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到过震惊到目瞪口呆的电话吗
单位流传这样一个笑话,领导打电话到基层,问,谁啊?回答,你父亲。谁?你父亲。领导气得目瞪口呆。马上驱车下到基层,把小领导招来,问,刚才谁接的电话?小领导说,倪富清。
那时18岁,其实还是个小孩。一天值班的同事领导吃饭去了,剩下我代替值班。电话响了,我问,你是谁?那边说,别废话,叫你们队长说话。我说,队长他们吃饭去了,那边说,哪有那么多毛病,跑步去叫,我说,你毛病不少。摔了电话。
没想到捅了马蜂窝。电话是大领导打来的,大领导勃然大怒,过来兴师问罪。幸亏我们队长和大领导关系不错,拼命赔礼道歉。
以后电话手机逐渐普及,再也不做愣头青了。后来,最可怕的电话,当然是父老乡亲的报丧。
2005年,江西上饶。电话得知老婆姑父突然去世,这是我们第一个去世的长辈。挺和善的人,只有50岁,生意做得不错,家里小洋楼,辟出一间,做我们的婚房,几年来关系融洽。
46次列车刚刚过去,眼看不能参加第三天的葬礼。看老婆哭哭啼啼,我说,不要紧的,从现在开始,你跟在我后面。于是,请假,托付孩子,紧急坐火车到南昌,赶京九线,霸州下车,打的奔天津。到天津外环下车,换天津本地的士。回到家,磕了几个头,姑父就出殡了。
原以为把姑姑当成父母一样,世事难料,老婆和叔叔因为房产纠纷,对簿公堂,姑姑顽固站在叔叔一边,在法院狂叫,借你们的5万元钱,一分钱都别想拿到。以后在路上碰到,姑姑必然破口大骂,脸型极度扭曲。
我是性情中人,几十年姑姑对我们的好,烂记在心,包括那个,让我们目瞪口呆,极度震惊的电话。
案例一:假借“疫情流调”,实施诈骗。
近日,家住扬州市的黄女士就接到了一个令她吃惊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人自称“疫情流调”,告诉黄女士涉嫌故意隐瞒疫情行程将会对她采取强制措施,并且要冻结黄女士名下账户资产。同时还给黄女士在不久之后,发来一份“刑事逮捕冻结命令”。
黄女士一下子震惊了,她马上询问对方能否不要马上冻结自己的资金。对方的答复是可以,不过马上需要将钱转入所谓的“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黄女士随后又登录对方提供的“案件编号查询网站”,输入了银行相关账号和密码。
所幸在黄女士取钱的时候被家人发现报了警,民警问询马上告诉黄女士:“立刻到ATM机插入银行卡,三次错误输入密码冻结卡号。”黄女士在警方的帮助下及时冻结了自己的银行卡,卡内的十多万现金才没有被骗子取走。
反诈提醒:
12320是国家卫生部设置的公共卫生热线。
剩下的流调电话只会用本地电话或者固定电话。
绝对不会以00或者+号开头的境外电话,同时更不可能询问关于用户个人财产的相关私密问题,或者涉及此刻的银行卡链接和验证码查询。
案例二:假借“公安民警”,实施诈骗。
2022年3月16日,安顺市民龚先生突然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对方自称是“公安局户政科工作人员”,告诉龚先生涉及一起案件,要追究他的刑事责任。需要他向一个“安全账户”转入一万元现金以证清白。
龚先生在惊恐中与对方沟通半个小时,随后去附近的派出所求证。被民警发现,通过调查对方分别7次拨打龚某电话。民警对龚先生进行了反诈教育,同时消除了恐慌情绪,这1万元的骗局才没有让骗子得逞。
反诈提醒:
凡是接到公安,检查院,法院人员的电话,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同时涉及“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都需要提高警惕。
其次公务人员不会让你到酒店,网吧等隐蔽环境接受调查。
案例三 :假冒“医疗单位”进行电话诈骗。
2019年7月到2021年4月,被告人吕某在北京成立公司,组成30人的诈骗团伙。开始对国内的一些医疗人群和不特定的老年人拨打电话。
假冒医疗卫生行政工作人员,医生,主任等身份,通过对受害者夸大病情,产品效果。将一些进货价很便宜的药品和保健品。翻了几十倍的价值高价卖给受害者,从中非法获利492万余元。
反诈提醒:
反是接到医院或者医疗单位的电话也一定要核实身份。每个医院都有自己正规的公共电话。通过相关病历或者官网查询是很容易搜到的。
而不是像前面提到的00开头或者+号开头的电话拨打进来。
同时接到电话,不管是推销药品还是保健品,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四:谎称“客服人员”,进行诈骗。
2021年。兰州市民,王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平台客服,因为工作失误将王女士账户升级为铂金会员,每个月需要多收取500元手续费,同时现在可以帮助王女士取消,并且赠送一张300元的购物券。但是这里需要王女士通过银行来取消审批。
随后客服将电话转接到了“某行客服中心”,她告诉王女士确实开通了这个会员。王女士很震惊马上要求取消这个会员。
客服告诉王女士已经提交申请,但是生效前仍会扣款。王女士需要加快审批可以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可以避免扣款,同时等退订结束钱会返还到这个“安全账户”里面。
王女士按照客服人员的要求将19万元转入。却被客服告知转入资金不够,无法退订。要求再度转入资金,王女士随后将银行卡里面的79万余元全部转给了对方。
挂断电话不久以后,王女士发现自己被骗,于是报警。
反诈提醒: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客服打来的电话,同时不要点开陌生链接。
网购出问题,第一找官方平台。第二资金也只会原路返回。不会私下退款,或者甚至需要用户给陌生账户转账。此类基本都是电信诈骗惯用把戏。
最后提醒大家,以“+”开头的一般为境外电话。以00开头的“0085”,“0087”,“0026”这些都是比较可能遇见的诈骗号码。
预防电信诈骗不要轻易打开未知链接,或者扫描加入骗子设置的“二维码”“微信群”。
以“刷单”“快递丢失转账”等也可能涉及电信诈骗。同时一定不要给所谓“安全账户”转入任何资金。
认准官方电话,不要轻信陌生人涉及金钱方面的电话。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多用手机查询陌生号码,提高防骗意识。
你有合租中最难忘的经历吗
说起合租,还真有一次尴尬的1经历。记得10年在佛山和一对夫妻(后来才知道是临时夫妻)合租一套两室二厅一卫的套房,卫生间在中间,门和大门正对着的那种,有一次从外面喝酒很晚才回家,刚开门就看到那女的裹着浴巾进卫生间,本来一只手关门(那种对折的门),一只手扶着浴巾,见我突然进门一时紧张,把门拉脱轨了,扶浴巾那只手来帮忙,拉几下也没关上,一用力,结果裹在身上的浴巾一下子滑落了,瞬间春光乍泄,那叫一个尴尬,我立马关上门退出房间,在门口抽支烟再进去。第二天早上,见到她,她红着脸,欲言又止,我也回之一笑化解了那一刻的尴尬。
到深圳的第二年,我才从公司宿舍出来,自己租了房。
虽然说房子是租的,但心里面也暖暖的,仿佛有了家的感觉。
我这个人好安静,租的是一处偏僻的农民房。(其实是穷)
这个房子是个旧式的大院,房东是个独居老太太,居说只有个儿子在国外。
老太太姓杨,原住民,普通话说的不利索。
不过她脾气很好,对住在院子里的租客都很照顾。
对了,我们这个院子虽然不大,但是住了六家人。
我、杨老太、花边小报记者老刘、快五十了仍在夜店上班的徐姐、附近工厂打工的小夏小陈二口子、看赌场收赌帐为生的徐姓兄弟俩。
除了在院子中间晾衣服时说上两句,进出大门碰到了打声招呼,大家平常的交流很少。
我搬到院子里之后,和大家相安无事的住了一年多。
忽然有一天,杨老太突然不见了,而且一消失就是两个多月。
按理说她这人没朋友没亲戚,只有个儿子在国外,不应该出远门才对。
再说即使出远门,也应该跟我们打声招呼的。
老刘在这里住的最久,年龄也最大。
有一个周末,他把我们全叫到院子里。
除了徐姓兄弟,其他租客都在。
那两兄弟游手好闲,一有钱就出去浪,不在也很正常。
老刘见人召集齐了,说道:“今天叫大家来,是想大家一起帮我把杨老太的门砸开。”
一听到要砸门,我们都愣了。
老刘解释说:“你们看,杨阿姨的门锁了两个多月了,是不是出事了?我们现在又联系不到她家人。毕竟大家都住这么久了,假如砸开门翻一下,哪怕找到她儿子电话号码,通知一声也好啊!”
我们觉得老刘说的也在理,就都同意了。
老刘拿了根铁棍撬门,我们在旁边看着。
杨老太的门锁是老式的黄铜锁。
锁上有个梅花形状的印迹。
印迹泛红色,象朱砂抹在上面似的很显眼。
这种老锁,以前我爷爷家也有,随便拿根铁丝,几下子就能捅开。
我见老刘累的呼哧呼哧半天撬不开锁,就自告奋勇试试。
可没想到拿铁丝捅了好一会,也没捅开。
正在我要放弃的时候,食指无意间正好按到了梅花印迹上,锁居然‘咯嗒’一声开了!
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霉臭味立刻扑鼻而来。
“杨阿姨,你在吗?”徐姐傻乎乎的捂着鼻子嚷嚷着,最先走了进去。
能在吗?
我心里暗自发笑,难道杨老太能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
我们陆续跟着进了屋。
先一步走进里屋的徐姐突然啊的一声大叫,瘫倒在里屋门口。
我们凑过去往里一看,徐家兄弟的老大尸体正干瘪瘪的坐在一张椅子上。
无数的老鼠蟑螂正在他的尸体上出出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