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赏析李清照的唯美宋词《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题中所提即李清照的《双调忆王孙.赏荷》,词人以细致宛转之笔描绘出一幅秋日美景图,风光、景物、情致、心性......无不朴素而美好、真实而动人。全词如下: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词的词牌典籍中记为《怨王孙》,实际上词人是将三十一字单调的词牌《忆王孙》扩充成了双调,因此应为《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秋风吹过湖面,烟波浩渺,眼看秋日渐深,满目的荷花凋零将尽,红瓣稀少,花香也随之清淡幽微。李清照爱用“红”,“绿肥红瘦”“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皆以红之正色渲染画面,使之凸出读者脑海,一时凝固的文字明媚鲜活起来。“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湖光山色就在眼前,如唐代诗人孟浩然之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它们与我们如此亲近,而此刻的我,却词穷意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样的美丽静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上阕主写景,下阕主抒情。词章转入下阕,水中枯萎掉的荷花剩下莲子诸多,可惜莲子成熟的时候荷叶早已老去凋敝,全余那晶莹的露水来洗涤湖中的江花和水草了。“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原本栖息在一旁湿地中的水鸟一去不回头,仿佛在恼恨人们离去得太早。秋凉荷谢,一切美景即将成空,连沙鸥都能体会到游人将去的孑然寂寥,又何况词人自己呢。词人将自己的心致映射到水鸟身上,这样的拟人化之笔还有很多,如欧阳修《采桑子》有“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秦观《还自广陵》有“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等,而词人妙龄女儿之笔,更显细腻流丽。
清代文学家彭孙通在《金粟词话》中言此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白描手法正是词人极为擅长的,随着阅历增深而词境愈精。这首词是李清照于二十岁前后写成,其时出身世家、尚未经历家国变故,全然一派明丽旖旎的小女子隽美词风,却仍旧词约意浓,直叫人读罢称绝、唇齿生香。
太多的人解释和理解的都到了极致的程度,想想还能写出什么来?几百年的把玩也就如此的定格在哪了,我们不会有那个时代,那个时刻李清照所具有的心境,也就创造不出她那唯美作品来,只能不断的堆砌华丽的辞藻来赞美和感慨。喜欢和赞叹最多的只能是刻意的模仿了,设置出如那个时代的场景,跳入其中陶醉着自己,沉溺的越深模仿的越像,也就是古人的遗风尽在领悟中了,可是超越一定是另一个境界。模仿只是爱慕者之间的一种把玩,文学不能停止在某种对历史的致敬上,可是它偏偏总是这样,缺少创造力的环境只能这样来寻找自己精神上的渴望和憧憬。一种一如李清照一样的心境,是那个时代的光影,是用诗人的眼光捕获到的,可是却没用一首七律来表达,估计唐诗的朗朗上口已经不能表达词人那缠绵的悠长的心绪了,如此一种独具韵味的词话,在我们的文学史上,有了一点也不输于唐诗的“另类”形式和情感,如叙般酒一样的醉人韵味,这才是每每沉吟宋词时的一点领悟,和无能为力的感慨,为什么就止步在那个时代而不能自拔了,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