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儿子为了储君的位置拼得头破血流,为什么司马懿的儿子从来不争?
这个话题恰恰相反。与司马懿儿子的死搏斗相比,曹操的儿子没有战斗。至少他没有司马懿的儿子那样在军队中相遇,血流成河。只是司马懿儿子的斗争发生得很晚。
曹操儿子之间所谓的悲剧存储纠纷,许多人根本没有“真正的锤子”,更多的是没有根据的阴谋猜测,加上对曹操和曹派父子篡夺汉族的蔑视,许多文人编造了曹兄弟的骨肉残疾故事。根据历史记载,曹派对他的大多数兄弟都很好。除了曹操早逝的那些人外,他们都被封为国王和侯爵,一个接一个地受到尊重和荣誉。
曹丕和曹植是曹操儿子中唯一真正存在的储位之争,即使没有那么惨烈。因为曹操喜欢曹植的文学才能,所以他看起来很高,所以曹植认为他有机会战斗,曹丕感到了危机。在各自阵营的支持下,双方有一些明争暗斗(主要是暗斗),以赢得曹操的青睐。最后,曹操选择了年纪大、治国能力更强的曹丕。即便如此,曹丕称帝后还是多次给他加封,封雍丘王,儿子曹睿即位后最终封陈王,善终。虽然曹丕和曹睿的父子对曹植有很多预防措施,但他们只是多次迁徙封地(这在曹魏很常见),并没有伤害他的生命。
曹丕对兄弟的迫害基本上来自小说或现代人的阴谋论。最著名的三个是毒死曹彰和“七步诗”、害死曹冲。其实这三个都经不起推敲。毒死曹彰和“七步诗”都来自《世说新语》,这是小说而不是史书。而且这两个故事漏洞百出。曹彰是卞太后的次子,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弟弟,不善权谋,但军事能力强。曹丕成为皇帝后,曹彰确实是在黄初四年进京时去世的,但并不能证明是曹丕所为。《世说新语》生动地描述了曹丕与曹彰下棋,然后送枣,曹彰吃完后去世。事实上,那次见面是在农历五月,枣子还没有成熟。接下来的“七步诗”故事就更不合理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曹丕即使想杀曹植,也要找个好理由。如果他让弟弟七步成诗,做不到就杀。太儿戏了。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他怎么能说服公众?《七步诗》也不存在于曹植的诗集中,实际上是后人编造的。
至于曹丕杀曹冲,是典型的现代阴谋论。据说曹冲死后曹丕安慰曹操时,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汝曹的幸也是如此。“说曹丕幸运,似乎代表曹操立曹冲为储,曹丕杀了他。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曹操这么说只能说是失去爱子后的愤怒话语。以曹操可疑的性格,如果他真的认为曹丕做到了,即使他只是猜测,他也不能让曹丕继位。毕竟,他还有很多其他的儿子可以选择。
然后我们来谈谈司马懿的儿子。如果你只看《三国演义》,你会有一种错觉,司马懿似乎只有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事实上,司马懿有九个儿子,但儿子们的斗争并没有反映在司马懿还是司马师和司马昭还活着的时候,甚至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也死了。
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在曹魏的权力地位,继承了他的舞阳侯爵位,并以将军的身份独占了 *** 。司马师死后,他的养子司马佑继承了舞阳侯爵位,但他的兄弟接管了将军的官职。从司马懿到司马昭,司马兄弟没有夺位,主要原因如下:
1、与曹操生前虽未称帝但已是魏王不同,距离大位只有一步之遥。司马懿生前的爵位舞阳侯爵只是一个县侯爵。这个头衔不值得争论,所以把它传给长子司马师是很自然的,然后给养子司马游。
2、司马懿的权力来自个人对法庭的影响。这种影响只能靠力量来接管。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才能控制他们,他们最年长、最合法,并长期与司马懿作战。其他兄弟没有这种能力。
3、作为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没有孩子,养子司马攸也是司马昭弟弟的亲生儿子。此外,司马师死后,司马师只有十岁,所以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理所当然地接手了。
事实上,虽然当时其他儿子没有参与争夺王位,但这种欲望并没有消除。惠帝司马诚在位时,出现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在八王中,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汝南王司马亮和第九个儿子赵司马伦。这两位王子已经是爷爷了(司马昭是他们的哥哥。当时,司马诚是司马昭的孙子,也就是他们的侄子),但他们还没有停下来。
汝南王司马亮也是八王之乱的原因。当时,司马亮作为太宰,掌管政治,但他担心楚王司马伟(惠帝司马忠的弟弟,武帝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掌权,所以他想夺取他的权力。因此,司马伟在愤怒中被利用,伪造诏书,动员军队杀死司马亮。这就是八王之乱的开始。
与司马亮草相比,弟弟赵王司马伦要狠辣得多。他用离间计让皇后贾南风杀了王子司马昱,并鼓励司马昱旧部和齐王司马懿起兵,废墟并杀了贾南风。杀淮南王司马允,独揽朝政。最后,他强迫惠帝司马忠退位,成为皇帝。他把司马忠尊为太上皇帝(叔叔尊侄孙为太上皇帝),然后大肆封官(这就是狗尾继貂的成语。当时,司马伦封官太多,高级官员的官帽上需要的貂尾不够,所以他砍掉了狗尾)。但结局也很惨,齐王司马懿、河间王司马懿、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兵败退位,惠帝复位。司马懿的第八个儿子梁王司马周最终将司马伦送上了绝路。他上表了司马伦的罪行,朝廷派使者将其送死。因此,司马懿的儿子们,那斗得才叫狠,真是你死我活。
司马懿的儿子为什么这么晚才开始叛乱?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晋武帝司马炎对皇室的放纵。他认为司马家族之所以能从曹家夺取权力,是因为曹魏限制了皇室,以至于司马家族在夺取权力时没有曹家人的帮助。因此,“吸取教训”,赋予诸侯在封国的权力和军事权力。有了军事权力,我们就有了野心。这些人“老马,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