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来历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这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么与北大并驾齐驱的清华大学又是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这一点好像现在社会上知道的人非常少。
清华大学成立于清朝灭亡前夕的1911年,刚开始叫清华学校,是专门为中国的留美学生进行短期培训的留美预备学校。
为什么和留学美国扯上关系呢?因为清华大学实际上是用美国人的钱来建立的。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获得了大约3200万两白银的赔偿,不过美国人很快意识到这样的赔偿实际上是远远超出美国的实际军费开支以及战争损失的,所以在当时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运作下,美国政府决定将大部分庚款返还给中国,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这其中有一部分钱就用来建立清华学校。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随后数十年,清华大学一直是中国大学中的翘楚和龙头之一,这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的来历。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英语:Tsinghua University,缩写:THU)旧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高等院校。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
中文校名
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今日工字厅后匾额即为“水木清华”四字。明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后废。清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1910年,游美学务处将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后沿袭更名“清华学校”(Tsing Hua College)。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北京后准备改办大学,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庚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最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去掉“国立”二字。
英文校名
“清华”二字按照晚清流行的威妥玛拼音写为“ch'ing hua”,但“清华园”作为地名,已采用地名通用的邮政式拼音拼写,邮政式拼音建立在威妥玛拼音基础之上,威氏拼音的“ch'i”被改变为“tsi”,所以根据邮政式拼音清华的拼写为“tsing hua”,故沿用下来。在1949年之前,基本将校名写为“Tsing Hua”,汉语拼音“Qīng Huá”推行后也依旧沿用原名,1981年,校方正式确定校名英文写为“Tsinghua University”。1977年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使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1987年12月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发出《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所以在一般意义上、从译名规范性的角度讲“清华大学”的翻译应为“Qinghua University”,但出于对约定俗称的习惯尊重、减少宣传成本,尤其是上述采用威妥玛式拼音的学校几乎都是百年老字号了,其威妥玛式拼音名称早已深入人心,尤其在海外比汉语拼音令人更容易识别,故而清华大学官方仍然沿用威妥玛式拼音演变而来的译称“Tsinghua University”,对此,仍然有人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校名商标
今日中文校名手写体为1950年毛泽东手书。1997年开始,学校为毛体“清华”、毛体“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校徽、钟形图案、二校门图案等在内地、香港等近40个国家地区获得了注册商标,其中“清华”于2006年成为国家驰名商标,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驰名商标,为打击众多以清华名义宣传甚至作假的产品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