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浪汉,为何成为一些大学生心中的偶像_沈巍红遍大江南北,原还是复旦大学的学生,现是一名流浪汉,你怎么看

10分钟前阅读2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61252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2250
  • 回复1
楼主

一个流浪汉,为何成为一些大学生心中的偶像

请问提问者,你是搞了调查问卷,还是作了面对面询问,数据有没有,怎么知道大学生把流浪汉当偶像的呢?我今天问了两个高中生,我问你们对网上流浪汉被热捧为大师的事怎么看?他们回答说,一个是本人想火,一个是捧他的人想火。我问你们觉得他流浪捡垃圾分类,同时还读书是否可取?他们回答说,现在不会有人那么做。因此我推断,大学生把流浪汉当偶像会少之又少。

首先他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浪汉,其实刚刚火的头几天,围观群众也并不知道他的知识存量有多大?后来有传闻说,他是复旦大学毕业的,老婆孩子出车祸死了,精神受了刺激。经过证实,他曾经并不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就读于普通的一所高校,学习的专业也不是与文学有关的,也就是说好多知识他是在校外自学的,而且一直没成家。

说实在的,在中国比他有文化的人多了去了,名牌大学毕业的也有很多,再说他讲的那些道理也没有多么难的, 很多人都懂,只是做不到罢了,而且并不是他的原话,只是引经据典罢了。不过他很谦逊,很诚实,面对观众说:别称呼我大师,我不是原创,原创才是大师。只是他的邋遢形象跟口才有着一个鲜明的对比、惊人的反差罢了,就像当年的大衣哥,如果他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登台参赛,评委和观众不会感到惊讶,哪怕有一点点瑕疵也会无限的放大。而且沈老师普通话说的很标准,说话的声音口气很有气质,更像是一个儒雅的教授学者,外表看上去像疯子,原来他是个智者。换句话说,如果他当初不选择流浪,衣装整洁,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去上班,即使他再有文化,上懂天文下懂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相信不会有人关注他的,借他几把“柴”,他也“火”不起来,现如今循规蹈距是火不起来的,这一点大师早已参透,他说,现在人很奇怪,穿戴整齐没有关注的,专门去关注怪模怪样的。

虽然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但是隔行如隔山,业余跟专业相比还是应该有差距的。也就是说别看他偶尔的冒出几句话,出口成章显得很有文化,但也只是截取或单独摘出来一段名人或诗词中的话,说白了,偶尔想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他是轻而易举张口就来的,但如果让他正襟危坐地开讲堂,可能说的越多,漏洞越大,如果作为非专业性的普通的巡回演讲,或是开个直播,断断续续讲点人生大道理,灌输点心灵鸡汤,我觉得他还是游刃有余的。

我觉得在那些疯狂的围观群众当中,只是夹杂了几个大学生罢了,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沈魏老师已经成了大学中眼中的大师,或者成为大学生膜拜的对象,如果,他真的成为广大学子竞相膜拜的对象,甚至像神一样捧到天上。那么在我看来只有一种解释,由于现在大学生不像从前那么吃香了,工作也不好找,收入也不算高,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怨气很大,不按常理出牌,反其道而行之,以一种不正常的、不合乎常理的行为来进行宣泄自己的不满。

沈巍红遍大江南北,原还是复旦大学的学生,现是一名流浪汉,你怎么看

博学流浪汉突然火了!背后的这些真相值得深思...

网友们称他为“沈先生”、“知识渊博的流浪汉”、“流落在民间的大师”...

据新闻晨报报道,他叫沈巍,是一名常年在上海浦东捡垃圾的流浪汉,已经流浪二十六年了,据沈巍自述,他是上海人,今年五十二岁,确实曾是上海徐汇区审计局的公务员,但只是普通大学毕业生并非名校复旦大学

他为何会流浪?那么下面就由我阿诺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捡垃圾的习惯源于他小时候卖垃圾换书钱的经历,长大后对垃圾分类理念很是认同,但他这种捡垃圾分类的理念却不被家人、同事及邻居理解,最终他选择了做流浪汉继续实践理念,不愿意回家。

这样一位流浪汉怎么突然就火了?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这引起了老炮的好奇。

“流浪大师”为什么突然火了?

在正式了解“流浪大师”之前老炮一直持着又是靠炒作的怀疑态度,直到看了大师言论的一些视频。

你能想象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路灯下诵读《战国策》、《尚书》、《左转》《论语》;并且无论是古人思想,还是当今社会现象,甚至是对知名企业的评价他都能侃侃而谈,观点清晰、见解独到?

部分金句:

“距离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我们都是井底之蛙,一定要不断的学习。”

“读书要用笔、要配起来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有人说因为你外表可怜所以你捡垃圾,那为什么我捡垃圾不能按照公益的目的捡呢?”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这是过去谁都知道的,现在则是贪官在监牢,一夜愁白头。”

更引发落差感的是,观点和言论可以照着书读,但是他富有磁性的声音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不是一夕一朝能够熏陶出来的。

刻意营造的落差或许可以引发一些好奇,但是难以真正的引发大家的持续关注,所以对于我们的启发不是要去刻意营造落差,而是要学会去洞察那些自然的落差,从平凡中去寻找那些不寻常的认知落差。

“奶嘴”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

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在各种“奶嘴”的冲击之下,大多数人的生活充满了“颓废”“虚幻”,每天在宣泄情绪,迷醉心灵中虚度,在日复一日的吃饭睡觉中,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而就在你我照常心灵虚度的时候,一个流浪汉出现了,他用满腹经纶的独特灵魂,狠狠的给了你一巴掌,就像评论区的网友说的那样:

一语点醒梦中人,就像沈巍说的那样:“不是我学问多大,是你们读书少了”“现在的年轻人几个饼几十块钱都无所谓,怎么没听说买本书看看,静下心来”;

人们喜爱他、关注他不再只是落差带来的最初新奇,而是当人们迷失在急功近利的物欲社会时, 他真实的言行,就像一颗火种,惊醒了你我,点燃了深藏的情绪之火,尖锐的撕扯下我们的遮羞布,赤裸裸的展露出那些被忽略的缺失。

所以不管是直播还是生活,我们是否该反思,不要只是一味的注目在聚光灯下,转过身来瞧瞧那些缺失,它们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3

可模仿的从众传播流

模仿从众是引发自传播的催化剂,“流浪大师”的火爆,也是有从众跟风的助推,引发了连锁反应;

有一个概念叫做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意思是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在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视频要形成汹涌的传播流,除了前两点的铺垫,更重要的是传播形式的可复制;

流浪大师的传播模式大多以他的言谈对话为主,这只需要去找到沈巍,和他聊聊天,并录制下来就行了,门槛并不高。

所以对于品牌,想要引发传播流,必须制造低门槛的可复制跟风的模式,为从众降低成本。

说到这里,阿诺想要聊聊利用流浪汉炒作自己的另一个问题:炒作的底线

请放过那个爆火的“流浪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可如今一堆人还在到处搜寻,为了能“抓住沈巍,捧红自己”

阿诺想说,该被围观的,不应是流浪的沈先生,而是这群表演的“小丑”...

媒体本是传递价值,放大价值的方法,但若起意并非本意,传递价值的背后裹挟着丑恶的目的,它终将变成你通往深渊的“捷径”,此刻你获得了多少流量,最终你也将获得同样数量的唾弃。

炒作需要底线,请放过那个爆火的“流浪汉”!

阿诺还有话说:

在蹭热度的人中,有很多装成了大善人,声称着要帮助沈巍,却不知,他们被物质名誉激起的丑恶嘴脸与追求心中的理念甘愿流浪的沈巍对比起来,可怜至极...

需要帮助的根本不是流浪汉沈巍,而是光鲜亮丽的“小丑”自己。

其实放过流浪大师更是放过自己!

最后,以流浪大师的一句话结尾: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不管是直播、创业还是生活,最大的“捷径”就是静下心坚持下去!

恭喜你成为看到这里的寡者

评论区说说你的收获和看法吧

我对红遍大江南北的沈魏的看法是:可敬、可悲、不可取

沈魏身体力行坚持精神追求可敬:

沈魏原是某大学的毕业生,也曾经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倡导“垃圾分类”每天捡拾收集废品被别人看成脑子有“病”被单位劝退病休。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通过流浪来进行自己的精神追求,流浪捡垃圾并看一些书也成为了他整天的生活状态。并且他不接受别人的钱财支助,只接受别人赠送的书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大才”、“雄才”都做了金钱的奴隶,只有他沈魏放弃优越的生活,甘愿为了精神追求而成为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不但罕见,也确实可见。

一个流浪汉,为何成为一些大学生心中的偶像_沈巍红遍大江南北,原还是复旦大学的学生,现是一名流浪汉,你怎么看

沈魏没有尽其所能可悲:

据见过沈魏的人说,他尽管是落魄的流浪者,却出口成章,满腹经纶,基本没有一句废话,都富有人生哲理的话,并且还经常拿着几本书给自己“充电”。对于这样一位知识丰富又有劳动能力的“大师”却从事拾荒的行当,不但“屈才”,而且真的可悲、可惜: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先前的优越条件和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真正的学者,甚至是有影响力的官员。届时,既可以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更大、更多的贡献,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或带动更多的人实现他垃圾分类”的精神追求。他这样“身体力行”地去检垃圾,不但浪费了才能,对社会的贡献很小,对社会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而且让自己过得十分落魄。现在他尽管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红”,主要是一些媒体或个人为了不同目的的“炒作”,我想除了极少数发自内心的佩服外,没有多少人会真心称赞他的所作所为,更没有几个愿意去效仿。很多人只是把他当着不可思议的“怪人”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学校和媒体要正确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的各种诉求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少数人遇到思想上的困惑后容易走思想极端,甚至愤世嫉俗,做出不当行为。我们的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端正思想、正确看待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是否有价值,不看金钱多少、不看能力强弱,要看他实际对社会、对他人做了多大贡献。各类媒体要通过正面宣传、客观报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价值观,而不能为了“炒作”而歪曲事实,扭曲人们的价值观。

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沈魏事件”,客观评价、全面分析,不夸大、不片面。

0
回帖

一个流浪汉,为何成为一些大学生心中的偶像_沈巍红遍大江南北,原还是复旦大学的学生,现是一名流浪汉,你怎么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