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机游戏“旅行青蛙”在朋友圈爆炸。为什么这个游戏看起来很无聊,但是玩的人那么多?
日本手机游戏“旅行青蛙”在朋友圈爆炸。为什么这个游戏看起来很无聊,但是玩的人那么多?
我也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让大家讨论一下。
因为玩了青蛙之旅,开始有点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感受,可以说是很励志的。
01 “我的青蛙怎么又走了?”
放置养成游戏并不新鲜
不确定性的反应是“操心感”的来源
这只“放置养成”的小青蛙相当随意。
每次打开app,都不知道会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有时我以为它几乎回来了,但只有一张明信片(当然,我一点也不爱我的父母,也没有消息)
有时候在家做几个小时的手工
有时边看书边打瞌睡边打瞌睡
小青蛙不用上学,不用上班,连女生都不泡。只要把午餐放在他的包里,保证它活着,想旅行的时候可以去,想旅行的时候可以吃。
它从来没有告诉过你什么时候不在家,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却想着给你发照片,给你带特产。
只要你看着他安静的表情,看看他是否在那里,看看他在做什么,你就会觉得世界已经治愈了。
心理学家斯金纳用一群鸽子证明,这种不确定的美是最令人上瘾的。
不确定的事情让人更加担心,就像不规律的抽查一样,可以促使学生每次完成作业。
这个游戏促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打开应用程序,看着我们的孩子。虽然有时会让人失望,但我们总是期待着新的惊喜。
所以每次开心都会有一堆OS。:
有些人认为玩青蛙之旅就像经历了抚养孩子的担心过程,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
02 “为什么我的青蛙这么久没回来?”
我们似乎低估了父母的关心,
也高估了自己的佛性
现实中,父母的养育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随性”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约束和控制。
无论是作息、交友、社交活动、对另一半的选择,都很难让他们满意。
但事实上,我们似乎对我们的青蛙也是如此。
从自己养蛙的吐槽中可以看出,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影子:
我整天都不在家。当我回来时,我只知道躲在房间里
▼
如果家里没有食物,就不会回来,对吧?
▼
怎么出去这么久才带回这么多东西,看别的青蛙,都带了两页手信!
▼
蜗牛来找你,也不出去见你,啧啧啧啧。
▼
我甚至想干涉他的生活。我的青蛙不呆在家里,总是出去浪~
我们不由自主地抱怨青蛙的母性,但回到现实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抱怨总是变得厌恶和控制。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经常听到“我是过来人,你听我说,你迟早会这样……”。
即使你想一起讨论,你也会被焦虑的父母打断。
无论什么年龄,父母都很容易“抛弃”理想的自己、在孩子身上施加“要求”的方式,甚至是付出后的索取。
作为孩子,虽然有时能意识到自己的无心,但很难压抑自己的情绪,尽一切努力逃离父母的束缚。
有能力反抗的人会努力在某一领域取得成果,试图用比父母更强的话语权让父母说不出话来;
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只能默默服从,却会默默搞砸很多家长的“安排”。试图用自己人生的“失败”来证明父母是错误的。
所以《青蛙旅行》中的小青蛙,即使看起来有点孤独,也总是一个人安静的吃饭旅行,看书写信。
你能做的一切,也只能为他准备最好的行李,不能干涉他的行程,不能问他的心情。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从这个游戏中感到放松的原因。
《青蛙之旅》尽量避免,是因为付出,而带来的束缚感。
03 “我不想让你出去,但我还是为你准备了远行包裹。”
不管我有多爱你,
无法控制你的未来。
一开始我很向往小青蛙的状态,岁月静好,互不干扰。
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事实上,我所向往的,只是平等尊重,相互支持的感觉。
婴儿很脆弱,没有自 *** ,所以需要父母的照顾,但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有点拉扯:
虽然一方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越来越多,但还是要控制;
虽然对方越来越强大,但他并不知道。
我们俩似乎都习惯了这种安排和安排。
父母为我们写下了人生前半段的剧本。
一开始,我们总是带着最美好的祝愿和最细致的关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能够开始自己的旅程时,往往局限于曾经习惯被安排的剧本。
面对选择,很难区分哪些是父母的理想自我,哪些是自己的理想自我。
挣扎在“我想要”和“我应该”之间,寸步难行。
而我只需要你永远记住,除了你,没有人能改变生活的剧本。
作为一坨他妈(我的蛙叫一坨),即使担心一坨出门会不会交朋友,担心会不会遇到危险,我还是会用完我所有的三叶草,给他买最好的装备,让他看到更多精彩的风景。
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控制它的行动,所以我只能给他最好的祝福。
正如我知道爱我的母亲,也无法控制我的行为一样。
因此,青蛙之旅让我体验到了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我多么爱你,我都无法控制你的未来。
“60分的父母”现在很流行。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成为“60分的孩子”。
我们双方都不完美,也不需要完美。
只要走自己的路,就能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让对方知道,你爱他,就够了。
行囊已经准备好了,不知道准备好的便当是否适合你的胃口,但不要害怕,开始吧。
- The End -
答案是一个心理主题团的答案 | 黄小希创作。请联系我们转载。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壹心理」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