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你和你的同桌发生过哪些奇葩的事
初中同桌 只要是男生就都肥肠奇葩
有一个 叫阿杨 阿杨跟我混熟了之后上课的时候就发出女生的那种 *** 声 对!!! *** 声!!!他啊完了以后就对别人说:"xxx(我的名字)这个人怎么这样啊上课居然做这种事"
后面我叫他杨奇葩
还有一个很中二的逗比俊
"看来,你心意已决,今天必须要跟我决一死战了!那我只好拔出我的剑,莫怪我翻脸无情!"这是他从课桌里拿出书本的样子
"吃我一记天马流星拳!!嚯嚯嚯!你的速度如此之快 ,莫非是无影脚!"这是他拿笔记笔记的样子(老师讲太快了记不来。。)
啊以前初中的时候还是特别开心的 毕竟身边这么多沙雕人士 日防夜防 沙雕难防 最后 我也变成了沙雕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那时候两个人一张桌子,难免发生有趣的事。为了把桌子分的更加准确,给妈妈量布的竹尺拿来丈量,然后拿粉笔头画出。然后起誓,两个人都当过小狗。我在三年级的碰上一个同桌,是个班花那时候我情商太低,不让他抄我作业,现在看见我也不搭理我。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语的“神操作”
说到历史上让人无语的“神操作”。
必须要提到两个人,北宋的徽钦二帝。
公元1125年,金军挟灭辽之势,分兵两路南下攻宋。
一路由金国宰相长子完颜宗翰带队,目标是太原城。
另一路则由金太祖次子完颜宗望率领,目标是幽州。
按计划,两路人马得手后,将合兵一处,攻打开封。
金军有完备的作战计划,而宋军没有。
一点准备也没有。
因此,当眼见金兵气势汹汹杀来后,坐镇前线的童贯童公公,直接撒丫子跑路了。整个幽云十六州防线,瞬间崩盘。(当时已经收复幽云十六州了)
宋徽宗听说此事后,远在开封的他,居然急得团团转:金国人怎么说打就打过来?这可怎么办啊!急死寡人了啊!
还没等徽宗与众臣商量出个对策,更糟的消息又传了过来——驻守幽州的郭药师,直接向金人投降了。幽州,失守。
徽宗听说后,顿时吓尿。表示好可怕。
然后,他居然萌生了退位的念头。
其实,此时的局面,并没有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虽然幽州由于郭药师的投降,而被金人轻易攻克了,但这并不代表金军忽然就拥有了超出时代水平的攻城能力。
因此,此时的金军遇到了跟当年契丹人差不多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野战很厉害,可遇到坚城就死活拿不下来。这时候,只要宋军好好组织防御,还是大有可为的。
然而,徽宗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而他所倚重的几个助手,不是主张逃跑,就是主张投降。
所以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徽宗最终还是做出决定——下罪己诏,传位于太子赵恒!
赵桓是为宋钦宗。
而徽宗则带着亲信,跑到了江南避难。
徽宗跑路后,宋钦宗欲哭无泪。因为此时东线的金军已经到了河北定州,距离开封仅有十日路程。
钦宗无奈,只好一面委任主战派的李纲加强黄河渡口的守卫兵力,一面号召天下兵马来勤王护驾。
当时,金军的进攻其实并不顺利,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在太原城下受阻。
而也正是因为西路金军没到,所以宋朝部署在西北的部队,约有十万精锐在老将种师道的率领下,连夜赶到了开封。
听说西路军赶不过来,且开封城也已经有防备了。完颜宗望在东线很迷茫:是退兵,还是继续前进?
大宋那个废柴老皇帝都退位了,那个新皇登基新气象,如果轻骑冒进,很悬啊!要不还是先退兵吧。
然而,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先前投降的郭药师为了拍马屁,马上出来表示:王子,你就放心吧。那个新皇帝,其实也是个废物。
啊?也是个废物?那妥了。
完颜宗望在稍作修整后,便下令,所部人马全员渡过黄河,直奔开封!
不久后,这队金军杀至开封城下。
听说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宋钦宗的选择与宋徽宗一样——跑路!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不过这时候,李纲站了出来。李纲拉着宋钦宗说,你能往哪逃?天下还有比开封城更坚固的地方吗?
钦宗想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开封城里可是百万军民!百万人啊!金国就那么点人,怎么就把自己吓到了?有扯皮的功夫,还不如让李纲把城防整顿一下。
所以,钦宗就留了下来。
后来在李纲的强力主张下,大宋的战争机器终于开始了缓慢的运转。而在开封城下,金军也终于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他们在抵达开封的当天就火急火燎攻城,试图浑水摸鱼,能一鼓而下。然而,北宋经营了百年的开封城,让完颜宗望见识到了什么才配叫做坚城。
当天,金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暂时退却。
按理来说,此时战场上的形式已经悄悄的发生了逆转。完颜宗翰在太原被拖住,而完颜宗望面对开封,也是束手无策。各地的勤王兵马正在源源不断的开往战场,整个战略的主动权是在钦宗这一边的。
然而,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
在本方占据了些许战略优势的情况下,钦宗竟然派人与金人媾和。
而金人也不客气,完颜宗望狮子大开口,向钦宗提出割让河北三镇、赔款千万、以亲王和宰相为人质的谈和条件。
而对于这些,钦宗通通都答应了。
但事后,没过几天,钦宗居然又后悔了。因为就在宋金使臣谈判的期间,宋军的援兵源源不断的从各方赶来。这些援兵与城内的守军会和后,总计约二十万人左右。而金军才六万人。
如此巨大的兵力差距,让钦宗后悔了。
打啊!干嘛要谈判啊?
于是,他就一改主和的态度,转为主战。
老将种师道知道后,便说:金国人现在士气正盛,不宜与其发生正面冲突。我军应待金人退却之时,再做出击。才可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应该说,这个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
金军吊打辽军,而辽军又吊打宋军。
现在双方差距明显,宋军打野战,不玩点华样出来,结果必然是被又一通吊打。
认清形势,做出合理判断,战略性示弱,关键时刻捅对手软肋,才是明智之举。
然而,宋钦宗不听。他想速战速决,便否决了种师道的意见。
他调集精兵,半夜偷袭金营。结果金人早有准备。宋军惨败。
事后,宋钦宗的态度又发生180度调转。
从速战又转为求和,不敢再言战了。
宋军被这前后一通折腾,士气泄了一半。
公元1126年初,完颜宗望在讹诈到巨额财物与割让河北三镇的协议书后,宣布撤军。
种师道马上提议,立即追击,伺机夺回割让三镇的诏书,并伺机重创金军。
钦宗想了想,拒绝了。因为他此时,有一个一箭双雕的计划。
李纲闻讯后,不出意料的求见钦宗。想劝钦宗下旨。钦宗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还没听完李纲的话,便便以退为进,在朝堂上直接答应了李纲的建议:你不是说想去追击金军吗?我现在就同意。你今天就出发。如遇战机,不用请示我,你直接出击就好了。
但是,当送走李纲后。钦宗却又单独召见了太宰李邦彦,让他密令各地宋军不准追击。
结果,已经快要追上金兵的宋军将士忽闻此命令,无不是扼腕叹息。金军安然撤走了。
事后,李纲问罪,钦宗下诏:罢免了李邦彦的职务,改任命张邦昌为太宰。
李邦彦这才猛然省悟,妈蛋,皇帝这是拿自己当替罪羊啊。
处理了李邦彦后,朝野的“喊战派”和主战派大臣还是不干。他们对钦宗割让土地的行为大为不满——祖宗之地,子孙岂可与人?
在这一片 *** 声中,钦宗随即使出自己计划的第二步。
他一面下诏,命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率军北上救援三镇,摆出了抗敌的架势。一面又担心诸路将帅挡不住金兵,便命张邦昌以太宰的身份兼任“河北割地使”之职,去和金国商议割让三镇的事。
是的,作为皇帝,他居然两面下注——一边调兵遣将,一边派使和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再想办法谈。
张邦昌当时,哎哟,怎么自己就摊上这么个小祖宗了?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了。
之后,张邦昌一走,钦宗直接就下诏罢了他的职,又任命徐处仁为太宰——是的,钦宗根本没指望张邦昌能回来。
李邦彦、张邦昌,都是主和派大佬,他们被钦宗耍了。主和派自然与钦宗貌合神离,不再愿为其卖命了。
而又由于主战派将领出击不利,被金军打得惨败,钦宗又顺手拈来,把一批不拍他马屁的主战派大臣也处理了。
于是乎,当金军第二次南下前,原来徽宗时期的朝廷,已经被钦宗清洗一遍了。无论是主战的,还是主和的,只要不与钦宗是一条心,很多都被他赶出了朝廷。
唉,清洗就清洗吧。哪个新皇帝登基,不清晰前朝旧人?
只要钦宗能整军备武,救亡图存,发奋图强,抵御金人,他做什么都没关系。
然而,钦宗此时最关心的,却是如何将徽宗从江东给“接”回来。
也可以这么说,如何把老爷子骗回来。
因为在他看来,徽宗不接回来不行。
老爷子在东南肆意妄为,不仅开销惊人,还截留东南财赋,隐隐有另立中央之意。金人要的不过是北方三镇,可自己老爹要的却是东南膏腴之地。老爹要的可比金兵狠多了!
所以,钦宗一定要把徽宗弄回京城软禁。
至于钦宗是怎么把徽宗弄回来的,这里略过不说。总之,过程很坑人。钦宗为此又处理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大臣。
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也就是在这期间被钦宗杀得杀,贬得贬,处理的干干净净。
金人退了,老爷子被自己软禁了,不服自己的大臣也 *** 掉了。此时此刻,钦宗唯一没解决的问题,只有解救太原了。
现在,他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整军备武,发动反攻,解太原之围才对。(被围了半年多)
然而,钦宗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后,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整军备武,而应该是找问题,查不足,补短板,促攻坚,从源头上深挖出大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根源。
他想来想去,找到答案——咱们大宋之所以内耗不止,搞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因为那个王安石给闹的!我大宋眼下最重要的显然不是整军备武,而是正本溯源,统一思想!
于是,一幅神奇的画面出现了:在河北等地的军民还在拼死抵抗的情况下,开封城中的钦宗竟然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批判王安石上。
前方在打仗,后方在开批斗会。简直是莫名其妙啊!(王安石进奸臣传,被人批判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李纲对此表示十分不满,跑去劝。钦宗便阴阳怪气的说,你行,你上啊!
然后,李纲就被钦宗坑了。
他在没有实际调兵遣将权力的情况下,被钦宗派往河北。结果,他就是个光杆司令,谁都调不动。而宋军连战连败,就连种师中这种名将也英勇战死。
事后,李纲沦为替罪羊,被钦宗趁机一脚提出了朝堂。
主和派被钦宗按死了,只剩下一帮只会拍马屁的庸人。
主战派也被钦宗按死了,只剩下一帮只会空喊的庸人。
宋徽宗亦也被钦宗按死,身边连一个可靠亲信都没有。
这个时候,赵桓终于如愿以偿,以帝王术和厚黑学的奇招组合拳下,把内部存在的威胁全部铲除。
他成为大权独揽之人,他很高兴。
然而,残酷现实像冷冷的冰雨,很快就泼醒了沉迷于现状,无法自拔的钦宗——靖康元年的秋天,金兵卷土重来了。
钦宗可以玩弄自己的臣子,可他玩弄不了自己的敌人。他玩火,借此打击异己。
可玩火者,终究会引火烧身。
金军南下后,进军的速度比上次更快,可以用神速来形容。
在东线,金军摧枯拉朽,迅速抵达黄河。
西线,太原沦陷,西线金军也抵达黄河。
眼见金军气势汹汹,种师道紧急建议,留宰相镇守开封,皇帝立即退到长安,借潼关天险与金军周旋。
结果钦宗想了想,拒绝了。
一方面,他不敢走。开封是根基所在。他怕到了长安,会被群臣架空。
另一方面,他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他看来,跑啥啊?有必要跑吗?上次是靠谈判蒙走的金人。这次咱也可以谈判。万一因为逃跑,惹火了金国大爷,这可怎么办?
然而,他想多了。因为,金军根本就不想跟他谈判。
因为,谈判已经谈过了。割让三镇,赔款千万金,这是上次谈好的。钦宗没兑现,金军这次南下,是来“催促”钦宗兑现承诺的。
而钦宗又拿不出千万两黄金。所以钦宗的谈判梦,直接被金军击碎。
种师道气的无话可说,怄火,怄死了。
金军不想谈判,吓得半死的钦宗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赶紧派出康王赵构等人作为割地请求和使,火速赶往前线进行谈判。
赵构走到一半,就被愤怒的群众拦了下来。
求和?我们老百姓还在这拼死抵抗呢,你们赵家人竟然想求和?你再走一步试试!
当地的守臣也向赵构委婉的说:我看殿下您还是别去了,小心一去不复回啊!要不,您就留我这得了。
赵构琢磨了一下,觉得是这个道理,就留在了当地。他留足的那个地方叫做磁州,而劝他留下的守臣,名叫宗泽。
宗泽后来有个小弟,叫岳飞。
赵构没去谈判,钦宗不知道。他仍然做着谈判的美梦,而不做任何的城防部署。
结果,等到金兵杀到时,开封城内是一地的鸡毛。混乱不堪。
当时,城中守军只有七万,一个会打仗的都没有。
为啥?前面不是说了吗。
稍微有点本事的人,哪怕是主和派里面会耍嘴皮子的人,都被钦宗清理掉了。留下的都是庸才。钦宗环顾四周,后悔啊。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然后,他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听了一个叫郭京的小卒子的话——想靠“跳大神”,装神弄鬼来逼退金军。
某一日,开封城突然城门大开,一队穿着怪异的宋人冲了出来,面对着金军,这些人跳起了战地广场舞,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金兵一开始被吓到了,这伙奇装异服,三分像道士、七分像难民,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但是,这伙人队形松散,而且张牙舞爪,一看就毫无军事素养。于是金兵在经历了最初的惊诧后,就对这伙宋人发动试探性攻击。
这一击可不得了,守城门的宋军溃散,金军顺势入城。然后,开封的外城就陷落。
钦宗听说后,差点没哭晕过去。
其实,这个时候他并不需要着急。他依然有翻盘的可能性。
因为开封有三道城,金兵虽然登上外城,但是开封城内的军民反抗情绪依然高涨!金兵只能在城墙上向内修筑工事进行防御,如果金兵敢下到城内打巷战,必然要死伤惨重。
而此时的西北军,约十七万人,此时正在赶往战场的路上!其它各地的勤王大军也源源不断的开往战场。只要钦宗在开封再坚持一下,他依然还有一口气。
然而,他心态崩裂了,坚持不住了。
面对金人抛出的“橄榄枝”,他想也没想,直接就跑到金营谈判。(自己主动去的)
然后,他就做了金军的人质。
作死作了一年多,他终于把自己作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金人主动找钦宗谈判时,一开始没让他本人去,而是建议让宋徽宗到金营谈判。
其实也就是留徽宗做人质。钦宗什么时候把钱筹齐了,就放徽宗回去。
钦宗为了防止金军借自己老爸另立中央,威胁自己的皇位,他这才“自告奋勇”,深入虎穴,亲自跑到金营进行谈判。
而金人看到他,也自然是喜出望外——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种自投罗网的操作!拿下!可别让这条大鱼跑了。
之后的发生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钦宗先是与金军达成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议,不仅投降称臣,而且自废武功,罢掉各地勤王兵马、让开封军民缴械、割让河北三镇。
后来钦宗筹不出这么多钱,金军便把繁华的开封城洗劫一空(开封城内的防御是被钦宗自己毁掉的。如果他不作死,金人根本不可能洗劫开封)。然后把包括钦宗、徽宗在内的,在开封的所有皇族(不在开封的皇族逃过一劫)一网打尽,一起掳走。
这便是“靖康之耻”。
其实,钦宗死没死,徽宗死没死。他们在金国遭受了什么屈辱。根本就不重要。
一对作死小能手,二帝的遭遇,是他们自己作死的结果。本就没什么可惋惜的。
只是可怜了开封城内的百万黎民百姓,可怜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花似锦的开封城。因为这对父子的作死,永远的消失了。
不知道怎样才算是“神操作”,不过历史上有很多事啊,在大情境下看起来挺正常,但是单独拿出来一看,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禁问一句:“这也能行?”
在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爆发之前,北美殖民地的反英人士就进行过一系列针对英国和英国支持者的行动。其中有些行动在当时好像没什么,但在现在听来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熟悉美国史的同学都知道“波士顿倾茶事件”。但是把这件事说出来就很奇怪:英国议会决定要在茶叶上加税,我们殖民地居民不高兴,所以我们怎么做?我们强行登上运茶的船,把船上所有的茶都倒进海里。
参与的人可能觉得挺 *** 的,但是这样做其实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一战的时候,由于大量的战斗都是围绕战壕发生的,因此在战壕中也充满了各种富有创造力的奇怪武器。一个来自美国的奇异设计是这样的。
上图里的是一把普通的春田1903步枪。它身上附加的那些奇怪装置是一个“潜望镜枪托”。说是枪托,其实根本就不是用来抵肩射击的。这个装置的作用,是让士兵可以不探出战壕就进行射击。这种东西没有被大规模采用,原因显而易见。它麻烦,打不准,笨重,带来的好处也不值它的价格,还白白占据这么大的空间和步兵宝贵的负重。
至于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操作的,有请澳大利亚轻骑兵给大家演示一下:
还有一件事也发生在独立之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随着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愈发不满,反英人士和忠诚派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于是在波士顿等大城市,一些反英人士决定对支持英国的忠诚派人士做点什么。
于是他们对英国支持者做了什么?趁天黑闯进支持英王者的家里,把他们抬出来,抬到大街上,在他们身上糊满沥青,然后贴上羽毛。
感觉人在报复他人的时候,是最具有创造力的。
还有这个怪东西。这个玩意儿叫排枪。它的设计思路很简单:一个枪管能打死人,那一堆枪管是不是可以更容易地打死人?
于是很多国家就独立研发了这种东西。这个东西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装在炮架上的多根枪管,有些是独立发射的,有些是所有枪管同时发射的。
这种东西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竟然还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不过不少将军对它评价不高。因为这些指挥官喜欢把排枪当作轻型野战炮用,但发射枪弹的排枪在射程和毁伤能力上怎么可能达到炮的水平呢?真正适合排枪的位置,是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
还是不敢相信,这种充满了废土科技感的东西竟然在实战中起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