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政府内部火拼,是怎么一回事_北洋时期的省长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督军的“小媳妇”的

24小时前 (22:13:18)阅读3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69727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3945
  • 回复1
楼主

也门政府内部火拼,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也门南方过渡委与哈迪总统领导的政府军在亚丁火并,这里有如下看法供参考:

也门政府内部火拼,是怎么一回事_北洋时期的省长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督军的“小媳妇”的

1、利益之下,没有道义和大局。火并的双方均是胡塞武装的对立面、沙特为首联军的支持者。两者也稍有区别,哈迪出身南方,它领导的政府军班底是萨利赫带出的北方人为主的军队。南方过渡委纯属南方势力,有分裂倾向。双方与胡塞争权夺地目标一致,过渡委对国家的忠诚与统一淡薄许多,它或许更渴望回到1990年以前南北各为国家的状态。

也门政府内部火拼,是怎么一回事_北洋时期的省长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督军的“小媳妇”的

2、乱世渴望大治,也门需要萨利赫或者胡塞一样的强人威权。哈迪手腕、能力远在前任之下。2012年2月,担任总统33年的萨利赫去职时,留下“统一执行人、部落操盘手、地缘变色龙、反恐受益者”等多重评价,他下野后,在中东两大阵营、国内南北、派别、部落、宗教、基地等多种因素矛盾激化下,也门乱局达到历史最高峰。

也门政府内部火拼,是怎么一回事_北洋时期的省长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督军的“小媳妇”的

3、传统的东西在特殊时期全部呈负面作用。“男佩腰刀,女饰金银”,也门人尚武,据称民间有6000多万支各式枪械,2850万人口的国家人均2支以上,如今全部用在内战上,这是怎样的悲剧?还有部落传统,全国200多个部落习俗不改,成员忠于部落胜于国家,早晚要出大事。

4、整个历史都没离开过内战,这是西方学者对也门的“差评”。1962年成立阿拉伯也门(北也门推翻王权)与1967年民主也门独立后,两个政府内部权力斗争不止。北方在1978年萨利赫上台前4位总统中两位被政变掀翻、两位被暗杀。南方毫不逊色,1967—1990年先后有5人非正常交替。南北方于1972、1979、1994年三次兵戎相见。

1994年之前以“南北内战”为核心,包括北也门王权与共和之战,南也门内乱等,有深刻的冷战背景。第二阶段为1994年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之战”,政府军分身乏术,既要打击北部什叶派胡塞武装,又要应对南部分裂势力,还要与“基地组织半岛分支”作战。

2015年初胡塞武装占领首都总统府,中东逊尼派“老大”沙特与什叶派当家伊朗围绕也门之争愈演愈烈,时年3月沙特主导多国联军越境打击胡塞武装和政府军,也门内战演变成地区冲突。

5、大国弃之,地区国家登场,也门之乱没有尽头。近现代也门被奥斯曼和英帝国北南“分治”,直接造成南北的文化隔阂与制度差异。冷战时期,苏联克格勃曾插手干涉南北也门统一。冷战之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只顾反恐,不管发展,在也门大乱时置身事外。

周边国家利用大国缺位的“真空”,选边站队干预也门事务,使得也门内外因素交织,停战和解难上加难。

也门当局内部火拼,标志着沙特、阿联酋组成的外国干预武装力量终告破产,更给了伊朗很好的破局机会。

众所周知,也门冲突一直打了4年多,在这四年里,这个位于亚丁湾旁的国家战火不断,民众流离失所,但对阵的双方却迟迟未能分出胜负,为此,沙特联合阿联酋等国家,专门出兵援助哈迪总统的政权,希望后者能够击败广泛活跃在北部山区的胡塞武装,进而统一也门全境,减少战争对沙特、阿联酋这些区域国家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建立起对抗伊朗的阵线。

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得到了外部国家支持的哈迪政权,这几年并没有成功击败胡塞武装,相反的,他们在此前的多轮进攻中频繁受挫,甚至连大本营都要遭到对手导弹的攻击,而其背后的沙特、阿联酋同样难逃厄运,仅今年年初至今,有报道的沙、阿两国遭受导弹的攻击就有好几次,一方面彰显了胡塞武装日益提升的远程攻击能力,另一方面则给了利雅得、阿布扎比当局很大的震慑。

也正因为如此,阿联酋早在数月前,便开始陆续从这个国家撤回军队,虽然表面上他们称与沙特当局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且军事联盟尚且存在。但可以看到,久攻不下的荷台达已经给阿联酋军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他们不想再为沙特付出无谓的牺牲,况且波斯湾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早点把能用的上的士兵撤回老家,才是当务之急,而非跟着沙特打一场名不正言不顺的入侵战争。

而在当地时间10号爆发的也门当局内部火拼,则进一步加剧了沙、阿两国这方面的矛盾,因为南方过渡委员会背后的实际支持者就是阿联酋,哈迪政权则由沙特直接支持,这两个代理人直接交火,暴露出沙特联盟内部分歧已经难以掩盖的真相。所以,在这场纷争中到头来坐收渔利的,除了胡塞武装就是其背后的伊朗了,尽管美国目前对他们仍然实施较高强度的围堵和制裁,但随着也门局势重新转好,相信德黑兰很快就能找到破局的关键。

北洋时期的省长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督军的“小媳妇”的

民国北洋时期,各省的省长最后沦为督军的“小媳妇”,这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

北洋政府,主要指1912年——1928年,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在袁世凯在位期间,各地军政长官大体上还是以唯袁世凯马首是瞻的!但好景不长,1915年到1916年间,他野心膨胀,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此举迅速激起全国人民一致反对。在过了83天皇帝瘾后,在众叛亲离中,暴病而亡。

袁世凯一死,民国可是翻了天了。他的手下大将们谁也不服谁。争吵、打斗,不死不休。什么府院之争,什么满清复辟,什么直奉之争,什么直皖大战等等等等!种种乱象,见怪不怪。有点类似古时春秋战国的时代,以拳头说话,谁兵多枪多谁就是理、就是王。

我们再来看看督军和省长各是什么角色。

辛亥革命时,各省行政军事长官多称都督。不久,另设民政长,都督专管军事。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改称督军。十一年(1922),黎元洪倡“废督裁兵”未成,遂改督军为督理某省军务善后事宜,简称督理。各省又有改称督办军务善后事宜者,简称督办。十三年(1924)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任用各省军事长官,均用督办军务善后事宜之名,一般称为军务督办或督办。而省长即为民政长改称之,主管各省的行政。

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以枪杆子说话的乱世,省长沦为“小媳妇”,甚至最后变成一个虚职也是毫不奇怪的!

0
回帖

也门政府内部火拼,是怎么一回事_北洋时期的省长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督军的“小媳妇”的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