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啥?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徒步西藏
著名作家马丽华这样说过: 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此在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是一个让人怀想的地方。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西藏充满了神秘感,而在众多关于西藏的文学作品中,又讲述了许多发生在雪域高原上的故事,这就更加让人们对西藏心生向往。
西藏,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听藏族朋友说起过一首歌谣,其中有这样两句:“天上星子有多少,雪域上的神山就有多少;天上的星星数不清,雪域大地的圣湖难记清。”
在藏北牧民中间流传的《赞山词》里说道:“北有神山40座,南有神山40座,是南北各部的保护神。东方的玛加崩热山、西方的冈嘎底斯山、南部的卡瓦嘎布山、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这四座山是全藏的守护神。有三个外溢湖,上丁的玛旁雍错湖,像金灯的酥油往外溢;中部的纳木错秋莫,像银杯的净水往外溢;下方的赤雄加姆湖,像螺盘的牛奶往外溢,这三个湖也是全藏的守护神。”可见,雪域高原上的神山圣湖数量极多,而这些极具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在内地是难以见到的。为了欣赏这雄奇的自然景观,每年都有许多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
西藏地区非常著名的自然景观还有冈仁波齐、纳木错湖等等,每一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充满了浓郁的藏文化色彩,更是给这些自然景观渲染出神奇的色彩。
就拿冈仁波齐来说吧,在《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印度教认为,冈仁波齐山上乃是湿婆居所,这位兼具破坏与创造双重性格的大神所住之地,便被信徒们视为世界之中心;在苯教信徒看来,这里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在转山的信徒中总不乏苯教信徒的身影;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冈仁波齐乃是胜乐金刚所在的地方,来此朝圣转山,便能收获无量幸福、现世生活安乐。综上所述,冈仁波齐的意义不只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那些信众们朝拜转山的圣地。”既然它如此神秘、如此神圣, 那么自然会吸引大量外地甚至外国的朝圣者来到西藏。更有甚者,为了体现自己的虔敬之心,或者满足一种情怀,选择徒步的方式来到西藏,真的勇气可嘉!
雪域高原上的人文景观也是一大特色。比如,落日下的风马旗,还有随处可见的玛尼石堆,以及大昭寺、八廓街、布达拉宫、扎什仑布寺……每一处都浓缩了历史的记忆。但是,徒步来到西藏,其实挺“自虐”的,如果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充分的准备,尽量还是不要冒险!
记得有一位会说30多种东方语言的旅行家,名叫理查德·波顿。他说:“在呆板的日常生活中,所能享受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经过了漫长的旅行后,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摆脱世俗的牵绊、生活的压力、虚伪的面具、家庭琐事的重负。这是一种重生的幸福!”我想用这段话正好可以说明那些来西藏旅行的人们的内心状态!
西藏有啥?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徒步西藏?
成千上万夸张了,哥们!西藏总共才几百万人,你这徒步的都有上万,那骑行的不得几十万?自驾的不得几百万?照你这么算,游客不得把西藏本地人都从高原上挤下去?没去过西藏,就不要乱说!
我在入藏时,确实见到有徒步西藏的,但人数是极少的。
在我看来,这些人也是我理解不了的谜,真不知道他们要往哪里去,要走多远。
这些人应该有三类:
1、西藏本地人
他们应该是因为心中的宗教信仰而徒步的。这些人是一身典型的藏族服装、打扮,背着行囊,身上脏兮兮的,有时在一些地方还会倒身下拜。似乎我只在川藏南线上见过他们。
一路上,我见到的这种徒步者充其量也就一、二十个吧。每每见到他们,我总是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
2、背包客
他们一看就是内地人,往往包裹严实,背着背包,独自一个人在路上走。
这种人极少,并且也让我无法理解。像这样靠双脚走到拉萨,可是太不容易了。我猜他们可能会在路上搭车吧。还有,这类人总是一个人独行,结伴同行岂不是更好吗?
还有少数人装扮像是骑行客,却是在步行。难道是他们自行车丢了吗?
这种人真的很少,我只见过十来次。
3、拉车直播的
这是玩直播的人,靠直播发财的。
他们一般拉着所谓的“徒步战车”,车上涂画着他是哪里的、拉车进藏几个月了等等。其中一些人拉的车其实是可以开着走的。他们的典型画面就是在车前头支一个(或两三个)手机,边走边对着手机说话。
我在入藏、出藏时都遇到过他们,但总计也就四、五次。看车上的字,这些有江西的,有陕西的,甚至还有东北的。
这是把徒步当工作的一类人,说实话,这生意我真的干不来。徒步西藏真的很辛苦的,真不知道他们的收入能有多少。
总之,我猜现在路上的所有的徒步者加起来,恐怕也就几百个吧?上万人恐怕得是好多年累计的吧?
走西藏的人,大多数还是开车自驾,少部分是骑自行车和骑摩托的。
就我而言,开车入藏也是比较累的,劳心费神,还要对抗高反。在川西,有时候上了垭口,我会觉得胸闷、没力气,喘不过来气。而旁边居然会有骑行客在吭哧吭哧地踩车子,我当时是什么心情?我的崇敬之情便如滔滔江水,汹涌澎湃,连绵不绝。
不过,到了西藏境内,骑行客就少太多了。这说明大多数骑行客也只是在川西骑一骑,也有可能他本来计划是骑到拉萨的,但后来嫌辛苦放弃了。而耗油的车,如汽车、摩托,西藏境内依然有不少。这也印证了骑行西藏是很难的。
而这些连自行车都不用的步行者,我只能说:要么他们都是有不得已的故事,要么他们是真的大神!
我不是神。我对于神,唯有仰望,还不敢效仿。
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关注行不行?
有什么暧昧到极致的诗词,可以分享一下吗
古代有很多艳情诗,很暧昧,而且赤裸裸的描写也很常见。
如《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凌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这首诗同时也是“小家碧玉”的出处,其将女子情窦初开、春心荡漾、宜嗔宜喜、欲拒还迎的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破瓜就是破处的意思,女子与男子同房时,要忍受“破瓜之痛”。在这里,“破瓜”就代指为女子破身,就证明已从少女转变为一妇人了。后面几句更是是描写和郎缠绵。
《子夜四时歌》:"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裙,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轻轻地打开窗户,月光照过来,灭掉蜡烛,宽衣解带,帐里充满笑意,全身散发出沁人的芬芳。这种场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元稹的《会真诗》也这样写道:"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珠点点,发乱绿松松。"他的作品中最为大胆直露的应该算是《莺莺诗》了。"牡丹经雨泣残阳,依稀似笑还非笑",暗喻男女欢爱之事,文辞典雅却又露骨非常。
白居易《长恨歌》:春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可见杨贵妃和唐王的骄奢淫逸生活。
赵佶《醉春风》:“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这是宗徽宗的一首艳词,许是与历史上众人的文客一样,才华横溢的宋徽宗也是风流成性,且他还是当今帝王,肩上还承担着为赵氏一族传宗接代,为国家社稷生皇子的重担,所以他的风流更是有了理由,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写下了这首艳词《醉春风》。他毫不避讳床笫之事,还将其全部都用字词表现出来。
宋徽宗在描写他与女子的床事之事,也是一步步用词汇描写出来的。常言道酒不醉人人自醉,他们在轻酌小酒之后,在昏暗的灯光下眉目传情,互相拥抱,所以美人才会唤“痛痛痛”。并且“轻把郞推”,一个“轻”字引发人多少的遐想。时间划过,他们也渐入佳镜,慢慢地动情,女子才发出“声颤”,然而却是“更番纵”。中国古代做艳词的人很多,就说仁宗时期的柳永,他常年与青楼歌妓相伴,写出来的词虽都是儿女情长,但是也不曾像宋徽宗这般将艳词二字表现的这么到位。宋徽宗的这首《醉春风》不说在中国古代艳词中排行第一,但也绝对是排的上号的,能将黄书写的如此水平,舍徽宗还有谁。
牛峤《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词中以男女幽会为主要内容,侧重写幽欢过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词风大胆泼辣,淋漓尽致。首句写室内陈设的华丽:玉炉,状香炉之华贵;冰簟,状竹席之晶莹凉爽;鸳鸯锦,状锦被之华美。此词通过首句景物的描写,为一对情人的幽会安排了特定的环境,而且第二句紧接着写幽会,词意径露,不避浅宿。然而写欢情也只是到此为止,词人在笔下还是注意分寸的。当他们欢情正恰时,帘外传来一阵辘轳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报道了拂晓的来临。这好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里,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应。“敛眉含笑惊”,就是辘轳声在女主人在感情上激起的波纹。“敛眉含笑”,正尔欢浓,早汲水声传,顿惊晓色,所谓“欢娱嫌夜短”也。简单五个字,概括了女主人公刹那间复杂的感情变化,用笔何其精炼而准确。
“柳阴轻漠漠”一句并非写一对恋人在柳荫下相会。盖由夜至晓,初日斜照,窗外的杨柳已投下一片阴影。柳阴非但表现了时间的转移,且与起句的”冰簟”相呼应,说明季节已届夏天。何以得知并非写柳荫相会,下面一句可以为证。“低鬓蝉钗落”,语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可见仍写枕边情事。
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
下半阙,首句,“绛绡缕薄冰肌莹”:绛是红色,譬如,词牌名点绛唇。绡:丝织品。上半阙已经说明是夏日傍晚,这一句就说自己穿的衣服很薄,隐约可见光洁的肌肤。第二句,依然是极言自己的肌肤,光滑细致。第三句,檀郎:同样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潘安的小字,这里就代指自己丈夫赵明诚。最后一句,纱厨:可不是自己意思的厨房,可以认为就是围着纱帐的床。李清照的《醉花阴》写有用到:“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枕簟:枕头和席子。这最后一句,意思是说,今晚睡觉枕头和席子都很凉,这赤裸裸的就是向丈夫邀欢。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镂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艳情词素以狎昵真切著称。下片写幽会的中心,更加精彩:“画堂西畔见,一向偎人颤。”女人走到践约之处——画堂西畔,一眼瞥见等待她的情郎,便扑过去,紧相偎倚,身子抖动着,好一会儿享受着难得的欢乐。词人用了一个“一向”,一个“颤”,描摹女子的情态,可谓大胆的暴露,押昵的极度。末二句描摹女子的言语,更是写实之笔:“奴为出来难,教郎态意怜。”越礼偷情,幽会不易,感郎挚爱,今来就郎。“任你洛意爱怜吧,我只珍惜这幸福的一刻!”女子如此毫无忌讳地吐露爱情,真令男子销魂无限。只有后主之情和他的笔,才会把风流韵事传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暧昧在中文字典里是这样描述的:1、立场和态度含糊,不明朗;2、不光明,见不得人的。3、 男女或同性肉体关系还处于想象段。4、 男女或同性关系还未发展到恋人关系,但是行为举止和恋人关系差不多。
要说玩暧昧,很多词人都深谙此道。不过除了欢场调情和赤裸裸的挑逗。我更喜欢那些描写初恋的那种欲说还羞的朦胧美。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首我喜欢的诗词。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首来自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在秋雨中轻颤的芙蓉。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描写一个含羞少女,就像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妩媚迷人。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却给了作者峰回路转的欣喜,虽未明言,却芳心尽付。
最后带给大家几首原创诗词,请大家多指教。
1《蝶恋花》之佳人
云卷云舒春暗度。蝶影盈盈,点点桃花雨。
粉面谁添霞几缕,声声入耳风流句。
莫费求凰弦上曲。浅笑轻嗔,心已偷偷许。
欲展眉峰还又聚,今宵怎向郎边去。
2《菩萨蛮》之佳人
翠林春暖黄莺晓,倾心一遇还草草。
一念苦相思,郎君知不知。
衷肠频欲诉,见却羞无语。
妙目巧流波,何须诺允和。
3《卜算子 》之佳人
钗凤鬓飞斜,懒去菱花对。
月里秋千笑语闻,深夜还无寐。
杏眼媚如丝,桃脸娇如醉。
墙外谁家琢玉郎,惹了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