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校训怎么解释
崇德厚学、励志敏行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1956年成立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校训是崇德厚学,励志敏行!“崇德”,即崇尚道德,追求品德端正,意在告诫师生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厚学”与“崇德”相对应,指要博学、厚积薄发。“励志”,是砥砺、激励人树立远大志向,志存高远,注重知识的拓展,素质的培养,品格的塑造。
“敏行”,“敏行”就是重视践履,勉励去做,身体力行。
江苏大学校风校训校史
江苏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校训
博学 求是 明德
博学—广博精深;求是—实事求是;明德—明懂道德,这是做人之本,更是为师之本。
博学——这是对知识追求的强烈愿望,也是对每个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客观要求。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就对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为,君子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每个师生员工都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广泛涉猎,使自己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渊博的学识。
求是——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求得创新。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要使学习取得实效,就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个人工作的实际,进行思考,弄清楚影响事物发展的多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客观规律。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增强正确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德——这是学习的升华。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开宗明义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寥寥数语,充分反映了学习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正心、修身,为了齐家、治国,为了美好未来。要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
博学是机遇之源,求是是为事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相信在校训的指引下,江苏大学一定会充满着蓬勃生机,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
1、江苏大学校训是:博学、求是、明德。
2、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校续其弦歌,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及1994年先后更名为江苏工学院和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8月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培养了全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