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学风班辅导员意见
一、
在创建班级优良学风活动中,各系部领导、辅导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起表率作用,积极倡导“实践出真知”的精神。
二、
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理论培养的同时,深入班级开展创建优良学风主题活动,针对学风创建活动,要求教学和学工工作相结合。
三、
积极开展就业调研、创业调研、专业调研、教学调研等工作,制定各具特点的创建优良学风方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严以律己 勤奋上进之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1
学风的内涵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价方案》评估指标体系中,学风被作为重要的一级指标,包含三个二级指标: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学术文化氛围,其中学习风气为重要指标。
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学风的构成要素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这就在不同层次上构成了学风的要素。
(1)学习目标。学生学习,首当其冲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2)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

(3)学习纪律。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4)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

(5)学习兴趣。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6)学习效果。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极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作用。

3
学风建设
学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格考试纪律,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
2、学习适应性教育。加强新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

3、人文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及场所。开展包括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艺、音乐、体育、书法、美术、学生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等。通过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着重突出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社会实践教育。坚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探索和深化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
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四、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
五、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
六、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
七、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
八、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九、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
十、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
十一、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
十二、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十三、建立定期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