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4个省份,我只去过4个,你们去过几个旅游_明朝有哪些冷知识
全国34个省份,我只去过4个,你们去过几个旅游
全国34个省份,我只有两个没去过。
除新疆和西藏外,全国的省份,我都去旅游过。
我年轻的时候,外出采访的地方很多,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冀鲁豫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的省份,我都反复多次去采访和工作过。
我退休之后,计划把我没有去过的省份都跑个遍。我先去了我没有去过的省份,比如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江西、陕西、海南、黑龙江等。
我曾经去过又再去的省份有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西、重庆、天津、上海、北京等。
只有广东和吉林两省是以前去过的,退休后没有再去。
以后的日子,如果身体条件还允许,我将继续旅游下去,直到跑到我跑不动为止。
刘星云
下面是我在各地旅游拍的照片
我是江西人,长期也都在江西工作,所以江西第一位,基本上出名点的景点都去过了,比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梅岭,滕王阁,江西最为出名的就是山,各种山,另外就是红色文化旅游,瑞金—中央苏区,于都—长征第一渡,井冈山—新中国革命老区,南昌—南昌八一起义,江西太多了,欢迎你来江西!
湖南,也多次去了湖南,长沙,毛主席头像看见过吧,橘子洲头,浏阳,毛主席纪念堂,故居,老家,岳阳,岳阳楼,洞庭湖生态旅游,凤凰古城,怀化少数民族风情,湖南的湘菜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近些年小龙虾,湖南的也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再就福建,厦门,厦大,鼓浪屿,龙岩,古田会议,三明,沙县就是三明的,小吃一条街,应有尽有。
广东,广东深圳,大梅沙,小梅沙,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太多了,大城市不一样哈,广州,小蛮腰,广东早茶在广州最为正宗,肇庆,长隆,清远漂流,韶关丹霞山,南昆山温泉,广东玩的也很多。
广西,北海出海捕鱼,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广西的山奇特,吃的也比较特别,南北差异巨大。
浙江来看一看,杭州西湖,绍兴,宁波,千湖岛,钱塘江,浙江的美除了钱塘江气势蓬勃,其他的都透露着江南小家碧玉的味道。
再来看看湖北,武大去看樱花了,再去看看黄鹤楼,走走长江沿岸,再往三国要塞荆州看看,古城人民欢迎你,三峡库区,襄阳城,郭大侠抗金名将,武当山旅游,张真人发家之地,神龙架山,你来这会跟听故事一样,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
江苏苏州园林,拙政园,园林景观真的是画里面走出来的一样,美,南京,南京这地方给中国人民一直为止同情,三十万人民遭屠杀,肯定不能忘记耻辱。
重庆只去过两次,火锅,串串,两江交汇,解放碑,重庆这个城市最为特别的是立交,各种各样的立交,导航都不一定能把你带去要去的地方,你站的地方有可能是在一楼,也有可能是在十楼,甚至是在20楼!
就给你推荐这么多了,云南,四川,陕西,安徽,海南等,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存在,风土人情,地域文化,都值得走一遭!
明朝有哪些冷知识
一、众所周知,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631年)下令设立的宝源局是明代的铸币机构,但在事实上,宝源局还是元末明初最大的火铳生产机构。
二、朱元璋驾崩前,为了防止有人起兵造朱允炆的反,就给了“老成忠信,可托幼主”的驸马梅殷一道“敢有违大者,汝讨之”的遗诏和三十万大军,然而,朱棣率军逼近南京时,驻扎在淮安的梅殷却带着三十万大军隔岸观火。
三、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狡兔死,走狗烹”为何没有上演?原因有二:
1、武将勋贵既是朱棣起家的唯一班底,又是朱棣登基后唯一可以信赖的势力;
2、朱棣给予了宦官集团“监军、专征、分镇诸大权”,形成了宦官集团制衡武将勋贵势力的局面。
四、明仁宗朱高炽驾崩的原因,《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本纪》皆是讳莫如深,后人根据史料中的蛛丝马迹给出了三种猜测:雷击、朱瞻基加害、纵欲过度。
五、正统十四年,大明其实是四线作战:征麓川、平苗乱、剿邓茂七、抵御瓦剌四路进犯。
六、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前,明英宗朱祁镇统帅的大军刚出京师就被紧张、不安、恐惧所弥漫,以至于大军行进至距离京师不远的猫儿庄时居然发生了营啸。
七、土木堡之变后,明代武将勋贵势力为何再也“站不起来了”?
1、青黄不接;
2、文官集团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转移到了兵部;
3、文官集团借着“大同巡抚年富越职干涉大同镇守总兵郭登处理军务之事”将原本地位平等的巡抚和镇守总兵变成了镇守总兵归巡抚节制。
八、文官集团对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明熹宗朱由校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都评价极高,但对明武宗、明熹宗却都评价极底,并且,明武宗、明熹宗都是意外落水后驾崩的。
九、明武宗的豹房并没有文官集团描述的那么不堪,其作用与清世宗扩建的圆明园差不多。
十、嘉靖后期,明代官方文书“每写‘夷狄’字必极小”,目的是为了报复嘉靖二十九年寇犯京师的俺答。
十一、第一次万历援朝之役时,徽州府休宁县布衣程鹏起上书朝廷,提出了借兵暹罗、直捣倭国的计划,明神宗在兵部尚书石星建议下批准了程鹏起的计划,但当程鹏起抵达占城时,由于李如松烧毁了倭寇的龙山大仓,倭寇求和,程鹏起的计划被终止。
十二、永乐时期的国本之争后,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足十月便“无疾骤崩”;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后,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仅一个月便驾崩。
首先,感谢提问。由历史的烟波来回答这个问题。
明朝(1368年一1644年)由朱元璋创立,经十三代,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关于明朝的冷知识特别多:如朱元璋废除千百来的丞相制度,一个人起早贪黑,不分活给别人干,担心大权旁落;如大力推广汉文化,分别有朝鲜、日本、琉球、南越超过近两亿人使用汉字;如洪武时期贪污60两纹银的官员,无论品级高低一律杀头;如明英宗朱祁镇废除残酷的殉葬制度,解救后宫女人等等。
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两个发生在洪武时期有趣的冷知识。
朱元璋自开国后,对整治腐败其力度旷古罕有。为此他专门制定了不少刑律,发明了很多惩戒贪没的办法,一时间,各级官员人人自危,胆战心惊。不过贪赃枉法之事还是屡禁不止,于是该杀头的杀头,该流放的流放,但还是有不少官员依然前扑后继,终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
这是为什么呢?
先请看朱元璋为王公贵族发的工资。
除了皇子、公主的待遇极高之外,朝中一品大员(稀有)年薪大米1044石,往下依次递减,正七品为年90石。
以正七品知县为例,月均7.5石,养活一个人问题不大。但古代官员大多三妻四妾,杂役、家仆、胭脂水粉、修修补补、人来客往、孩子上学、吃穿用度等各项开支除外,恐怕就只有缝上嘴皮或悬梁自尽了吧!抠门的朱元璋让这些官员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同时又划定贪污60两纹银就杀头的底线。这可坑苦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于是“火耗”和“淋尖踢斛”应运而生。
什么是“火耗”?
“火耗”就是折色火耗的简称。当时老百姓向官府交赋税大多以实物(如谷物、丝绸、布匹等)为主,但因天灾,年岁不好,麦地欠收,有时也用银两或铜钱代替。在熔锻碎银时就可能会有损耗,各地官吏深谙此道,于是就以这样的名义来征收多余的银两,这些多征的赋税就称为“火耗”。
只要官府按时足额向国库上交了相关税赋,剩下的就不用解释了吧!
到底有没有火耗,也许只有与其相关的官吏才知道,这不过是个借口,一条生财之道罢了。奇怪的是,火耗这招盛行几个世纪,一直长盛不衰,直到雍正时期,采取火耗归公后才从历史上消失。
将被镕锻的碎银
不得不佩服古文的奇思妙想!
什么是“淋尖踢斛”
这一招更绝,而且还涉及武功修为。
还是在老百姓交粮的时候,官府用斛作为容器,把粮食放进去后再称重,并计算完成的粮食份额。要求谷堆要按尖椎形装起来,所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
老百姓松了口气,以为当年皇粮国税如期完成。这时候精彩的一幕发生了,举斛的官吏扯东道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准斛底临门一脚,此时超出斛壁的粮食会掉在地上,老百姓慌忙去捡。“别捡,那是损耗”,官吏大声喝止,这就是“淋尖踢斛”。这个名字好优雅,难怪武侠小说里有那么多别开生面的武功招式!
经“淋尖踢斛”后,老百姓又不辞辛苦,回家再送粮食来。
“淋尖踢斛”特别讲究,明代执行的官吏知其玄妙,日日修炼。这一招贵在天南海北侃大山,眼明手快,落叶飘瓢,一气呵成,不显山不露水,无招胜有招。完成得好哈哈大笑,收获颇丰;相反则捶胸顿,哀声叹气。为此,有专门的人练成此武功,独门绝技,盖世无双。
用于盛粮称重的斛
“火耗”和“淋尖踢斛"是在朱元璋的廉政风暴下,各级官吏发明的生财之道。但这两种方式却被朝廷默许,不予深挖和追究,更多体现了所谓“以廉养廉”的无奈。
我向大家分享的关于明朝的两个冷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不妥之处,欢迎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