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能更好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 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 重视孩子的感情。
3 有一颗公正之心。
4 培养好习惯不能改变孩子天性。
5 引导孩子相互欣赏。
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7架起沟通的桥梁。
8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9 在反思中培养好习惯。
以上都是小羊的老师教会小羊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时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曾说过:“你是老师的百分之一,是父母的百分之五十,但却是你自己的百分之百,所以要非常非常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觉得,一个能给学生正面的关心和爱护,为人师表勤勤恳恳,对学生而言,从心理上就是很好的榜样了啊~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我们就应当从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入手,这样才能探究他们的心灵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健康的心灵的体验也是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怎样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呢?
方法/步骤- 1
一、探究家庭的教育。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家长有不良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他们的孩子也一定有所表现,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溺爱孩子就等于自杀,孩子的心理决不会健康的成长。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较大好奇心和模仿力。
二、学校承担着培养孩子健康心灵的重要作用。
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他们的交往如果不理想,必然也是自身不良习惯影响交往,这时我们的老师应当及时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健康的心理,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的想法改变,并与学生和家长作好沟通,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三、积极地开展一些活动。
活动是最好的调节剂,通过活动,能够让学生们的特长得到发挥,还能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温馨和谐的校园,必然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四、做好对他们的理解工作。
有心理因素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也往往会自卑,不爱在人前表露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在做好沟通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充分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理解,并给以必要的引导,这时的我们应当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探讨交流。
五、多在社会中加强交往。作为我们每一个人,远离了社会就不能存在,我们应当多树立一些正能量的东西,通过宣传和鼓励一些正面舆论导向,给他们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的暗示,多一些正面的报道,少一些消极负面报道,全社会多关心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 态度要端正
- 应当有相应的耐心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由于自身的各种变化,学习压力过重,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等等这些情况,使他们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在夯实的心理基础上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工作以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通过指导,让学生们树立自信
自信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能使孩子热情乐观,既不怕挫折,又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孩子们能用此毅力去实现目标,目前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存在着自卑的心理。我们要帮助缺乏自信心的那部分孩子。如:曾经我班有十多个学生,每次测验或期末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却得总是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是天生的笨,努力也是徒劳,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因此,我首先发现了他们的优点及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表扬,其次以各种方式,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
1
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等,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起自信心。再次,利用实践让他们正视自己,进一步让其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羡慕的优点,这样就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起“我自信,我能行”的自信心。
二、启发诱导,促进学生交往
学生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名人肖伯纳曾经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通过交往,让学生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学生常遇到交往失败,是不被人理解和接受,就产生了矛盾和误会。逐渐使他们变得自卑,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交往的方法,要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也很重要。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与其他人交往,要做到对人有礼貌,态度真诚谦逊,豁达大度,要懂得苦制忍让,要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取笑别人,还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这样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
这些学生,我们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要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扉,愿意与人交往,在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氛围中,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并逐渐变成活泼开朗的学生。
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
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在矛盾的交识中,情绪、情感都不稳定,不平衡,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我经常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注意控制消除,并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们分清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减少心理压力,使学生多方面发展,从多角度看问题,使情感更加丰富。
四、利用实践教育,锻炼学生意志
小学生应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白折不挠的精神。当今现代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富裕,生活安逸。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是父母总觉得再苦也不能让孩子苦,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也要尽量满足,有很多孩子由于缺乏锻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仅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也差,而且娇气十足,依赖性也较强,做事半途而废,存在着没有恒心和毅力等这些问题。应通过各种体育活动锻
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力,逐渐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毅力。
因此,我在担任小学班主任期间,发现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为了使学生更自信、更坚强,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常在学科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学科教育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健康问题,体验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美好的明天奠定成功基础。
近年来我国有关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是: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牲。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由于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叛逆及依赖的冲突;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使得他们的焦虑情绪较重。并且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脆弱,生活阅历的肤浅,抗挫能力较低,因而更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进而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以致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精神疾病。所以青少年时期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非常时期,全社会都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善家长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者,与教师一道结成施教的主干力量。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人才,家长及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全面深入地学习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咨询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梳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指导、解决青少年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
三、中小学应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实行心理干预
1、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青少年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技术。2、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渗透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采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矫治。4、兼顾对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宣传,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协调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教师的认知偏差会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出现攻击行为。青少年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榜样之一,是公正的代表,遭遇问题时,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与爱。如果教师缺乏包容心和耐心,不能以平和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易叛逆。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受严重的创伤。
2、协调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即家庭中以自然的血缘和人伦为主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弟兄姊妹。民主的、宽松的家庭给青少年一个温馨的港湾,专制的、严苛的家庭会造成家庭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易养成孩子孤僻、专横的性格。因此,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维护必须以家庭为起始点,以全体家庭成员的优良品质及和睦的关系为依托,同心协力为每一个生命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3、协调同学、朋友间的关系。青少年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被同学、朋友接纳,渴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若同学、朋友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就会呈现孤独、苦闷、郁郁寡欢的情绪状态。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各种形式,倡导青少年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
五、如果发现青少年有明显的适应不良、学习不专心或学习成绩下降、古怪异常行为、焦虑抑郁情绪等,就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