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_道德情操论产生背景

3个月前 (03-15 23:14)阅读3回复1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5266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5329
  • 回复0
楼主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全书共分为七篇,围绕人类社会行为模式下的道德情操,从人类道德情感的起源、性质、内容、功能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层层推进,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究。

第一篇开宗明义,提出了人类社会行为的同情共感理论,他指出同情人类的天性之一,是在其最固有的和最原始的意义上,对他人的苦难所表现出来的同胞感情,是人类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社会化网络,能够相互合作交往的内在情感动力;

也是讨论诸如正义、良心、效用、美德等重要概念的基础。而在人类相互交往过程中,如何合宜地运用同情这一天性禀赋,实现斯密所谓的合宜感,正是社会秩序这一人类竟合网络得以形成和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

正如他在书中强调的,对死者的同情所形成的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毒药,但也是对人类不义之举最重要的约束;害怕死亡在折磨和约束个人的同时,也守护和保卫着社会秩序。

道德情操论产生背景

道德情操论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哲学讨论。在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中,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与情感因素,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内在道德情操的重视不断增加,道德情操论因此得以产生并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伦理学派别,对于道德行为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重要影响。

0
回帖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_道德情操论产生背景 相关回复(1)

雨梦潇湘
雨梦潇湘
沙发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探讨人类社会行为与价值观,产生于当时英国社会经济变革背景之下。
5天前 (06-17 06:51)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