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可以做什么公益活动
校内公益活动很多啊,只有愿不愿意做,没有想不到的事哦。
可以让孩子把家里不用的玩具拿出,然后将玩具卖出,所得钱款可以以学校全体学生的名义捐给慈善组织的小朋友们不是吗?一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二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节约不浪费的喜欢。不玩的玩具可以留下来,以后卖出去或者捐出去给有需要的小朋友们,不在随便的把玩具丢弃了。
二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作礼物,如绘画作品,毛笔字等进行公益买卖,和上面的相同,所得款项可以捐出去。
三组织孩子们去社区养老机构慰问老年人,让孩子和老人们可以有个快乐的时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不仅要教授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聊会我们的孩子怎样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
上海在这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呲牙]
一,可以整共享雨伞🌂的,放在各个教室,图书馆的地方,设置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可以整个登录记录本等
二、校园考研赠书,可以让考研的学长学姐,把自己的书捐出来,再统一赠送给学弟学妹
三、垃圾变废为宝评选
四。彩虹跑,彩虹跑是这些年最受欢迎的公益活动
五、校园歌唱比赛,通过双方比赛,可以以赢的一方的名义进行大型捐款活动
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日本是一个没有都城的国家
在日本的历史传统中,他们并没有都城的概念,一般他们的天皇去到哪里,那他们就会把天皇所在的城市暂时设定为他们的都城,而要是天皇离开了这座城市,那都城的荣耀就会从这座城市转移到另一座城市中。
这种局面一直在日本维持了很多年,在日本天皇家族存在的多年时间中,一直没有发生过任何的更改。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没过几年,日本就战败成为了美国的占领地,在美国占领日本的前几年时间中,他们曾牢牢地掌握了日本上下所有的权力。
也就在他们占领管理日本时,在他们的操纵下,日本首度在法律上把东京确定为了日本的都城。
在那段时间中,日本其实是有确定都城的。
但是美国人占领管控日本没多少年就把权力重新归还给了日本人。
在日本人重新掌权后,他们把美国人在法律上确定东京为都城的事情给推翻了,在他们推翻了这个法律之后,日本又变成了一个没有确切都城的国家。
其实不仅我们对日本都城有误解,很多日本人对此也有着误解。
曾经有节目专门在日本对日本人进行过采访,问他们日本的都城在哪里,许多人的答案都一致指向了东京。
但是当他们真正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却发现日本是没有都城的,这就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了。
旧上海穷人吃大闸蟹
大闸蟹肉质鲜美、膏黄浓郁,在现如今的市面上拥有着很昂贵的价格,一般的工薪家庭想要吃大闸蟹,都是要论只计算着来购买尝鲜的,更不说什么吃得尽不尽兴的问题了。
其实不仅在现在,大闸蟹在古代也非常的受欢迎,在各种记载以及演义小说中,都有描写过大闸蟹的美味和高价值。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红楼梦中,里面有一段情节是有人给贾府送了一些大闸蟹,然后贾府就用这些大闸蟹专门举办了一个宴会, 宴会中,大闸蟹通过其美味,征服了贾府上下人等。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知道大闸蟹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是谁能想到,在旧上海时期,大闸蟹竟然是一些穷得吃不下饭的岸边渔民们填饥的食物。
在民国时期,因为先后受到战争的影响,各种粮食在上海滩周边异常紧缺起来,由此也导致各种粮食的物价开始疯狂地飞升,使得很多普通百姓开始揭不开锅来。
在这种吃不上饭的情况下,上海一些底层的百姓们就凭借着上海附近水网的密集,从一些溪河中捕捞了大量的大闸蟹,开始把大闸蟹当饭吃了起来。
而也因为大闸蟹寒性太重,导致当时不少百姓在大量食用后,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的状况。
最开始飞机是用手枪、砖头、斧头作战的
现如今的战斗机拥有着极为迅捷的速度以及强悍的武器装备,一架架的战斗机飞行在天空中,就如同着那静默或者怒吼着的恶龙,在天空中向世界宣泄着它们的怒火。
而谁又能想到,在飞机最开始参与战争的时候,用的武器竟然是砖头之类的物品。
飞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被初步应用到战争之中的。
最开始时,它们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到敌人上方去侦察敌人的阵地。
在飞行员侦察敌人阵地的时候,他们会在天空中用照相机把敌人阵地的部署细节给拍摄下来,然后带回去交给军队的长官。
而作战双方的空军在天空中侦察的时候,是免不了经常碰面的。
一开始战争温和的时候,他们会平淡的擦身而过,但是在双方都打出了怒火后,双方之间的飞行员开始针锋相对了起来。
后来,他们会在飞机上准备一些砖头、石头、斧头之类的物品,然后在双方飞机准备擦身而过的时候,用这些物品袭击对方。
看谁不顺眼,就直接在飞机上一板砖过去。
不过随着战争的推展,他们使用武器的威力也开始提升了起来 。
他们接下来先是在飞机上配备了手枪,然后又在飞机上架上了机枪。
原本天空中的飞机就如同一个个温和而没有杀伤力的传信员,但是在加上了机枪后,这些飞机就如同传信员配上了利刃和长矛,战斗力开始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开始在天空战场中彰显出了它们无匹的实力。
所以说这就是一些我觉得能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历史冷知识,至于这些知识冷不冷,就得看大家的看法了。
它是夜市烧烤摊上的奢侈品,是传说中男性的“健康密友”,有着“一个吃不饱,两个太土豪”的名号。
如果有人能一次性请你吃这种食物吃到管饱,听我一句,豁出脸也要交这个朋友!因为他肯定不是大款就伙夫!
想必你已经猜到了,这种食物就是生蚝!俗话说壕无人性,生蚝简直就是夜市土豪级食物的代名词,贵到啥程度呢?
这么说吧,每次烤生蚝上面的最后一粒蒜蓉,咱也得吃得干干净净!掉了一颗,得心疼一天!
但你或许不知道,在早期生蚝可没这么金贵,特别是在欧洲,它就是穷人家的食物。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生蚝不受富豪们的欢迎,实际上生蚝的美味和营养是公认的,更被成为海洋中的牛奶,富人们喜欢像品红酒一样品尝它。
还记得《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贵族吃法么?(生蚝其实就是牡蛎)
顺带一提,因为生蚝壮阳的传言很早就传开了,所以它深受某些纵欲过度的贵族子弟的喜欢,素有“一个提神醒脑,两个永不疲劳,三个长生不老!”的不靠谱传言。
而比起在贵族圈混得风生水起,生蚝在欧洲平民阶层更是红到发紫,因为当时捕捞技术的进步,捕捞生蚝对渔夫来说简直是新手级别的操作。
这就导致当时欧洲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小贩在摆摊卖生蚝,并且价格相当便宜,一便士四只的生蚝,不分贵贱人人都买得起。
并且因为由于鲜嫩的口感,饱满的蛋白质,生蚝很快就成为国民级美食,以最爱炸鱼和薯条的英国人为例,生蚝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比这两样食物低。
以此类推,当时的生蚝简直相当于中国人餐桌上的米饭和面条!
人们把生蚝当零食生吃,当下酒菜腌着吃,还用来代替比较贵的牛肉做各种黑暗料理。
据说当时的一个现象就是,越是穷的人越会疯狂吃生蚝,各种菜品都要加生蚝,没办法,穷人想吃肉,生蚝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有一道最受下层欢迎的维多利亚时期菜肴大名就叫牡蛎派,并且定律是越穷的人往里面的生蚝就加得越多……
但是我们知道,就像当年一包辣条五毛钱,依旧有很多小朋友买不起一样。尽管当年生蚝如此便宜,但依旧有些外国人吃不起。
可是和吃不到辣条懂得乖乖回家的小朋友相比,当时的某些外国人就不太厚道了,竟然吃霸王蚝!!
大约在1830年左右,伦敦城出现了一名令所有生蚝小贩闻风丧胆的生蚝控——爱德华·丹多,其实他爱吃生蚝没啥,没钱也没啥,但没钱吃霸王蚝就有点过分了。
更更离谱的是,他不是吃一顿霸王蚝,而是天天吃,顿顿吃!
他长期在各个生蚝摊溜达,然后找一家人多的,老板有点忙的摊位坐下,点上个一批生蚝和一些啤酒面包,一次性全吃完,然后跟老板嚣张地表示:“我从不付钱,只用身体付款!”
据说丹多每次一点就是二三十打,一打等于12个,这家伙一顿白吃了两三百个生蚝!放到现在烧烤摊估计要被打得送抢救。
而听到他这么无赖的话,显然每次他都会被摊主胖揍一顿,但揍完之后,这家伙会撑着最后一口气慢慢爬起来,然后去下个摊点继续吃!
而即使有人忍无可忍,将他送进了监狱,丹多依旧不改对生蚝的热爱,据说他出狱的当晚就 迫不及待地冲进一家饭馆吃了顿霸王蚝,然后再次被胖揍一顿。
后来他简直成了生蚝贩的噩梦,当时的鱼市场有一种告示叫做“小心丹多出没”,报纸也经常追着他的动向,告诫人们“防火防盗防丹多”。
丹多一生吃过的霸王蚝无数,身上的伤痕就是他的“功勋章”,据他的医生回忆,他临终前还回光返照拼命吃了八只生蚝。
最后丹多被埋在监狱院子里面,大家很有人文关怀的用生蚝壳子铺满了他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