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钢琴课》?电影想表达什么?

6分钟前阅读2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5375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7519
  • 回复0
楼主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课》?电影想表达什么?

由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自编自导的《钢琴课》在1994年戛纳电影节上与《霸王别姬》分享了金棕榈奖。

然而,坦白地说,虽然这部电影赢得了金棕榈奖,很多人也称赞它是一部完美的女性电影,但在我个人看来,它是一部有缺陷的杰作。为什么?卖一个关子,留在最后。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课》?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觉醒女性的独立意识

电影中的艾达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人。角色的设定其实很有意思。艾达不是聋哑人。她能听到,但6岁时她莫名其妙地停止了说话。

在电影的第一幕中,艾达用双手遮住视线观察周围,在她旁边介绍自己,其实也为整部电影预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暗示:艾达有自己想表达的欲望和情感,此时此刻她只是被困住了。

就像她能听到声音,却说不出来,表达不出来,这意味着这个典型的19世界白人女性可以接受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但她被剥夺了话语权。在这个以父权为主导的世界里,她失声了。于是她被父亲安排嫁到新西兰。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课》?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从电影的细节中,我们了解到艾达有一个富裕的家庭,生下女儿芙洛拉实际上是一个非婚姻和孩子。芙洛拉的父亲从未娶过她,但他们的关系很好。后来,当这个人离开时,艾达成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哑女,也成为了父亲渴望摆脱的负担。

因为在19世纪中叶,殖民新西兰的英国人从家乡买妻子是很常见的,甚至被戏称为邮寄新娘。然而,艾达只在穷人家卖女儿的场景发生在艾达身上,所以这个知识渊博、弹得好钢琴的女人就像一个被父亲卖给斯图尔特的无意识商品,来到了野蛮的新西兰。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852年,当时新西兰还没有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也是开拓者的天堂。在整部电影中,艾达的生活环境总是充满泥泞和困难。事实上,这也象征着艾达的生活就像陷入泥潭和沼泽。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课》?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艾达“泥泞”生活中的两个男性角色:

1、丈夫斯图尔特

斯图尔特应该是电影中的新移民。虽然他根本不认识艾达,但他不是坏丈夫。

斯图尔特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如何在新西兰扎根上。因此,他非常吝啬。他不愿意支付毛利人工资。为了买土地,他迫不及待地想把妻子送到贝恩斯家。他会写信、拍照、戴帽子和打扮自己。

一方面,这种背景是为了表达斯图尔特没有摆脱文明社会的阴影,另一方面,它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艾达最终爱上了贝恩斯,不是因为斯图尔特的缺点,而是因为艾达的自发和自愿。

2、情人贝恩斯

贝恩斯是一个老移民,无论是脸上的纹身,还是与毛利人打交道的态度。

与斯图尔特相比,贝恩斯不识字,行为粗鲁,敢于爱恨,爱艾达,直接一步一步地试图占有。当艾达没有表现出对他的感觉时,他立刻就会感到沮丧。看似粗鲁的贝恩斯第一次被艾达的钢琴所感动,而斯图尔特并不理解艾达。

贝恩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西兰的粗犷和野蛮。同样,他也向这部电影传达了另一个重要的信息:艾达最终爱上了贝恩斯,而不是贝恩斯的强迫。

总和电影中的两个主要男性角色,我们可以看到艾达最终归因于情感上的斯图尔特贝恩斯,完全是出于自我意志。斯图尔特对她不是很坏,贝恩斯对她也不是很好。

艾达的变化,无论是出于欲望还是情感,最终都只是自我选择,所以在这里,它升华了电影中要表达的主题: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艾达与代表文明世界文明的斯图尔特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与代表荒野世界的贝恩斯之间的情感关系,更符合从苏格兰到英格兰的形象,摆脱了传统伦理的枷锁,实现了人性的最终自我解放。

第二,在父权意识的主导下挣扎

年轻无知的芙洛拉是艾达对传统父权意识的投射,是不成熟、尚未觉醒的象征。

《钢琴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许多台词细节对奥斯卡级剧本非常重要。导演在电影中埋藏了很多细节:

当艾达抗拒出现在贝恩斯家时,芙洛拉辱骂驱赶贝恩斯的狗在门外;

当房间里的艾达接受贝恩斯换琴的条件时,门外的芙洛拉紧紧地抱着贝恩斯的狗;

当艾达第一次来的时候,毛利女人围着她,形容她像一个纯洁的天使;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芙洛拉背着表演道具的天使翅膀到处跳跃。

天使是别人意识中纯洁的象征,此时的芙洛拉是艾达心中那一刻提醒自己,应该忠于丈夫的潜意识。

在电影的结尾,最让观众心痛的是,带着小翅膀的芙洛拉把艾达送给了贝恩斯的钥匙和她的父亲斯图尔特。在电影的开头,芙洛拉告诉她的母亲,她永远不会称斯图尔特为她的父亲,在电影的结尾,她一直在叫她的父亲。

事实上,这种形象的转变也暗示着艾达的内心。从一开始对斯图尔特的绝对 *** ,到最后,他仍然无法在潜意识中抛弃以男性为主导的夫权。

三、钢琴符合自我表达的方式

在电影《钢琴课》中,钢琴课作为一个重要的对象存在,因为艾达本身是沉默的。即使霍利·亨特的演技再放大十倍,艾达的意识变化也不能仅仅通过他唯一的眼神动作来推进。

如果说芙洛拉象征着艾达对传统夫权的羁绊,那么电影中钢琴的重要元素就更直接地代表了艾达。

艾达失去了发言权,用钢琴来表达自己。在影片中,随着艾达与贝恩斯的接触,拉开了“寻琴”、“换琴”、“毁琴”、“葬琴”等意向暗示。

1、“寻琴”

钢琴被遗弃在海滩上,在雄伟的海浪中孤独而脆弱,暗示着艾达在这种荒凉的环境中孤独而空虚的处境。

贝恩斯带着艾达去“寻找钢琴”,看到艾达在海滩上高兴地弹钢琴,贝恩斯用土地换回了艾达的钢琴,这显然表明贝恩斯被钢琴的声音感动,试图占据艾达。

最后三个人一起回家的脚印也说明他们最终会一起走下去。

2、“换琴”

为了进一步占有艾达,贝恩斯提出了一些非常小的要求,艾达可以通过满足贝恩斯的小要求来换回她的钢琴。

贝恩斯赤身裸体地擦钢琴,表现出他对艾达的狂热欲望,而艾达在逐渐换回琴键的过程中,也一点一点地交出了自己。

最后,他们换了钢琴,但她不再弹钢琴,因为她的心属于贝恩斯。

3、“毁琴”

艾达过去压抑欲望,压抑表达,不得不用钢琴来释放自己,但当她有了贝恩斯,艾达就不再喜欢弹钢琴了。

当得知贝恩斯即将离开时,虽然艾达决定忠于婚姻,但她仍然给了贝恩斯一把钥匙,这意味着艾达内心的一部分将被贝恩斯带走。

4、“葬琴”

最后,与贝恩斯一起离开的艾达将钢琴推向了大海。艾达和钢琴、主体和对象一直在这里完成最终的统一。艾达主动选择与感情一起坠入大海。

四、关于电影的一些小瑕疵

电影《钢琴课》真的很棒,但并不完美,因为它仍然以白人的立场片面地写着关于女性觉醒的故事。在展示女性独立觉醒的电影中,这部电影毫不避讳地忽视了电影中所有的毛利女性。

在艾达争取话语权的同时,一群毛利女性集体失声。电影中的毛利女性只想嫁给贝恩斯。最后,贝恩斯和艾达离开了,她唱歌送他走。

在整部电影中,艾达甚至没有与毛利人女性有过眼神接触。大多数时候,他害怕自己的未开化,有些人会受到谴责。

当一个白人女人被写成代表女人时,她只代表白人女人,还是世界上所有肤色的女人?

结语:

一节课,换一个琴键,从习惯到禁恋。

在那片海滩上,女性的情欲乐章在汹涌的海潮中弹奏。

虽然《钢琴课》并不完美,但绝对值得一看。

0
回帖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课》?电影想表达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