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在同一座城市却不能相见的句子?

2分钟前阅读1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5428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8570
  • 回复0
楼主

有没有在同一座城市却不能相见的句子?

十多年来,我俩虽说在一个城市,但却如同咫尺天涯,一年也见不上几面。

我们虽然是邻居,却因各忙各的,很少见面,真可谓咫尺天涯。

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会相见恨晚,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亦是有缘无分。

我离你很近,你我的心却如隔千里。

他们孤独时候,都望着同一颗星球,他和她都在城市飘流,遗憾的是心无缘邂逅,他们彼此适合却无奈的错过。

你看我们只有一座城市一条地铁的距离,即使一个城南一个城北,也总有相交的时候。

一座城市令你念念不忘,大抵是因为,那里有你深爱的人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一个城市再怎么繁荣,再怎么美丽,都会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的心口的一记朱砂。

夕阳西下,是我最想念的时候,对着这个城市,说了一声:我想你,不知道,你是否听得到?

分手后,经常会想你,偶尔也会想见你,我们从此陌生。你的世界不再有我,我的世界不再有你。我不能再珍惜你,却只能想你。

你明明知道你需要放手却放不下,因为你还是在等待不可能的发生,这种感觉真的很难。

同一座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怀揣的心思尽不相同。同一片蓝天下,过往的人群,没有谁注定为谁停留。

如果你在一座城市里没有过爱情,你永远也无法了解这个城市;如果你要离开一座城市,最好先从离开属于它的爱情开始。

每个城市,都会有它本身附属的故事和我们大家发生的故事。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抬头看着远处在凝思,这个城市发生过你的,我的,他们的故事。

八字相同,又在一个城市,如果有问题是不是都会有问题?

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就是双胞胎也及少有这种情況,得占十万分之一。双胞胎在八学书中早就提出了,如果是阳年阳曰生的必定老大强于老二,而阴年阴日生的老二强于老大。这个通过实践还有以定可信度。但也有差不多的,很罕见。
更何况生在同一城市,虽是同年,月,曰,时,也不可能一样。虽有书中说方位不一样,但同一城市都是戊己土何未方位,有点牵强。也有说前一刻钟,后一刻钟,不一样,好象也不全对。在《三命通会》书中,介绍了十月怀胎,受父母稟气的遗传,和影响,以及所接受的环境信息不一样,生下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各人的运气也不尽相同。你就别谈年月日时,同生之人的运气相同了。从明眼人可以看出,同父母生的几个孩子,教育方式,家庭环境都一样,为什么会有孝与不孝,穷富不一,所以不要轻信一些违心之言。以科学的态度去自我学习,判断是非。你如果非要弄明白,那就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闪现即失的机会快速牢牢抓住,你就会顺遂平安幸福。

八字相同,又在同一城市,有问题一样吗?

不一样!

就算双孖胎也一样!因为出生的时间不同,第一个出生刚好是时辰未,到下一个出生时,己交另一个时辰头!这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时辰!

出生时不同,比如一对甲午日出的双孖子,兄在子时出生,弟在丑时出生,一个甲午日,甲子时,一个甲午日乙丑时!一个子午冲,一个不冲!前者日时相冲,尤伤妻儿!后者平安吉祥,人旺财兴!!!

怎可相提并论???

有没有在同一座城市却不能相见的句子?

就算同一时,日出的人,同住一大城市,结也不尽相同!有人出生船上,有人出生在大街!我的外甥女,她生的第一个女儿,就在去医路上,在半路闹市的大街上出下来了。

一个水上出生,一个街上出生,若果当日正好是戊子日,四柱八字编弱了一点,在大街上出生的,街为土,人气又旺,刚好正中,

有没有在同一座城市却不能相见的句子?

为用神!这船上出生的人在水上,土克水,虽为财,可便成了财重身弱!怎可相同呢???

易经,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易,是每时,每刻在变,前一秒,与后一秒,就有相差十万八千里……!!!

八字相同,同在一个城市,遇到的问题并非大家相同!!!

……!!!

必须要知其一,更要知其二!!!

千万不可妄下结论!!!

世界的事是纷云复杂的。

……!!!!

八字相同,是八字的瓶颈处,相同的八字有男有女,所以相同的八字性别不同,家庭不同,丑俊不同,胖瘦不同,个子高矮不同,所以我们人类相同的少,不同的多,那能概而论呢?

我国近代史中,有哪些影响力较大的兄弟名人?

中国近代史半部在湖南,湖南中国近代史的作用非常大,而湖南也出现了不少的名人兄弟,如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还有毛主席和毛泽民、毛泽覃兄弟。而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家四川人的兄弟,他们兄弟三人加上堂兄共四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演义了一家“无间道”。

我们看《伪装者》一家三兄弟在国共双方,看《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是兄弟二人,分属国共双方,这些都是电视剧的情节,但是真实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家兄弟,分属国共三方,而他的主角就是我军的陈毅元帅,最后的结局也是殊途同归。

陈毅元帅,原名世俊,字仲弘。仲字显示了他在家中的排名。陈毅共有亲兄弟三人,老大叫陈孟熙,陈毅是老二,叫陈仲弘,老三叫陈季让,陈毅还有一个堂兄叫陈修和。由于年纪相近,陈毅与陈修和、陈孟熙接触较多,感情也深,其次就是陈季让了。

1927年5月,陈毅到了武汉。这时,陈修和、陈孟熙和陈季让都在武汉。陈修和与陈孟熙于1925年在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陈修和学炮兵科,陈孟熙学政治科。陈季让则考上迁到武汉的军校第六期,兄弟们意外相聚。

虽然是兄弟感情非常好,但是政治见解各不相同,经常争论。陈孟熙因为与陈毅的见解不同,曾竭力劝他脱离 *** ,他坚决不肯,因理由不充足,说不过陈毅,哥哥被陈毅批驳得大哭起来,结果也未动摇陈毅的意志。最后觉得政治斗争只有徒伤兄弟们的情感,同意各走各的路。

后来陈毅成为了我军的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中率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江苏等地大展宏图;而堂兄陈修和当过蒋介石的侍从室侍从副官,后来升任少将处长,后来担任沈阳兵工总厂中将厂长;大哥陈孟熙是著名的川军将领,担任过 *** 的师级参谋长,川西师管区副司令。小弟陈季让曾任上校副师长,1946年在成都退役。

虽然兄弟四人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最终都殊途同归。陈修辽沈战役期间率部起义,加入了新中国。大哥陈孟熙在1949年12月,率部起义,后来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小弟陈季让也一直在川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家乡乐至县副县长。

毛氏三兄弟:大哥、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

大哥的功绩就不用多说了,主要说说他的两个弟弟,泽民和泽覃。

二弟毛泽民。

当年,他们的父亲毛贻昌在毛泽民出生后,为了养活这两个孩子,参加了湘军。也是在湘军的经历,让他们父亲开拓了眼界,回家之后就做大米生意,慢慢的积累了一些家产,成了富农。

当大哥出去闹革命的时候,毛泽民挑起了家中大梁。后来,也是在哥哥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革命事业,并在1922年加入我党。从最基础的工人运动做起,慢慢的积累了革命经验,开始在革命事业中独挑大梁。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毛泽民回到湖南准备秋收暴动,化名周方。

红军时期,毛泽民历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苏维埃临时中央 *** 银行行长。

长征时出任“十五大队”队长,负责后勤。部队抵达陕北后,改任“国民经济部部长”。

从1938年开始,他便到新疆主持工作,任省财政厅副厅长、代理厅长之职,化名周彬。他在新疆工作出色,整顿了财政,并发展了文教和医疗事业。可惜的是,1942年,盛世才投靠蒋介石时,将他抓紧监狱。1943年,毛泽民被害。

可是,毛泽民遇害的消息被盛世才等人隐瞒了下去。1944年,我党还要求国府释放叶挺、毛泽民等人。1945年的重庆谈判时,毛主席再次提出让蒋介石释放“政治犯”。

一直到1946年,张治中将军去新疆任 *** *** 西北行辕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时,周总理还亲自叮嘱此事。

后来,张治中将军在释放政治犯的宴会上,对毛泽民夫人朱旦华等人说:

“徐、周(即化名周彬的毛泽民)、林三人下落不明,盛世才走时没有交代给吴忠信。吴忠信走时更没有交代给我,遍查监狱档案无着落。”

这在当时,就等于“无头公案”了。但是,张治中将军也反对大家给毛泽民等人开追悼会,因为“生死不明”。一直到建国后,才由毛泽民狱友、公安厅厅长刘护平,才查明毛泽民是怎么被害的,并惩治了凶手。

三弟毛泽覃。

他在两个哥哥的影响下,17岁时,就受大哥指挥到矿区从事工人运动,领导工人斗争。

18岁时,也就是1923年,就加入我党。

19岁时,任长沙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7年南昌起义时,22岁的毛泽覃随“铁军”大战南昌城。

1928年,为了发展井冈山地区,在大哥指示下,毛泽覃到井冈山附近的宁岗县组建党支部。

1934年,红军主力转移开始长征的时候,毛泽覃留在苏区打游击,并担任红军独立师师长。

1935年4月,毛泽覃在瑞金红林山区遭到国军围堵,掩护部队突围时壮烈牺牲。

五个多月后,二哥毛泽民才通过敌人电台知道他牺牲的消息,赶紧将此事告诉大哥 *** 。毛主席闻此噩耗,很久没有说一句话。

真是满门忠烈!

(文|勇战王聊历史)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不少亲兄弟,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介绍一下曾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和曾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杨白冰两兄弟。

哥哥杨尚昆,1907年生,四川省潼南县人,1926年入党,他历经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过程。红军时期,曾任红三军团政委,与军团长彭德怀搭档。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 *** 的正确主张。抗战中,任 *** 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中,任中央警卫司令员、 *** 中央办公厅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 *** 中央办公厅主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副省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军委常务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

弟弟杨白冰,1920年出生,1938年参军并入党。先后在抗大、陕北公学学习过。曾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干事、民运部社会调查干事和民运工作队队长、组织部干部干事,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行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中,他任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 *** 政治部副主任、 *** 政治部副主任、 *** 政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2013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期间一门多名人、兄弟多将军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接下来就挑来自 *** 阵营的几组代表来说说吧。

郑介民、郑挺锋兄弟:两位陆军上将

郑氏兄弟为海南文昌人,说起来还是宋子文、蒋夫人的同乡。

郑介民在军统局是地位仅次于戴笠的存在,戴笠飞机失事身亡后,郑介民还曾短暂接做过军统局局长这一连戴笠都没正式坐过的位置。

郑介民

离开大陆前,郑介民还就任过由军统局改组过来的保密局局长,以及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国防次长等要职。

至于其三弟郑挺锋,曾以94军中将军长的身份,于1948年秋率部妄图实施对西柏坡的偷袭行动,最后当然不可避免地失败了。

郑挺锋逃到台湾后,作为胡宗南的副手出任过澎湖防卫副总司令。1961年病故后还被追晋为了陆军二级上将。其兄郑介民在1959年去世后则被追晋为了陆军一级上将。

郑氏兄弟的堂兄弟郑庭笈,也做到了49军中将军长。

郑挺锋(郑庭烽)

薛岳四兄弟:一上将、两中将、一少将

亲兄弟六人中,薛岳排行老大。当然,他也成名最早,成就最大,职位最高。

薛岳将军的事迹,大家几乎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他于1936年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1944年初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在台湾期间又晋为一级上将。

薛岳的三弟薛仰霆、四弟薛仰骠都为陆军中将,五弟薛仰谦则为陆军少将。

如果再算上薛岳的堂弟,广东乐昌薛家则就出了六位将军,一上将三中将二少将。

一级上将唐生智、陆军中将唐生明:双双起义的兄弟

唐生智

至少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之前,唐生智都算是十分重要的人物。

北伐期间,唐生智掌控的嫡系部队一度扩充到了五个军,实力甚至一度超过了蒋介石。他也为北伐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到了1935年国民 *** 首次授衔,唐生智与阎锡山、冯玉祥、何应钦、李宗仁等一起被授予一级上将,当时的名额只有八人,可见唐生智曾经的地位与资历之深。

1949年,唐生智参加了湖南的和平起义,加入了人民阵营。

其胞弟唐生明,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历任第八军代军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军委会中将参谋、长沙警备司令、国民 *** (总统府)中将参军等职,还曾“奉命”打入汪伪内部做起了潜伏工作。解放战争后期,出任陈明仁副手的唐生明,也算起义了。

唐生明与妻子徐来

国军中还有其他兄弟将军吗?敬请补充

大家好,我是微知,我答一下。

翻开中国近代史,兄弟名人真不少。我想,这是因为在一个家庭中,哥哥在某一领域中有成就后,有机会时会提携一下弟弟,或者兄弟之间在某个领域中互相提携,最后大家都能有成就。

下面,我举几组中清末的兄弟名人。

(一)湘乡曾氏兄弟:曾国藩和他的弟弟们

曾国藩(1811-1872)以训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名臣,生前封侯拜相,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毛爷爷年轻时曾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曾国藩

曾国藩有四个弟弟:

二弟曾国潢(1820-1886),主要是在家里料理家务,没做过什么大事,只当过乡团团所以类的职务。有笔记记载,曾国潢当团总时,以镇压会党为名杀人。曾国藩回乡时知道后很生气,用锥子扎这个弟弟。曾国潢喊疼,曾国藩说,你杀人,难道人家就不疼吗?当然,曾国藩杀人更多,他这样做,主要是告诫弟弟别得罪乡亲。

老三曾国华(1822-1858),受曾国藩委托招募一支部队加入湘军,在湖北、江西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后加入湘军名将李续宾部,帮办湖北军务。1858年在三河镇战役中战死,清 *** 追赠他道员衔,授予骑都尉的爵位,谥号“愍烈”。也有野史说,曾国华其实没有战死,但曾国藩已经向皇帝奏报他战死了。为了避免曾国藩落个“欺君”的罪名,曾国华只好出家为僧,伴着青灯古佛度过后半生。

曾国藩的四个弟弟

老四曾国荃(1824-1890),在曾氏家族的大排行中排第九,曾国藩称他为“九弟”,军中称他“九帅”,是曾国藩在军中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曾国藩弟弟中最出色的。曾国荃是湘军“吉字营”统领,部下最多时又5万之众。他以善于围城攻坚著称,外号“曾铁桶”。1864年,他的吉字营攻破南京,立下消灭太平天国的首功。曾国荃因此被封一等伯爵。战后回乡赋闲几年,镇压捻军时被清廷重新启用,后来担任过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礼部尚书、代理两广总督等职,谥号“忠襄”。

老五曾国葆(1828-1862),比曾国藩小18岁,是曾国藩最小的弟弟。他从小体弱,最受曾国藩的疼爱。曾国藩训练湘军时,他就招募了600勇丁加入。曾国葆看人很准,曾多次向曾国藩推荐彭玉麟、杨岳斌,后来这两人成为湘军水师名将。1862年,曾国葆病逝在军中。清廷追赠他按察使衔,授予骑都尉爵位,谥号“靖毅”。

(二)合肥李氏兄弟:李鸿章和他的哥哥

李鸿章的父亲叫李文安,与曾国藩都是道光十八年进士。在科举时代,这叫做“同年”,类似于今天同学关系。李文安敬佩曾国藩的人品学问,请曾国藩做儿子们的家庭教师。所以,李鸿章兄弟是曾国藩的亲传弟子,后来都在曾国藩的提携下发迹起来的。李鸿章兄弟六人,其中最出色的就是老大李瀚章和老二李鸿章。

李瀚章(右)和弟弟李鸿章合影

老大李瀚章(1821-1899),早年在湖南做过知县。曾国藩训练湘军时,把他调到军中,总理湘军粮秣,等于是湘军后勤部长。李瀚章精于理财,把湘军后勤管得不错,跟着曾国藩一路升官。他在曾国藩手下时,看着老师的面子,还比较清廉。离开曾国藩后,开始变得贪婪。他任过湖南巡抚、江苏巡抚、湖北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漕运总督、两广总督等职,敛财无数。不过,李瀚章敛财比较巧妙,不该拿的钱绝不拿,可以要的钱绝不客气,因此在官场上得了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名声。

1879年,李鸿章(右)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在天津合影

老二李鸿章(1823-1901),他是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后成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早年在曾国藩幕府,以善于写公文著称,深得曾国藩器重。1861年,曾国藩感到湘军暮气已重,又想避免清廷的猜忌,就让李鸿章回家乡创办淮军。淮军是中国第一支用洋枪武装的近代化军队。后来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创办北洋水师,代表清廷签订多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任过多个省的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他因为排行老二,民间称为“李二先生”。他活着的时候,民间就流传“杨三死后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的对联。

(三)南皮张氏兄弟:张之洞和堂兄张之万

这哥俩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张之万比张之洞大26岁,张之洞称他为“老哥”。张之万是状元、张之洞是探花,在中国科举史上,像这样兄弟都进入前三甲的,是很少见的。兄弟两人晚年都任过大学士,入过军机处,是名副其实的中枢重臣,在清朝200多年里也非常罕见。

张之万(1811-1897),他是道光二十七年状元。他与曾国藩同龄,早年也参与过镇压太平洋、捻军的活动。同治九年(1870年)任江苏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但因年已60岁,没去赴任就以“养亲”为由辞职了。按说,这官做到这里,也就到头了。

张之万

谁也没想到,张之万过了十年舒服日子,70多岁的时候突然被召回京城,委以兵部尚书的重任。原来,他有一个好朋友,就是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奕譞赏识张之万的人品和才华,请他回来辅佐儿子。张之万这次回京,又干了15年,一直当到军机大臣、大学士。按清朝制度,这就是入阁拜相了。他干到85岁,四次上书申请辞职,才获得慈禧太后的批准,回乡两年后就去世了,可说是为清廷鞠躬尽瘁了。

张之万为政还比较刚正,多次参劾贪官污吏。特别是参劾满人重臣胜保,没点胆量是不敢做的。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与戴熙齐名,有“南戴北张”之称。

张之洞(1837-1909),他是同治二年探花。他当官之初,是清末“清流党”的重要成员。清流党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自恃清高,喜欢上书言事,经常批判当权的洋务派官员。慈禧不喜欢清流党,所以张之洞最初的官运不大好,40多岁了还是个文教方面的小官。

张之洞

但张之洞不是书呆子,他的上书比较有水平,引起慈禧的注意。后来,他的“老哥”张之万拉了他一把,把他介绍给醇亲王,醇亲王为他在慈禧面前美言了几句。这样,张之洞被任命为山西巡抚,有了一个施展才干的舞台。他在山西三年,政绩卓著。中法战争爆发时,张之洞上书极力主张抵抗,遂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两广任上,协调各路军队作战,“四顾茅庐”请出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他后来又调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大力兴办洋务,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企业,此外还兴办教育、训练新军等。毛爷爷曾说,讲到中国民族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孙中山一辈子与清朝为敌,但对张之洞这个清朝大官却颇为推崇,说他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相同条件下,在同一个省不同城市退休养老金有差别吗?

在相同条件下,在同一个省不同的城市,退休后他的养老金有差异。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市、县级具体管理和实施,实际上省级统筹只是在县市级养老基金存量不足或不可持续时,省级调动和调剂使用。

就是在一个城市,相同条件下退休,养老金也是不同的,比如“铁老大”、“三桶油”、“五大商行”等等,这些企业都是省级公司开没社保账户,下属的市、县级公司所有职工退休时,都会按照省级统筹的标准执行,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省级统筹。

再比如中国邮政公司所属的县级公司,统一在市级公司开设社保账户,所属县级公司职工退休时,都会按照地市级养老保险统筹核算。

再说说机关和事业单位,他们在不同城市的工作,虽然级别工资和职务工资全国是相同的,但是他的差距就在后两项:工作津贴和生活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城市,十八线小城之间差距很大,大约在几百到几千。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数不同,缴纳费用不同,缴费年限不同,退休时间不同,所以说同一个城市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个体退休时的养老金都会有差异。

居士解答,谢谢阅读!

相同条件下,在同一个省不同城市退休养老金有差别吗?除了四大直辖市以外,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个省不同的城市,养老金是有一定差别的,这个差别主要体现在基础养老金方面。

目前虽然大部分省都实行了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但是统筹的只是养老保险基金,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和退休年龄等方面的政策,对于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等很多地方也是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是采取的仍然是省级统筹,分级负责的原则。比如广东省在统筹以后,深圳也好,东莞也好,在制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时,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最明显的就是深圳市,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除了保留广东省统一规定的缴费档次以外,还增加了一个最低缴费档次,也就是对于深圳户籍外的职工,可以参照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来作为缴费基数,而目前深圳市的最低职工工资标准为每月2200元。

在养老金的计算时,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如果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还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在计算基础养老金时,是按照上年度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化工资之和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而这里比较重要的因素是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这个月平均工资是指设区的市人民 *** 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设区的市,就是地级市。由于在同一个省的范围之内,设区市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不一样,所计算出的基础养老金就会不一样。

比如在四川办理退休,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相同的情况下,在成都办理退休和在泸州以及三洲办理办理退休,由于成都和泸州以及三州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不一样,所以基础养老金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是在三州办理退休,由于处于边远艰苦地区,在计算基础养老时还要考虑边远艰苦地区的补贴、津贴等,所以在四川办理退休,基础养老金部分,成都要高于泸州,甘孜、阿坝、凉山三洲要高于成都。

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在个人账户相同、退休年龄相同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如果个人账户一样,但退休年龄不一样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比如60岁办理退休的,和55岁、50岁办理退休的相比,60岁办理退休,即使个人账户余额相同,但个人账户养老基也是不一样的。除了这些因素以外,不同的年份办理退休,养老金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缴费30年,个人账户余额也相同,退休年龄也相同,退休的城市也相同,但是在2019年办理退休和在2020年办理离退休,养老金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还是体现在每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不一样造成的。

所以,在同一个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如果在不同的城市办理退休,养老金也是有差异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按照各地级城市公布的数据来计算的,此外还有地区之间的补贴、津贴,办理退休的年份、退休年龄等不同,养老金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肯定有差别。

不同的省份,同一个省份的不同的城市,也会有差别。因为各个厂矿企业在给职工购买保险,分档次,有的高,有的低,所以养老保险金数额有差别,

例如:某一个人在原来的企业上班,因为一些原因,调离去了本省另一个县城工作,还是干同样的工作。退休后,和另一个相同的原单位的同事,养老金比较,差距很大,在原企业的同事,每月发2000元左右,而调走的同事,每月发3000多元。差距很明显。

  • 所以,养老金是随着单位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多少,动态的发放的,差别巨大。

企业是这样,事业单位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养老金是不相同的,存在不合理的差异。这些都是在于政策的执行方面的原因,与国家政策无关。

相同条件下,在同一个省不同城市退休金有差别吗?

所为相同条件,很多人把退休时间相同,工龄相同职称级别相同,甚至职业相同,称谓相同条件。其实很多人由于单位不同条件不一样相同,比如都是教师,单位不同工资津补贴不一定完全一样。比如省会和地级市是一个省吧,省会是一线城市,而地级市是三线城市或者四线城市。由于城市不同社会平均工资是不一样的,省会一线城市社平工资是7000元,而三线城市社平工资是4500元。那么以今年退休教师同条件为例:

一、基础养老金

①省会老师因工资高实缴平均指数高0.4.即使视同指数相同例如1.9887,缴费年限都为41年。视同年限35年,实缴年限是6年。但平均指数为1.95

基础养老金=7000*(1+1.95)/2*41*0.01=4233元;

②地市老师平均指数1.9

基础养老金=4500*(1+1.9)/2*41*0.01=2675元;

③省会老师比地市老师基础养老金多

4233-2675=1558元。

二、过渡性养老金,(视同年限与视同指数相同社平不同)

①省会城市老师

=7000*1.9887*35*0.013=6334元。

②地市老师

=4500*1.9887*35*0.013=4071元;

③省会老师过渡性养老金比地市老师过渡性养老金多多少?

6334-4071=2262元。

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年金账户养老金

这块不作计算。因省会老师社平高同样缴费指数,个人账户和年金账户额肯定比地市老师高。两账养老金肯定高。

这是新办法计算两地老师举例差别如此之大。过渡期内增发部分肯定差距很大。过渡期外养老金差距更大。

结论:

同样一个省省会城市社平工资高于地市城市社平。以上计算,条件相同的老师由于社平不同,仅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两项就相差3000多元。不包括两个账户养老金差距。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相同条件下在同一个省份退休的,是在不同的城市养老金,会有差别吗?还真是有差别。就目前来看,全国还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省级社保统筹。目前只是到了地市一级。也就是说,你虽然说在一个省内,只不过省内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比起跨省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相对来说方便一些,但并不代表这城市之间他的社保缴费基数是完全一样的。

有些省份我们都知道它有的城市是副省级城市,有的城市是计划单列市,有的城市是属于经济特区,这些城市相对来说经济是比较发达的,所对应的社会平均工资也是比较高的水平。但有的城市它不一定就会是计划单列市或者经济特区,所以说相对来说社会平均工资就比较低,那么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偏差,这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

我们所在的地区也是一样的,它实际上是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4类,5类6类7类这样的7个不同的地区。其中最高的是7类地区,也就是艰苦的边远山区,相对来说退休金待遇,包括这个社会平均工资都会比较高一些,因为本身在这个地区工作的人群,它的工资性的收入就比较高,所以说退休金比较高,这是很正常的。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其实你的退休地点是无法选择的,她主要是根据你的参保所在地来决定,当你在一个地区正常参保以后,那么最终你就享受到该地区养老金的,待遇虽然说你看着旁边那个城市它的这个养老金高,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实际上是没有他家的作用。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在不同城市同时交社保重复了怎么办?

由于同时身兼同一省不同市(一个省会一个地级市)的两个公司的职位,所以社保公积金什么的都有交,最近被社保局告知社保重复交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不想让两个公司知道我 *** ,还不想放弃两份工作,因为两份工作工资都比较低,两份工资加起来才能维持日常生活,小孩也刚出生,需要钱的地方也多,各位有没有好的策略让我保住两份工作,也能通过社保局这一关。

青岛、威海、烟台三座城市在历史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三座城市都没有形成古代城市雏形,青岛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烟台只是一座烽火台,威海只是一个屯兵的小卫所。三地也都不是县城或者州府所在地,不是政治和经济中心。

二是到了近代,这三座城市都经历了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烟台在 *** 战争后开埠,成为对外通商口岸;青岛被德国占据,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威海卫被英国占据,成为英国的租借地。

三是他们都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开启了近代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在烟台开埠通商、青岛威海被德国、英国分别租借之后,西方人开始来到这三地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筑式样、工业设备、工业产品、城市管理经验等,在他们的影响下,青岛、烟台、威海才有了近代城市街道、建筑以及葡萄酒、啤酒、纺织等近代工业生产。

四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三座城市都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并通过改革开放成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其中烟台和青岛是第一批开发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威海稍晚在1987年也成为沿海开放城市,这三座城市的主要贸易对象都是日本和韩国,青岛又与德国有着比较密切的经济往来。

以上。

首先历史上基本都属于胶东国(郡)属地,后来分属莱州府与登州府(现在烟台下属的莱州明清属于莱州府;青岛下属的莱西明清属于莱阳,也在登州府范围;其余的烟台与威海属地都在登州府范围);其次,近代三地都有对外开放或者说殖民与准殖民的历史:烟台是北方最早开埠口岸城市之一(山东最早);青岛曾被德国与日本殖民:威海曾被英国殖民。

这里提到了三个城市历史中有何相似!可以想到的是,都是沿海小城,依山傍海。(听老人说最早没有威海,威海是后期烟台划分的)以前都曾经被西方殖民侵略过,在以后的发展中也都有着西方文化的带动,比如西方的排水技术,三个城市的排水都很好,来过这里的人也都知道,这里下大雨也会很快排出去。在侵略过程中也都出现过很多民族英雄。


原本看到排在前面的回答挺全面了,不必再做回答。不过从不那么严肃的历史来看,青烟威三个城市几乎是没有相似性,后来发展过程中,因为都靠海的缘故,发展趋同的地方就是对海岸线的重视。

最早最亲海的城市无疑是青岛,一座百年老栈桥带给青岛多少的荣誉没法估计。青岛的亲海是建城之初就规划好了的。进入城市文脉和市民血液中了,所以后来的东部开发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烟威相比之下要薄弱许多。

青岛的城市地位一直高一些,城市因素特别纯粹。威海时候来从烟台分出去的,做过县级市,所以烟台来代表跟青岛比较就合适。烟台解放后先是地区行署所在地,而且是从莱阳搬过去的,管辖胶东17县。青岛则是单独的城市,不管县。烟台大概相当于比莱阳发展稍快一些的地方吧,这个时期以及解放前的烟青都毫无相似之处,这也算历史上吧。

即墨区当年也是烟台一个偏远县,它的演变也是烟台逐渐城市化,以及各地级市均衡代管县的缩影。

现在的青烟威有些共性了,但城市内涵差别大于相似,是很不相同的城市。烟威越来越重视沿海开发和塑造,也是免不了受到青岛的启发,从烟台的栈桥,威海的沙滩浴场等就能体现出来。好的自然是会被发扬。除此之外,我认为三城没多少相似点。

一提到这三个城市,笔者脑中出现的是青烟威最美海岸线三日游。

你看,旅游攻略里都把这三个城市归在了一起。山东的沿海城市,除去日照发展较晚之外,青烟威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的确,这三地除了在地理上的相似性,在发展历程上,也有诸多相似性。

先说古代:

虽然三个地方建制都比较晚,而且在近代以前也一直发展缓慢,不过却都属于历史悠久的存在。

青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100年,即墨市金口镇北阡贝丘遗址,曾出土北辛文化时期的文物标本。春秋中期归入齐国。秦时属琅琊郡和胶东郡,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自西汉起属不其县。从隋代开皇十六年(公元 596 年)一直属即墨县。

烟台二字的由来,源自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故简称烟台。上溯到7000年前,这里的白石人,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在长岛县出土的文物表明,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威海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历史上,秦始皇曾两次东巡是威海。自春秋战国以来,威海逐步开辟了通往朝鲜、日本的海上航线。1398年设“威海卫”,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海疆”之意。

到了近代:

这三座城市都有相似的历程,而且都经历了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

青岛曾被德国占据,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 *** 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划胶州湾沿岸及附近岛屿551.73平方公里和576.5平方公里海域为“租借地” ,租期99年;

烟台在 *** 战争后开埠,成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5月,清 *** 批准由烟台取代登州为通商口岸。7月将烟台作为山东省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此后,清 *** 又将登莱青道由莱州移到烟台,登莱青道道台兼任东海关监督,专司中外税务。

威海卫曾成为英国的租借地。1898年7月1日,中英双方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威海卫城区之外的部分地区沦为英国殖民地。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即包括威海卫。

西方人开始来到这三地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筑式样、工业设备、工业产品、城市管理经验等,在他们的影响下,青岛、烟台、威海才有了近代城市街道、建筑以及葡萄酒、啤酒、纺织等近代工业生产。

三座城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都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并通过改革开放成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其中烟台和青岛是第一批开发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威海稍晚在1987年也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0
回帖 返回娱乐

有没有在同一座城市却不能相见的句子?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