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全国有十来处“杏花村”,那牧童指的是哪一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但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其中以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竞争最为激烈。但是在后来各方取证之下,湖北渐渐退出,主要之争在山西和安徽之间。
先来说,安徽的池州。安徽池州方面认为,池州西郊秀山门外有一个杏花村,出现于杜牧那个时期,距今有1300年了。他们还要考证认为,杜牧曾当过池州刺史,在池州呆了整整两年,面对江南杏花微雨的美景,杜牧很自然地就能写出《清明》诗了。池州人认为,杜牧没有去过山西,不可能写出《清明》诗。还有人说,山西气候干燥少雨,不可能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只有江南才有的气候?听到这里,山西人当然就坐不住了。且不说当下的山西气候比唐朝时候更为干燥,雨量也比1000多年前少,但是现在的“清明节”也时有细雨蒙蒙,怎么会说山西不下雨呢?
同时山西方面,还列举了唐朝其他诗人描写的山西美景:鱼玄机诗句“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以及“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另外,稍晚于杜牧的诗人赵嘏,也写过“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说明在唐朝时期,山西在清明时节,下雨也是常事。除了诗的意境之外,山西方面还有一个铁证。那就是,在山西吕梁汾阳北15公里,有一个全国闻名的酒企,用的就是“杏花村”这个品牌,且杏花村出品的汾酒,闻名全国。据记载,山西汾酒起源于唐朝,根据山西的说法,杏花村的村名从出现起就一直没有改过。山西方面针对安徽提出的杜牧没到过山西,也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击:山西人认为,杜牧来过山西,证据是杜牧的《并州道中》以及很多涉及山西的诗文。而这首《并州道中》,就是写于杜牧从北都太原出发,南下去汾阳的官道上。除此之外,山西还有一个证据: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任汾州(西河郡,今汾阳)刺史,死后就葬在汾阳。大诗人王维有诗《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写的就是杜希望。作为曾孙,清明的时候,来曾祖父去世的地方祭祀,难道不很正常吗?
说到这里,安徽也是不甘示弱,他们也拿出了证据。安徽方面认为杜牧在池州时,经常去一个叫“杏花村”的地方游玩喝酒。明朝还有个叫林古度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可以作证,诗云: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清朝人郎遂写过《贵池县杏花村志》,也认定杏花村是在池州。两方争论不休,最后无可争辩,以至于对峙公堂。但是这也难倒了法官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判了个:安徽池州可以在旅游界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山西汾阳可以在酒市场上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不过,双方对此判决还是不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