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之轻

5个月前 (10-18 19:01)阅读4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405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8108
  • 回复0
楼主

  “生命之不克不及接受之轻”(“恋爱之不克不及接受之轻”是后人借用前一句话得来的)

那句话大意是说,生射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接受。

是捷克做家米兰·昆德拉一本很出名的小说。看那本小说,你会觉得到:

当一切繁重的思虑迷惘得无从下落,就变得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轻,而同时仍感应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重。

昆德拉提醒了人类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处理那个问题。因为"长时回归"是不成能的。民族汗青、小我生命都只要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制止媚俗呢?若是媚俗不成制止,那么所有"繁重而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那又是一种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轻。

  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末极意义暗示了思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天经地义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需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每时每刻都在媚俗。

人的生射中有良多“不成接受之重”,好比来自工做、生活、豪情、人际关系等等,因人而异。但人们往往忽略掉,生射中还存在着“不成接受之轻”!一小我活在一个没有压力的世界,为什么没有压力,可能有多种原因,好比他养尊处优,衣食无忧;好比他不思朝上进步,全日无所事事,好像行尸走肉;好比他逃避现实,看破尘凡,遁入空门……那些都是消极的行事体例,那种“没有压力”的生活,不会让人感应“繁重”,而让人感应“轻松”,但那种“轻松”会毁掉一小我,使其吞没于滚滚尘凡而一事无成。

  所以那种“轻”是要不得的,是生射中不应接受也不成接受的!

参考材料:

关于此书和做者的更多介绍,给楼主做个参考——

米兰·昆德拉的做品使读者坚信人类必然会保存下去,世界必然会保存下去。人们一心一意在那个世界上所崇奉、寻乞降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道的面孔。

  他曾屡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屡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他擅长以反讽手法,用诙谐的腔调描画人类境况

  他的做品外表轻松,本色繁重;外表随意,本色精致;外表通俗,

  本色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聪慧。

  正因如斯,在世界许多国度,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最繁重的承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就于它,把我们压服地上。但在历代的恋爱诗中,女人总巴望接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繁重的承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承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切近大地,它就越逼真其实。

  相反,当承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实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在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仍是轻?

  译者许钧,笔名文沛,1954年9月27日生于浙江省龙游县,1975年结业于南京外国语学院,1976年-1978年留学于法国勃列塔尼大学,1985年入南京大学外文系,1988年获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传授、博士生导师等。

  曾屡次出国拜候讲学,已颁发法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150余篇,著做6部,包罗《杜拉斯文集》、《追想似水韶华》等,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布的“法兰西金量教育勋章”。

  本书自做家韩少功1985年以《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轻》为名译成中文后,在我国影响庞大,书名成为经常被套用的流行词组。

  不外,此次重译,书名被改成《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译者许钧说:“两个书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传递的意思不太一样,原书名‘生射中’的范畴太广,是一个总的概念,包罗了灭亡在内的一切工具,那么庞杂的内容很难在一本书中谈清晰;新书名中的‘生命’单指生命自己,多出许多的哲学意味。

内容简介

最繁重的承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就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恋爱诗中,女人总巴望接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繁重的承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承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切近大地,它就越逼真其实。 相反,当承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实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在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仍是轻?

  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做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豪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汉子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久轮回”的讨论起头,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虑中,好比,轻与重,好比,灵与肉,它率领着我们思虑——什么才是人类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融会到聪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做,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此中拆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提醒、人道考察、小我命运在特定汗青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素质上的摸索等。昆德拉极其伶俐地将那些元素糅合在一路,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此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虑,也有人的离合悲欢的生命过程的展示。

  本文限于篇幅,将只涉及此中的两性关系。

做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传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其实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目光狭小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广博的“世界性的人”。

  童年时代,他便学过做曲,受过优良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起头普遍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处置过片子教学。总之,用他本身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范畴里四处试探,试图找到我的标的目的。”50年代初,他做为诗人登上文坛,出书过《人,一座宽广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初一个蒲月》等诗集。

  但诗歌创做显然不是他的久远逃求。最初,当他在30岁摆布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本身的标的目的,从此走上了小说创做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打趣》在捷克出书,获得庞大胜利,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做者在捷克现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

  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打趣》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片子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做难以停止。在此情形下,他携老婆于1975年分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欢的外国做家之一。他的绝大大都做品,如《笑忘录》(1978)、《不克不及接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起首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注目。

  他曾屡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屡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书过三本阐述小说艺术的文集,此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传播甚广。

昆德拉擅长以反讽手法,用诙谐的腔调描画人类境况。

  他的做品外表轻松,本色繁重;外表随意,本色精致;外表通俗,本色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聪慧。正因如斯,在世界许多国度,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不断用捷克语停止创做。但近年来,他起头测验考试用法语写做,已出书了《迟缓》(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目次

第一部 轻与重

第二部 灵与肉

第三部 不解之词

第四部 灵与肉

第五部 轻与重

第六部 伟大的进军

第七部 卡列宁的浅笑

媒体评论

南大传授重译昆德拉名做《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

捷克做家米兰·昆德拉的全套中文译本即将面世,与以往差别的是,读者此次看到的做品是由法文间接翻译到中文,免掉了“英文直达站”,使得译著无限接近了原著。

  那项庞大的翻译工程云集了7位出名的法语翻译家,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博导许钧翻译了昆德拉最负盛名的做品之一《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原名《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轻》),今天,在许钧的书房,记者采访了他。

完成了昆德拉的夙愿

米兰·昆德拉20多年来都在用法语出书他的做品,并且还将本身早期的《打趣》等捷克文做品亲身翻译成了法文,并标注:“经做者批改,法文本与原文具有同等的实在性。

  ”至此,法语无疑已经成了昆德拉的常用语言,他在对其它语种的译本做评论时指出,按照法文本翻译才是更好的,英译本没有颠末做者参与,所以其实不可取。在中国,昆德拉的做品魅力倾倒了无数读者,但他仍然有遗憾,希望有译者可以将他的法文本间接翻译到中文,更大限度地展示原著的灵魂。

  为了完成昆德拉的夙愿,上海译文出书社赵武平先生特意前往巴黎参见昆德拉,同他商谈翻译版权。昆德拉十分快乐,爽快地容许了下来,并暗示若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碰到什么障碍,能够间接与他联络,他的要求只要一个,就是“忠实原著”。

新书名传递哲学意味

昆德拉的《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轻》为中国读者所熟知,此次许院长应上海译文之邀从头翻译那本书,在他的笔下,不只内容换了一种气概,书名也变了样,改成了《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

  《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轻》已经约定俗成,读者对新书名会不会产生一种间隔感?许钧对记者称,任何工具都不是一次完成的,翻译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拓展,“两个书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传递的意思不太一样,原书名‘生射中’的范畴太广,是一个总的概念,包罗了灭亡在内的一切工具,那么庞杂的内容很难在一本书中谈清晰;新书名中的‘生命’二字单指生命自己,多出了许多的哲学意味。

比韩少功更接近原著

1985年,韩少功翻译的《生射中不克不及接受之轻》成了译坛上的常青树,至今魅力犹存。所以许钧在从头翻译那本书时特意和韩少功停止了一番商讨,应记者的要求,许钧比力了一下两人的译本,“韩少功是从英文转译到中文上来的,因而我的翻译应该比他更接近原著;别的,韩少功的译著是十几年前时代的产品,其时遭到了种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些片段他没有译出来,而如今中国读者的判断才能大大加强,对昆德拉的概念都能有本身的思虑,所以我在翻译的过程傍边没有任何回避,全文展示了出来。

翻译时经常“不克不及接受”

昆德拉的叙事体例外表轻松,内在深厚,做品中的磨难和冷漠让读者“不克不及接受”。翻译昆德拉的做品,同样履历过一场“不克不及接受”,许钧说道:“《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论述了对生命和灭亡的思虑,翻译时,我经常会想到短暂与永久、轻与重、庄重与不庄重等等的主题,繁重得几乎‘不克不及接受’。

  ”翻译《不克不及接受的生命之轻》在技法上却是没有牵绊,“我看过那本书的英文、法文、中文本,还有许多相关评论,所以此次重译时我的理解力和掌握力都能够胜任那项工做,过程很流利。固然我的中文本在昆德拉的法文本之后,但艺术气概纷歧定在他之下。”

——摘自《金陵晚报》

0
回帖

不能承受之轻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