——落魄了吗?怎么会,这样聪慧的人儿,流亡路上反而得到了无数欢迎。
从法国到意大利、奥地利、德国、俄国,12年间所到的每一个宫廷,勒布伦夫人都为热情招待她的王室留下了订制的作品,也带走了不菲的润笔费用。
同时,她的艺术造诣也获得了无数荣誉头衔的肯定:
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成员、帕尔马美术学院成员、罗马圣路加美术学院成员、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成员、瑞士日内瓦美术学院成员……
后世提到勒布伦夫人,最多的是“美丽与才华俱全“,最美丽的宫廷女画师,画出了最美丽的绝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然而在我眼里,她最迷人的,除了才华,莫过于对世事的通晓。
身处每一个命运的转折点,勇于把握机会;面对嫉妒和敌意,用谦逊和友善加以化解;不颠覆传统,却将自己的意志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影响众人。
最终,得以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里,全凭自己,获得了所有意义上的成功。
- 4 -
葛饰应为
葛飾応為,约1802-1868
夜樱美人图, 1850s, 绢本着色,Menard Art Museum
葛饰应为,本名阿荣,生于日本江户时代,是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三女儿。
应为从小在父亲的画室里长大,大大咧咧,我行我素,豪放又不羁。她痴迷画画,尤其酷爱色彩之美。
她也曾像个普通女子一样,嫁给另一位画家,却因为看不上丈夫的画,冷嘲热讽,而被休妻回家。
回到娘家的应为,继续像少女时期一样为父亲做助手,自己也进行独立创作,她画美人,也画春宫。
她也多次前往青楼,感受艺妓们勾魂摄魄的神态举止,融于笔墨之中。
葛饰北斋曾经这样说过他这位女儿:“要说画美人图,应为更在我之上。“
后来有人认为,北斋80岁以后的美人图,色彩鲜艳,笔触精致,大有可能是女儿代笔的。
然而,在父亲巨匠光芒之下的应为,现在只有十数幅画存世,且散落世界各地。
其中《吉原格子先之图》,尤其展现了应为独一无二的艺术造化。
吉原格子先之图, 1840s, 纸本着色,浮世绘太田纪念美术馆
夜幕初上,江户的花街吉原热闹起来,男人们提着灯笼在外打量,游女们在格子房华丽娇艳,任人品评拣选。
灯笼的光和格子的影,屋里的光和室外的影,让这喧闹而又悲哀的一切如此似是而非。
她对光影纯熟的驾驭,被后人誉为“江户时代的伦勃朗”。
当父亲北斋去世后,已50多岁的应为潇洒而去,不知所终。
然而,她对画的痴迷、大胆、毫不设限而又物我两忘,早已深深浸入每幅画作,令人不得不赞叹,不得不倾倒。
- 5 -
玛丽·卡萨特
Mary Stevenson Cassatt,1844-1926
在包厢中 In the Lodge, 1878, MFABoston
作为印象派中三位杰出女画家之一,而且是唯一的美国人,卡萨特的艺术之路开始得并不容易。
卡萨特出身美国宾州的富贵人家,从小就让父母带着在欧洲游历,十几岁时,决心做个职业画家,这可把父亲给惹恼了:
一个大家小姐,画画当个兴趣陶冶情操还好,怎么还真要当个职业?
怎奈这个姑娘实在是固执,父亲只得同意女儿进入美术学院,和男同学一起学习。
这在当时也是惊世骇俗之举了。
后来,眷恋欧洲的卡萨特索性移居巴黎,师从杰罗姆等人,同时到卢浮宫以临摹大师作品的方式进行训练。
因为父亲断了自己学画的费用,她忙着参加沙龙,试图卖出画养活自己,怎奈一直都不顺利,但即使身陷无比的焦虑,她也想方设法接活儿自食其力,从未曾真正想过放弃。
直到1877年,她看到了印象派的作品,结识了德加,醍醐灌顶一般,她终于找到了苦苦寻求多年的方向。她选择加入了印象派,以这全新的风格投入创作。
从此,她的才华方才如水银泻地,倾泻而出。
从最熟悉的题材,身边的女友、私密的空间开始,她那些温暖明亮、自然真挚,看似笔触粗糙随意却精妙无比的作品,打动了无数观者。
后来,如同招牌一样的母子亲情的瞬间,被她完美得捕捉下来,凝固于画面,成为永远的经典。
The Childamp;amp;#39;s Bath, 1893,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Young Mother Sewing, 1900, Met
然而,卡萨特这一生并没有结婚生子。
她很清楚,在那个时代,像她这样毫不妥协的“女性艺术家必须要能够做出这本能的牺牲。”
卡萨特选择将满腔柔情诉诸笔端。
她描摹的母爱,亲切质朴,她笔下的幼儿,天真烂漫。
对于她的印象派好友,她也豪爽义气,积极协助他们将作品卖给美国买家。
我想,卡萨特的艺术人生,正如高更所赞叹的:
“卡萨特有魅力,也有力量。“
- 6 -
塔玛拉·德·兰碧卡
Tamara De Lempicka,1898-1980
绿色布加迪轿车里的塔玛拉 Autoportrait (Tamara in a Green Bugatti) ,1929
她这一生,跌宕起伏。
从圣彼得堡的少奶奶,到寄人篱下的难民,又用自己的画作和美貌征服了整个欧洲。
她的画和她的人一样,浓烈,醒目,性感,颓废,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那个Art Deco时代一朵绚丽的花。
她就是塔玛拉·德·兰碧卡。
兰碧卡生于莫斯科的贵族家庭,少女时期在美术学院学画,17岁时出嫁,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持续下去,可是没过一年,俄国革命爆发了。
她全家辗转逃到巴黎,成为了俄国难民。
丈夫找不到工作,日益消沉,她决定继续自己的美术事业,加入了巴黎最便宜的美术学院,夜以继日地学习、工作。
兰碧卡所在的工作室,是以现代风格、立体派著称的,而她自己又一直为古典美术中精致的细节处理而倾倒。
最终,她将这一切融为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你会看到,仿佛是拉斐尔的手法,那些圆润细致的色彩和线条,竟然出现在立体色块的形式之上!
在装饰风艺术也就是Art Deco大行其道之际,她终于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富豪们的订单也随之而来——试问哪个豪门男女不渴望成为她笔下那些冷漠神秘又充满魅力的人物呢?
她后来自己说:“我的每幅画都是自画像。”
是的,她将自己所要扮演的,全都融入了画作中。
1929年,她的自画像《绿色布加迪轿车里的塔玛拉》,成为了当时独立女性最好的写照,即使过了差不多一百年,我们也仍然感到扑面而来的摩登感和坚定不移。
她一生不羁,自己的传奇,自己演出。
人们可以不认可她,但却不能漠视她的高度存在感,以及她耀眼的无限光芒。
- 7 -
潘玉良
1895-1980
自画像,1940
潘玉良的故事,不可谓不惊世骇俗。
一个小孤女,14岁时,被舅父卖入青楼。
3年后,海关监督潘赞华惊其才华,为其赎身,改姓为潘,纳为小妾。
作为一个青楼女子,能有这样的造化,按说夫复何求呢?
可要这么说,你就小看了潘赞华和潘玉良。
早年出身同盟会的潘赞华,不仅教潘玉良读书写字,还鼓励她发展自己的美术天赋。
潘玉良心中对自由和艺术的渴望,逐渐蓬勃起来,她埋头学画,一年后,竟然成功考上了上海美专,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进入美专读书的女性。
当机会在若隐若现间闪烁时,千万不要因为没有努力而错过它。
潘玉良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了刘海粟的学生。
上学期间,她对刚刚传入中国的裸体画所吸引,没有模特,索性到浴室去偷画别人。
结果,当然是被发现了,还被人和她的身世结合起来,闹出了一场沸沸扬扬的风波,学校顶不住社会的压力,将潘玉良劝退。
经过了这么多艰苦的努力,怎么可能放弃呢?
潘玉良思忖再三,毅然考得官费赴法留学,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之一。
她到里昂、巴黎、罗马,在这些艺术之都的各大美术学院,她将自己的水墨功底与西方表达完美结合起来,开创了独一无二的风格,也拿到了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的金奖。
裸女与猫
8年之后,学成归国的潘玉良,第一次画展就震惊了国内艺坛。
曾经劝退她的上海美专,专程聘请她任教,就这样,潘玉良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性西画系主任。后来,还被中央大学聘为专职讲师。
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无一不赞颂她的艺术境界。
然而,尽管得到艺术界的认可,但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潘玉良大胆的画风和曾经的身世,仍被很多人厌恶乃至仇恨。
1937年,倍受非议的潘玉良,彻底离开了中国,旅居法国40余年,不断创作,她的画作被收藏入卢浮宫,直到1977年在巴黎走完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潘玉良的作品,那种雄浑利落,豪放不羁,令人过目不忘,正如她的人生,豪迈奔放,绝不放弃。
感谢这些不屈奋斗的女性,当我们在艺术抑或人生的茫茫大海上孤帆而行时,这些闪亮的星即使如此遥远,仍在指引着方向,提醒我们:
再勇敢一点,再坚定一点。
艺术历史上也曾涌现出不少出色的女画家,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她们的身影如今湮灭了在尘埃当中,很少留下芳名和作品。
事实上,女性对于艺术和美有着天然的敏感和细腻,这里就列举一位我喜欢的女画家和其作品。
索芙尼斯芭·安古索拉(1532年-1625年)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意大利女画家,她能够在艺术上有所建树首先源于她的父母。索芙尼斯芭·安古索拉的父母出身贵族,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很注重,并且能鼓励自己的孩子努力追求梦想。
在安古索拉十四岁时,她就和妹妹艾琳娜一起被送到当地一位画家那里学习绘画,这位老师的名字叫贝纳蒂诺·坎皮,这种师生关系,也是西方艺术史上男老师带女学徒的先例。
顺便提一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也曾指导过安古索拉,还送来一些画供她临摹学习。
但是,当时的社会普遍对女子学习艺术怀有偏见,即便被允许成为艺术学徒,一些领域也是不许被涉足的,像是历史画这类宏大的主题和关于神的画作都是女学徒不能画的,安古索拉只能绘制肖像画。
下面这幅是安圭索拉的代表作之一——《棋局》
这幅画描绘的正是三姐妹在花园里聚精会神下棋的场景。安圭索拉敏锐地捕捉到了人物的服饰细节和面部表情,再将它们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
《奥地利的乔安娜,葡萄牙公主的画像》
《全家福》
到15世纪50年代,安古索拉逐渐有了名气,1559年被邀请到西班牙马德里出任菲利普二世的宫廷画师,在西班牙宫廷内有她专属的画室,供她为皇室成员画肖像。而后,安古索拉甚至担任过伊丽莎白女王及女儿的艺术导师。
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肖像画家,安古索拉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女子追求艺术的性别障碍,始终坚持创作,不断突破自我。这样强悍的艺术力量与精神,即便是现代也是稀有且珍贵的。
在艺术界,优雅知性且才华横溢的安古索拉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启了女艺术家进入人们视野之先河。同时,她的生平和成就也激励着之后诸多对艺术有追求的女艺术家。
中国最有名的女画家,是元初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明朝文徵明的玄孙女文淑,清初秦淮名妓马守真和顾眉,史册也还提一笔,不过琉璃厂铺天盖地的国画画册中,不易找到她们。如今中国的女艺术家越来越多,美院史论专业的女生更是成群结队,望不到边。今天,我要讲讲我顶佩服的两位英雌,一位,是留学日本的上海女子关紫兰,一位,是民国决澜社主将庞薰琹的妻子,丘堤先生。 民国时期的女豪杰,数不完。短短三十来年,民国女画家数量超过以往几千年。头一批留学西洋的男画家,声名太大,掩盖了留日的一支,其中,陈抱一、关良、关紫兰,顶有才气。
关紫兰(摄于三十年代) 关紫兰,上海女子,真正大家闺秀、绝代佳人,前些年我买到她一帧黑白原版照片,大家看看,这还不是她最美丽的留影——我二话不说,先来称她美丽,已是男性目光,但我实在不是以貌取人。前次说及的潘玉良,不美,我也欢喜,因为那是古人之相,望之起敬。而关紫兰美到这份气质,不赞美,便是罪过,瓦拉东瞧见,德加、雷诺阿瞧见,谅必无可奈何,惊为天人。 可是你瞧关紫兰的画,就忘了她相貌。她下笔的胆气和瓦拉东有一拼,且是纯然天生,比起刘海粟的霸悍,半点不刻意、不夸张,比起同样有胆气的陈抱一,犹有过之,徐悲鸿、林风眠、吕斯百、吴作人,单是论胆气,论概括力,论率性豪放,论天纵其才,依我看,都比不过关紫兰。1998年纽约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举办中华文明五千年展,特辟中国二十世纪绘画馆,留法留日十几位老前辈忽然现身纽约,虽是如雷贯耳,我扫视一过,显得学生腔了,出馆后想想,其中最夺人的画,竟是关紫兰。
关紫兰画作。从上到下依次:少女像,1929年;《慈姑花》,1941年;《静安公园》,1942年。(关紫兰身后,迄今没有一本专册面世。网上寻获这几幅,固然不差,我在拍卖行与朋友处见过不下二十余件关紫兰原作,远为精彩,可惜无由觅得。关美人若是见到本集图片,会委屈的。但她中岁弃画,不著一笔,想来是个决断而透彻的人。——陈丹青) 关紫兰的画,又好在闺中的女气,明艳而娴静,此后及今的中国油画,再也不见,原因很简单,“大家闺秀”绝迹了。
话说日本昭和年代的油画—他们叫做“洋画”——正好是学巴黎画派,出了安井曾太郎、小出楢重、梅原龙三郎等等,远比中国留法一代画得更恳切、更入味,可是到底东洋气,任他怎么弄,梦不见中原汉家入骨的斯文、历史的大气。关紫兰不过是画画人像风景,不必谈什么气质修养:她的画,就是她照片上这个人。 当然,她的画不折不扣民国气。民国女流的装扮和发型,既是江南的妩媚,又学英法一战前后的淑女相,此后没有了,民国富家女子做书生、弄体育、画写生、闹革命,一股子率性与天真,此后,更没有了。留日的陈抱一,盛年夭折,关良是老好人,寿数长,但四九年后不敢画他野兽派一路,去弄水墨戏剧人物画。关紫兰哪里去了呢?我年轻时根本不知道美术界有这么个奇女子,后来听说她大隐隐于市,不画画了,我见过她“文革”后的照片,穿着人民装,老来仍是动人,莹然浅笑,不见苦相。十年前拍卖行出现她的画,起价二十来万,谁识货呢,居然流拍了。 丘堤:素淡的清蒸菜 再说丘堤先生。对照关紫兰的东洋影响,她的路数便是西洋当时的前卫,受夫婿庞薰琹带回一战前后的法国理念影响,略有立体派的意思。
丘堤(1906-1958) 她的静物画,以我所见,中国第一。好在哪里呢?同样是花呀,瓶子呀,衬布呀,丘先生懂得避俗,出手简静,她的画不比瓦拉东好,但比瓦拉东高;第二是素心,这话不好解,有如清蒸菜,她的优雅,是人优雅;第三,见“物性”,这句话,又分两层,一是摆件的物性,不修饰,不渲染,是物体的恰如其分,也是对物体的敬意和爱意,一是懂得善用材料的物性,丘先生敷色、行笔、起止、收束,始终不温不火,处处浓淡得宜,这不单是本事,温良恭俭让,入了画道,就是这等境界。第四呢,她的气息也是民国透顶,自发,自在,自如,自适,而且自尊。五十年代后女油画家群起,才子很不少,都画革命画,一股子革命气。丘先生画画毫无意图,虽然,在她的年代,她这样画画,才是绘画的真革命。 她的画和巴黎画派一起展览,似有巴黎的微风来,再以我的幻觉,隐约之间,还有不可觉察的佛气,弘一法师看见,不知作何感想。就画论画,弘一不及丘堤。
丘堤的画。从上至下依次:《咖啡壶与酒杯》,1931年;《西湖平湖秋月》,1946年;《窗外》,1947年。 民国画家,圈子和门派蛮清楚,同是三十年代出道,丘堤和关紫兰似乎毫无交集。但她俩的命运相近似,都在五十年代后销声匿迹,丘先生走得早。她家三代女性都画画,女儿庞涛,是中央美院资深教授,她的外孙女林延,是我同学,可是他们家有教养,并不说起。我完全不知道庞涛的母亲、林延的外婆,是这样一位女高士。九十年代,林延与母亲和外婆在纽约办了小小的展览,我一看,没有话说。 我喜欢静物画,但不会画,我喜欢风景画,也不会画。展览中有丘先生一幅小风景,显然是在自家窗口画阳台对面的人家和杨柳,实在清新如初,好像就是那个上午。这幅画画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庞薰琹丘堤两口子回到了上海,想必心情大好—我呆呆地看着,想念早已失去的上海的表情。
吴王赵夫人
三国时代吴王的赵夫人是最早在文献中有记载的一位女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赵夫人,丞相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采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 吴王赵夫人巧于机、针、丝,以“三绝”著称于世。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关心时政,积极参与国事。地形图当属山水画的一种,其实用性要求作者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及表现力。活动于公元346~407年间的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的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画中山石树木的画法呈不成熟状,生涩古朴,山石无勾染皴擦,树木多如伸手布指。而早于他一百年的吴王赵夫人,不仅能“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还能“绣作五岳列国地形”,由此可见,她已颇具一定的山水画功底。遗憾的是后世没有看到她所留传下来的作品。
薛媛
薛媛,生卒年不详,以擅画肖像而被载入文献。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的妻子。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想把女儿嫁给他。楚材为了仕途,不顾夫妻情义命仆从回濠梁取琴书等物,表示不再归家,随后又施放烟幕弹,云“不亲名宦,唯务云虚”,要到青城求道,上衡山访僧。 “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首《 *** 寄夫》以寄意:“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楚材读后内心愧疚,终与薛媛团聚。时人嘲之曰:“当时妇弃夫,今日夫弃妇。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 唐朝人物画技法已经成熟,名家辈出,有吴道子、张萱、周昉、韩幹、阎立本等。与这些男画家不同的是,薛媛的肖像画并没有明确的社会教化功能,困于闺房的她多以自身为描绘对象,将自己闺怨、失意的心境融入笔端,加以宣泄。
后唐李夫人
后唐李夫人,五代时蜀人,文学和书画兼长,被认为是第一个对影摹竹的人,被传为墨竹画法的首创者。五代十国时,后唐招讨史郭崇韬征蜀,蜀主王衍投降。郭崇韬将蜀中宝货搜刮殆尽,并强占李夫人。李夫人擅长书画,不喜欢粗暴的崇韬,悒悒不乐,时常独坐南轩。皓月当空,窗上竹影婆娑,李夫人用墨笔在窗纸上描绘竹影,第二天再看,发现所画竹影生动有趣。据传,当时画家们竞相模仿李夫人的这种技法。因此,《图绘宝鉴》将她视为墨竹之祖。 这种“墨竹”,花鸟画家多能画它。到了宋代,进一步发展,题材扩大成“梅兰竹菊”。苏轼还发展了画竹的 *** ,放弃双钩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另一方面,在技巧上,从“墨竹”影响到花鸟的“没骨法”的创立,后来又变为水墨的“墨戏”,形成了文人画的风气。它几乎影响到了绘画的所有门类。
清代女画家李因
李因(1616-1685),清代女画家。字今是,又字今声,号是庵,又号龛山逸史,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留寓海宁。画家葛徵奇之妾。她能诗能画,善山水、花鸟,亦工芦雁。画得陈淳之法,多用水墨,苍劲无闰阁气。其夫每加以题跋,常云:“花鸟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可见其花鸟画在山水画之上。葛去世后,李因以卖画为生。有《竹笑轩吟草续稿》存世。传世作品有《菊石鸣禽图》、《芙蓉鸳鸯图》等。
芙蓉鸳鸯图--李因
宋朝艳艳
宋朝艳艳是设色山水画中女性画家的代表。艳艳,生卒年不详,任才仲之妾。姿首艳美,擅青绿着色山水,笔法细腻,设色雅润,意境清幽。
艳艳之名,画史记载极少。南宋邓椿《画继》曾记:“任才仲妾艳艳,本良家子,有艳色,善着色山,才仲死钟贼,不知所在。”清代的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也曾著录一幅艳艳的《春山图卷》。“偶从金昌常卖铺中获小袖卷,上作着色春山,虽气骨寻常,而笔迹秀润,清远可喜。谛视之,见石间有'艳艳’二字,莫晓所谓,然辨其绢素,实宋世物也。越数日,检阅画谱,始知艳艳为任才仲妾。”
青绿山水画始于展子虔,其《游春图》已初见端倪。经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发展,遂成一家之法,独立于画坛。至宋代则涌现出大批以宫廷、宗室画家为主的青绿山水名家,如王希孟、赵伯驹等。艳艳不免深受宋代流行的青绿山水画的影响,以青绿填色,表现身家所居之地江南的青山绿水之春景。
2004年,上海新世纪拍卖行推出北宋艳艳的《草虫花蝶图卷》。一幅长达3米的花鸟图卷上,园苑坡地,湖石之间,秋菊、秋葵、海棠、桂花次第开放,蝴蝶翩飞其间。这可能是目前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存世图卷。其估价100万至150万元,最终由上海博物馆以275万元购得,创下古代女画家作品拍卖纪录。
草虫花蝶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32.5×333.5cm 宋朝艳艳
管道昇
真正引起世人瞩目的第一位女画家,应是元朝的管道昇。管道昇,“字仲姬,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室,赠魏国夫人,墨竹兰梅笔意清绝,晴竹新篁是其始创”。她给中国古代的艺术世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精湛的墨竹和潇洒的书法至今都为人们所称道,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著名的女画家之一。 管道昇自幼聪明机敏,书画皆能,文采过人,为父母所重。28岁时,嫁给了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婚后的几十年里,他们朝夕相处,切磋技艺,不但创造了美满姻缘的千古佳话,而且成就了美术历史上的一对著名画家。他们潜移默化的言行在家族内构筑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因而其子赵雍、赵奕,外孙王蒙及孙辈的赵凤、赵麟等人均以书画见长。 管道昇在山水、佛像、诗文等方面多有成就,但从艺术造诣上说,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最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赵氏一门三竹图》,为纸本质地,绘水墨竹3段。第一段长108厘米,为赵孟頫所画,竹枝茂密,用笔沉着稳健,右上方题有“秀出丛林”;第二段长57厘米,为管道昇所画,用笔遒劲有力,右下角自题“仲姬画与淑琼”;第三段长65厘米,是赵雍所画,竹枝用飞白法,行笔强健有力。这3段墨竹虽然裱成一卷,但不是同时创作的,是后人收集起来裱在一起的。不然,管道昇的作品能否流传至今,恐怕还是个疑问。
墨竹图 纸本 34×57cm (元)管道昇 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赵氏一门三竹图》中管道昇所绘的《墨竹图》。在该图中,管道昇绘一竿截枝竹的竿梢部,叶浓密,相互交叠,每片叶尾一笔撇出,叶根藏锋落笔,叶梢多为出锋扫笔,可见先重后轻的笔韵。右下角自题“仲姬画与淑琼”。
如何评价由王凯、王鸥、胡军主演的电视剧《猎狐》?看了两集《猎狐》决定追剧,更确切地说,是在第一集第二十分钟之后,被剧情吸引了。
说实话,开局交代主要人物夏远、杨建群的背景及社会关系的时候,差点看不下去,然而就在此时,药厂厂长钱程被要债的人堵在家里,无奈之下,他告诉外边的债主自己出去找钱还他们钱的情节吸引了小小。
原来,钱程在去年以药厂资金周转不过来为由,向厂里的工人们集资了两千万。其实他真实的目的是用这些钱去炒股了,现在,股价一路看跌,他赔的血本无归,终于到了发不下来工人的公资的地步,而他用集资款炒股的事情也终于败露了。
然而,钱程真的是用这些钱炒股了吗?
并不是,他把这些钱交给了他的好友王柏林,签了购买王柏林担任董事长的上市公司克瑞制药的股份。他没想到,这个昔日好友、这个让自己从教师岗位上辞职下海的良师益友,却时刻在骗自己。
他的两千万并没有用于购买股票,而是被王柏林挪做他用,这一点,直到钱程因绝望而跳楼自杀时都不知道,他更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王柏林意料之中的,他只是一个牺牲品,当然也更不可能知道在他死后,王柏林用他十岁的儿子的命去威胁他的妻子,不让她对警察说出他们两个之间的任何事。
此时,小小觉得王柏林就是一个为了钱不顾朋友情谊的人。
然而接下来的细节,让小小觉得,从一开始,也就是说,从让钱程下海、并帮助他成立药厂的时候,王柏林就是在骗钱程。
因为,十二年前他怂恿并帮助钱程下海,就是有目的的,他帮助钱程的前提是,钱程帮他拿出财经大学教授、吴稼琪母亲黄月关于大化药厂的改组方案,然后利用这个方案顺利吞并大化,成立了克瑞。但是,黄月教授却因此含冤而死,吴稼琪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调查黄月当年死亡的真相,她要还母亲一个清白。
而克瑞制药这个上市公司,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和猫腻,以及他的背后是否有保护伞、王柏林本人是否还有其他违法的勾当等等,就只能等着王凯饰演的经侦警察夏远和王鸥饰演的吴稼琪一起带我们一层层揭开了。
小小觉得,夏远的师父、胡军饰演的杨建群的岳父王副市长,很有可能是王柏林的保护伞。
开门见山,先表明观点,答主很看好这部剧!
不说别的,摆出这部剧的 *** 班底——
《猎狐》是公安部新闻宣传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柠萌影业、柠萌开新、优酷及阿里影业联合出品,赵冬苓编剧,刘新执导,王凯、王鸥、胡军、刘奕君等主演的经侦题材电视剧。
对其逐一分析~
1.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光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妥妥的上面的传媒集团,这从根本上就可以保证这部剧的根正苗红,毫无疑问,可以预见的是,电视剧正式开播以后,一定可以得到非常正面化的宣传和推广。
2.这部剧的另一出品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同样的,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来头不小,国有资产控股,自90年代成立以来,推出过《雍正王朝》这样的良心剧,以及《宝莲灯》、《名扬花鼓》这样老少咸宜的大型青春偶像古装剧,人家的实力可不是吹出来的。
3.柠萌影业,这家影视公司成立比较晚,2014年成立,但这家公司的能力可不弱,创始人苏晓,过去曾经担任东方卫视高管,转头影视 *** 之后,主打的口号是“既懂传统影视剧,也能拥抱互联网,内容为王”,单从这个宗旨就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有自己的思想,也能把握时代形势,能够把影视剧的质量与影视剧的“新卫”潮流结合起来。而纵观这家公司这几年以来推出的作品,他们也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最近两三年,柠萌影业推出了《小别离》、《小欢喜》、《好先生》这样的都市精致现实主义作品,口碑大好,同时也推出了《九州缥缈录》这样的大场面良心剧,虽然《九州》的收视率不是很可观,但电视剧 *** 方对于“作品质量”几个字的把握却并不弱,可以说《九州》对于原著ip的世界观、价值观把握还是相当精准的,以点观面,柠萌对于电视剧大方向的把控还是有一手的。
4.柠萌开新,这家公司与上述的“上海柠萌影业”渊源颇深,其公司大股东正是柠萌影业,可以说,两家公司在电视剧 *** 宗旨上是一致的,这里不对柠檬开新多做赘述。
5.优酷及阿里影业,马爸爸的公司,不用多说,这家公司虽然在影视剧 *** 方面不够专业,但资本实力相当雄厚,相信有优酷做后盾,《猎狐》在经费运作方面的能力将是一流的。
6编剧赵冬苓,赵冬苓老师的编剧能力毋庸置疑,她此前负责的《红高粱》(电视剧版)、《青岛往事》、《我的父亲母亲》等多部电视剧都是值得反复推敲、反复观看的精品剧,此外,赵冬苓老师曾先后拿下三次白玉兰最佳编剧奖,一次华表最佳编剧,一次金鸡最佳编剧,一次飞天优秀编剧,把控剧情与讲故事的能力可见一斑。
7.最后是演员方面,这部剧几位主演分别是王凯,王鸥,胡军,刘奕君,邓家佳等人,王凯不用说,最近几年正午的御用演员,自《琅琊榜》开始,到去年的《大江大河》,今年的《清平乐》,王凯的业务能力业内无一不认可,王鸥呢,演技也不错,虽然有夜光剧本的黑料加身,但她确实有能力承担起电视剧女主角的角色,刘奕君,正午的老演员了,手上优质的电视剧作品一抓一大把,还曾数次提名白玉兰最佳男配,相信他一定可以演绎好《猎狐》中的负面boss角色,胡军,话剧界资深老演员,出演电视剧几乎没失手过。
此外说说邓家佳,以《爱情公寓》为起点,去年的《大明风华》为小 *** ,还有此前曾经大火过的《无证之罪》,邓家佳在演技方面是有足够大的野心的,相信这一次,她同样可以成为《猎狐》当中的一抹亮色。
8.说完 *** 方和演员,再来分析一下电视剧的题材,《猎狐》是一部刑侦剧,围绕经济犯罪、商业帝国、侦查破案等多个要素展开剧情,其中还运用到了数学一类的侦查功底,可以说,这个剧无论从题材还是剧情上都是值得期待的。
9.播放平台,该剧将于2020年4月14日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播出,并在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两大卫视上星加三大视频平台同步播出,相信《猎狐》的受众将不会少,宣传将足够给力。
*** 方有保证,编剧能掌控大方向,演员演技过关,播放平台给力,综上,即便《猎狐》不能成为一部爆剧,也会是一部 *** 精良的口碑好剧。
以追外逃的经济犯罪嫌疑人为主线的《猎狐》收官,吸引人的是公安部确有猎狐行动。总体来说这部剧还吸引人,不过44集过长,剧情有点拖沓,掺杂感情戏过多,
最令人难于接受剧情之一:
六年前的三组抓捕行动,夏远坦言申请抓捕于小卉。明文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参加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案件的审判、检察或侦察。夏远亲手给恋人戴上手铐,剧情很感人,很煽情。是夏远明知故犯?还是编辑有意为之?吴稼稘则申请抓捕王柏林(因其母亲的冤案与王柏林有关系),结果被扬建群“要”了去。警察带着情绪办案,大抓捕行动,感觉象玩“过家家”。
最令人难于接受剧情之二:
警察内部现内鬼,所有嫌疑直指副局长扬建群。这节骨眼上,又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夏远的做法不是向上级汇报情况,而是约见扬建群,并坦言心中的疑惑(也是事实),扬建群不但不领情还拂袖而去。警察内部现内鬼,这情况不严重吗?!谁给夏远的权力,还敢擅自约见重重嫌疑的人?师傅之情,同事之情,显然描述得大过于法。
《猎狐》把农村来的扬建秋写得如此愚昧无知,把扬建群黑化得如此迅速,似乎都缺少说服力?还有郝小强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不为钱,操纵股市意义何在?
该剧演员演技在线,只觉得有些剧情不符合逻辑。您说呢?
评价:非常真实的一部 *** 题材都市电视剧,讲述当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经济犯罪,不管是现实教育还是艺术创作来说都是比较有意义的,非常耐看。
第一点,这部剧迎合了当下经济发展趋势出现的问题进行创作。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经济发展大国,体量大,那么这过程中有许多的漏洞和不法分子投机取巧,谋取利益。《猎狐》就是这么一部讲述执法人员秉公执法,严惩不法分子的电视剧,体现出执法部门绝不手软的态度。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视剧,就像之前的《人民的名义》都是这一类大众受益的题材。
第二点,就演员本身来说,非常值得看。
王凯不管是在古装和现代戏中他的干劲都是十足的,大家也都认可,这两年作品产量高,《欢乐颂》《琅琊榜》《大江大河》《清平乐》大江大河2也准备开播。这样的专业演员是非常难得的,胡军就不用说了,翻盘的《天龙八部》不是一般的火,翻盘的很多,但是他演出了自己的本色,硬汉一条,和张涵予老师是一类演员,实力派。
第三点,电视剧本身,剧情紧凑,各个线索人物关系连接的比较好。
从小人物入手,也是常见的事件,小老板钱程被王柏林欺骗,资不抵债,无法支付工人工资,然后迁出背后的巨大利益非法谋取的事件,而背后不仅仅是商场上,而官场上的官员有可能在参与和打掩护,那么这部剧的的脉络就出来了。
贪污违法官僚腐败,都有涉及到,非常真实,这部剧的意义就在这里也是它的价值。
总结,这是一部具有讽刺和警告意义的 *** 题材电视剧,非常值得看,我给的评价也很高,正在追剧中。
凯主演的电视剧要“霸屏”了,和江疏影主演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4月14日王凯,王鸥,胡军和刘奕君主演的电视剧《猎狐》也要首播。
《猎狐》初播节奏快,又聚集了众多实力派老演员,由此也能对比出演技的好坏。
01王凯邓家佳演情侣
王凯和邓家佳出演情侣,王凯再次出演警察,人设硬朗,王凯饰演夏远,邓家佳饰演于小卉是夏远的未婚妻,两人感情甜蜜,于小卉亲自给夏远和他的的同事们送饺子,夏远夸赞于小卉:还是我媳妇好,不得不说王凯出演这样的角色说这样的台词太苏了。
胡军饰演的杨建军是夏远的师傅,也是一名警察,已经好久不见胡军演戏,胡军自带硬朗气息,跟王凯搭档画面养眼,只是这次胡军出演的杨建军是反派,后面因为妹妹杨建秋的缘故被拉下水,可见这对师徒要虐了。
夏远跟未婚妻于小卉感情甚好,不过王凯和邓家佳出演情侣还是有些意外,尤其是王凯邓家佳有亲吻戏,夏远直接从背后突然亲吻于小卉的脸颊,画面太苏,可见《猎狐》也并非很严肃紧张的戏。
邓家佳的脸型有些奇怪,或许是长胖的缘故,两人先是有亲吻戏,后是有喝交杯酒,观众们可以暂时嗑一下这对。
02刘奕君再演反派,刘钧快速下线
有胡军演技派,也有刘奕君和刘钧两大老戏骨,刘奕君再演反派,刘奕君饰演的王柏林是《猎狐》里的头号反派人物。
刘钧出演的钱程因为听信了王柏林的话,和工厂的工人们一起购买了股票但全赔光了,刘钧情急之下跳楼自杀,刘钧快速下线有点可惜,不过刘奕君,刘钧和胡军三人的对手戏实在教科书演技的版本,刘奕君胡军演反派更有看点。
赵子琪则出演钱程的妻子肖蓉,钱程跳楼自杀后王柏林威胁肖蓉,不得不说刘奕君演反派确实带感,只是刘奕君也衰老许多,也有些发福了,但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03王鸥演技成败笔
王鸥在众多资深老演员中间演技并不出彩,甚至王鸥演技成败笔,王鸥饰演的吴稼琪是为了调查母亲去世的真相才成为警察,也跟王凯饰演的夏远成为同事关系。
而去世的钱程就是吴稼琪死去妈妈的学生,由此因为钱程的去世连成了故事主线,之所以说王鸥的演技成败笔。
不是因为王鸥演技特别差,而是王鸥演技千篇一律,无论是王鸥在综艺节目还是在各个电视剧里,不管人设的设定如何,王鸥的演技总是很平淡。
大喜大悲都不够突兀,王鸥的演技优于其他小花,但在王凯和刘奕君胡军面前演技有些平淡,看其他人演戏可以很快进入角色设定,但看王鸥演戏还是认为就是王鸥本人,难以进入角色,而剧中于小卉也会跟克瑞集团调查产生关系,夏远和于小卉感情关系也势必会出现。
《猎狐》里王凯和王鸥将出演同事关系,期待王鸥可以一改往日的演技,让我们看到不同以往的演技。
恭亲王奕訢经历了怎样的荣辱一生?为什么人送外号“鬼子六”?爱新觉罗· 奕䜣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恭亲王,人称“鬼子六”,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生于1832年,死于1898年。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他的哥哥就是其同父异母的咸丰皇帝,两人相差一岁多。他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奕䜣的仕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生大起大落。那么恭亲王奕䜣经历了怎样的荣辱一生?为什么人送外号“鬼子六”?
道光年间,与皇位失之交臂
道光皇帝共有九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都早早病逝,老五过给了道光的弟弟醇亲王当儿子。道光皇帝准备立太子时,老七,老八,老九都年龄尚小,就只剩下老四奕詝(zhǔ)和老六奕䜣。老四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是道光皇帝的宠妃,不过在奕詝十岁时就去世了,奕詝于是由老六奕䜣的母亲静贵妃抚养,因此,奕詝和奕䜣从小在一起,都是静贵妃带大,如同胞兄弟。
道光皇帝对于到底立奕詝还是奕䜣为太子而左右为难。在他看来,奕詝、奕䜣各有所长。奕詝虽然没有突出的才能,但为人忠孝仁厚,诚实稳重。而奕聪明伶俐,精明强干,文武全才,才能远在他哥哥之上,确实是块当皇帝的料,道光皇帝对他也非常赏识。
在大家看来,老六奕䜣肯定是不二人选。但是人家老四有两个优势,一是活着的嫡长子,二是有个好老师,叫杜受田。老杜深知老四奕詝的才能远远不及老六奕訢,要想成功,必须智取。他曾经告诉奕詝,成功的秘诀在于“仁孝”之心。
一天,道光皇帝想借鉴前辈们的经验,到南苑狩猎,借机对奕詝、奕䜣进行考验,来确定继承人。当大家都忙于狩猎时,老实忠厚的老四奕詝一箭不发,道光皇帝很是奇怪,叫人把奕詝叫跟前来:“奕詝,今天围猎,你的表现令朕失望,为何?” 记住了杜老师的教诲,奕詝不慌不忙地,说:“父皇休怒,现正值春季,鸟兽孳育,儿臣不忍伤生而违背天意,儿愿世间万物,以干天和,请皇阿玛谅解恕罪。”
道光一听很高兴:此真帝者之言!老四得到了道光的大为赞许!道光死后,大家从正大光明匾后取下绵盒,打开遗诏,结果就是老四继位,老六封恭亲王,这样,奕詝继位。说实话,道光皇帝的眼光真的得让人多多包涵啊。
本来被寄予厚望的老六这下深受打击,他曾写了一首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怀才不遇, 失落哀怨的心情。
曙色分林表,迷离隐远村。
泉流溪口合,乌语陌头喧。
石勒碑何在,荆卿墓尚存。
当年曾驻跸,今日泪双痕。
咸丰年间,二起二落
咸丰继位后,奕䜣一开始并不被他的哥哥重用,总担任一些不痛不痒的职务,如十五善射大臣,阅兵大臣等,直到咸丰三年,才被特命“军机大臣上行走”,也就是“军机大臣”,这是一项重大决定,也表明咸丰对奕䜣的信任,按清朝祖制,亲王是不可以任军机大臣的。
奕䜣担任军机大臣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协助咸丰皇帝处理了几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彻底击垮太平军北伐部队,受到咸丰嘉奖。然而好景不长,两个人很快就闹掰了,奕䜣被咸丰皇撤了军机大臣的职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家事,咸丰五年(1855年),奕䜣的生母静太妃病重,他请求咸丰晋封皇太后,咸丰没有明确表明态度,只是“哦哦”了两声,聪明过头的奕䜣以为皇帝同意了,立即传旨册封,这下激怒了皇帝。第二天,奕䜣便被他皇帝哥哥以办理皇太后丧仪“疏略”的罪名撵出军机处,并一撸到底。从这一天起,可怜的奕䜣又回到了无所事事的闲散王爷状态。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天津沦陷。很快英法联军来到北京城下,无能的咸丰吓坏了,人家哪凉快待哪去,带着他的妃嫔、皇子以及亲信大臣跑到热河行宫(承德)去了,跑得比谁都快,到死都不敢回来。
临行前,咸丰想起了自己的弟弟老六,命他担任议和大臣去和英法谈判。面对危难不敢去应对,却留下自己的弟弟去和洋人打交道,这皇帝哥哥也真是让人无语!
老六奕䜣确实有能力,在有限的权力下(因为咸丰还是不怎么放心老六,并没有给他很大的权限),加之当时局面异常严峻,奕䜣凭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英、法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的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感,也让老六奕䜣迅速成长,为他以后外交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治年间,大显身手
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皇帝在承德病死,根据遗嘱,由大儿子载淳继位,即同治皇帝。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年仅六岁的小皇帝,主持政务。
奕䜣依然没被重用,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心里自然憋屈。载淳的生母那拉氏不是一般的女流之辈,野心勃勃,权力欲望很重。于是,奕䜣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联合发动政变,成功夺取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
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 *** 的最高权力。奕䜣因为协助发动政变取得成功,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被封为议政王,再次任军机大臣,不久奕䜣创立总理衙门,并担任总理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这期间,也算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奕䜣为了稳定政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重组军机处并设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使晚清政局出现新气象。
二、重用曾国藩,特命他为两江总督并节制四省军务,镇压了太平天国,消除了内患。
三、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沈葆桢等人办洋务。
奕䜣发展洋务运动,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些人对洋鬼子的东西十分厌恶,认为他崇洋 *** ,因为他排行老六,人又鬼机灵,所以背后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鬼子六”。
在鬼子六奕䜣的不懈努力下,洋务运动还是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几年后,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出现,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大量西方技术引进了中国。
短短几年中,清朝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开办了一批军事学校: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江南陆军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
洋务运动进行几十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政变之后,恭亲王奕䜣被封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这两个部门都是实权部门,加上奕䜣名声越来越大,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又被奕䜣等人处死,总理衙门对他更是恨之入骨。
虽然,在政变中,慈禧和奕䜣为了解除肃顺等大臣手中的权力,成了盟友,但是现在奕䜣可是大名鼎鼎、手握大权的议政王,慈禧暗下决心,除掉这个眼中钉。
终于在同治4年的时候等到了机会。这一年3月,在慈禧的示意下,有一个叫蔡寿祺的御史,上奏弹劾奕䜣,慈禧借用这个机会,突然发了一诏书,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撤了奕䜣的议政王的职务。
一个月后,又找了个理由,下令让奕䜣"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毋庸复议政名目",也就是留在军机处,但没有什么实权,挂个名而已。不再是议政王了,奕䜣的地位大不如前,无法再与慈禧抗衡,也为日后被逐出军机处埋了下伏笔。
光绪年间,一出一进军机处
中法战争中,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迟迟拿不定主意,军队接连吃败仗。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以"萎靡因循"的罪名,免去他的一切职务。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和黄海之战的惨败,使清朝再次面临危机,文武百官都请求让恭亲王奕䜣复出主持军机,最后慈禧被迫无奈同意大臣们的请求。
十年后,奕䜣再次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但是,奕䜣已垂垂老矣,精神萎靡,没有了当年锐意进取的魄力,所以也没有多大的作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十七岁的奕䜣病逝,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慈禧也算有良心,念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并做出突出贡献,赐谥号“忠”,这是亲王能得到的最高谥号。
校书郎工作室,玖月秋
恭亲王奕訢前半生极尽殊荣,为何后半生却惨遭慈禧打压,以至一生庸碌无为。
恭亲奕訢外号“鬼子六”是因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而“鬼子六”这个外号说的是奕訢这个人十分聪明善变。
那么这里分两部分来说说奕訢的一生。
前半生,道光皇帝还在世时。
道光皇帝在位30年,由于皇长子早死,所以在立储上颇为摇摆不定。当时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作为皇位最有力的继承人。皇四子奕詝以仁孝著称,皇六子奕訢则以天资才气著称。最终皇四子以其年长于奕訢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在道光将皇位传给奕詝时,却在传位密诏中将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足以见道光帝对皇六子的偏爱。
从奕訢的宫廷教师就可看出道光帝对他的宠爱。道光皇帝给他安排了两个老师,一个是翁心存(翁同龢之父),一个是贾桢。而且这个贾桢时科甲进士出身比皇四子奕詝的老师杜受田还高。
在这两位的细心教导下,几乎将奕訢培养成一个文武全才,这也使得道光皇帝更加喜爱和偏爱他了。
所以在他的前半身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意气风发。而且这个时期他还是一个洋务派,但是却后面却备受打压成为了保守派,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个将在下文分析)
奕訢真正的巅峰是在帮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后。
咸丰皇帝死后,他与慈禧联手发动辛酉正政变,一举将咸丰任命的八位顾命大臣“一网打尽”,从此权势通天成为大清的议政王,风光无限,一切皇族的事务都由他处理,还兼任总理衙门的首席大臣,党政大权尽入手中。
相比于咸丰的庸碌无能,奕訢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从北京政变、洋务运动到总理衙门的设立等一系列的事都可以看出奕訢不同于咸丰的决策和果断。
但是洋务派是激进派,这势必会触及庞大的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在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逐渐掌握后宫。得罪了保守派的同时失去了宫里的支持,奕訢认怂了,之后被慈禧找了可笑之极的罪名,革除了奕訢所有的官职,只保留亲王的头衔,最终郁郁不得志死于家中。
洋务运动虽然持续了三十多年,但只有在奕訢掌权的二十余年,洋务运动才得以真正的进行,这个期间,清朝的钢铁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清王朝的军备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而且清朝的海军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但是在奕訢下台后,洋务运动失去了中央的支持,最终在地方上挣扎了十多年后以失败告终。
如果奕訢能够当皇帝,也许能够完成洋务运动,为清王朝续命。
奕訢年轻时作为洋务派的代表,积极推进改革,然而十余年的光阴磨灭了他的心智,终成保守派。晚年再启用时也没有年轻时改革的锐意进取了,甚至维新派都将这位洋务运动的前辈看成是维新变法的阻碍。命运当真是琢磨不透,无法理解,无法猜测。
恭亲王奕䜣是清朝道光帝的六皇子,由于他善于和洋人外交谈判,兴洋务办教育,思想较为开放,所以被咸丰帝的八位顾命大臣所忌,特别是当头的肃顺,忌恭亲王强势,所以说他“里通外国”,这也和他被称为“鬼子六”有关。
道光帝共九个儿子,立储时前三个儿子已夭折,按规矩该由第四子奕詝继承大宝,但六皇子奕䜣聪敏,道光帝也很喜欢他,当然也喜欢奕䜣的生母孝静贵妃,所以有段时间一直拿不定这主意该立哪个儿子。不过最后历史告诉我们,道光帝还是立了四子奕詝,也就是咸丰帝。至于为何没有立奕䜣,野史说是道光帝带着几个儿子去承德围猎时,四子奕詝听了老师杜受田的话,不杀生,美其名曰不忍伤害生灵,这样一来道光帝很高兴,认为“此真帝者之言!”
负责签署条约倍受侮辱
太平天国起义后,英法美等帝国列强不满足《南京条约》签的好处了,开始提出修改条约,迫使清朝开放更多的口岸、允许西方传教士传教、 *** 贸易合法化等等。之后列强进逼天津,清朝派桂良和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此时任都统的奕䜣坚决反对签署的开放长江口岸等条约,并提出备战以防。
不久后列强再次进逼天津,并加快向北京进攻。咸丰帝怂了,带着人以“北狩”的名义跑到了热河,然后让奕䜣留京议和。于是,奕䜣在京代表清朝和英法俄签署了《北京条约》。本来这事跟俄国没啥关系,可是它却以来调停清朝和英法僵持为借口,夺取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清朝国土。
之后奕䜣上书给热河的咸丰帝请罪,在圆明园被焚掠的前提下还增添了不少赔款等。咸丰帝则说他是在万难之下,实属不易,免究其罪。曾经要扬言备战的年轻王爷,如今却忍气吞声的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他受到了极大的 *** ,立志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的道路。
辛酉政变位极人臣
后来因为奕䜣设立了总理衙门,并任总理事务大臣,专办同外国交涉事务,由此无形中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咸丰帝和恭亲王。奕䜣凭借着外交大权,逐渐经管通商、关税等事务,把握了清廷的财税大权。
正在这时慈禧也就是当时的皇贵妃叶赫那拉氏也冒头了,开始干预国家大事,并和咸丰帝的近臣肃顺起了冲突。等咸丰帝死后,慈禧的儿子继承皇位,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而掌握外交大权的奕䜣则被排斥在八大臣之外。同时,肃顺等八大臣还处处压制慈禧的势力,所以奕䜣和慈禧联手,开始针对肃顺集团,因这一年是辛酉年,所以被称为“辛酉政变”。
肃顺集团被一网打尽,奕䜣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这次宫廷政变后,奕䜣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以议政王的身份位极人臣。
兴办洋务功不可没
在奕䜣的主持下,不仅开始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并且还主持开办了近代教育,引进了西方技术,开办近代企业,兴建近代军事工业。
奕䜣提出学习制造与学习西方科学结合起来,认为前者乃权宜之策,后者则是长远之计。自1861年起,奕䜣在南方开放城市物色教员,来京教育贵族少年学习外语。当时官宦之家都以学习外语和知识可耻,极少有人会学习这些,所以才会出现奕䜣亲自落实的情况。
甲申遭谪
光绪十年,法国侵占柬埔寨并向越南进兵,直接构成对清朝的威胁。奕䜣主张避战求和,向法妥协,当时这个主张得到了曾国藩等地方重臣的支持。但与此同时,以醇亲王奕譞为首的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则主张与法开战。
而此时的慈禧则下旨斥责奕䜣委蛇保荣,罢免奕䜣的一切职务。慈禧之所以这么干脆的对奕䜣下手,还是因为权力。当年两人因为权力走在一起后,慈禧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奕䜣则以议政王身份“辅政”,所以两人形成了权力矛盾。早在同治四年和同治十二年,奕䜣就曾两次遭到罢黜。只是当时由于大多数王公贵族和督抚的反对,所以没成。
光绪二十年,闲赋在家十年之久的奕䜣,因为甲午战败再次被大臣举荐出山。但此时的奕䜣年纪大了,也没了那个冲劲。二来慈禧势力太大,他也斗不过,所以他的态度开始变得模棱两可,凡事委蛇因循,使得朝野上下对其失望透顶。
光绪二十四年,康有为发动戊戌运动,而奕䜣这次则站在了慈禧的阵营中,对立宪主张极力反对。不过还没等到光绪帝发起百日维新,奕䜣就因病去世了,终年67岁。
可以说,恭亲王奕䜣被称为“鬼子六”,也并不是什么贬义,反而是因为他是一个颇有清誉的贤王。如果没有慈禧捣乱,或者说能被选作皇帝,也许清朝的历史走向就会发生极大的转变。可惜的是,在慈禧这样一个将才干和手段都用在权力斗争中的女流手中,短暂的同治中兴成为过去,百日维新也转瞬即逝。
导语:
恭亲王奕䜣号称鬼子六,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不过在道光活着的儿子里面,却能够排行老二,因为大哥、二哥、三哥都去世了,五哥过继给了醇亲王,只有四阿哥奕詝排在奕䜣前面。
奕䜣号称是道光皇帝所有儿子当中,最聪明机灵一个。所以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奕䜣以压倒性的优势,几乎完胜四哥奕詝。可是在最后关头,因为一次打猎,使得奕䜣与皇位失之交臂。
01打猎过程中,咸丰皇帝尽显伪装本色。
咸丰皇帝能够登基,那可不是偶然因素。道光皇帝50岁之前,只有一个儿子,据说被他一脚踢死了。人到中年不得已,担心江山无人继承,从此以后道光皇帝就疯狂吃药,拼命生儿子。
所以说咸丰皇帝奕詝和恭亲王奕䜣,都是道光皇帝50岁以后所生的儿子。奕詝虽然年长,可是处处都比不上奕䜣。
在读书方面,奕䜣聪慧过人,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而且对西方文化非常感兴趣。在武功方面,奕䜣弓马骑射样样精通,完全就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而奕詝在各方面都显得比较均衡,没有太突出的地方,跟弟弟奕䜣比起来,就更加逊色了。
可是奕詝有一个地方是奕䜣比不上的,那就是伪装能力。他知道自己凭硬功夫是比不过弟弟奕䜣的,所以只能在软实力上下功夫。
文宗门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清史稿》
比如说奕詝比较孝顺,这件事就没办法有一个衡量标准。再比如说奕詝比较仁慈,这件事还是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奕䜣善于做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而奕詝善于做开放性答案的题目。
在一次春闱打猎中,奕䜣打了很多猎物,而奕詝却一只猎物都没有打。道光皇帝不禁就问了:奕詝你咋的了?咋一只都打不到呢?酱油可不是这么打的啊!
奕詝小心翼翼地跟道光皇帝说:我看到那些动物都怀着小宝宝,现在是春天,正是万物繁衍后代的时候,不宜杀生。
道光皇帝听了以后,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这小子还真不赖,连春天是繁衍的季节都知道。重点不是这里,重点是奕詝有老师教了,这么说一定会得到道光的欣赏。因此奕䜣像个傻大个一样,打了那么多猎物反而失去了道光的宠爱。
02奕䜣帮助慈禧太后,夺取了大清的政权。
就这么着,聪明的奕䜣反而落选了,那个会伪装的奕詝成功晋升为咸丰皇帝。真可谓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所以说到底谁更加聪明呢?显然伪装者奕詝是更加聪明一个,只不过他平时比较喜欢藏着掖着罢了。
奕詝上台以后,对自己的所有兄弟,采取打压政策,不让他们参与到朝政的管理当中来。虽然夺嫡之路比较顺利,可是奕詝的防备之心还是有的。
可咸丰皇帝对奕䜣的态度却不一样,他打破了皇子不得干政的制度,让奕䜣多次参与到朝政管理中来。不过总是在关键时刻救场用,用完再防着。
咸丰二年四月,分府,命仍在内廷行走。三年九月,洪秀全兵逼畿南,以王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命仍佩白虹刀。十月,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迭授都统、右宗正、宗令。五年四月,以畿辅肃清,予优叙。七月,孝静成皇后崩,上责王礼仪疏略,罢军机大臣、宗令、都统,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七年五月,复授都统。九年四月,授内大臣。---《清史稿》
所以说咸丰皇帝从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过奕䜣,奕䜣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直到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奕䜣的机会才再次到来。
当时咸丰皇帝设立了顾命八大臣辅佐同治皇帝,这八位里面没有一位是咸丰皇帝的亲兄弟,奕䜣当然也不在其中。
这把奕䜣给气惨了,所以他便倒向了慈禧太后,帮助两宫皇太后,捉拿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慈禧太后掌权以后,奕䜣终于可以正式参与到朝政管理中来,一直都是慈禧非常倚重的大臣,多次帮助慈禧渡过难关,可是他会一直这么一帆风顺下去吗?
03用完就扔的帝王之术,在慈禧这儿照样可行。
慈禧太后的政治手段实在是太高,她为了夺取权力,先拉拢了奕䜣。等到恭亲王奕䜣帮助她夺取了政权以后,她在逐渐削弱奕䜣的实权。
奕䜣是一个实干家,他知道西方比大清强大的地方在哪里。所以他掌握大权以后,开始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组织他们兴办洋务。
从西方那边学习先进的技术,引进先进的人才,以此达到拉近大清和西方之间距离的目的。可是奕䜣并不是完人,他在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失败的地方。比如说一味地迁就洋人,割让大清国的利益给洋人。
这些也就成了后来弹劾他的人,诟病奕䜣的重要根据。慈禧太后本来是放权给奕䜣去做事,可是逐渐看到奕䜣的声威太大,心里也逐渐生起了不满。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王请奔赴,两太后召见,谕以赞襄政务王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擅政状。穆宗侍两太后奉文宗丧还京师,谴黜载垣等,授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命王爵世袭,食亲王双俸,并免召对叩拜、奏事书名。王坚辞世袭,寻命兼宗令、领神机营。同治元年,上就傅,两太后命王弘德殿行走,稽察课程。---《清史稿》
所以在一帮大臣的弹劾之下,慈禧太后终于把奕䜣给撤了。从此奕䜣就在家里养养鸟了,后来慈禧看他老实了一些,又逐渐把他拉回来继续参与朝政。
不过在同治皇帝去世以后,光绪登基不久,慈禧太后再次将奕䜣革职。慈安太后去世后,奕䜣长期失去了执政的资格。
一直到了甲午海战失败以后,慈禧太后才想起了还有一位恭亲王在家里没有启用。这才把奕䜣给请出来。从上次被免职到这次重新出山,奕䜣已经在家闲置了十几年时间,所以上来以后,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帝王之术实在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奕䜣这样的人才,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下,几乎成了没有任何方向感的玩偶。
总结:若是奕䜣一直执政,可能会扭转局面。
清朝末年的满清 *** ,简直已经到了一坨屎的地步,完全成了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只要是个列强,慈禧太后就赶到害怕。
哪怕人家只有几百人的队伍,手里只要端着枪,慈禧太后就会让李鸿章去签约。签什么约?当然是不平等的卖国条约。
甚至有一次在越南,左宗棠打赢了法国军队,李鸿章居然在京城还跟法国签了一份不平等条约,难道是签约签上瘾了吗?
奕䜣执政的时候,极力推进洋务运动,这是非常值得认可的政治觉悟。如果继续实行下去的话,至少会比日本提前二十年进入现代化水平。
所以说,若是奕䜣取代慈禧执政的话,满清的局面,或许就不是后来那个德行了。至少奕䜣不会带着光绪皇帝满天下逃跑。因为他知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参考资料:《清史稿》
恭亲王奕訢是晚清政治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都对晚清产生了重大影响。
奕訢的一生可以明确地区分为几个阶段。
皇位争夺的失意者
奕訢,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生。
在皇四子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死于1840年之后,当时九岁的皇四子奕詝和奕訢一起由孝静成皇后抚养。
奕訢和奕詝从此一起长大,年龄相仿,彼此之间的关系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加亲密。
六岁开始,奕訢开始接受和奕詝同样的教育。显然,当时道光尚未选出皇位继承人,但他无疑会在奕訢和奕詝两人中挑选其一。
为此,道光对两人都悉心培养,为他们安排了著名的老师,奕詝师从杜受田,奕訢则师从卓秉恬,两人都是当时大儒。
此外,两位皇子还有其他老师,教授他们满文、蒙古文和军事、武器方面的知识,在求学时期,两人受到的待遇基本是一样的。
这就带来个问题,到底谁来继承皇位,道光皇帝将如何选择。
流传最广的故事有两个。
一个是说在一次狩猎时,两位皇子表现截然不同,奕訢欢呼雀跃,获得大量猎物;奕詝却表现得很犹豫,不愿有所动作。
道光事后询问奕詝,奕詝解释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许多猎物都有身孕,上天有好生之德,他不想毁掉新的生命,扰乱自然的和谐。
据说,这是他老师杜受田的授意。
另一次,是在道光病重时候,他把两位皇子召到床边,再一次测试,问他们当了皇帝后会怎么做。
奕訢不由自主就他将要采取的政策讲了一番漂亮话,奕詝却只是匍匐在父亲床边哭泣。
道光由此认为,第六子聪明,第四子孝顺,对于君主而言,孝道比聪明更重要。
于是指定奕詝为继承人。
1850年,道光驾崩,奕詝即位,成为咸丰皇帝,按照道光的遗嘱,奕訢被封为恭亲王,而咸丰的其他兄弟们被封为次一等的郡王。
1852年,奕訢拥有了自己的恭亲王府,此后,他相继担任了一些重要职位。在1853年太平天国发动北伐时,他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然后奉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1854年任领班军机大臣、八旗都统与皇族宗正。恭亲王似乎不负其父所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摄政者。
但是,他与咸丰皇帝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剑拔弩张。无疑,咸丰总是妒忌恭亲王的才干,以及道光对他的喜爱。
不过,只要道光的遗嘱仍未从大家的记忆中褪去,只要孝静成皇太后还活着,咸丰没有多少办法动摇奕訢在宫中的地位。但是,咸丰皇帝肯定迟早会找到办法来削弱恭亲王在宫廷中的势力。
机会很快到来了。孝静成皇太后在1855年8月突然去世,咸丰任命恭亲王负责安排皇太后的丧礼。他抓住这个时机,严厉斥责恭亲王在料理皇太后丧事和遵守丧礼方面的所谓过失。
1855年9月2日,咸丰革去恭亲王所有官职,下令让他回到上书房读书。
第二次 *** 战争的明星
与此同时,清朝正经历着持续不断的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朝廷;国外,西方列强加紧活动,要求在华南开埠,因为他们不满于 *** 战争后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执行状况。
在此危急关头,咸丰重新想起了奕訢,他需要熟悉洋务的奕訢的服务,他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对待他的这位弟弟。
毕竟,奕訢从来没有对咸丰的帝位产生过威胁,咸丰也不能不顾及他们曾一起长大的事实。
咸丰承认他没有明确的理由怀疑恭亲王对皇帝的忠诚与服从。1857年6月,他重新起用奕訢为大内侍卫的都统,至于理由,是恭王在上书房操行优异。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咸丰皇帝需要依赖恭亲王之处明显增多,尤其是在1858年至1860年,清军先后在华南和华北败于英法联军之手以后。恭亲王在此时占有的优势,不仅由于他身为亲王的地位,还由于他熟悉洋务,并且是个保守派的代表。
例如,1858年的下半年,在奕訢的岳父桂良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之后,奕訢给咸丰上了一道密疏,其中指出:“窃臣闻逆夷要求各款,多出情理之外。其尤关厉害者,莫如江岸通商一节。”他在此疏中还坚持说:“倘逆夷执意要求,不能以理喻,则不得不早筹战备。”
此疏似乎说动了咸丰皇帝,因为在1859年5月,他加授奕訢为统领京城军队的内大臣,恢复了恭亲王对于京城军事的指挥权。
英法联军在1860年第二次进军北京,使恭亲王站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他被任命为与英法谈判的钦差大臣,当咸丰皇帝于1860年6月逃往热河时,他在北京打理这个失败的 *** ,“鬼子六”的绰号,就是在这一时期所得。他的光荣与权力全部恢复了,恭亲王走到了一生中具有决定性的转折点。
辛酉政变的救星
在1860年11月和议达成、联军撤出北京之后,奕訢、桂良、文祥等人反复给在热河的咸丰上疏,建议他今早回京,因为京城内已经恢复了法律和秩序。
但这时咸丰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再也经不起路上的折腾,直到1861年8月22日,咸丰撒手人寰,他再也没回过北京。
咸丰去世前,也对自己身后事做了安排,他任命了肃顺等八位大臣辅佐年幼的皇长子载淳,就是“顾命八大臣”。
而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对权力非常热衷,肃顺等人一手把持政权,懿贵妃虽然被尊为慈禧皇太后,却被排斥在决策层之外。
慈禧的如意算盘,是想效仿武则天,垂帘听政,但清朝祖制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权臣肃顺更加不可能与慈禧合作。
要想推翻肃顺,慈禧必须寻求援助,京城的奕訢就成了她的第一选择。
奕訢和肃顺一样,都没有篡位的野心,都有对权力的渴望。而奕訢和肃顺又向来不合,肃顺在咸丰面前大红大紫,压倒了恭亲王的风头,他们已明争暗斗了许久。
现在,有慈禧协助,奕訢就有了扳倒肃顺的可能。
咸丰的梓宫终要回京,新皇帝也要在北京登基,恭亲王及其在京的追随者们已经定下了一个恰当的计划,他们在等待发动政变的最佳时机。
1861年11月1日,两宫皇太后和小皇帝先于肃顺抵达京城,她们立刻与奕訢会面,商定了方案。第二天,两宫皇太后以小皇帝的名义下旨,逮捕了肃顺及其同党。
11月8日,就下达了对肃顺等的判决,他们被指控谋逆,肃顺被处死,载垣、端华赐自尽,其他人各有处分,顾命八大臣被一网打尽,这就是辛酉政变。
大功告成后,清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不仅有了一位新皇帝,还有了一位新领袖,即恭亲王,他得到了慈安和慈禧两位皇太后的支持。
权力争斗的失败者
奕訢在辛酉政变后得到了京城几乎各个派别的支持,尽管看上去他似乎是中国的实际统治者,但他的权力从来都不是稳稳在握的。
当恭亲王担任强人的角色时,他对自己领导其追随者和整个国家的能力过于自信了。他没有看到,即使在他处于权力巅峰时,反对派仍然具有组织能力。奕訢天真地一位,他道光皇帝第六子和同治皇帝叔叔的地位,可以确保他长久掌握政治领导权。
这种极度的自信驱使他轻率地作出政治决策,对两宫皇太后倨傲自大,对保守派满不在乎,这显然不是慈禧和慈安当初希望看到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1861年之后的短短四年里,恭亲王的反对派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1865年4月2日,慈禧终于对奕訢采取了行动,她借奕訢召对时违反礼仪为名,颁布了早已准备好的上谕,指责奕訢对皇帝和太后无礼,任人唯亲,有谋逆倾向等一系列罪名。
慈禧这份上谕,是以进为退。因为奕訢是宗室的代表,他身边也有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他们无法坐视慈禧随便处理奕訢,如果不加以劝阻,慈禧会变得一手遮天,保护奕訢就是保护宗室的利益。
慈禧也做出了妥协,仅仅革除了奕訢议政王的封号,仍然恢复了奕訢其他权力。事实上,慈禧大获全胜,奕訢受到极大羞辱,在政治上从此成为弱者,再也不具备跟慈禧分庭抗礼的能力。
在同治皇帝亲政不久就迅速驾崩和慈安太后在1881年4月突然去世后,慈禧便成了光绪皇帝的唯一摄政者,她的权力已经至高无上。
这时,精疲力竭的奕訢早已失去了从前作为“中兴斗士”的 *** ,他在作出政治决策时,比过去更加迟疑而摇摆。
奕訢日益减弱的政治影响也削弱了他在洋务中的作用,总理衙门既不能正常地推行自己的政策,也无法将西方人的意见传达给军机处。恭亲王成为双方共同的攻击目标,巨大的压力使他的领导能力遭到进一步的怀疑。
于是,借着1885年中法战争中清军在越南的惨败,慈禧更换了军机处所有人员,史称甲申易枢。
置身于政治之外的重要政治人物
此事带来的结果是,奕訢失去了所有的公职,只保留了爵位,并被迫永远退出政坛。他失去了所有自信,从那时起,他退隐到个人生活之中,吟诗作赋,沉思默想。
他不再关心政治,因为他在政治上破产了,而政治也舍弃了他。
即使以后光绪在甲午战争后还要求他重回政治舞台,奕訢也已经力不从心,他已年老病衰,在政治上和身体上都无法达到要求。
奕訢在1898年5月29日去世,享年65岁。
奕訢是个个性坚强的人物,是个有权势的宗室王爷,他毕生为了清朝的生存而进行政治斗争。尽管他在后期缺乏活力,但他的去世对清朝仍然是破坏性的打击,这扰乱了慈禧和光绪之间微妙的平衡,没有他的介入,这两人出现分歧之时,就直接演变为冲突,而缺少了足够有威望的调停人。
同时,奕訢去世后,西方列强在清朝缺少了一位值得信任的大臣,而列强的侵略性又惹怒了慈禧,对列强更加憎恶和恐惧,奕訢去世两年后,义和团运动爆发,给清朝带来了耻辱性的结果。
从这些方面来看,几起几落的奕訢即使不再掌权,他的死给清朝带来的损失也非常重大。
皇宫真有宫斗吗?谢谢邀请。不负责任的说一声,皇宫里真有宫斗。而且这个宫斗不但包括皇后之间的宫斗,还包括妃子们之间的宫斗,以及太监们之间的宫斗。
今天我们就举三个例子来分别说。
1.皇后之间的宫斗:大清圣母皇太后慈禧与另外一个皇太后慈安的宫斗。
慈禧权倾大清50年,对皇帝都能行废立之事。但在慈安皇太后活着的时候,慈禧是完全夹着尾巴的。这姐妹俩一同行使大清最高权力20余年。外人看上去都是姐妹情深。
但我们从慈禧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慈禧皇太后是一个绝对心狠手辣的人,他怎么会对慈安如此的恭敬呢?
原因就是他们的老公也就是咸丰皇帝,在临死之前给慈安皇后留下了一道密旨:如果慈禧骄纵不法,就让慈安按祖宗家法治她。
正因为这道秘旨的存在,慈禧对慈爱一直非常的尊敬,有一次慈安生病了,慈禧还把自己胳膊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熬成了汤,为她治病。慈安非常感动,就烧了这个密旨,从那后慈禧便对慈安不客气了,不但剥夺了他所有的权利,还把他给弄死。
这就是太后之间的宫斗。
2.太监之间的宫斗。明朝的刘瑾和张永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太监的权利是极大的。除了在内庭里是内相之外,在军权上,他们还有监军的责任。
明武宗朱厚照时,大太监刘瑾与大太监张永之间便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都是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专权天下。
刘瑾是专横跋扈,不但得罪了天下文人还得罪了军官们。张永就比较聪明了,他先是联合军官平定了怕乱。借着自己有功这个好机会,便和御史杨一清一起给明武宗上了刘瑾几十条罪状的奏折。
并再三要求皇帝逮捕刘瑾。而在刘瑾入狱的第2天,张永便联合文官们纷纷上述要求,严惩刘瑾。最后刘瑾被迅速判了,凌迟处死。
张永联合了文臣武将御史言官,一举扳倒了刘瑾,
这是太监们之间的宫斗。
3.妃子们之间的宫斗:战国时楚怀王的宠妃郑袖与魏美人的宫斗。
楚怀王新纳了一个魏美人,郑袖便失宠了。但郑秀想了一个办法:她刻意去结交这位美人,并告诉他楚怀王的喜好。取得了魏美人的信任。
然后她又干了一件很厉害的事儿:她一方面告诉楚怀王,魏美人嫌弃他有狐臭,另一方面告诉魏美人楚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要她没事把鼻子遮掩一下。
于是就有了每次楚怀王见到魏美人的时候,魏美人都在掩着鼻子的情形。而楚怀王以为是魏美人嫌弃他的狐臭。一怒之下割掉了魏美人的鼻子,还把她给杀了。
而郑袖又重新获得了楚怀王的独宠。
这是妃子们之间的宫斗。
4.所以说后宫之间的宫斗更是杀人不见血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像题主所问“皇宫真的有宫斗吗?”其实答案是非常明确的,是有的,为什么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在学校有成绩比较,老师喜好比较,在工作有业绩比较,有业务争夺,在官场也有政治斗争,所以基本上只要是在现有机会少于总人数人数的情况下时,人们往往就会争个高下了,而皇宫自然如此了。
宫斗有着很多原因
皇帝拥有着众多的妻妾,而这些后宫的娘娘们却只有一个皇帝,并且她们所获得的权益通常是与皇帝对她的宠幸程度呈正比的,那么宫斗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让宫斗扩大化的却通常是这些娘娘们身边的人,比如她们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他们会帮助自己的主子参与宫斗甚至推动宫斗,毕竟若是自己的主子在宫斗中胜利了,自己所获得的好处也会更多。
再有一个便是,古时皇帝迎娶后宫妃嫔,她们的出身大多也是来自于当朝大臣或是大族之中,所以这些官员和家族也会推动自己家的娘娘们在皇帝身边为家族谋求更多利益,同样推动了宫斗。
还有一个便是这些后宫的娘娘们本身便是有能力者,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手段打破“男权社会”下女子权力缺失的局面,让自己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利,这样的她们更会主动参与宫斗,在拥有一定实力后还会参与政治斗争。
举个例子,像吕后就把刘邦宠妃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在她还是太子妃的时候就用戟挑出怀孕嫔妾的胎儿等等
所以说,只有是在有自主意识的人行为下,古代皇宫宫斗是肯定存在的,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宫斗,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历史上十分瞩目的两个字眼。除了那些轰动天下的大事,以及关于皇位的变更。宫斗似乎就是历史的主题了。或者其他的干脆都是插曲也可以。
当然,这么说就是以宫斗这个事件为主线来看的了。但确实宫斗在历史上确实是不绝于耳的,但是也是各有不同。
总而言之,关于宫斗戏电视剧描绘的很传神。但是后宫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很寂静的。寂静到走路的声音都显得难能可贵,但是另外一方面,勾心斗角这种事情确实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那么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喧嚣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一个职位而产生的,也就是皇帝。
为了权力,所以必然和皇帝有关。为了皇位,这个更是直接的触及皇帝。还有其他的,无论如何,基本上都可以和这个中心围绕,甚至于爱情。所以,皇帝只有一个,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他。但是皇帝只有一个,他的注意力永远都只有眼睛触及的那一片。
所以,肉少狼多,为了抢食,他们只好都往他仅有的那一片视野中跑去。于是就像竞技比赛一样,丰富多彩。
不会有那么多,因为皇宫其实特别大,你看现在的故宫,走下来得累死人,而且古代就只有个轿子,还得讲究平稳不失仪态,从自己宫里走到别人宫里都半天了,再回来又得半天,哪有那么多时间宫斗。但是还是有的。
古代后宫是否真像宫斗剧里演的那么血淋淋?说实话真实的宫斗比影视剧要血淋淋得多。
宋哲宗后宫,孟皇后被指控行巫蛊诅咒婕妤刘清菁。由于此段历史没有影视作品,所以我截选的是韩剧里朝鲜仁祖后宫庄烈王后被指控行巫蛊诅咒赵贵人的这段,正好也有宫女被严刑逼供。
当时孟皇后宫殿里的三十多个宫女太监们都被逮捕了,被残酷逼供,手脚折断,甚至有人被割掉舌头。到了御史董敦逸来审查的时候,发现这三十多人都已经被折摩得不成人形了。
事闻,诏入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录,罪人过庭下,气息仅属,无一人能出声者。
但根据另一本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的记载,当时审查的结果对孟皇后、尼姑法端等人行巫蛊细节记得特别清楚,包括用驴驹媚等物制媚药,把病死者骨灰放到刘清菁宫室,用大钉钉在刘清菁画像上等等。一个小小婕妤不可能有能力去布那么大一个局,找来那么多证物来陷害皇后。由此判断,孟皇后确实如陈阿娇等皇后一样,的的确确行了巫蛊。只是由于日后出于政治考虑,南宋皇室塑造了孟氏的无辜形象。看来宫斗真是你死我活之战。
坚坐以家藏雷公式示法端,又以所得南方枫木,同法端即光教院造式作后祷祠,有“所厌者伏,所求者得”等语;式成,恐门户几察,以生枣覆之而入。法端坐与坚同造式,又尝令坚求闾巷间,所谓驴驹媚蛇雾叩头虫者欲以进,后令佩侍上寝殿。燕氏坐上过后閤,作欢喜字烧符取灰,将置茶中以进,会上不欲茶而止;又用和水以洒御道,冀上数来;又令坚绘刘婕妤像,以大钉钉其心;又欲取五月中瘵死宫人烧秘灰,置刘婕妤寝,几其以此疾患死;又取七家针各一,烧符置刘閤中,皆以厌恶,卒无验。狱成,侍御史董敦逸录问。
刘邦死后,吕后把情敌兼政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之前的影视作品总是用把戚夫人演员装进大缸子来表现她的断手断脚,只有电视剧《大风歌》里直接来了写实的无手无脚躯干蠕动,就算知道是假的也让人看了打寒战。漫画家横山光辉更是不便表现戚夫人的惨状,就模糊化处理了。
汉高祖宠幸戚夫人 ,高祖死, 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名曰“人彘”。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相当凶悍,在做太子妃的时候就用戟挑出怀孕嫔妾的胎儿,不亚于抗日战争里日军残害中国孕妇。
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
并非我对原文夸张翻译,而是凭想象就知道,若仅是把戟「掷向」孕妇,贾南风怎么用全力,都会不造成「子随刃堕地」这样胎儿脱离母体的血腥结果。必然贾南风是有个「挑出」的动作。
首先,我对宫斗的类型作一下分类:
第一类宫斗:只相斗不杀人。
北魏孝文帝时期,太师冯熙的两个女儿冯润冯清先后入宫。先入宫的冯润因为得了咯血症被遣回家养病,因此后入宫的妹妹冯清反而先封为皇后。但冯润也不是省油的灯,待病好之后,她再次入宫,立刻获得孝文帝元宏的专宠,对皇后妹妹不行妾礼,百端谮构,终于成功让元宏把冯清贬去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取代了冯清的皇后位置。
晋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杨艳一直嫉妒受宠的贵嫔胡芳,于是在临死前都要把自己的小堂妹杨芷推上新皇后位(杨芷比太子妃贾南风还小),以阻止胡芳成为新皇后。晋武帝看着发妻临终前有这样的遗愿,只得流泪同意。
明英宗复位后,残疾无子的钱皇后和有太子的周贵妃矛盾马上变尖锐起来,就连明英宗之母孙太后都赞同废钱立周。明英宗念及与发妻的深情,坚决拒绝。为了表明立场,孙太后一死,明英宗夫妻就宣布将嫡母胡皇后复位。英宗夫妻俩为前朝废后翻案,就是在敲打周贵妃和那些想投机的大臣们,以无子为名废掉钱皇后是不可能的。
一天,崇祯帝召田贵妃。惯例是贵妃乘凤舆,由小太监抬着。这一天,田贵妃却由宫女抬着,崇祯帝见了,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回答说:“小太监们多行为不端。” 崇祯帝让她举例说明。田贵妃说:“听说坤宁宫里的小太监常和宫女们不端,所以远离他们(闻坤宁宫小珰狎宫婢,故远之耳)。” 崇祯帝听后,觉得田贵妃懂得礼仪,并命搜查坤宁宫小太监的住所,获得太监与宫女之间的狎具。崇祯帝大怒,宣布要谴散所有的坤宁宫太监,周皇后气得怄血。
宋仁宗的张贵妃眼见曹皇后的养女范观音得到宠幸,很是不悦,害怕这会增强皇后一方的力量。 这年正好大旱,仁宗与宫中众人都急迫地祈求降雨,张贵妃通过自己的养母宫人贾氏,联系上了依附她们的宰相贾昌朝,让贾昌朝上奏请出宫人以弭灾变。在宫中,张贵妃就建议必须出与妃嫔亲密的宫女(即养女)才能感动上天以下雨(非出所亲厚者,莫能感天意),她还首先表态放出自己的养女,众妃嫔纷纷效仿,曹皇后也不得不把范观音放出宫。
汉武帝有一段时期同时宠爱邢娙娥和尹夫人,一开始就为了避免两人争风吃醋从不让两人见面。尹夫人还是忍不住一再要求见一见邢夫人,汉武帝设局让另一个夫人假扮邢夫人,还带上几十宫女摆场面。但是尹夫人还是从假邢夫人的形象气质上看出她是假冒的,待她看到真正的邢夫人时,自愧不如,哭泣起来(低头俛而泣)。
曹操的原配为丁夫人,曹植曹丕的生母卞氏只是倡家出身的小妾,丁夫人为嫡妻,虽无亲子但从小收养了已故刘夫人的曹昂,位置稳固,待卞氏就不怎么客气。史料原文为「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不足」和「旧恶」仅仅四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当年曹府里嫡庶间的刻薄。
明光宗朱常洛为太子的时候姬妾众多,太子妃郭氏早逝,最受宠的女人为李选侍(西李)。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爆出了一个猛料:当年生母王才人(太子宫二号妃嫔,郭氏去世后实际排名第一)是遭到西李的欺凌殴打至死的。不过几年后明熹宗受魏忠贤的影响,又自行翻供称那是被大臣王安等人调唆说的。受宠的小妾敢打死位份比她高的妾室确实不靠谱,但结合西李选侍嚣张跋扈的性格与品德而言,她绝对欺负过王才人。
朱瞻基为皇太孙起就有一妻一妾,贤德的胡善祥和有美色的孙氏。继位为明宣宗后,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朱瞻基更喜欢孙氏一些,于是一再试图废掉胡善祥,把皇后位腾给孙氏。这个过程里,朝中大臣纷纷各自站队。孙贵妃此时生下太子朱祁镇,《明史》里有孙氏偷龙转凤的记载(阴取宫人子为己子),但存在疑问。朱瞻基便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被废为道姑,居长安宫(后改名景仁宫),孙贵妃继任皇后。张太后还是喜欢前儿媳一些,常召她去自己宫殿。内廷朝宴时,还命胡氏位居孙氏之上,给孙氏打脸,孙氏怏怏不乐。
杨贵妃曾嫉妒过后宫某位妃嫔(梅妃历史上并不存在),仗着唐玄宗对她的盛宠,直接冲着老皇帝出言不逊,唐玄宗也被气到了,直接把杨玉环从宫里送出去,送到她堂哥杨铦家(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兄铦之第)。不过失去爱妃的唐玄宗倒是一整天都心情不佳,高力士就出面调解,皇帝还是在晚上把杨贵妃接回宫来,经过一场小闹腾,老夫少妻的感情反而更好了,那位被杨贵妃针对的妃嫔,以及其他后宫,从此更难得被唐玄宗宠幸(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
司马懿晚年宠爱小妾柏夫人,疏远正妻张春华,张春华很少见到司马懿。一日,司马懿患病,张春华前去探望,司马懿竟对她说:“老东西面目可憎,怎么还劳驾你出来啊!”张春华气愤地绝食,她所生的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也跟着她一起绝食。司马懿大惊,连忙向她道歉。事后司马懿暗地里对别人说:“老东西死了没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心的是我那群好儿子啊!”
柏夫人只有一个儿子——司马伦,就是后来八王之乱里的赵王,其才能平庸品德低下,在权力斗争中司马伦和四个儿子全被赐死,司马懿和柏夫人的血脉彻底断绝。在比儿子之上,柏夫人是输得彻底。
后唐庄宗李存勖有一个宠爱的姬妾,貌美又生有儿子,这让皇后刘玉娘很妒忌。大臣李绍荣受到李存勖的器重,妻子却因病去世。李存勖便在宫中询问李绍荣是不是需要再续娶一位妻子,他可以作主帮着求婚。
刘玉娘赶紧插话,指着那位宠姬建议到:“皇上很可怜绍荣,为什么不把小妾赏赐给他呢?”李存勖突然之间不好拒绝,只有含含糊糊的答应了(帝难言不可,微许之),刘玉娘赶快让李绍荣拜谢皇帝。第二天一早,李存勖还想去看宠姬,却发现刘玉娘早已经用轿子把宠姬送出了皇宫。李存勖心情不悦,因为这件事情托病,好几天都没吃饭。
元顺帝的第一任皇后是答纳失里皇后,是太师燕帖木儿的女儿。此时元顺帝宠爱上了一位高丽来的奉茶宫女奇氏,答纳失里皇后非常生气,几次下令杖打奇氏(数棰辱之)。但在第二年,答纳失里皇后就因为亲兄谋反受到牵连被废掉,又被赐死,年仅16岁。
元顺帝很想立奇氏为新皇后,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于是他只有立出身外戚家族的伯颜忽都为第二任皇后,伯颜忽都为人节俭也不妒忌,得到了元顺帝的敬重,她生出了嫡子真金,可惜夭折。奇氏则生出了儿子爱猷识理答腊,被封为第二皇后。
与电视剧不同,史书里没记载奇氏与伯颜忽都的宫斗,两人应该是能表面和平相处。二十八年后,伯颜忽都过世,继子爱猷识理答腊与这位嫡母感情不错,哭得特别悲伤。奇皇后则态度颇为不敬,看到伯颜忽都留下来的破旧衣物,竟然嘲笑起来:「正宫皇后竟然穿这样的衣服!」
汉哀帝的原配皇后是傅皇后,其祖母傅太后的堂侄女。汉哀帝又将自己男宠董贤的妹妹纳入宫中,成为董昭仪。董贤也有野心,想找证据来废掉傅皇后(使求傅氏罪过),让自己的妹妹当上新皇后,但傅皇后的亲属都被他抓进牢狱了都审不出口供,只得作罢(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
其实是郎官桓谭与傅皇后的父亲傅晏关系不错,就好心提醒过傅晏,董贤可能会找他们傅家的麻烦,让他们谨言慎行。傅晏也向女儿转述了桓谭的话,让傅皇后千万别学汉武帝的陈皇后那样轻信媚道。傅家才避免一场风暴。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本是琅邪王,王妃是虞孟母,没有儿女。但司马睿和王府内一小妾荀氏生下长子司马绍、次子司马裒。
虞孟母对荀氏心怀嫉妒,对她不好。荀氏自知出身低微,不与王妃抗衡,但也心怀怨念。司马睿面对妻妾间的争执,因为对正妻更有感情,就采取了拉偏架的 *** ,把荀氏赶出了琅邪王府。荀氏只得改嫁一姓马的平民,两个儿子都归虞王妃抚养。
虞孟母还没等到丈夫当上皇帝就去世了,司马睿又纳了吴氏女、郑阿春等妾室,没有再把两个儿子的生母苟氏接回来了。晋元帝司马睿去世后,苟氏的大儿子司马绍继位为晋明帝。因为荀氏改嫁的经历,不能封太后,只能封个豫章郡君建宅供养。继父马某一去世,司马绍就将荀氏接进宫中供养。但因为已故的嫡母虞孟母亲自抚养过自己,司马绍也就没有追究虞孟母造成他们母子分离的责任,还将虞孟母的神位昇祔太庙,又追封了嫡母的母亲和姨母为县君。
第二类宫斗:直接血淋淋的屠杀
这种情况往往是皇帝已经死了,或是皇帝太懦弱受制于后妃,或是后妃太得宠,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汉安帝的阎皇后长得漂亮,又精通音律有才色,得到皇帝的专房之宠。不过皇帝还是要宠幸其他妃嫔的,宫女李氏因此生下皇子刘保,阎氏秘密将李氏鸩杀。事后,她一直无子,就使计废掉刘保的太子位,不过在安帝去世之后,经过激烈的斗争,刘保还是登上帝位,诛灭阎氏家族,阎后被软禁后次年去世。
冯润还只是昭仪的时候就已经手握大权,孝文帝还有一宠妃贵人高照容,不到三十岁就生了两儿一女,但高照容却在从代地到洛阳的途中突然暴死。有传闻,是冯润派出去的杀手杀了高照容,以夺取高照容之子元恪的抚养权的(或云昭仪遣人贼后也)。但在元恪即位前,冯润已被孝文帝赐死,这一起谋杀案的真相就无人所知。
汉桓帝的皇后窦妙多年无宠,早就对贵人田圣等宠妃恨之入骨(太后素忌忍,积怒田圣等),等汉桓帝一死梓宫还在前殿没运走,她就迫不及待地便杀死田圣。还想把另外八个贵人全部杀死,还好中常侍苦劝,那八个美女才得以保命。
袁绍的正妻刘夫人更加残忍,不但杀掉袁绍生前的五个宠妾,还对她们的尸体进行了破坏(乃髡头墨面以毁其形),儿子袁尚还帮她去杀宠妾的家人。
汉灵帝的何皇后只是一个屠户家的女儿,却厉害霸道,后宫众妃都怕她。官家小姐出身的王美人反而不是她的对手,生下儿子刘协(汉献帝)后被何皇后毒死。由于何氏与宦官们关系好,灵帝欲废何后却中止,不过几年后董卓还是替刘协报了仇,毒杀何后母子。
郭太皇太后没有想到,明明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是皇帝,却都死去。皇位最终竟落到自己的庶子李怡头上,李怡的生母恰恰是郭氏当年的宫女郑氏,郭郑两人关系不好。
继位成唐宣宗的李怡因为当年的旧怨为亲母报仇对嫡母郭氏不尊重。郭氏气得准备跳楼,偏偏又没死成,不高兴的宣宗马上就让嫡母当晚“暴崩”,人都死了宣宗还不让她祔宪宗太庙。这个过程中,郑太后必然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仇得报。
又根据知友 @Agoni 评论里的补充,郭太后有谋杀唐宪宗的嫌疑,所以唐宣宗是在为父报仇,看来这场宫闱相斗更复杂了。关于唐宪宗之死为郭氏相谋网上主要是两篇文章,大家可自行查看判断。我本人的观点是中立,觉得现有证据不足。
(1)唐宪宗之死;(2)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
武则天除了与王皇后萧淑妃宫斗,毒杀了贺兰氏之外,还能从史书里推断出武氏对待其他后宫的态度。《旧唐书》里有记载唐高宗“后宫刘氏生燕王忠,郑氏生原王孝,杨氏生泽王上金”,编剧和小说作者们总是以此把三人设定为宫女出身没有封号的低贱女子。但事实上参看为妃嫔资料最齐全的李渊后宫,儿子生母里位号最低的为张宝林、柳宝林(六品)。再从情理考虑,被皇帝宠幸过的女人,还生了儿子。哪怕真是宫女出身,皇帝打赏个最低最低级的八品采女封号(共有27个编制)也不是难事。所以刘氏郑氏杨氏绝对是有封号的。
除了刘氏被记载出身低贱(忠母刘氏微贱)以外,郑氏和杨氏都没有这种记录。当年正是因为四妃份额满了,唐高宗才想给武昭仪一个独创的宸妃封号(唐因隋制,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上欲特置宸妃,以武昭仪为之)。杨氏还敢得罪武则天(《新唐书》记载李上金“武后疾其母”),可以推断郑氏和杨氏极有可能就是萧淑妃以外的三妃之二。从姓氏上推断郑氏和杨氏极有可能出自望族荥阳郑氏和弘农杨氏。
武则天处死庶子们是相当不留情,除了李孝因为无子早逝外,李忠没有留下后代就被逼自杀。李上金被逼自杀后,七个儿子在流放途上死了六个。萧淑妃生的李素节被缢死,十三个儿子里被杀了九个。儿子孙子尚且这样凄惨,这三位母亲,特别是被武后所恨的杨氏,极有可能是被武则天迫害而死的,倒底是死于流放过程中,还是特别赐死,历史不忍细读。刘氏郑氏杨氏没有记载封号,也有可能是被武则天废为庶人的原因。
李隆基有一个二哥李成义,刚一出生就被祖母武则天就厌恶,准备扼杀掉这个小生命。和尚万回用迷信的说法劝住了武则天:“这个婴孩是西域大树投胎,养育他能够旺其他孙子(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武则天听着高兴,才把李成义和其他李旦的儿子放在一起养。虽然李成义的生母柳氏是掖庭宫人,但武则天要处死亲孙子的行为还是很令人不解。
直到前宰相柳奭的孙子柳嘉泰的墓志《右武卫将军柳公神道碑》被发现,上面有“先帝在藩,以公女兄为妃,则申王之舅,以外戚解褐”的字样,才知道柳宫人是柳奭的孙女,王皇后的表侄女,终于知道武则天为何如此厌恶李成义的出生了。柳宫人的封号没有记载,晚年也没有记载。结合武则天处置政敌及家属的狠毒,再加上史书记载武则天杀掉的儿媳就有三个:李显原王妃赵氏、李旦妻妾刘氏窦氏,可以推断,她可能刚生完孩子就被武则天处死了。
嘉靖帝时期宫斗较特殊,因为嘉靖本人就是一个性情暴戾,待后妃和大臣都很刻薄的昏君,后妃多死于嘉靖本人之手。第一任皇后陈氏有一次和嘉靖帝闲聚,张顺妃、文恭妃为帝后倒茶,嘉靖帝盯着妃子们的手看。陈皇后心生嫉妒,就很不高兴地丢杯子站起来。嘉靖帝马上大怒,使陈皇后受惊流产(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陈皇后当时被罚跪),陈皇后流产后重病了数月,在痛苦中死去。
嘉靖帝的母亲蒋太后促使嘉靖帝封张顺妃为继后,但张皇后的皇后生涯只持续了五年但又被嘉靖帝废掉。有一种说法是张皇后替嘉靖帝的皇伯母张太后说情,触怒了嘉靖帝。被废掉的张氏两年后去世。事情另一主角文恭妃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因罪被责罚幽禁(上以妃因罪退闲)几年后忧死。谥为悼隐,实际只以嫔礼下葬(诸丧仪皆从杀礼)。
嘉靖帝之后又将“甚称帝意”的方德嫔封为第三任皇后,但方皇后由于在壬寅宫变后冤杀嘉靖帝宠爱的曹端妃,被嘉靖帝记恨。五年后,宫中起火,嘉靖帝不准人去救方皇后,方皇后被烧死于火中(中官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方皇后一死,嘉靖帝才想起方皇后曾在壬寅宫变中救过自己一命,很后悔,下令以元后的礼仪去厚葬方皇后(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不过方皇后似乎与杜康妃关系也不好,杜康妃之子朱载垕继位成隆庆帝后直接违背父皇旨意,只让第一任嫡母陈皇后祔太庙。
之前提到的文恭妃为什么被罚,史书里没有记载。黑龙江大学刘玉、姚敏写的论文《明世宗后妃扫描》,统计了嘉靖帝的七十六位后妃中,有五十一位死在嘉靖帝之前(嘉靖帝活了六十岁),这很不正常。看来,暴君嘉靖帝的后宫里还有许多宫闱秘事,不为后人所知。
宋高宗赵构很长寿,活到了八十一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宠幸着两位年轻貌美的妃嫔:王才人和李才人。赵构的继后吴皇后只比他小八岁,也是老太太一位了,吴皇后偏偏也就记恨上了这两个孙女辈的才人(宪圣后见二才人,每感愤)。等到赵构过世,吴太后就指使自己的养子宋孝宗,赐两才人自尽(孝宗即追告命,许自便)。
北魏宣武帝元恪得到大将军于烈的帮助,铲除了叔父元勰的势力。于烈便向元恪推荐了自己美丽的侄女于氏(有容德),元恪最初很宠爱于氏,将她由贵人升为皇后。但后来元恪又把自己的表妹高英接入宫中,封为夫人,于皇后因此失宠。
于皇后几年后突然暴死,宫中都传闻是高英下的毒手(宫禁事秘,莫能知悉,而世议归咎于高夫人)。高英成为元恪的新皇后,对后宫严加打压,妃嫔多无法得到元恪的宠幸。可是,由于北魏有着「杀母立子」的规定,所以高英自己也不敢生儿子,有传闻她早夭的儿子就是自己掐死的。
这样就给元恪宫中的胡充华创造了机会,胡充华不惧「杀母立子」的规定,生下了儿子元诩。元恪心有不忍,不愿杀掉胡充华。在他逝世以后,胡充华和高皇后都成了太后。胡太后政治手段更厉害,马上将高太后赶去瑶光寺做尼姑,不准她随意进宫。三年之后,发生了一次月食,有传这是国母将崩的信号。胡太后就派人秘密处死了高太后,为自己挡灾。
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皇后是他的表妹萧菩萨哥,萧菩萨哥又漂亮又有才华,但可惜生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于是她只有收养了宫人萧耨斤生的耶律宗真。这位宫人萧耨斤并不是普通宫人,她也出身外戚家族,是辽太祖皇后述律平的弟弟阿古只的五世孙女。因为述律平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五世祖母,论关系萧耨斤也算耶律隆绪关系极疏远的隔代表妹。萧耨斤因为生育有功,被封为元妃。
虽然辽圣宗的后宫妃嫔众多,但只有这位元妃萧耨斤仗着自己是太子耶律宗真的生母,野心勃勃,敢与皇后萧菩萨哥宫斗。萧耨斤先是派出汉族宦官赵安仁去监视皇后萧菩萨哥,窥视她的一举一动,图谋不轨。萧菩萨哥威势和权力加重之后,赵安仁怕被报复就想逃出辽国,萧菩萨哥想杀掉这个狗腿子,但萧耨斤在辽圣宗面前力阻,借口赵安仁出逃是思念家乡,保全了赵安仁。
耶律宗真十五岁这年,辽圣宗病重,萧耨斤气焰嚣张地指着皇后萧菩萨哥说:「老东西你以后还有人宠你么(老物宠亦有既耶)?」萧菩萨哥无可奈何,被左右扶出。待辽圣宗驾崩之后,耶律宗真继位。萧耨斤自立为皇太后,本是正宫皇后的萧菩萨哥却得不到太后的身份。
皇太后萧耨斤让自己的护卫冯家奴、喜孙等人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反,把他们审讯治罪。萧耨斤故意扩大打击面,株连到萧菩萨哥身上。辽兴宗耶律宗真因为是嫡母亲手抚育养大的,他有出面阻止生母,但萧耨斤就是不放过萧菩萨哥,耶律宗真也有心无力。
萧耨斤先是把萧菩萨哥赶去了上京(内蒙古境内),后趁着耶律宗真春季游猎时,派人去上京逼着萧菩萨哥自杀。二十年后,耶律宗真将嫡母萧菩萨哥追尊为仁德皇后,祔葬于自己的庆陵。
秦惠文王有两个儿子先后当上国王,秦武王的生母是惠文后,秦昭襄王的生母是芈八子。史学界的研究是,惠文后是魏国人的可能性较大。
芈八子是出身于楚国没错,但她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楚王的妃嫔怎么可能二嫁?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真正的公主都会有史书记载身份,比如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易后,《史记》有明确记载「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综上,芈八子不可能是楚国公主,也不可能与惠文后是姐妹。
因此与电视剧不同。芈八子联同魏冉让儿子坐上秦国王位后,没有善待惠文后这位旧日情敌和今日政敌。《史记》里关于惠文后的结局有几种记载:死在内乱之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被诛杀(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郁忧而死(及壮诛而太后忧死)按照历史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史料的合理性来看,惠文后最有可能死于芈八子一党的诛杀。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是胡皇后,胡氏也是太子高纬的母亲。年轻的高湛先是传位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当了四年太上皇他也去世了。
高湛一去世,后宫的美人们就失去保护了,嫉妒的胡太后开始向几个情敌下手,先是下令王嫔和卢嫔自杀,两嫔悲痛哭泣,使得后主高纬对两位庶母产生同情,放她俩出宫避难。另一位以美貌闻名的马嫔则没这么幸运了,被胡太后逼得上吊自杀。
高湛去世时才32岁,胡氏应该更年轻。胡太后一个年轻寡妇耐不住寂寞,先后与大臣和士开、和尚昙献等人通奸。有一回儿子高纬去向她行礼,发现两个青年尼姑就想宠幸,却发现是两个和尚假扮的,这令母子俩好不尴尬。高纬先是诛杀了几个母亲的奸夫,并一度将母亲幽闭,两人关系从此相当紧张,都害怕对方会杀了自己。
出宫后的卢嫔甚至还能抚养亡夫的七子淮南王高仁光,成为太妃。这应该得益于高纬和胡太后紧张的母子关系,使得胡太后无暇整治情敌。
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结发妻子为乙弗氏,出身高贵,还是元宝炬的表妹。乙弗皇后为人节俭又贤德,与元宝炬夫妻恩爱,十几年的夫妻生活中,乙弗皇后生育次数高达十二次。但儿女多早夭,只有未来的新皇帝元钦、武都王元戊能够长大。
但为了边境的稳定,元宝炬废掉了发妻乙弗皇后,迎娶了柔然可汗的公主郁久闾氏为新皇后。郁久闾氏比元宝炬小约18岁,比乙弗氏小约15岁,换到今天也就一中学女生的年龄。这位柔然公主年龄虽小,但相当任性与狠毒,不放过已经被废出宫的乙弗氏,一再逼迫元宝炬。不惜让父王可汗阿那瓌出兵进犯丈夫的西魏,使元宝炬被迫赐乙弗氏自尽。
郁久闾皇后后来的经历就与唐代的武惠妃惊人的相似,在自己怀孕临盆时,疑似见到了乙弗氏的鬼魂出现,因此难产而死,死时也就16岁。
这段“乙弗氏鬼魂”的史书记载挺可疑的,答主倒是怀疑是元宝炬元钦元戊父子三人中,有人单独或配合着用装神弄鬼的 *** 为乙弗氏复仇。
第三类宫斗:有计谋的相斗
这样的方式有多样:口蜜腹剑、勾结外臣、利用巫术,借刀杀人,冤狱陷害。
骊姬的年龄估计比申生重耳都小,但这样一个小女人却能迷惑控制晋献公,让他的三个儿子死的死逃的逃,整个晋国局势为之动荡。
汉武帝表姐陈阿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被废的皇后,第一个因巫蛊罪被废的皇后。她的巫蛊案可谓是后宫斗争失败的一个典例,事泄后,汉武帝派出酷吏张汤来查案,女巫楚服被斩首于市,相关受牵连者被诛杀了三百余人,可见巫蛊罪简直是堪比谋反罪的惊天大案。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前期,就有一些没记载姓名的武帝后宫美人之间相互嫉妒,找方士神巫为自己诅咒对手,甚至还诬告对方在诅咒汉武帝。结果汉武帝把妃嫔宫女大臣一干人等全都斩杀,共几百人。(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
翻看史书,行巫蛊成功并没有被追究的我印象中只有一起:高玮的奶妈陆令萱诅咒胡皇后,成功让胡皇后神志不清(旬朔之间,胡氏遂即精神恍惚,言笑无恒)。
其他多位皇后妃嫔便是因行巫蛊被揭发(或是被诬告)而被废被杀的,看来行巫蛊是一条相当危险的险招。自己不行巫蛊,通过监视来揭发其他人的巫蛊行为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宫斗手段。
汉章帝的窦皇后相当得宠(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可就是生不出儿子。当时后宫里有两对姐妹花:宋贵人两姐妹、梁贵人两姐妹,大宋贵人和小梁贵人都生有儿子。嫉妒的窦皇后就利用汉章帝对她的信任,屡屡陷害这四人。
皇太子刘庆之母是大宋贵人,窦皇后就先对宋家入手,让自家兄弟去监视宋贵人的父亲,让宫女去监视宋贵人姐妹。有一回大宋贵人生病了,写信回家寻求菟(一种寄生性杂草)来入药治病,窦皇后就截获这封信,诬陷大宋贵人是要用菟来作蛊道,汉章帝因此疏远宋贵人母子。之后刘庆被废为清河王,宋贵人姐妹被窦皇后派来的蔡伦(当时只是小黄门)严加拷问,逼得服毒自杀。小梁贵人所生的刘肇才四岁就被继立为新太子,小梁贵人知道斗不过窦皇后,便主动提及让窦皇后抚养刘肇。但梁家人私下的抱怨还是给窦皇后听到了,窦皇后发出匿名函件,诬告梁氏姐妹的父亲梁竦谋反,梁竦在牢狱中被汉阳太守拷打致死,伤心欲绝的梁氏两姐妹便郁郁而终。
刘肇十岁即位为汉和帝,才十三岁就诛杀了作乱的窦氏一族,但一直没有处理抚养自己长大的窦太后。五年后,窦太后逝世,梁贵人姐妹的另一姐姐梁嫕上书陈述梁家的冤屈。但汉和帝仍顶住大臣压力,不废嫡母,还让嫡母和汉章帝合葬。因为汉和帝自己早逝,一百多天大的儿子继位后又夭折。当年废太子刘庆的儿子刘祜得以继任为汉安帝,汉安帝为自己的亲祖母大宋贵人复仇,要重审当年的冤案,已经成了尚方令的蔡伦还是被迫服毒自杀。
楚怀王时期,魏王送进楚国后宫一个绝色美女,旧宠姬郑袖见状不但不嫉妒,还待魏姬特别好。等到魏姬对她信任如亲姐后,郑袖就展开了她的陷害。她告诉魏姬楚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姬见到楚王都要掩著鼻子。楚怀王不解来问郑袖,郑袖回答道:“她是在嫌大王体臭。”楚怀王在盛怒下命人把魏姬的鼻子割掉了。
袁术得到了一个国色水平的大美人冯氏,袁术后宫众女人于是便一起“忠告”冯氏,称袁术欣赏有节志的人,劝冯氏平时要多哭泣自己国破家亡的处境,以得到袁术的欣赏。后来,冯氏被众妇绞杀,吊在厕所里,袁术还丝毫不怀疑,以为冯氏真的是感怀自己国破家亡而自杀的。
韩国夫人武顺的死,虽然武则天有很大嫌疑,但史书无载。但史书清楚记载了武则天如何一石三鸟,既把魏国夫人贺兰氏毒杀,又把堂兄武惟良,武怀运陷害为下毒者一同杀害(后毒杀魏国,归罪惟良等,尽杀之)。
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收买女医淳于衍,在产房里毒杀了汉宣帝的发妻许平君。还做得相当隐蔽,以致于数年后,霍家的儿子们:霍山、霍云、霍禹还一头雾水,不知道汉宣帝为什么不信任霍家,为什么民间会有霍家毒杀许皇后的传闻。
在壬寅宫变后,嘉靖帝被杨金英等十几名宫女勒得重伤昏迷不能理政(时帝病悸不能言)。参与此事的王宁嫔将平素不睦的曹端妃也陷为同谋,这正中方皇后的下怀,因为她也嫉妒曹端妃的得宠。方皇后遂做主将曹端妃、王宁嫔和宫女们全部判处凌迟。
明仁宗朱高炽有一爱妃郭贵妃,是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在太子府时就服侍朱高炽。郭贵妃为仁宗生了三个儿子,可是仁宗一死,成了太后的张皇后就把郭贵妃选入五人殉葬名单里,但于情于理,郭贵妃都不应该被选进去。另外四位殡葬妃嫔不是家世不高,就是无宠无子,其中安徽休宁农家女出身的黄充妃还是为了家族求荣华,自愿向张太后请求殉葬的。其他后宫里,无子的张敬妃因是勋旧之女(祖父是张玉,朱棣为燕王时候的大将)特恩免殉,生了皇次女的赵惠妃、生了儿子的李贤妃和张顺妃也没有出现在殉葬名单上。郭贵妃明显在家世上和生育情况上都超于张敬妃等人,却惨遭殡葬,不由令人怀疑此时手握大权的张太后是在公报私仇。
汉元帝的皇后是王政君,两宠妃是昭仪傅氏和昭仪冯媛。但是在某次后宫集体观斗兽活动中,圈里的熊意外爬出来,冯媛义无反顾为皇帝挡熊,而傅氏早就花容失色跳之夭夭了。冯媛因此获得元帝加倍敬重,羞愧的傅氏便深深记恨了冯氏。三十一年后,傅氏因为孙子继皇位而成为太皇太后,相当骄横,傅太后敢对王政君直称老太婆,但傅太后还无法向王政君下手。冯媛就遭了傅太后的毒手,被诬行巫祝,冯氏家族被严刑虐死数十人,就算冯媛自杀了,冯氏家族仍被流放,下场极惨。
孙权的宠妃潘夫人,是一个极阴险嫉妒的女人,不但恶意诬陷伤害袁夫人等其他后宫,还百般虐待身边的宫女,怨声载道。步夫人因为群臣不同意没能立成皇后,徐夫人因为不够得宠孙权没考虑,袁夫人因为无子拒绝当皇后,继而皇后之位就为潘夫人所得,潘夫人在孙权病重就暴露了自己想当吕后的野心,宫女们怕她太后专权会更残暴,干脆一起缢杀了她。可以想象,若潘氏真当上太后,袁夫人等孙权往日宠妃就会有戚夫人田圣袁绍宠妾等人的下场。
万历帝最宠的妃子为郑贵妃,其次为李敬妃(在李敬妃死后,万历帝不但追封她为皇贵妃,还直接想让她陪葬自己地宫的右侧,即仅次于王皇后的位置,但由于大臣反对而不成)。所以在郑贵妃的眼中,不受宠的王皇后和王恭妃都不是威胁,唯独生育了两个儿子的李敬妃是威胁。李敬妃在生育第二个儿子朱常瀛时得了产疾,郑贵妃手下太监张明出面医治,结果李敬妃产后十一天就死了。当时就有张明受郑贵妃指使毒杀李敬妃的说法(彼时积言有如淳如衍之事),二十三年后明光宗朱常洛死于“红丸案”,也出现了郑贵妃手下太监崔文升的身影。更让人怀疑当年的李敬妃之死不简单。
《南唐书》记载:大周后当年病重之时,惊见妹妹已在宫中,问她来宫中几日。小周后回答已经来了好几天了,大周后马上明白妹妹和丈夫已经通奸了,气得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史书所粉饰的是「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即小周后年少不懂事,无意中泄露秘密。但看到后来小周后整治李煜后宫的厉害手段:除了舍于自保的黄保仪(而黄氏独不遭谴,以其事之尽也),后宫的妃嫔多被她赶走(故同时美女,率多遇害)。不由怀疑小周后当年真的是毫无心机吗?不知道自己的话会让姐姐病情加剧直至死亡么?真是细思恐极。
第四类宫斗:政治斗争的延伸多数时候,宫斗不仅仅是女人间争个宠那么简单,而是政治上的斗争的一种。
参与进来的人何止妃嫔本人?宦官、外臣、长公主、皇帝奶妈都有可能是宫斗的主角。有的宫斗还比较特别,完全已经不是后妃间的相斗了,而是后妃与第三方势力在斗。比如明熹宗后宫众后妃被魏忠贤和客氏迫害。
我相信台湾学者郑晓时的观点——汉文帝即位前的无姓王妃其实就是吕氏女。因为刘恒他的哥哥弟弟侄儿堂叔们在吕后时期都得娶吕氏女(或是吕氏外甥女),刘恒几乎不可能不被指婚一个吕氏女儿(也有可能是吕氏外甥女),这位王妃作为正室又生了四个儿子却连个姓氏史书都不载,更佐证了这个猜测。代王妃若不是病逝就极有可能在得知长安诛杀吕氏家族时自杀,她的四个儿子被陈平等人斩草除根。
宋仁宗时期,第一任皇后郭氏与宫人尚氏、杨氏争宠。有一回尚氏向宋仁宗诉说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赶来,二人争执起来。郭皇后不胜愤怒,举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见状,急忙上前救尚氏。郭皇后收势不住,刚好打在宋仁宗的颈部,宋仁宗顿时龙颜大怒,要废郭皇后。后来在宰相吕夷简(郭皇后得罪过他)和宦官阎文应的推动下,郭氏被废掉。
北齐高玮朝,昭仪穆黄花勾结高纬的奶妈陆令萱,先是利用巫术诅咒胡皇后,让胡皇后神志不清渐渐失宠(旬朔之间,胡氏遂即精神恍惚,言笑无恒)。然后又在胡太后面前陷害胡皇后,称胡皇后非议过胡太后的私生活,让胡太后大怒赶走胡皇后(立剃其发,送还崐家)。最后穆昭仪成功升至皇后。
汉灵帝的第一任皇后宋氏,因为无宠却能当皇后,所以受到汉灵帝众后宫的嫉妒,合起来一同诬陷和诋毁宋皇后。中常侍王甫枉杀勃海王刘悝和及其妃子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因此恐惧宋皇后会怨恨他,便与太中大夫程阿一起编造谎言陷害宋皇后,说宋皇后用巫蛊的办法诅咒别人,汉灵帝便相信了,废除了宋皇后,宋氏在冷宫里忧郁而死。她的父亲宋酆和兄弟都受到牵连,下狱被诛杀。
汉景帝的长子生母栗姬,因为在联姻一事上得罪了馆陶公主,于是乎馆陶公主联合了刘彻的生母王夫人,一同陷害栗姬,不但让栗姬失去了将要到手的皇后宝座,还把儿子的太子位也丢了。栗姬最后郁郁而终(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
孙权长女孙鲁班,步夫人所生,也是个极狠毒的角色。她不喜欢父亲的另一夫人王夫人(太子孙和之母),就连续陷害这两母子,称孙和与太子妃家人谋划,称王夫人一见孙权病重就高兴(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让孙权误解两人,废除孙和太子位,王夫人也忧郁而死。
清太祖努尔哈赤有两个侍女德因泽、阿济根,突然告发了大福晋阿巴亥(多尔衮生母)与努尔哈赤二子代善之间有暧昧关系,两人因此由侍女晋升为小福晋。阿巴亥和代善因为此丑闻都受到打击,但是阿巴亥毕竟相当得宠,不久后还是被努尔哈赤原谅。但数年后努尔哈赤去世,阿巴亥被逼殉葬时,德因泽、阿济根竟然也一同被殉葬。身份卑微的侍女竟敢告发大福晋和皇子,之后又被迫殉葬,不由让人联想这是一起政治阴谋。指使人应该是最大利益者皇太极。
明熹宗时期,虽然张皇后张裕妃等后宫都被魏忠贤客氏所迫害,但有一位任容妃则非常安全。因为她本身就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一说为义女)。张皇后生的皇长子朱慈燃由于被客氏派人暗害,一生下来就是死胎(竟损元子)。范慧妃生的皇二子朱慈焴,也生下来不久就神秘地死了。唯独就是任容妃生下来的皇三子朱慈炅健康地生下来并成长,如果没有意外,这个带着魏家血统的孩子就会成为新一代皇帝,魏忠贤就可以继续操纵明朝大权。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城发生了神秘的王恭厂大爆炸,皇宫里多名太监被殿上掉下来的木槛、鸳瓦砸死,已经七个月的朱慈炅受惊而亡,彻底断送了魏忠贤的美梦。
明宪宗继位后,先帝明英宗的周贵妃仍不忘与钱皇后相争,先是指使太监夏时,传谕独尊她一人为皇太后。但在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之下,还是两宫并尊,两人都升为皇太后。宪宗的原配皇后吴氏,杖打了宪宗极宠爱的万氏(此时只是侍长),宪宗怒而废后。钱太后站在理性的角度劝阻庶子,但周太后偏偏唱反调支持儿子废后。这样一来,钱太后同时得罪了明宪宗和万氏(实际上的皇后),周太后挑拨成功。钱皇后从此不得庶子尊重,钱氏族人得到的待遇也远不如周氏族人。
陈叔宝的皇后沈婺华出身高贵,是陈朝长公主女儿。她性情端静为人正直,不受陈叔宝喜爱。荒淫无度的陈叔宝只喜欢张丽华、孔贵嫔这样的妖媚女子,孔贵嫔和张丽华结成同盟一起诋毁沈皇后的养子太子陈胤,孔贵嫔的义兄佞臣孔范也积极在朝廷中与她们里应外合一起攻击太子陈胤(而张、孔二贵妃又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徒又于外合成其事)。太子陈胤终于被废,改立张丽华的长子陈深。陈叔宝还想废沈立张,因为隋灭陈之战而不成。隋军灭陈后,高颎斩杀张丽华,沈婺华和陈叔宝一同被俘。隋炀帝相当尊敬沈婺华,对其多加礼遇。
万历帝时期的一大政治事件就是国本之争,不得宠的皇后王喜姐选择站队同样不得宠的王恭妃(朱常洛生母),共同抵抗郑贵妃(朱常洵生母)。于是后人总把王喜姐看成是正义的化身,保护朱常洛的好人(光宗在东宫,危疑者数矣,调护备至),国本之争是正邪之争。但根据宦官刘若愚编写的《酌中志》记载,「贤后」王喜姐有虐待身边宫女太监的恶行(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反而是「奸妃」郑贵妃待周围的太监很厚道(惟皇贵妃郑娘娘近侍各于善衙门带俸)。看来,王喜姐也不是良善之辈,结合她侍奉婆婆李太后(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以稳固位置的举动好,保护王恭妃母子不过是类似于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而已。
宋神宗的后宫里,第一号女主人是向皇后,第二号女主人是朱德妃(邢贵妃张淑妃等妃嫔不过是神宗死后才被追封的,生前只是嫔位)。婆婆高太后只喜欢向皇后,处处压制太子赵煦生母朱德妃。宋神宗死后,赵煦继位,即宋哲宗。成了太妃的朱氏护送神宗灵柩去巩县永裕陵,前宰相韩绛亲自去永安郊外迎接。回宫后,朱太妃估计是为了称赞韩绛的知礼向婆婆高太皇太后提起此事(偶为宣仁太后言),结果被高太皇太后斥责她不配受先朝宰相的大礼,吓得朱太妃哭着道歉。
向太后看似不像婆婆高滔滔那样待朱氏刻薄,但宋哲宗才25岁就病重将逝,又没有活着的儿子。向太后朱太妃两宫的矛盾升级,朱太妃在儿子病榻前要求他传位于同母弟赵似,引起向太后的极大不满。于是哲宗一病逝向太后就因私心选定了宰相章惇所强烈反对的端王赵佶(生母陈美人,已逝),还把已死多年的宋神宗搬出来当借口:“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其实宋神宗死时赵佶才三岁,生母品级只是美人,宋神宗怎么看得出赵佶有福相?
赵佶继位为宋徽宗后,名义上对朱太妃礼遇(奉礼尤谨),但两年后向太后朱太妃相继去世。宋徽宗就开始对争过皇位的赵似展开报复,掀起一场蔡王府狱案。有人指控赵似的蔡王府中一小史邓铎有叛逆言论(言涉指斥),宋徽宗将邓铎打入大牢,但左司谏江公望上疏劝宋徽宗不要兄弟相残,不要怀疑赵似。但江公望被解职,邓铎也被处死。大臣刘正夫继续为赵似求情,援引西汉文帝和举淮南王兄弟相残一事,正史上的记载是宋徽宗被感动了,与赵似和好如初(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但五年后赵似就去世,年仅26岁,甚为可疑。
赵武灵王的原配王后是韩国的公主,嫡子赵章也被立为太子。可赵武灵王去游大陵,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美丽的少女正在鼓琴而歌。他就对这位梦中少女恋恋不忘,向大臣们讲了自己的梦,并描绘了这个少女的长相。吴广觉得自己的女儿孟姚符合赵武灵王的描述,就送女儿入宫,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孟姚,赵国人称孟姚为吴娃。吴娃受宠之后,成日在赵武灵王面前诋毁王后和太子,赵武灵王听多了,干脆将王后和太子都废掉,将吴娃立为新王后。吴娃后来生下赵何,即日后的赵惠文王。
唐文宗后宫有两位高级妃子:王德妃和杨贤妃。王德妃是太子李永的母亲,杨贤妃无子。按照唐朝贵淑德贤的后宫制度,王德妃位份是高于杨贤妃的,可她的宠爱程度不及杨贤妃。杨贤妃在唐文宗面前诋毁王德妃,已失宠的王德妃最终死去(为杨贤妃所谮而死)。太子李永也没出息,喜好游宴玩乐,还亲近小人。杨贤妃更是不失时机地诋毁李永,坊工刘楚才、禁中女倡等人都从旁附合。唐文宗因此对李永非常不满,欲废掉他的太子位,但群臣反对。唐文宗只有采取折中办法:杀掉李永旁边的小人们,又把李永安排在少阳院,让老师们来监督他。不过,在这一年里,李永也神秘地暴薨了。唐文宗又后悔了,觉得自己不应该对儿子过于无情,于是将刘楚才等人都杀掉,但没有处理杨贤妃。唐文宗过世后,杨贤妃还是因为卷入了皇位继承斗争里,被赐自杀。
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君主刘聪,非常宠爱着他的左贵嫔刘英和右贵嫔刘娥。但是母亲张太后却安排了他的表妹张徽光、张丽光入宫为贵人。刘聪的原配皇后呼延氏去世后,刘聪要让刘英成为新皇后,可是张太后要让张徽光做新皇后,母子互不相让。这时,刘英却不明不白地死了(英寻卒)。没办法,刘聪只得将表妹张徽光封为皇后。第二年,张太后因病过世。史载张徽光因为姑姑的过世悲痛过度而逝(张后不胜哀,丁丑,亦卒),刘聪便将刘英的妹妹刘娥再封为新皇后。虽然史书未明载,但刘英之死和张徽光之死都相当可疑。
十六国时期,甘肃宁夏陕西一带有南凉、西秦两个政权。南凉国王秃发傉檀是后来的西秦国王乞伏炽磐的岳父。两者的翁婿关系是这样建立的:岳父秃发傉檀最开始不是国王,只是南凉国的王叔。女婿乞伏炽磐也不是国王,只是王子,还是亡国王子。乞伏炽磐的父王没有保住江山,西秦国曾经被姚兴领导的后秦所亡国。乞伏炽磐的父王带着妻儿和骑兵逃往南凉,他把儿子乞伏炽磐作为人质交给南凉国。南凉当时的国王就把自己的侄女,秃发傉檀的女儿秃发氏嫁给了乞伏炽磐。后来乞伏炽磐的父王又逃出南凉国。乞伏炽磐也无心在南凉国安度余生,成婚后的第三年,他就逃离了南凉国,但被捉回。南凉国王大怒,还是岳父秃发傉檀出面保全自己的女婿。后来南凉国王去世,把王位传给了有能力的弟弟秃发傉檀,乞伏炽磐成了货真价实的驸马爷。但乞伏炽磐又一次逃往西秦旧地,宽容的新国王秃发傉檀干脆把女儿秃发氏也送往西秦旧地与乞伏炽磐团聚。
等到乞伏炽磐的父王复国,乞伏炽磐也重新成为太子,日后继承了王位。他却以怨报德,发兵灭掉了岳父的南凉国,俘虏了岳父岳母一大家子。他将岳父另一个美貌的女儿也选入宫中,封为左夫人。一开始,乞伏炽磐还是礼遇岳父,封他做骠骑大将军,但后来还是将岳父秘密毒杀,以绝后患。
秃发氏由本国的公主变成敌国的王后,她不忘国仇家恨,在丈夫身边密谋着为父报仇。她与哥哥秃发虎台秘密准备了八年,却在发动政变的前夕被妹妹左夫人秃发氏出卖。乞伏炽磐一举将秃发氏兄妹及同党全部处死,但没有因功将左夫人秃发氏升为王后。
这位出卖亲人的左夫人秃发氏日后受到了惩罚。乞伏炽磐死后,乞伏炽磐的一个儿子乞伏暮末继位,与她们秃发家无血缘关系。左夫人秃发氏与乞伏炽磐的另一个儿子乞伏轲殊罗通奸,新国王乞伏暮末发现这一丑事,责骂了不知自爱的弟弟和庶母。左夫人秃发氏和乞伏轲殊罗担心日后会被杀掉,就干脆准备暗杀乞伏暮末。事情败露后,乞伏暮末原谅了弟弟,但处死了庶母。
东晋的第七位皇帝为司马奕,已经没有实权了,权臣恒温掌握着实权。恒温为了能够找理由废除司马奕,就散布谣言,指司马奕已有的三个儿子都是野种。说司马奕实为阳痿,无法生育,为了有后代就让自己的男宠和后宫的田美人、孟美人 *** ,生下三个儿子冒认皇室骨肉。恒温以此污名废掉了司马奕,并处死了可怜的田美人孟美人母子五人。
被废为海西县公的司马奕心灰意冷,长期沉迷酒色。他也与其他美人生下孩子,但是恒温是将他扣上「阳痿不育、借种乱皇室血统」的罪名才废掉他的,为了保命,司马奕都不敢抚养这个能证明自己有生育能力的亲生孩子。当时的人都同情他,恒温也就不再害他,司马奕在退位后又继续活了十四年才去世。
番外篇:国外的宫斗
日本篇:大正天皇(1879年-1926年),父亲为著名的明治天皇,母亲为正二位典待柳原爱子。大正天皇在六个兄弟里唯一活到成年,除了生母以外,大正还有一个嫡母四个庶母。他在未出世之间就遭到了后宫的暗害,生母刚一怀孕,就有人在皇宫地板上抹了一层桐油,想让她滑倒流产。在宫城的红叶山上还发现了诅咒她和孩子的纸人、草人。在大正出生前夜,还有人在她的住处放了一盆水,里面有一个泡得鼓鼓胀账的袋子,里面全是黄豆,意思是诅咒她腹中的婴儿难产,像袋子中的黄豆一样永远不能出来。大正天皇之后成了日本第一个一夫一妻制的天皇,或许也有童年阴影的原因。
虽然20世纪以来的日本皇室都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宫中所在着一个宠大的女官群体,她们中不少人门第高贵,宫廷资历长,屡次欺压正式的女主人。明仁皇后美智子被她们横加挑剔,冷嘲热讽,在陪同明仁出现在公众场合时,多问了几句,便会遭到"目下没有殿下,太爱管闲事"的批评。在陪同良子皇后听进讲时,有时问得过细了一点,皇后的女官长保科就会过来提醒:"在皇后面前,少充内行"。类似的事情可以说不胜枚举。美智子还一度气病,离开皇宫静养了八个月。
新一代的女主人皇太子妃雅子进宫之后也被欺负,在自己的订婚典礼上,她因为发言比德仁长了七秒钟就被女官们斥为“失礼”。这位哈佛才女的个性完全被泯灭,雅子因故放弃长笛的学习后,从皇室到民众传来各种闲言碎语。众目睽睽之下,雅子即使累了也不能随便在床上躺一会儿;即使和丈夫在客厅小坐,侍从和女官们也可以为了公事随便出入左右。她甚至在结婚九年后,也就是生了一个女儿之后,才第一次获准回到自己的娘家。
朝鲜篇:朝鲜成宗的第一继妃为尹氏,容姿美丽但极为善妒,时常随身携带砒霜,意图杀害成宗宠幸的嫔御、宫人,且与婆婆仁粹大妃不和,她的儿子就是残暴的燕山君(《大长今》里杀死长今父亲的那个暴君)。在后宫里,她主要与得宠的严淑仪、郑淑容相斗。1477年三月,有人送谚文书信、砒礵及巫蛊文书至成宗庶母权淑仪的私宅,书信上写着严淑仪与郑淑容意图谋害王妃尹氏与元子(即燕山君)一事,原本要严刑拷问严淑仪与郑淑容,但因郑氏怀孕而暂缓执行。不过女官奉保夫人却在王妃尹氏的中宫寝室旁发觉一个鼠洞,有纸片塞在鼠洞,经检查与那份巫蛊文书颜色相同,其剪裁参差之处也吻合,最终暴露了尹王妃其实是在自导自演。成宗大怒,欲降封尹氏为嫔,但在任士洪等大臣的相劝下打消念头。
1479年,因尹氏生辰时成宗到某位后宫的处所,尹氏竟冲入处所与成宗起了极大的冲突并抓伤成宗的脸,这是被视为大逆之罪,隔天尹氏被废为庶人。1482年,成宗担心自己死后,尹氏凭借新王生母的身分专权,于是赐死尹氏,尹氏的母亲、兄弟亦被成宗下令流放。赐死废妃的过程中婆婆仁粹大妃积极推动。
她的儿子燕山君从小就性格粗暴且厌恶读书,继位后在1504年为“无辜枉死”的生母复仇。听信外戚任士洪谗言,追捕当年与生母尹氏的案件相关人士并加以杀害。两个庶母严氏和郑氏被残忍虐死,两人的家人即使是八十岁老父也被处斩。燕山君对于病重在床的祖母仁粹大妃也兴师问罪,言语不逊,使其一病不起,月余就含恨而终。
朝鲜仁祖40岁(1635年)时逝了原配王妃仁烈王后,43岁时(1638年)娶了14岁的新王妃庄烈王后赵氏。在此之前仁祖另宠幸了一位同样姓赵的宫女,赵宫女为后宫第一宠妃,陆续被封为淑媛、昭容、昭仪,直至正一品贵人,仅次于庄烈王后。赵贵人个性非常阴险,不但敢与众后宫相斗( 时, 中殿及张淑仪皆无宠, 而昭仪愈益见幸, 性且阴巧, 所与相忤者, 辄被构陷, 宫中之人无不畏之),还屡屡陷害老皇帝的儿子儿媳们。
1643年庄烈王后突患重病导致轻微中风,仁祖迷信中风会传染,因而下令将庄烈王后迁往庆德宫养病,却没有一次前往探视。同年尚宫李贞敏四月与赵贵人争宠,李尚宫被指控诅咒赵贵人,七月赐死,有说法这就是赵贵人自导自演的(而或言赵氏实自诅呪, 以爲陷李之地云),赐死李尚宫的过程甚至违反了当时的法律程序,引起巨大反响(而贞敏等赐死之命, 直下内需司, 移牒禁府施行, 闻者无不骇歎)。
1645年,与赵贵人有亲戚关系的医官李馨益针灸治疗仁祖的嫡长子世子李 (生僻字,字形为:三点水+山主)后,世子三日内就暴亡( 举体尽黑,七窍皆出鲜血)。仁祖不但未追究责任,还下令赶紧处理尸体,史家后来分析赵贵人可能不是主谋,主谋就是仁祖本人(父子在政见上有极大矛盾)。1646年,昭显(谥号)世子的遗孀世子嫔姜氏被指控在公公仁祖食用的鲍鱼里下毒( 至是, 上进生鳆灸有毒, 遂疑姜嫔, 乃下其宫人及御厨内人, 按问之)。姜嫔4月份被赐死,朝鲜当时的舆论也认为陷害她的人就是当时为淑仪的赵贵人(故中外民心不厌, 皆归罪赵淑仪)。
仁祖的二儿子李淏(后来的孝宗)接替成为新的王世子,李淏对比自己还小5岁的继母庄烈王后克尽孝道,天天去庆德宫看顾继母。此时的继母子两人都是赵贵人的眼中钉,赵贵人同权臣金自点勾结,在昌德宫和昌庆宫中埋下幼儿骨头和从墓地挖来的树(头骨之有白齿者, 骨屑之有臊臭者, 密封暗投, 使之或散或埋于慈殿及大殿;古塜椁片觅纳),想诅死这这两人,把王后和王世子的位置腾给自己和自己的儿子。
除了诅咒以外,赵贵人还想复制“毒鲍鱼”事件来陷害李淏。趁着李淏给仁祖送鱼汤的时候,把银签子插到鱼汤里,惊讶地告诉仁祖银签子一遇鱼汤就变色(暗示有毒)。这时,女官尹尚宫上前解释到,滚烫的鱼汤一碰到银,银都会变色的,并建议仁祖拿其他鱼来做实验,李淏这才免遇嫂子姜氏当年的祸事(仁庙卽令试之, 果然。 于是仁庙觉悟, 东宫得无事)。
1649年,仁祖去世,李淏继位为孝宗。按照规定,已经是太妃的赵贵人出宫回私宅居住,不过她还是不消停,继续想办法诅咒(出閤之后, 多行妖怪之事, 汲取井水, 亲自祷祝, 多觅凶物, 封樻持入)。1651年阴谋曝光,赵贵人被废位赐死,两个儿子崇善君和乐善君被削去官爵。后来孝宗对昌德宫和昌庆宫展开了修理工程,重换泥土,重铺殿砖,工人们不断挖出废贵人赵氏埋的凶恶污秽之物,使得孝宗很长时间都不愿再居住于此。
朝鲜高宗李熙的王妃(后被追封为明成皇后)闵兹映(另一种译法是闵慈英),虽为望族骊兴闵氏成员,但家境十分清寒。因为李熙就是她远房堂姐的儿子,所以在1867年被公公兴宣大院君李罡应选中作王妃(此时高宗15岁,闵妃16岁)。但高宗不知道怎么的却宠爱一个已经24岁的大龄尚宫李顺娥,把年龄更合适的小妻子丢在一边冷落。1868年李顺娥就生了儿子李墡,被封为淑媛。闵妃隐忍下来,在宫殿里用阅读书籍充实自己,读的都是《春秋左氏传》等经典,使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政治谋略在这三年里得到充分地提高。等到三年之后,高宗对李顺娥没有那么迷恋了,闵妃多读书所培养的智慧和气质终于吸引到了高宗,两人终于开始了恩爱的生活(王年稍长,思亲政,王后颇通书史,饶智略,善伺王意,王甚庞之)。
可是闵妃虽然得到了丈夫的宠爱,可是她有一个致命缺陷——生育能力极差。闵妃1871年生下长子,没有 *** ,四天后就死了(以大便不通之證, 不幸産室廳撤罷)。1873年生下长女,长到七个月也就夭折了。1875年生的三子,1878年生的四子都没活过周岁。其间闵妃还有过流产,闵妃只有1874年生下来的次子李坧(后来的纯宗)活下来了。但在1873年时公公大院君就已经不信任闵妃有生育能力,企图把李顺娥生的庶长子李墡立为世子。拥有政治才干的闵妃联合闵家势力和其他反对大院君的势力,发动兵变把大院君赶出京城。然后再耗费巨金多方运作,让本族兄弟担任朝鲜外交官,去贿赂清朝的李鸿章等人,终于把未满周岁的李坧立为世子。李顺娥与李墡就被闵妃借着祖制赶出皇宫(非世子的王子得居住在宫外),1880年时才十三岁的李墡突然暴死,外传就是闵妃下的毒手,把李墡倒立塞进鲊瓮憋死,或是用棒槌活活打死(外间盛传明成后倒植鲊瓮,一云砧杵撞杀之)。李顺娥在悲痛中成了哑巴,孤寂地活到七十一岁,1914年才去世。
闵妃后来掌握了实权,所以处理起其他情敌则心狠手辣得多。比如高宗在1877年前宠幸的宫人张氏,张尚宫生下了庶次子李堈,由于李堈后来生育了很多孩子,而高宗的其他儿子孙子都无后而终,今天韩国现存的高宗后代(包括“女皇”李海瑗)全都带着张尚宫的血脉。但当年的史料传闻等都记载闵妃手段残忍地迫害张尚宫,张尚宫刚一生完孩子就被闵妃派人重伤,赶出宫去(剜阴沟两傍肉,舁出于外)。张尚宫住进哥哥的家里,忍辱偷生十余年,还是突然暴死。1895年时甚至在朝鲜城乡广泛流传谚文小说《张嫔录》,讲述张氏被闵妃迫害致死的悲惨一生。日本驻朝公使井上馨还写了报告〈張嬪ト題スル小說發賣差止メノ義ニ付上申〉向日本 *** 报告此事。
1885年,高宗又临幸了闵妃的侍卫尚宫严尚宫,闵妃盛怒下要杀死严尚宫,高宗苦求才得免(后大恚,欲杀之,上恳乞获免),严氏又被赶出宫。1895年,宫中发生乙未事变,闵妃被日本浪人杀死。事变发生后五天,高宗就把已经四十一岁的严尚宫接回宫里,这遭到朝鲜国民的不满(距变后甫五日也,上之无心肝,都民皆恨之)。严尚宫帮助高宗和世子李坧从景福宫逃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当时受到好评。但贫寒家境出身造成她的眼光和素质低下,严尚宫此后执掌后宫就作出了一系列无知之举,已经升为皇贵妃还不满足,掀起“严妃升后运动”,想成为高宗的继后,弄得政坛鸡犬不宁,还任用严家外戚干政,对外还采取亲日态度。严氏在韩国史学界评价很低。
"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这句话如何理解?诗句出自明代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这首曲子描写雨中庭院里的景色,作者孤芳自赏,超然脱俗的心境。
原曲
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
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
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
清虚界,任风敲雨筛。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雨中梅花,风中青竹
风雨都是因我而来
独立风中
看着散落地上花瓣
有些怜惜,有些惆怅
有心留春驻,奈何花逝水
在这样的雨天
谁会穿枝过竹
谁会为我冒雨而来
也许没有人吧
清虚世界
风尽情舞,雨随性下
半掩门扉
有谁与我相伴
只有梅花和青竹陪伴
陪伴我尽赏人间繁华
其实作者的心境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
作者是(1583—1665)明清之际戏曲家,二十岁左右曾考中秀才,之后不在追求功名。
明亡后他在作品中反复写自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念,发抒兴亡离乱的悲痛感伤,这是这首曲的由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
“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写的是景,抒的是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迎着清风,怜惜被雨打落在地的花瓣;在这样的雨天 ,谁会穿过竹林到我这来呢?
对落花的怜惜,也同时表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柔软和细腻;享受着雨天的孤独,也无意间流露出对知音的期盼。
作者简介和此佳句出处
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中的一句,全曲如下:
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这首小曲主要描写了雨中庭院的景色,清风吹拂,细雨飘洒;而梅花和翠竹,又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作者,则尽情地享受着这份清净的孤独。
至于这个作者,是沈自晋,字伯明,晚字长康;这个字,真是有道理,他活了83岁,不但长康,还长寿。他二十岁左右中了秀才,可是志不在功名,遂隐居吴山,直至终老。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曲《黍离续奏》、《越溪新咏》、《不殊堂近草》,传奇《望湖亭》、《翠屏山》,可惜都没看过。
他的这首小曲,清新淡雅,带着濛濛烟雨的湿气和花的清香,还有一份淡淡的落寞;和,隐隐的希冀。
“临风自惜残香洒”,一方面是对落花的怜惜,一方面说明作者心思细腻。
这样的句子,应该出于小女子之手,比如林黛玉,多愁善感,惜花惜春惜自己。可是此曲作者是个大男人,对着花叹惋,有些感伤,又有些孤芳自赏。
所以,他是个内心柔软情感细腻的人!不然,怎么会细致地临风赏落花,又怎么会为雨中的落花吟咏?
其实,落花遇到他是幸运!他遇到落花,是诗意。
“冒雨谁从滴翠来”,其实,是希望有人冒着雨来看自己吧?
谁会冒着雨,穿过竹林到我这儿来呢?是否可以理解为:多么希望有人来,穿过雨中的竹林!
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他一定不排除有三五好友。再洒脱豁达的心灵,也需要友情的滋润。他可以把自己融入自然,享受寂寞;但是他也渴盼着有知心的朋友来,在这雨中,或喝酒品茗,或吟诗作赋,谈笑风生,和谐融洽。
让人想到了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到了赵师秀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同的诗句,同样的寂寞和等待。
“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这也是人生的某一时段的某种意境,和某一种心情。其实,我更喜欢“临风静嗅梅香洒,冒雨细听滴翠声”!
这世上,唯有自己是自己永远的朋友;亦唯有自己是自己的钥匙。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谢谢啦!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九思堂笔记,品读经典,提升素养,回到问题,仅供参考。
您的问题是:“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如何理解?谈下个人理解。
初有留恋不舍,最后决心清净无为、品尝孤独
要想准确回答您的问题,必须结合整篇诗词。
这两句诗词,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沈自晋的《玉芙蓉•雨窗小咏》。
前四句:“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
——梅迎雨开,竹随风摆,风和雨适意,如同专门为我安排的景象和环境。作者表达适合我和满足感;初春时节,略有寒意,疏和瘦,表示出有些清苦,但不清高,似乎还带着孤独和对往日的留恋。
中间两句(您的问题):“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
——我独自怜悯梅花被风吹雨打,可又有谁能穿过竹林来看望我呢!可以看出,作者有对以往或她人的思念、牵挂、不舍,以及内心的丝丝愁绪;转念一想,如此这般放不下和担忧,又有谁会惦记、思念或是来探望我呢?也是在思考和疑问——对我还有情义吗?
后四句:“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在这清幽的地方,任凭风的敲打、雨的涤荡;关上门,谢绝梅竹陪伴,我独享冷清的书斋。
作者在经历了犹豫、不舍、思索等心理路程后,认清和面对现实了——往日的一切如同虚幻,要坚强、坚毅,独自承受风雨和艰难,“掩柴扉”与过去绝断,不用任何人来看望和陪伴,清净无为,品尝孤独。
我之所以把“敲”译成敲打、把“筛”译成涤荡、把“谢”译成谢绝,也是为了突出作者最后毅然决然的决定——掩柴扉、外面的一切从此与我无关!
延伸阅读——不入仕途,专心艺术
沈自晋出身吴江文化底蕴深厚的沈氏家族。本人博学广猎、飞扬文采,酷爱戏曲音乐并有天赋。
沈自晋20岁左右曾中秀才,但不入仕途,醉心自己的挚爱。戏曲代表作有《翠屏山》、《望湖亭》等,另有些套曲和单曲以及二十多首诗词。
他的诗词风格,前期明快清丽,后期则伤感凄楚。
我们解读的这首《玉芙蓉•雨窗小咏》,当是明亡后他的后期之作,故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
@九思堂笔记 谢谢阅读!并请一起谈论古典文化艺术!
(图片来自网络,投诉必删。)
临风自惜残香洒:迎临着清风拂过,感受着这种清爽自在,但心里面,却怜惜着梅花瓣儿,被风雨打落在地。
冒雨谁从滴翠来:谁会冒着风雨,穿过翠竹林,到我这儿来呢?
其实这句诗词,反映了两层意思,首先,主人公沈自晋是亲身经历了明朝的灭亡,他作为戏曲作家,为了避嫌就隐居山林。所以才会吟咏略有孤寂的词句,觉得自己是被时政风雨吹打的花一样,自我怜惜。这种情形之下,谁能理解此刻的心情,谁会不惧时局,到我处所敞开心扉。所以,这词句的孤独感是有原故的。
第二层意思,是指男女情爱,因为青梅对翠竹,被风雨打落的不是花瓣儿,而是被岁月夺走的青春,没有了风华正茂,谁还会来怜香惜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