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_你是如何看待《山海经》的

30秒前阅读2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5039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0783
  • 回复0
楼主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

僖宗一朝,实际操纵政令的是宦官田令孜。

当时,唐朝已处于大起义的前夜。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_你是如何看待《山海经》的

击球状元

唐僖宗的父亲懿宗,是著名的昏君,他本人奢糜无度,性情残暴。

懿宗先是任命路岩为宰相,此人只会盘剥索贿,到被贬时光手下亲信盘剥的钱就可赡养全国军队两年;

懿宗又任韦保衡为宰相,韦保衡疯狂排除异己,正直大臣纷纷遭贬谪残杀,懿宗却对他信任无比;

经过昏君佞臣十多年糟蹋,唐朝政局已腐朽到极点;

咸通十四年,昏君病死了。

他的第五子普王李俨被神策军将领拥上皇位,是为僖宗。此时的僖宗,年仅十二。

他对军国大事毫不关心,也没兴趣,只想着怎么玩;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_你是如何看待《山海经》的

他信任并尊敬宦官田令孜,称其为“阿父”,将政事全交给田令孜处理,自己则整日与乐工,优伶混在一起;

田令孜借此招权纳贿,朝廷官员的任用罢免都自行决定;

唐僖宗落得快活玩耍,田令孜大权在握,不亦乐乎。

上与内园小儿狎昵,赏赐乐工,伎儿,所费动以万计,府库空竭。

——《资治通鉴·唐纪》

在玩乐方面,唐僖宗绝对算天才。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_你是如何看待《山海经》的

他精通各类玩耍,特别善于击球,曾自号“击球状元”。

好骑射,剑槊,法算,至于音律,赌博,无不精妙;好斗鸡,蹴鞠,尤善击球。

尝谓优人石野猪曰:“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

——(同上)

此时的大唐王朝,官吏腐败,天灾人祸连连。

危机来临

乾符元年正月,翰林学士卢携上奏:

关东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丰,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者硙蓬实为面,蓄槐叶为䪞或更衰羸,亦难收拾。常年不稔,则散之邻境;

今所在皆饥,无所依投,坐守乡闾,待尽沟壑;

其蠲免余税,实无可征,而州县以有上供三司钱,督趣甚急,动加捶挞,虽撤屋伐木,雇妻鬻子,止可供所由酒食之费,未得至于府库也;

或租税之外,更有他徭;朝廷倘不抚存,百姓实无生记。

——(同上)

卢携陈述的现象,正是大起义爆发前的预兆,但朝廷对此充耳不闻。

这年冬末,濮州人王仙芝聚众数千反唐。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率众攻陷濮州,曹州,军队壮大到数万人。

冤句县落地秀才黄巢也聚众数千响应,很快也拉起数万人马。

四月,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因上司克扣衣粮,控诉无果后,便聚集军卒万人反唐,攻破苏州,常州,泛江入海,转攻两浙及福州,建州;

田令孜令唐军镇压各地的起义及反叛,小皇帝因有“阿父”主持大局,便更加勤奋地钻研球技了。

乾符二年七月,京畿爆发蝗灾,关中草木及五谷被飞蝗啃食殆尽。

京兆尹杨知如此上奏:

飞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

唐僖宗大喜,朝中百官也纷纷称赞天子圣明,一群大人忽悠着一个小孩,这荒唐的情形正是当时朝政的真实写照。

烽烟四起

乾符三年九月,王仙芝攻克汝州,活捉洛阳刺史王镣。

汝州距东都洛阳只一百六十里,洛阳士民纷纷外逃,一片混乱。

僖宗恐东都沦陷,在田令孜建议下赦免了王仙芝及造反之罪,希望他接受招安,同时加强洛阳及陕州的防守。

王仙芝不理会朝廷的招安,率军南下占领郢州,复州,又向东攻打申州,光州,庐州,寿州,蕲州等地。

由于扬州有大量唐军驻扎,王仙芝无力向东推进,便驻扎蕲州郊外。

被俘虏的王镣见义军受阻,便劝王仙芝归降。王仙芝心动了,命他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

僖宗大喜,下诏任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衙兼监察御史。

但黄巢一心要灭掉唐朝,他率部众拒不归顺,并与王仙芝决裂,分道而去。

王仙芝只得放弃归降,渡过长江攻打鄂州。

唐朝招讨副使,宦官杨复光反复派人与王仙芝谈判,劝他接受招安。

王仙芝再次心动,派部将尚君长前往邓州谈判,招讨使宋威却擒拿尚君长,将其押往长安斩首,王仙芝实力大损。

分兵北上的黄巢则先后攻打郓州,沂州,于乾符四年三月在嵖岈山与尚君长的弟弟尚让合军。

黄巢边跑边打,使唐军疲于奔命。

与此同时,王郢的海上军队攻破明州及台州。

唐僖宗下诏二浙,福建各州出师讨伐;

四月,王郢部将朱实归顺唐军,散其徒众六七千人,王郢在明州被唐兵射死,来自海上的威胁解除。

乾符五年正月,王仙芝与唐军在黄梅决战,最终兵败身死。余部则转入湖南和浙东,并攻破洪州。

僖宗与田令孜大喜,认为黄巢也很快就会被剿灭。

势如破竹

黄巢则整合王仙芝在江北的余部,号称“冲天大将军”,设置官署,表明自己绝不与唐朝妥协的态度;

五月,黄巢全军南下,攻破虔州,饶州,信州。八月,军队进攻浙东,并进入福建,很快攻下福州;

朝廷与黄巢谈判,希望他接受招安;

黄巢提出如果任他为广州节度使,便归顺,否则定要攻进长安,拿皇帝问罪。

僖宗不愿富庶的广州落到黄巢之手,只愿封他为太子率府率。

黄巢大怒,发兵攻占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

占据广州后,义军水土不服,瘟疫四起。黄巢与将领商议后,挥师北上。

乾符六年十月,黄巢自号“义军百万都统”,发檄声讨僖宗种种过失;

大军由桂州乘船沿湘江顺流而下,经衡州,永州,直抵潭州,只一天便攻陷潭州,十天后,义军攻占江陵。

击球授官

当黄巢从岭南出兵攻下江陵之际,田令孜却为兄长陈敬瑄(令孜本姓陈)谋取官职,撺掇僖宗将治理西川多年的崔安潜免职。

深爱击球的僖宗命左神策大将军陈敬瑄,杨师立,牛勖在宫中击球赌三川!

一番比试后,陈敬瑄球技第一,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

杨师立第二,任东川节度使;

球技最差的牛勖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唐朝的命脉皆在西川,江淮,如今江淮有黄巢军虎视眈眈,三川之地又交给三个无用残暴之人。

僖宗这样做无非是受田令孜蛊惑,将社稷视为儿戏,同时也表明自己不将黄巢放在眼里。

陈敬瑄到了西川后,横征暴敛,逼得川中百姓民不聊生;

蜀地先后爆发阡能,罗浑擎,罗夫子,韩升等人率领的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但韩升被俘时却说出了造反的原因:

天下无复公道,纽解纲绝。今日反者,岂惟韩升!——《资治通鉴》

民间疾苦,僖宗无法理解,在他看来,一切反抗者都是大逆不道。

义军北上

为对付黄巢,僖宗下旨升任镇海节度使高骈为淮南节度使兼诸道兵马都统,征调天下兵马消灭义军,并改明年为广明元年,取广大光明之意。

广明元年四月,唐军渡江攻打黄巢,黄巢将领常宏率数万人投降,黄巢退守信州;面对唐军的逼近,黄巢用金银贿赂高骈部将,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高骈信以为真,将此事上奏。僖宗十分开心,下令诸道兵各回本镇。黄巢见重兵撤走,便突然反攻,大破江南诸州。

七月,义军从采石渡江,攻占六合,天长。高骈忙上表告急。僖宗大怒,下诏责骂高骈。高骈便假装中风,不再抵御黄巢。

九月,义军渡过淮河,一路严禁劫掠,百姓纷纷加入,所过诸州,官吏溃逃,义军犹入无人之境;

十一月,黄巢军至汝州,发檄文通告诸道:

各自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同上)

十一日,僖宗在延英殿与群臣商议对策,田令孜奏请拣选左右神策军防守潼关。

僖宗便下旨选调神策军弓弩手二千八百人,由左神策军军马将军张承范率领,前往潼关把守。

十四日,黄巢攻陷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跪迎,义军入城后,秋毫无犯,更得民心。

二十一日,义军攻占虢州,进逼潼关。

十二月初一,张承范率神策军赶到潼关,与守军一万多人汇合;

但朝廷却无力提供粮草,神策军皆是长安富家子弟,平时从不习学刀枪弓马;义军一到,守军纷纷投降;初三日,义军占领潼关,张承范逃走。

跑路天子

田令孜闻讯,将这次大败归咎于宰相卢携,僖宗下旨免卢携官职,逼其服毒自尽。

随后,田令孜与僖宗密谋逃亡蜀地。

初五日早晨,田令孜带僖宗及少量皇族后妃悄悄离开长安,百官皆不知情。

中午,义军前锋进入长安,百官在金吾大将军张方直率领下,到灞上迎接黄巢。

黄巢率主力进入长安,命让张榜安民:

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入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同上)

黄巢下令向城内贫苦人家施舍财物,收揽民心;

同时将城内李唐宗室及名公巨卿赶尽杀绝,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全部停职,四品以下继续留任;

十二日,黄巢在含元殿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此时,唐僖宗已逃到兴元,后又往成都逃去。

凤翔节度使郑畋闻义军攻入长安,忙修缮城池,联络各道合并抵御;诸道将领闻僖宗逃蜀,皆以郑畋为首,一时间军威大振。

得知诸镇欲反攻长安,原已投降黄巢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杀死黄巢使臣,黄巢派弟弟黄邺和大将朱温前去讨伐,反被王重荣所败。

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温,鄜延节度使李孝昌也结成同盟,共同发兵抗拒黄巢;

逃入蜀地的僖宗得知后,下旨封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令他们反攻长安;

争夺京城

四月初五,唐军进逼长安,黄巢率军撤走。唐弘夫,程宗楚,王存处三军入城,城内官员,富户夹道欢迎;

唐军却大肆掠夺金银妇女,城内大乱;

黄巢得知后,又率军进攻长安;

经过五天巷战,唐弘夫,程宗楚战死,王存处败退渭桥。黄巢再次入城,他痛恨百姓欢迎唐军的举动,便纵兵屠杀,长安城血流成河;

各镇兵马见黄巢复返,纷纷撤军。

经过长安争夺战,义军因大肆屠杀而渐失民心,力量也遭削减。黄巢不肯离开长安,坐守孤城,渐渐处于劣势。

中和二年正月,僖宗命王铎率三川兵马前往关中,并以诸道行营招讨使的身份指挥关中各镇;

朱温见形势产生变化,便背叛黄巢投降唐朝;僖宗封他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

王铎又上奏僖宗,封命沙陀首领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率沙陀骑兵四万至河中共同进剿。

中和三年正月,李克用大败义军将领黄揆,王铎命李克用为东北面行营都统,准备与黄巢决战。

黄巢兵败

田令孜见王铎已将各路人马集结调派,并制定周密作战方案,便产生争功的想法。他撺掇僖宗罢免王铎都统之职,由自己指挥军队收复长安;

僖宗应允,下旨将王铎免职,任田令孜为义成节度使,西门思恭为右神策军中尉,代替王铎指挥诸道兵马。

二月,李克用,王重荣,王存处,杨复光组成联军,在梁田陂大破义军十五万,随后夺占华洲;

唐军来势汹汹,城内粮草已尽,无奈的黄巢只好率军撤出长安。

义军撤退时被李克用袭击,损失惨重,黄巢率部朝蔡州撤退,击败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迫其投降;

诸镇兵马于四月八日进入长安。众将下令抢劫,长安百姓再次被洗劫残杀;

收复长安后,朱温与诸将朝南追击黄巢。黄巢转战多处,义军逐渐被分化,许多将领投降各藩镇;

中和四年六月十七日,黄巢被逼入虎狼谷自刎而亡。

杀出重围的残军转战四处,直到唐昭宗年间才被全部剿灭。黄巢起义虽然失败,却沉重打击了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各路藩镇借镇压起义互相征伐兼并,加快了唐朝的分崩离析。

光启元年三月,唐僖宗回到长安。此时的都城早已残破不堪,朝廷的威信也大不如前。

最后岁月

此时的各藩镇,已各自收税,不肯供应京城,僖宗连自己的禁军都养不起。田令孜上奏僖宗,请求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掌控的盐池收回,由自己担任榷盐使。

僖宗立刻下旨,要求王重荣交出盐池经营管辖权,并改任他为泰宁节度使。

王重荣大怒,联合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声讨田令孜。田令孜也联合邠州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对抗李克用与王重荣。

四藩镇在沙苑会战,朱玫,李昌符大败,李克用,王重荣率军杀向长安,要求僖宗诛杀田令孜。

田令孜见势不妙,带僖宗逃到凤翔,后又逃往宝鸡,再从大散关逃往兴元。朱玫和李昌符见皇帝逃走,便与李克用,王重荣和好,四镇声讨田令孜。

田令孜干脆自封西川监军使,将僖宗丢在兴元,自己到成都投靠陈敬瑄去了。

僖宗只得任命另一个宦官杨复恭为左神策中尉。杨复恭替代田令孜的地位,成为朝廷另一个实际操控者。

由于僖宗不在长安,朱玫便与光启二年四月宣称僖宗已驾崩,率官员拥立襄王李熅为帝,并自称宰相,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唐僖宗躲在兴元,听说此事后忙派使者联络王重荣和李克用,请他们主持公道。李克用与王重荣得知唐僖宗未死,便传檄各道讨伐朱玫,僖宗也派亲军随各镇一起攻打。

十二月,朱玫被部将王行瑜所杀,襄王逃往河中,被王重荣擒拿斩首。

光启三年三月,僖宗由兴元返回凤翔,因长安宫室已毁坏殆尽,只得暂住凤翔。次年二月,僖宗忽然病重,便返回长安。

三月,在杨复恭请求下,僖宗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监军国大事。

几天后,僖宗一病而亡,年仅二十七岁。寿王登基,是为唐昭宗。

尾声

僖宗一生贪图玩乐,被宦官把持,使海内狼烟四起,强藩林立。自己在颠沛流离后暴病而亡,却把即将覆灭的王朝交给了弟弟。

昭宗虽有心振奋,无奈哥哥留下的烂摊子实在太大,自己纵有壮志,也难挽狂澜了。

晚唐既然已经是风雨飘摇,病入膏肓,唐僖宗着不着急都改变不了什么,况且,怎么能指望一个12岁的孩子承担起复兴大唐的责任呢?在唐僖宗的十五年为帝生涯中,他也并非是一直不着急,只是等他着急的时候已经晚了,帝国的崩塌近在眼前了。

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的第五子,唐宣宗的孙子。唐宣宗当初在37岁的高龄被宦官扶上皇帝位,励精图治,开创了大中之治,是晚唐最后的荣耀。唐宣宗去世后,唐懿宗被宦官扶上位,唐懿宗在最初也是想效仿自己的父亲的,只是很快天子能享有的权利就让他忘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只知道享乐玩耍,是整个大唐继伯父唐穆宗之后的第二位享乐天子。

而在唐懿宗死后,他的第五子、年仅12岁的李儇被宦官扶上位,这一位天子更是继承了父亲爱玩的基因,本就是从小养在深宫,整天和宦官厮混,即便大唐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他也没有经历过任何的磨难或者什么,更不知道民间疾苦。最擅长的大约就是玩乐,在玩乐一事上他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级别的。

也正是因为他在游戏方面的天赋异禀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淡漠,才被宦官们选中。873年,资深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联合田令孜扶立李儇为帝,即唐僖宗。唐僖宗登基,这些宦官自然就是加官进爵,其中田令孜因为之前一直照顾唐僖宗的生活起居而被唐僖宗特别对待,先是被任命为枢密使,后又成为神策军中尉,手握兵权。

唐僖宗12岁继位,本来就还只是个孩子,因此特别依赖田令孜,甚至称呼其为“阿父”。田令孜一方面尽量把唐僖宗的兴趣往玩乐上引,另一方面自然是紧握权力,大肆提高宦官的地位。田令孜的权力达到可以自由任免官员的地步,因此找他买官的人自然也就更多。

他们整天想的就是怎么升官发财,对百姓的疾苦是丝毫也不关心,而唐僖宗刚继位的时候实际上帝国的很多地方旱灾蝗灾爆发,民不聊生,很多地方更是盗匪横行,祸害乡里。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就有王仙芝聚众造反,这引发的将是一场大灾难,即黄巢起义。黄巢是在王仙芝起义的第二年加入进来的,自此,黄巢起义的烈火就开始在帝国的土地上蔓延。

即便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组织不严、战斗力不强等。甚至总想着被招安,但唐政府却还是不能将其控制住,皆因为地方上的武将为了保存实力不愿意出力,而朝廷中被宦官压制着的宰相们也不能做出有效的、统一的作战方案,加之神策军这支原本的王牌军早已经成了花瓶般的存在,可以对付文官,却对付不了盗匪和农民军。

880年,黄巢军即将攻进长安,田令孜领五百神策军护着唐僖宗狼狈出逃,目的地就是唐玄宗曾经的避免所四川,这里也是田令孜能控制的地方。实际上早在出逃之前,田令孜已经开始为出逃做准备,为此,他向唐僖宗推荐了四个人来坐镇三川。这四个人就是陈敬暄(田令孜的哥哥)、杨师立、牛勖、罗元杲(此三人为田令孜的心腹)。对于四个人怎么安排,唐僖宗不愿意费脑子来想,索性就拿自己最喜欢的马球来让四人赌输赢以决定三川节度使的分配。

自然,在这场赌赛中,陈敬暄博得头筹,成为最重要的西川节度使,杨师立为东川节度使,牛勖山南西道节度使。人们通常以这件事来说明唐僖宗的荒唐,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实际上我们看这件事,西川节度使的位子一定会是陈敬暄的,因为他是田令孜的兄长,而其余三人仅仅是田令孜的亲信,亲疏立见,所以这件事上仍旧只是唐僖宗顺从田令孜的安排。

他们在逃亡路上遇到过很多阻碍,试图拦下入蜀的唐僖宗,但是唐僖宗的意志很坚定,就是要入蜀。不过正是这次难忘的入蜀经历,让唐僖宗迅速的成长起来,那时他已经19岁,开始过问政治,并表现的严酷并且反复无常,独断专行,对田令孜的信任也已经打了折扣,只是这个时候的他虽然已经有所醒悟,但是时局却并非他说了算。

之后黄巢起义虽然被平定,但是帝国已经不堪一击,而在他回到长安后,田令孜还继续夺权争势,为唐僖宗所不喜,他开始逐渐不再信任这个曾经信任无比的宦官。不过,田令孜在成功引起众怒之后还是成功的劫持着唐僖宗再次离开了长安,这一次离开的直接后果是,唐僖宗成了太上皇。

一直折腾到888年的二月,唐僖宗才再次回到长安,只是几经磨难和屈辱的唐僖宗回到长安的第二个月就离开了人世。20年之后,大唐彻底土崩瓦解,代之以朱温的后梁。

你是如何看待《山海经》的

撸起袖子来说说《山海经》,目前我也正在读这本书,主页上也有分享,不过大都是按照自己的浅薄的认识去分享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啊,这就是传说中的引起关注吗?哈哈,就算是吧。

看了《山海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南山经》还没分享完,这速度是很慢啊,主要是因为工作忙,没那么多时间写文章。那么如何评价《山海经》呢?

我记得在悟空的一次回答中,有个读者给我留了一句话,大概意思说是“《山海经》是自古以来最根本的著作,但凡中华文化都能从中找到原型,没有之一”,言外之意,就是什么《易经》、孔孟、道家、阴阳……追根溯源都是在《山海经》中的。我记得当时回答的问题应该是关于《易经》的,这哥们就给我来了这么一句,赤裸裸的挑衅,天知道,我也很推崇易学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哥们说的话真心很大,但是我还真是不能反驳。

所以说,怎么评价《山海经》呢?这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刚刚写完《山海经》南山经的亶爰山,在文中还提到《五藏山经》里的药方都是单方,而且在这篇文章里有提到“食者不妒”这种奇葩的药方,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信息的暗示。这就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暗示了,这就不是朝代更换的问题了,再就是单方和复方的两者却分,这本身也是《山海经》古老的证明之一,所以说,对《山海经》最直接的评价,就是老,古老,非常古老!

就是因为《山海经》的古老,这本处于华夏文明之初的经书,其中所展示的自然是祖先们最开始的信仰、信念、生活状态等等很多方面。无论现在的社会是如何发达,科学技术又有多么的先进,关于文化、传承,这些不可断的东西是轻易不会被汩没的,现在人类的一切都是从历史中一点点流传至今的,所以也难怪很多人会从《山海经》中找到后世很多事物的原型,这不仅仅包括某些被神化的人物,比如西王母、九尾狐等,也包含很多文化,比如道家文化,儒家思想等等,还有现在的食材、药物等等,当然关于地理、物质这些东西,因为我个人都不是很了解,所以这其中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其实《山海经》是一本非常纪实的作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从书中延伸出更多的故事和人物呢?因为古人虽然纪实,但是很多东西“不求甚解”啊,就比如说,《山海经》的西王母,关于这个道家人物我也曾经具体写过,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在我的文章中翻腾一下。话说回来,比如西王母,在山海经中的记载就是一个女巫,祭祀,但是后人怎么发展的,昆仑山上的王母娘娘啊,法力无边什么的,这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丰富和演变,很有趣。

《山海经》在文化、药学、地理学、植物、动物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本书虽然简洁但不简单,尤其是经过后人的多次解读发展之后,每一次都会被烙上当时的文化色彩和意义,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关于最原处、最历史的,已经被时间掩盖,很难追究本来面目了。

我是大禹,正在读《山海经》,在很多观点和想法上,可能和很多权威人士不一致,但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读者不要喷我哦。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籍。它包括《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一般认为,《山经》先有文后有图,成书于战国时期;而《海经》先有图后有文,成书于西汉时期。类比来看,《山经》讲的是华夏地理,而《海内经》讲的是本洲地理,《海外经》将的是世界地理。不过,这里的地理不是整齐分割,并没有整齐的界限,呈犬牙交错的形态。

因为古代人口稀少,山林没有开辟,野兽横行,所以到处都有神怪的传说,有点类似日本平安时代的“百鬼夜行”。到了战国时期,这些口耳相传的传说,以及一些源远流长的神话,被巫师们搜集整理,也就创造出了《山海经》这样的文献。所以,这部文献不能等同于真正的事实,只能记载当时人的想象和传说!

这也正是《山海经》最大价值所在。因为先秦古书在秦汉时期经过大整理,而《山海经》是能幸免于难被篡改为数不多的一本,所以它保留了先民的一些思想观念,最有价值的就是其中的神话故事。而我们今天要读懂它,既不需要去做分析真假的工作,也不能用事实的眼光去看待它,而是要顺应这种真真幻幻的巫术观念。

古人很多认为《山海经》荒诞不经,毫无价值,往往把其贬之过低,这是古代经学的桎梏所致。而今人不少说《山海经》微言大义,甚至认为“记录了世界地理、上古真相”,但不少所谓的“考证”“推理”完全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既不符合逻辑学,也不符合进化论。这都不是科学对待《山海经》的方法。

感谢阅读!

0
回帖 返回游戏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_你是如何看待《山海经》的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