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王帝曾灶财是什么人物
九龙皇帝
一个街知巷闻的名字,不一定出自政治红人、大红大紫的歌、影、视名星。出身草根的他,凭著「御笔」,以其小孩子式的书法纵横香港、新界、九龙的大街小巷,他就是广为人熟悉的「九龙皇帝」曾灶财。
身世之谜——九龙的皇帝??
九龙皇帝原名曾灶财,广东莲塘村人,十六岁来港,曾从事工?杂工及垃圾站工人。因一次的工伤意外,性情大变,声称曾於35岁时看过族谱,知道九龙是祖先所有,被香港政府非法占有。从此,他就自号「九龙皇帝」,又大肆於马路上的电线杆、变电箱、邮筒、行人座椅及天穚边涂鸦,用钝笔浓墨书写他那份循环重复的家谱:「九龙国王曾灶财曾当堂曾荣华...」,以渲泄他对政府「非法占领」其地的满怨。现代人眼中,他的行为是「涂鸦」,但他却以涂写「家谱」及「帝号」为古代的「告地状」,以宣示主权,讨回他应有的家族遗产。
他是个「慎终追远」的人,他视九龙、彩虹以及钻石山一带「祖传」土地的一所小寺庙为宗庙。行动尚算方便时,他常常到来祭祖祈福,以表?他对祖先的敬重。
「皇帝」的最新近况
现年八十四岁的曾灶财,因脚患复发入院。康复后,他在社工的安排下搬离居住九年的观塘住所入住秀茂坪一间和营老人护理中心。虽然他无法在老人院内随处涂鸦,但他亦会在纸上「露两手」、「过过手隐」。
皇帝的兴盛
他别具一格、充满「稚气」的书法,五十年来风雨不改地「地巡」,到处留下「真迹」,终於他的名字深深的印在每个香港人的心中,见证了香港的繁荣与衰落。
数年前,他开始受外界的赏识。其街头书法涂鸦的作品曾於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紧急地带」展出,并多次接受外国传媒访问。他曾成为某品牌清洁剂的代言人,该广告的主题非常吸引,以清洁剂能清洗「皇帝」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的「真迹」突显产品的功能。最后,因他广为人知的「传奇」,再加上广告制作公司别出心裁的桥段,该广告曾获大奖。他的墨宝亦被时装设计师邓?智的赏识,印成时款服装。还有,02年一年三天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日本人气车展上,他的「墨宝」赤裸裸地呈现在一辆绰号为「九龙皇帝」白色的私家车,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真迹」与Graffiti
Hip Pop文化四大元素之一的Graffiti与「真迹」同样遍布大街小巷。Graffiti是六十年代欧美的街头文化。在物质生活匮乏及失业率严重的情况下,纽约的贫民区的青年在墙上记名,发泄对社会的愤怨。不久,这行为成为当时的风气。前文已述,「皇帝」因不满港英政府霸占其祖先的地,而经常「微服出巡」,周围涂写其「帝号」及「族谱」,以渲泄他的不满。可见,两者均以涂鸦作渠道表达他们的不满。不同的是,前者是青年人的专利,感觉前卫,而后者则为年纪老迈、自称为「皇帝」的独居老人所作的古怪行径,但却奇迹地成为香港不朽的传奇。
艺术还是胡闹?
虽然Graffiti与「真迹」是畜意破坏的行为,但纯粹以美学角度看,它们确实有值得欣赏之处,扩阔了艺术的界限。涂鸦发展初期,涂鸦者只是在墙上粗粗几笔写下名字。1975年后,他们钻研颜色、构图和风格上的特色,如崭新地以罐装喷油塑造3D 立体感的图案,色彩夺目、线条清晰、字样变化多端。经过多年的演变,涂鸦不再是畜意破坏的恶作剧,其别具一格的设计引来各大商业机构的垂青,成为最时尚的图案。
曾灶财的书法,於「视觉艺术容不下书法」一文中,被郑楚雄批评:「像曾灶财这类只能结合日常生活的应用创作,居然得到盲目的吹捧,这也许是社会艺术品庸俗化、肤浅化的最佳表?了。」,的而且确,他的字体跟传统书法讲求的线条美、用笔节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变化有所偏离,但不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就不属於艺术吗?
艺评家刘霜阳认为传统的标准往往妨碍艺术的创新,曾灶财的书法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充满儿童天真的趣味,但又不失?触厚重,结构严谨。即使书法作品?至王羲之的水准,但因缺乏个人风格,这张作品的艺术价值肯定不高。事实上,「皇帝」的字拙朴苍古、恣溢纵横,其率真的意境是书法家难以企及的。
香港艺术发展局电影及媒体艺术小组主席亦认为香港的「流化文化」在优质的传统教育之下,一众流行小说、音乐、漫画都给摒诸文化门外。他亦强调无须将所谓优质文化和流行文化一刀切地划分。他曾到法国,对纸币上印有小王子卡通图案感到惊讶,认为这些重视流行文化的表现。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四周蕴含著大量的优质、有个性、富特色的文化。例如曾灶财的书法,虽与传统的书法有所差距,但我们无法否定他是文化的一部份,有值得储存、记录或是商品化之处。
香港传奇
他,根本不会理会其「墨宝」是否艺术品。他,看似疯癫,冒著被检控的危险,风雨不改地「出巡」。他,只希望能尽一点绵力,向天下人品奏「主权」所在。
他的墨宝,改写了他的一生,成为香港传奇的一部份。
即使墨宝如他在清洁剂广告般逐渐被清洗,但他朴拙、麦兜式的天真澜漫、不经意的的字迹,长存於香港文化中,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