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女宝宝怎么教育
试试用换一种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给她看一些比较温和有趣的动画片,比如小猪佩奇,阿凡提故事,爱探险的朵拉,你看起来很好吃,冰雪奇缘,头脑特工队,大闹天宫。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动画片,反面教材,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
孩子的行为大多数体现的是父母身边人或者父母的脾气,素质。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子吵架,说粗口,说话不算数,吓唬教育。
谢谢邀请,我家宝宝也刚满一周,宝宝脾气大一般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建议家长平时在家尽量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脾气,一岁的宝宝处于模仿期,会模仿我们大人的行为,渐渐成为习惯,平时多说些有爱的语言,家庭亲人之间多些温暖的互动,总之,我们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很有必要。
孩子现在慢慢的长大了,以后该怎么去培养孩子呢?快乐与成就怎选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看着周围的家庭,对孩子进行各种培养,比较佛系的我,也被感染了。
特别是看了电视上的国学小神童,我坐不住了:同样是五岁,为嘛我这个娃啥也不懂?于是,尝试着给自家娃也来点。可是,事与愿违,孩子的事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现在吧,还好说,不学就不学,毕竟才5岁。将来呢?小学后、中学后、高中后,定然要学习知识,面对考试竞争。“上纲上线”孩子肯定很累;“随性而为”又难出成绩。
看起来很矛盾,但两者可不可以调和呢?试着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我发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育儿之道。
现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启发。
1 孩子要面临竞争,但我要搞清楚什么能力能帮助她
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补课、上辅导班,从学龄前开始学编程、英语等,可以说:学的都是知识。
知识掌握得多,以期将来当学霸。
要说学霸,我见过不少,我身边就有不少,我自己也勉强算一个。
然而,我们过得如何呢?可以说是:中游荡荡。饿不死也富不着。要我说日子还挺辛苦。
整天上班下班,房贷、车贷、孩子、老人,不敢有一点儿松懈。跟朋友聊天,大家异口同声地有这种感觉:我怎么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幸福?整天忙碌,吃喝拉撒,好像生活离我很远,没有啥东西能让我快乐起来。
将来我的孩子也过这种生活吗?我不想。
纵眼望去,我们身边挣钱多的、过得快活的,大多不是学习最好的那位。改变世界的牛人,也不是“高考状元”。
万维钢有篇文章叫《为什么优等生不能改变世界》,里面列举了一些数据,说美国的“高考状元”90%当了医生、律师之类的,40%的人在自己的领域算一流人才。说白了,也就是高级打工者。
然而,改变世界的牛人,大多不是这种“优等生”。这是因为:
- 学校讲求规则、勤奋、自律,智商只是一小部分,做到这些,成绩就很好。牛人一般善于打破规则;
- 真正想做出伟大成就,必须用热情驱动。而人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有热情,牛人往往对一件事特别有激情。
然而,各科都去认真学,听老师的话,均衡发展,总分高,正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培养目标。有人说,这样就可以,我不期望我的孩子改变世界。将来找个工作能养家糊口就行。
可我有更高的要求:
- 我想我的孩子自由选择,在热爱中习得一技之长。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 有幸福的生活,健康的心态。这非常重要。我感觉这一项会对前一项有深远的影响;
- 对世界有主人翁态度,发现问题,解决世界的问题。被理想驱动。这样才能产生“意义”。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
要达到这些目标,我认为只学知识不行。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我总结了一下,觉得下面这些东西,对我的孩子来说很关键:
- 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气馁,能接受失败、分析失败,然后调整自己。他们的思维更有弹性;
- 运动习惯。
有运动习惯,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运动对大脑和精神状态都有好处;
- 有兴趣,有爱好。
有兴趣、有爱好,才有热情。被热情驱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深入发展,孩子能体会到追求的快乐并从其中得到成就感。
- 有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好习惯给孩子控制感,形成正向循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 与人互动、合作。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属于情商的范畴。
吴伯凡老师有篇文章叫《掌握社会兴趣不等式,看清真正的起跑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决定孩子起跑线的是“非认知”技能——也就是社交兴趣:合作、给予、共情。
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足,那么对将来的生活和事业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培养这些,并不需要每天去辅导班,每天写作业到十二点。父母用点儿心,注意生活点滴,孩子并不会那么累。
当然,不是每位家长都跟我一样,做如此考虑。大部分家长还是觉得孩子就应该受点儿苦,在小时候多学习。
如果这就是你的培养目标,顺道还希望孩子快乐。我觉得可以从培养孩子驱动力着手,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果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愉快的事情,那他肯定学再多都不嫌累。精神状态棒棒哒。
2 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后,你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 抓重点
我们作为家长,每日千头万绪,要面对许多事情,育儿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每天要学习很多东西,他们也很累。
生活中总有取舍,我们做事要列出优先级:采用要事优先、抓重点的方式。
比如:现在有两件事摆在眼前,利用星期天上午的时间,去听英语试听课还是陪孩子在户外玩耍。如果你把英语学习看得比较重,你就去听课;如果你把玩耍和户外活动看得比较重,就去玩儿。
优先做自己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事,这样能生下很多精神内耗,帮我们实现高效育儿。
- 勿攀比
当我们定下目标后,就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要为自己没有什么而计较,而要庆幸自己今天又得到了什么。
育儿上设置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以别人为目标。不然,今天看别人干这个,明天看别人干那个,内心来回晃动,激发许多焦虑。
- 做好榜样
孩子童年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依赖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父母的先做好自己,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培养孩子习惯、思维方式上,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你整日摆弄手机,却要求孩子少玩儿游戏,这不大容易实现。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回答,简单总结一下:
- 快乐和成就虽然矛盾,但我觉得可以调和。希望孩子有成就,不是意味着不停地学习,“非认知技能”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技能的培养,并不会特别累;如果你就是先让孩子学习,那我建议培养孩子学习的驱动力,让娃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
- 当你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后,要坚持下去,并且不为别人的行为所动。
其实,将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谁也说不准。社会越多元、越复杂,人们的不安全感、焦虑感越大。
既如此,与其关注变化,不如关注一些不变的——我认为好习惯、思维方式、乐观积极、与人合作这些底层能力,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抓住这些不变的,来应万变。
祝好,回答结束。谢谢阅读。
不知道题主的孩子具体是处于几岁,姑且按大趋势回答一下。
有别于0-3岁注重感统、精细动作两大能力训练,在3-6岁这个阶段,根据儿童成长规律的统计表明,专注力、毅力这两个能力进入了适合的训练期。
(为什么没有把耐心加进来,是因为耐心其实可以归纳至专注力与毅力的混合能力之间。)
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这个是回答题主问题的第一个重点,如果此点成立,那么接下来就开始介绍一下培养这三个能力(专注力、毅力、耐心)的一些方法吧。
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一个说法或者理念,就是0-6岁其实不是以学习知识的核心区间段,恰好这个时间“玩”才是儿童开发各种能力的主要途径。
简单来说,我会介绍几款可以完成这些能力训练的“游戏”。
一、专注力
①首先推荐的是“Koala Capers”桌游,考拉换衣服。
游戏原理是通过代表“花纹”还有“款式”的两个骰子,让孩子自己去根据掷出来的结果,为没有衣服的小考拉找衣服。
这个游戏通过设立一个帮小考拉选适合的衣服的场景,利用两个维度(花纹、款式)不断变化锻炼孩子专注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对不同的服装对应的生活场景进行认知。
二、毅力
推荐的是“Twister”,扭扭乐。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多人游戏,通过转盘去决定玩家的各个部位应该放在游戏地毯的哪个位置。小孩可以通过这个游戏,不断挑战自己能做到高难度的动作,锻炼毅力。
其实除了专注力、毅力以外,诸如自信力、表达力、冲动抑制力等等能力的培养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游戏环境,然后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不断反复锻炼。
希望可以对题主有用。
祝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